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東晉烽火->章節

118章 方城古道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到此真奇絕,山奇石更奇。

徑懸猿狖恐,險鑿鬼神疑。

水作千盤去,天將一線窺。

金牛如不入,萬古只荒陲。

這首《五丁峽》是清朝詩人陶澍寫的,描寫的是五丁峽,這裡連雲疊嶂,壁立數百仞,幽邃逼窄,僅容一人一騎;亂石嵯峨,澗水湍激,為蜀道之最險。法海帶領30名士兵在五丁峽修築陣地,將範傑派出的300部曲阻斷在峽谷,寸步難進。

訊息傳回漢中,範傑心急如焚,大事不好!別說範炫率領的一萬大軍,就是漢中這裡存糧也不多了,再熬個二十來天,漢中的士兵也要捱餓了,這裡有很多傷病員,沒有軍糧是要炸營的。成都的軍糧暫時指望不上了,現在到哪裡籌糧?李雄打下漢中之後,把漢中的人全部遷入益州,後來陸續從關中遷來一些人,開了幾畝地,而且現在還沒有到收穫的季節,其他都是過往商旅,都是運送布匹、鹽巴、茶葉等貴重物品的,沒有誰老大遠的運糧食。

範傑的目光從金牛道轉向米倉道,只有從這裡想辦法了?這裡的山路比金牛道更加險峻難走,如果襄陽軍把這一段也給堵死了,那咱們只有繳械投降了。走褒斜道逃往關中?別開玩笑了,那裡正鬧饑荒呢,他們自己都沒飯吃。範傑滿臉沮喪,范家組織的這場征伐本身就是不適時宜,自討苦吃。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打通米倉道,把巴州的糧食運進來,同時通知範炫,讓他儘快撤軍。

定軍山的特戰隊員法慧接到安康的戰報,心情很激動,終於輪到自己出手了。法慧特戰隊的任務是把漢中的船隻全部摧毀,同時監視漢中守軍的動向。因為漢中的船隻大都數都被派往安康,漢中只剩下五艘戰艦和三十艘運輸船,加上漢中的守軍毫無防備,摧毀它們難度不大。

這些戰艦都是新的,全部毀掉就有點可惜了。

“咱們這樣,”法慧對隊員布置任務,“用水雷把30艘運兵船炸燬燒掉,每艘戰艦上晚上只有五個人值班,我們完全可以把它們俘獲了,然後順江而下。現在有三艘成漢的艦船逆水而上,我們可以在半途把船艙裝滿石頭,然後將這三艘艦船全部撞翻!也許沿途還有報信的小船,我們可以一起把它們幹掉。現在分配任務,一小隊留下監視漢中守軍,其餘人跟我一起把敵艦拿下!”

……

安康的勝利訊息傳到襄陽,劉丹松了一口氣,漢中大局已定,現在考慮如何接收的問題了。範炫的道兵都是一些死硬分子,留在漢中、安康肯定不行,要把他們全部遷出外面來,再運進一些流民填實漢中。漢中這裡是一個戰略要地,進可攻,退可守,成漢國將漢中的民眾遷入益州,可見李雄只是一個守成的土財主,不足為慮。劉丹想在這裡好好經營,勵兵秣馬,以伺關中之變。

劉家軍和範炫軍在安康打生打死,其他地方也沒有消停,六月,前趙劉曜將兵增援中山王劉嶽,但其軍無故驚潰,石虎乘勢進攻,俘獲前趙劉嶽及將佐八十餘人,氐羌三千多人,均送往襄國,坑殺九千餘人。又殺幷州刺史王騰,殺其部下七千人。劉曜敗退長安,因恚成疾。

石勒乘建康在鄱陽和王敦軍隊鏖戰之際大舉南下,於是司(今河南洛陽西、山西西南、陝西東南)、豫(今河南東部及安徽西北部)、

徐(今江蘇北部、山東東南部、安徽東北部)、兗等州之地均落入後趙之後,後趙與東晉以淮水為界。

七月,廣州刺史陶侃率廣州軍二萬人進攻晉安,被第二旅的戰士擊退,陶侃見晉安守軍有火槍火炮,知道事不可為,主動退兵。

七月,劉勇率第一旅乘船逆水至漢中,漢中守將措手不及,加上城中糧草短缺,範傑放下武器投降,至此劉家軍佔領漢中全境。漢中的丟失和一萬多道兵全軍覆沒在成都造成極大震動,逃回成都的漢中守將李雲痛斥範炫排斥異己,打壓漢中守軍,致使漢中失守,漢中守軍全軍覆沒。為平眾怒,範賁引咎辭去丞相職位,由司徒王達接任,至此青城山范家開始遠離成漢政治中心。

晉·寧州(今雲南曲靖)境內蠻酋梁水太守爨量、益州(今四川、陝西、雲南及貴州之一部)太守李逷等皆叛晉附成,寧州刺史王堅討之不克,廣州刺史陶侃於是表奏零陵太守尹奉為寧州刺史以代王堅。太寧三年(325),尹奉至寧州後,重募徼外夷刺殺爨量,諭降李逷,寧州境內遂安。

本來今年晉明帝在這時暴病而亡的,大概是因為劉丹這個攪屎棍的出現,王敦沒有病死,連帶著晉明帝也沒有爆亡,只是大病一場。後世對於明帝之死有很多猜測,因為此時明帝只有27歲,年輕有為,肯定是被人害死的。懷疑的矛頭指向琅琊王氏、司馬宗室和他老婆,但是史書上一直沒有定論,也許是嗑藥死的。

因為王敦之亂,明帝漸漸對司徒王導疏遠,命庾亮(明帝的大舅哥)為給事中,中書令,護軍將軍,尚書令郗鑑為車騎將軍,都督青兗二州軍事,暫鎮廣陵。授領軍將軍卞壺為尚書令,尋復進尚書僕射,荀崧為光祿大夫,錄尚書事,用尚書鄧攸為尚書左僕射。

只是王敦讓出武昌、移師潯陽之後,身體漸漸衰落下來,他這才想起郭璞之言:“若住武昌,壽不可測。”這次離開武昌也是為形勢所迫,看來萬物自有定數,遇事不可強求而行。

時京城清談餘風,尚未盡改,廣州刺史陶侃上奏曰:“《老》《莊》浮華,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當正其衣冠,攝其威儀,何有亂頭養望自謂宏達邪!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豈可逸遊荒醉,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侃性聰敏,勤於吏職,恭而近禮,愛好人倫。終日斂膝危坐,閫外多事,千緒萬端,罔有遺漏。遠近書疏,莫不手答,筆翰如流,未嘗壅滯。引接疏遠,門無停客。時以為能臣。

石虎佔領河洛,河洛和南陽之間有方城古道相連,對南陽的威脅極大。提起方城古道,我們不得不說說楚國的起源。

楚國的是在江漢地區發展和強大起來的,但它的主源卻不在江漢流域,楚人的原住民最早活動在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後來,他們的一支和上古民族衝突,在敵對勢力的壓迫和打擊下,逐漸南遷,在西周初年遷移到豫、鄂、陝邊陲的丹淅流域,最終得以發展強大。

《史記?楚世家》載:“熊繹當周成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據《漢書?地理志》載:“周成王時,封文武先師鬻熊之曾孫熊繹於荊蠻,為楚子,居丹陽。”熊繹為楚始封君,丹陽為楚之始都。也就是說楚國從中原之地遷

徙,首先來到南陽盆地。周王號令諸侯滅商之後,大肆分封,熊繹因為身份不高,被周王分在南陽盆地,爵位是子爵。

丹陽在漢江最長支流、流經陝豫鄂三省交界地帶的丹江北岸與淅水交會處。以其在丹、淅二水合流之處,故稱“丹淅之會”。其具體位置在今河南淅川。

南陽盆地群山拱衛,安居中國腹心地帶,北為伏牛山,東為桐柏山,西依秦嶺,南部為大巴山餘脈,東南部為大別山,東南方透過隨州走廊與江漢盆地相連。

雖然南陽盆地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地理單元,但它東面通往中原的道路還是較多的。這主要是由於伏牛山脈與桐伯山脈在這裡並沒有嚴密的對接起來,雙方之間僅僅依靠一些斷續的丘陵相連。而這些丘陵之間就形成了多條道路,使南陽盆地與中原地區的地緣關係日趨緊密。連線伏牛山與桐柏山之間這些斷續的丘陵,就是方城古道。

為了佔據南陽盆地,並將之作為拱衛中原的屏障,周王在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一線的南部,封建了一批姬姓的諸候國,另外還有一些非周人系統,但同樣來自黃土高坡的小國,比如申國、隨國、鄧、鄾等,當然也包括楚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相對於關中和洛陽這些開化之地,南陽盆地和漢江平原這些地方屬於未開化地區,所以叫荊蠻之地,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子爵是非常低了。

只是在這些小國當中,楚國是最有出息的,也許是因為楚人佔據的丹淅之會確實是一塊風水寶地,楚國國君人才輩出,心高氣傲,楚國先王熊渠曾說過:“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接著熊渠給三個兒子尊王號,顯然對於子爵非常不滿。後來在諸侯國的逼迫下去掉王尊號。

屈原的《離騷》說:“帝高陽之苗裔兮,”我是古帝高陽氏的子孫。高陽指的是黑帝顓頊,高陽是他的字號,顓頊是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二位帝王,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基根,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楚國自稱是高陽的子孫,出身高貴,當然就不鳥周王。

楚國國力增長,漸漸不滿足於丹陽這塊祖地,南陽盆地的其他諸侯國他又不敢動,所以他們把眼光轉移到盆地的南邊,武當山和荊山之南的江漢平原。經過歷代帝王的經營,再加上西周王朝的消亡,東周王室衰落,春秋時期開始,佔據江漢平原的楚國開始吞併南陽盆地的諸侯之國。

楚成王的祖父楚武王伐隨時,隨國自稱“無罪。”楚武王的回答是:“我蠻夷也。”蠻夷是不守規矩的,結果楚國又一次稱王。楚成王在位時先後滅亡貳、谷、絞、弦、黃、英、蔣、道、柏、房、軫、夔等國。在中原諸侯眼裡極為危險。而楚國還有繼續向中原擴張的動作和野心,並且宣揚“不服周”的言論。

此時齊桓公在位,齊桓公帶領八個諸侯國聯軍駐紮在召陵,與楚王對峙。楚成王自知不敵,只能暫避鋒芒,與齊桓公和談。接下來的時間楚國又遭到春秋新霸主晉文公的諸侯聯軍的遏制,城濮之戰楚國大敗,失去了爭奪中原霸主的機會。

為了抵抗中原諸國的進攻,楚國在連線伏牛山與桐柏山之間這些斷續的丘陵修築長城,用於防守。楚人所修築的長城被稱之為“方城”,連線河洛和南陽的這些古道稱為方城古道,其中最主要的一條經過現在的方城縣。

相關推薦:大明:我爺爺是洪武大帝!亮劍從準備狙擊山本特工隊開始詭異劇本神霄之上晉策東晉大土豪我到仙界建仙山原始大廚王工業心臟從四合院開始的天道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