頂點小說網->軍事->東晉烽火->章節

013章 王敦作亂(上)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機械化大生產,首先摧毀的是莊園經濟和手工作坊,當人們發現自己花了極大代價生產出來的產品在市場上可以極其廉價地得到,誰還會再去生產?當劉丹把毛紡織機器造出來之後,北地也會出現羊吃人的圈地運動。

中午吃過飯,稍微休息,劉家一些大佬、男丁在香火堂聽四個學子介紹襄陽和朝廷的一些事情,畢竟劉家村遠離政治中心,消息閉塞,很多東西傳到這裡的時候已經面膜全非。劉丹因為有自己的產業,也列席會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東晉建立的時候,東晉時期琅琊王氏家族與當時皇室力量勢均力效,甚至還有過之,當時百姓稱之為“王與馬,共天下”,琅琊王氏進入極盛時期。

說起琅琊王氏家族,不得不說王衍,提起清談誤國,最常被人拿出來當做典型例子的當屬王衍。桓溫北伐入洛,過淮泗,踐北境,與諸僚屬登平乘樓,眺矚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虛,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王衍,字夷甫,為竹林七賢之一王戎堂弟,生得神情明秀,風姿詳雅。王衍幼年時曾去拜訪山濤,山濤為其風姿所折服,感嘆道“何物老嫗,生寧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王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貢,兼聲名籍甚,傾動當世。妙善玄言,唯談《老》《莊》為事。王衍多次身居顯職,後面的人大都有樣學樣跟隨,最後都被選舉登朝,皆以為稱首,矜高浮誕,成為一時的風氣。王衍雖居宰輔之重,不以經國為念,而思自全之計,讓弟弟王澄、族弟王敦分任荊州、青州刺史。對王澄、王敦說:“荊州有長江、漢水的堅固,青州有背靠大海的險要。你們兩個鎮守外地,而我留在京師,就可以稱得上三窟了。”所謂狡兔三窟,當時有見識的人都很鄙夷他。

永嘉五年(311年)四月,晉軍被石勒軍隊擊破。石勒讓西晉的王侯大臣前來與他相見,他以西晉的舊事詢問王衍。王衍向他陳說了西晉敗亡的原因,並說責任不在自己身上。石勒很欣賞他,同他談了很長時間。王衍說自己年輕時就不喜歡參與政事,想求自身避免禍患,因而勸說石勒稱帝。石勒大怒說:“君名蓋四海,身居重任,少壯登朝,至於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壞天下,正是君罪。”於是命令士兵在半夜裡推倒牆壁把他壓死。王衍臨死時對別人說:“嗚呼!吾曹雖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虛,戮力以匡天下,猶可不至今日。”享年五十六歲。

晉元帝司馬睿字景文,司馬懿曾孫,永嘉初年,用王導計,始鎮建業。司馬睿從東渡到登基,主要依賴了北方大族琅琊王氏家族王導、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司馬睿對王導始終十分尊敬,稱王導為“仲父”。曆元、明、成三朝,王導的地位一直十分崇高。成帝給王導的手詔總是用“惶恐言”、“頓首言”、“敬白”之類的語言,他還親自駕臨王導的府邸,禮敬王導的妻子。正月初一王導上朝時,成帝都要起立相迎。

在此期間,王導主內,位高權重,聯合南北士族,運籌帷幄,縱橫捭闔,政令己出。王敦主外,則總掌兵權,專任征伐,後來又坐鎮荊州,控制建康。朝中官員七成以上是王家的或者與王家相關的人。

後來元帝見王家勢大,為裁抑王氏權勢,引刁協、劉隗為腹心,接著命尚書僕射戴淵,為徵西將軍,出督司兗豫並雍冀六州軍事,領司州刺史,鎮守合肥。丹陽尹劉隗,為鎮北將軍,出督青徐幽平四州軍事,領青州刺史,鎮守淮陰。兩人皆假節領兵,名為討胡,實隱為防備王敦。且遷王導為司空,錄尚書事,外尊內疏,一切機事,多不與議,但遙與劉隗密通敕奏,決定施行。王導被邊沿化了,也毫無怨言,落得清閒。

王敦對劉隗、刁協等人都瞧不上眼,認為不是他們都自己的對手,唯獨對於豫州刺史祖逖,頗為所憚。當時祖逖北伐已經肅清河南,蕩平群醜,正準備規劃河北,逐漸進取,偏偏這個時候朝廷派戴淵來統豫州。祖逖因戴淵徒有虛名,不足共事,心甚怏怏。且聞王敦與刁、劉構隙,將致內亂,眼見是國家多難,勢不能恢復中原,於是感憤成疾,日重一日。臨危時,尚營繕虎牢,命諸將築壘,工未告竣,魂已長辭,享年五十有六。

朝廷追贈祖逖為車騎將軍,令祖逖的弟弟祖約代領州事。祖約沒有撫馭之才,士卒離心。王敦得祖逖死耗,喜出望外,遂以為天下無敵,決計發難。是時為太興五年正月,元帝方改元永昌,頒詔大赦。

劉丹穿越過來的永昌元年(322)正月,王敦在武昌(江州州治,在今湖北鄂州)起兵,以討伐奸臣劉隗的名義東攻建康。他上疏列舉劉隗十大罪狀,表示只要劉隗授首便撤軍退回。黨羽沈充在吳興(治今浙江湖州)舉兵響應。不久,王敦兵至蕪湖,又奏列刁協罪狀。司馬睿大怒,下詔定王敦為“大逆”,表示要親率六軍與其決戰,並急調劉隗、戴淵入衛建康。但當時門閥士族對王敦起兵大多態度曖昧。溫嶠便曾表示王敦所為必有原因,不算過分。王敦的兄長王含時為光祿勳,亦聞訊叛投王敦。

三月,王敦進據石頭城 元帝以王導為討王敦前鋒大都督,遣王廙往諭王敦收兵。敦不從並留廙,進軍石頭城(今江蘇南京,為建康之衛城)。時守將周札見敦兵至,開城門應之。王敦又敗刁協、劉隗。王敦擁兵不朝,放士卒劫掠。元帝令公卿百官詣石頭見敦,以敦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江州牧,封武昌公,敦並讓不受。王敦掌權後,因戴淵、周顗素有人望,將二人收捕殺害。劉隗、刁協皆逃出都門,習協為人所殺,攜首獻敦。隗返至第中,挈領妻孥,及親信數百人,出都北去,竟投後趙,石勒用為從事中郎,累遷至太子太傅,竟得壽終。

這個時候甘卓繼周訪為梁州刺史,假節督沔北(今湖北北部)諸軍,鎮襄陽,頗有惠政,威名亦著,但在王敦之亂中,甘卓首鼠兩端,最初贊同王敦叛亂,後來又與荊湘州郡傳檄討王敦,卻又猶豫不進,多疑少決,臨事遲疑,終於無所作為。王敦把持朝綱,甘卓憂懼,竟變易常度,性情粗暴,舉動失常,常對鏡自照,不見頭顱,顧視庭樹,彷彿頭在樹上,越加驚疑。

主簿何無忌,及家人子弟,皆勸王卓隨時戒備。卓聞諫輒怒,呵叱交加,復遣散兵眾,令他務農,毫不加防。五月,襄陽太守周慮,得敦密書,吩咐他取卓性命。慮遂想了一計,詐稱湖中多魚,勸卓遣發左右將士,向湖捕取。卓為周

慮慫恿,即令帳下親卒,都往捕魚。到了夜間,正要就寢,忽聽外面有人馬聲,非常喧嚷,驚出探視。適值周慮帶兵進來,正要詰問,已被慮拔出佩刀,結果性命。卓有四子,俱為所殺。慮即梟卓首級,送與王敦。

敦心下大喜,便命從事中郎周撫,往督淝北諸軍事,代撫鎮守襄陽,撫為故梁州刺史周訪長子,得襲父蔭,任官武昌太守。他與父志趣不同,甘心助敦,得敦親信,所以特加委任。甘卓死後,以襄陽為中心的沔中地區就完全被王敦控制了。

東晉的太守就是郡守,相當於一個地級市的市長,負責行政管理。而刺史掌管一個州(相當於現在一個省)的兵馬、錢糧、人事等大權,是太守的上級。

甘卓的梁州刺史又是怎麼回事呢?因為梁州的治所漢中被反賊王如的殘餘部眾李運、王建、楊武等人佔領了,沒辦法,梁州刺史的治所就設在襄陽。

劉昊道:“當時甘卓雖然決定了反抗王敦,更公開宣戰,但性格不夠果敢堅毅,且年老多疑,此時仍然猶豫,大軍停駐在豬口。甘卓更打算先解救被王敦將領魏乂圍困的司馬承,雖然司馬承要求甘卓先攻破武昌,長沙之圍自然隨武昌陷落而解,但甘卓仍沒動作。

王敦知道甘卓舉兵十分害怕,派了甘卓侄兒甘卬勸和。甘卓停駐豬口數十日不前,此時王敦已攻破建康,掌握朝政,並殺尚書左僕射周顗和驃騎將軍戴淵。周顗、戴淵已死,甘卓擔心進攻武昌會逼王敦劫逼元帝,危及皇室,決心要退兵回襄陽,並下令撤軍。

樂道融和都尉秦康以甘卓已經起兵,不能半途而廢,士卒希望取得戰功而未必甘願撤退為由勸甘卓堅持,又勸他分兵截斷彭澤(今江西九江市),使王敦武昌、建康兩邊不得聯絡接應,令其眾自然離散,但甘卓不聽。

甘卓回襄陽後,性情大變,意氣騷擾,舉止失常。主簿何無忌和家人都勸甘卓加強警覺,防備王敦,但甘卓不但不聽,反而動怒。甘卓命士兵解甲大規模屯田,完全不留兵作防衛,功曹榮建勸阻但又不納。襄陽太守周慮收到王敦密令要除去甘卓,又知道甘卓根本沒有做任何防備措施,於是謊稱湖中多魚,勸甘卓命左右前往捕撈,甘卓聽從。周慮於是命人在寢室襲殺甘卓,並將首級送至王敦處。甘卓第四子甘蕃一起被殺害。”

大家聽見一個州級軍政長官就這樣稀裡糊塗被殺了,而且禍及家人,不禁唏噓不已。甘卓也是鬼打蒙了,連出昏招,王敦是個蜂目豺視之輩,心狠手辣,甘卓的死不是很應該嗎?

良久,劉正道:“疑留不斷,自取誅夷。”

劉昊繼續道:“敦既得志,驕倨益甚,四方貢獻,多入府中。將相牧守,皆出門下。以沈充、錢鳳為謀主,諸葛瑤、鄧嶽、周撫、李桓、謝雍為爪牙。充等皆兇險殘暴,大起營府,侵人裡宅,剽掠市道。王敦作福作威,自領寧益二州都督;這時荊州刺史王廙病死,敦並不奏聞,即令衛將軍王含,代刺荊州,都督淝南諸軍事。又使下邳內史王邃,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軍事,鎮守淮陰。武昌太守王諒,為交州刺史,且令諒誘殺交州刺史修湛。朝廷毫無主權,長江上下游,全然是王敦的勢力範圍。”

相關推薦:大明:我爺爺是洪武大帝!亮劍從準備狙擊山本特工隊開始詭異劇本神霄之上晉策東晉大土豪我到仙界建仙山原始大廚王工業心臟從四合院開始的天道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