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東漢重生->章節

第七百五十二章 諸葛子瑜!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漢武帝劉徹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改鄣郡為丹陽郡,治宛陵(後世的宣城市宣州區)380餘年,其管轄的地域有記載相當於後世的安徽長江以南,江蘇大茅山及浙江天目山脈以西、浙江新安江支流武強溪的以北地區。

建業是南京在東吳時期的名稱,是三國時期吳國的都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孫權將治所從京口遷往秣陵(後世的南京)。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在金陵邑故址石頭山(後世的南京清涼山)築城,名叫石頭城,作為駐軍和屯糧之所,並且改秣陵為建業,寓意“建立帝王之大業“(另一說為“建功立業“之意)。

黃龍元年(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九月即遷都於此,稱作建業,為南京建都之始。

西周時期,建業為吳伯周章的封地。春秋時期,勢力範圍在江南地區的吳國,到第十九世吳王壽夢時變得日益強大,曾經聯晉攻楚。公元前495年(東周敬二十五年),吳王夫差在朝天宮後山設立冶城,鑄造兵器,此處便成為吳國的冶鑄重鎮。

吳越之爭以吳國滅亡告終。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令范蠡築城以圖消滅楚國,稱霸江淮。這便是在建業建造的最早的一座城池,後人稱它為“越城“。

戰國初年,越國本想征服楚國,結果反被楚國打敗。楚國征服越國後“盡取吳故地,東至於浙江“,置江東郡。楚威王熊商欲借長江天塹為屏障以圖謀天下,遂於公元前333年建城,置金陵邑。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國滅亡,秦改金陵邑為秣陵縣。

東漢末年,孫權在江東積極擴張勢力,於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移治秣陵。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改秣陵為建業,並在金陵邑的基礎上修城,“用儲軍糧、器械“,這就是著名的石頭城(又稱石首城)。

石頭城臨江控淮,恃要憑險,是東吳水軍江防要塞和城防據點。石頭城跨水而立,周圍數十裡裡,設有子、羅城二重城,商業繁華,盛況非常。吳之名臣張以為此地有天子氣,勸其主定都於此。

當然了,現在建業還沒有出現,有了公孫續的存在,不知道,孫權還會不會再次稱帝,該秣陵為建業。

而此時的秣陵縣城是丹陽郡的縣城,而孫氏的所有勢力也都在此,正因為如此,秣陵縣城的政治地位,要遠遠高過丹陽郡的治所宛陵縣。

丹陽郡秣陵縣城,孫權將軍府的大堂之中,孫權一身官服坐在了主位之上,而孫權方面大口,碧眼紫胡,形象也是十分的獨特,其實,公孫續沒有親自見過孫權,否則,公孫續一定會看出孫權外國人的樣貌。

而在孫權的下首,分別站著文武,文東武西分列兩廂,周瑜,程普,韓當,諸葛瑾,魯肅,陸遜,徐盛,顧雍,顧紹等等都已經來了。

“哎!”等眾人進來,都跟孫權見禮之後,孫權這才嘆了口氣,接著說道:“諸位,如今公孫續的大軍南下,已經先後攻佔了廬江郡,九江郡,最近我得到斥候的稟報,豫章郡也被趙雲偷襲得手,而如今我軍兵馬城池損失巨大,公孫續的大軍,也是隨後而來,下面我們該怎麼辦?諸位,都快說一說吧!”

撻撻撻!撻撻撻!撻撻撻!

撻撻撻!撻撻撻!撻撻撻!

等孫權的話音一落,只見,從武將橫列之中,走出一員老將,此人不是別人,他正是老將程普。

只見,程普一甩戰袍,譁啦譁啦的走到了孫權的面前,而嘩啦之聲,正是,程普身上鎧甲所發出的聲音,只見,程普躬身行禮道:“啟稟主公,事到如今,我們還有什麼辦法,只有,血戰到底,保住孫氏的江山了,否則,你我主臣,死後都無面目,去見老主公孫堅和大主公孫策啊!”

雖然,程普的話,聽著讓人提氣,但是,他總給人一種滄桑的感覺,好像,人臨死之前的遺言罷了。

而接下來,孫權手下的文武,也是分別發言,但是,他們的話都是大同小異,武將主戰,文官主降。

但是,文官之中,還有一個特例,此人複姓諸葛,單子名謹,沒錯他就是諸葛氏的子孫,劉備手下軍師諸葛亮的親大哥。

諸葛瑾(生於公元174年,卒於公元241年),字子瑜,漢族,琅邪陽都(即後世的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諸葛亮之兄,諸葛恪之父。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經弘諮推薦,為東吳效力。胸懷寬廣,溫厚誠信,得到孫權的深深信賴,稱為“神交“,並努力緩和蜀漢與東吳的關係。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呂蒙病逝,諸葛瑾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守公安。孫權稱帝後,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諸葛瑾少時曾遊覽洛陽,又博覽詩經,尚書,左氏春秋。生母去世得早,諸葛瑾在守孝期間一切合乎禮節,侍奉繼母也恭敬謹慎,甚得人望。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諸葛瑾因中原戰亂而避亂江東。孫權的姊婿曲阿弘諮遇見諸葛瑾,對其才華感到驚奇,向孫權推薦,與魯肅等一起為賓待。

諸葛瑾與步騭、嚴關係親密。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三人一起遊歷吳中各地,逐漸聲名顯赫,齊名被稱為當世的英傑俊才,諸葛瑾其後又擔任過海鹽縣長。後為孫權長史,轉中司馬。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孫權遣諸葛瑾使蜀通好劉備,與其弟諸葛亮在公館見面,未談私事。最後雙方以分界結束。

諸葛瑾同孫權無論談話、勸諫,從不急迫直言,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傾向,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圖,點到為止。

如有與孫權心意不合時,他便放棄正在進行的內容而轉向其他的話題,漸漸地再借其他事情從頭開始,以對同類事情的看法求得孫權的贊同,於是孫權的思想也往往得到開通。

吳郡太守朱治,是舉薦孫權為孝廉的將領,孫權曾對他有怨望的地方,只因平時對他很敬重,難於親自啟齒責備他,故而心內忿怨無法排解。諸葛瑾揣摩到其中的緣故,又不敢公開明白地說出口。

於是自求用孫權的意思來自問,這樣他就在孫權面前寫信,廣泛地闡明事物的常理,借題用自己的思想迂迴地推測分析孫權的內心活動。

寫完後,他將信呈交孫權,孫權看後很高興,笑著說:“我的疙瘩讓你給解開了。顏淵之德,是要人更為親愛,難道就是這個意思吧!“孫權又責備過校尉殷模,所定罪名令人難料。

很多大臣為殷模求情,孫權更加憤怒,與求情人們反覆論爭,只有諸葛瑾默不作聲。孫權說:“子瑜怎麼不說話?“諸葛瑾離開座席說:“臣下與殷模等因遭受故土淪陷,生靈滅絕。

離棄祖墳,攜老帶幼,披荊斬棘,前來歸順聖明的教化,在流亡賤人中,蒙主公生身養命之福。

相關推薦:打工在東漢末年東漢霸業三國之東漢風雲這個男人來自東漢東漢問鼎回到東漢重生之東漢皇后漢末霸圖漢末草頭王漢末沉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