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東漢重生->章節

第七百四十六章 帥旗倒,夜劫營!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現在,根據斥候的情報,關羽和諸葛亮又在九江郡,募集了一萬兵馬,準備死守九江郡,可是,我們的戰術就是穩紮穩打,這個九江郡我們必須拿下來。諸位,都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公孫續的目的,自然是集思廣益,你知道誰有好的計策呢,等公孫續的話音一落,只見,夏侯立即走出佇列,行禮道:“主公,戰事已經打到這個份上了,還有什麼可商議的,只要,您一聲令下,末將願做前部正印先鋒官!”

雖然,夏侯的性格比較衝動,有的時候,武將也正需要這種性格,所以,公孫續並沒有責怪夏侯,公孫續一擺手,讓夏侯先退在一旁。

接著,公孫續和眾文武,就怎麼攻取九江郡的問題,繼續商議起來,而最後的結果,自然是,他們先要兵發九江郡,至於,怎麼攻取,那就是有計策,用計策,沒計策,就強攻。

反正穩紮穩打,也屬於公孫續現在的戰略部署,並且,公孫續的軍事實力也達到了。

既然,戰略方法和目標已經確定,公孫續又不是優柔寡斷之人,所以,公孫續就立即下令,兵發九江郡。

但是,等公孫續發兵之前,他又收到了另一個,軍事情報,那就是,諸葛亮和關羽,把所有的軍事實力,都放在了壽春。那麼說,九江郡的治所是陰陵縣,為什麼,諸葛亮還把政治中心和軍事實力,都放在了壽春呢。

其實,我說道壽春,相信有歷史功底的人,都明白了,因為,袁術當初的勢力範圍就是在兩淮,而他的治所就是壽春,袁術曾經稱帝的城池也是壽春城。

壽春城即後世的壽春城遺址位於安徽省壽縣城關壽春鎮、城南九龍鄉境內。2001年被華夏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壽縣築城始於楚遷都壽春之時,面積約25平方公里,是戰國都城中僅次於燕國都城燕下都的第二大城。漢代以後,城址縮小至故城東北角,即今壽縣城關一帶,後代多沿襲其址。

壽春城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安徽省壽縣城關壽春鎮、城南九龍鄉境內。壽春城作為戰國時期楚國的最後一座都城,有著非常豐富的楚文化遺存。

遺址佈局方整規矩,總面積26.35平方公里,其規模僅次於燕下都。該城東、西、北三面臨水,南有西南小城。城內呈矩形分成15個區域,每一區域內系統規劃有水道。

這種城市布局與同時期列國都城相比可謂別具一格。發掘的重要墓葬有楚幽王墓、蔡侯墓等,其中楚幽王墓是目前華夏發掘的楚墓中規模最大、年代與墓主確切、出土文物最多的侯王墓葬,也是可以認定的唯一一座楚王墓,出土文物四千餘件,其中青銅器一千餘件,楚大鼎重約四百公斤。

壽春城遺址是楚國終結之都,集中體現了楚文化的晚期特徵,為研究探討楚國在淮河流域的發展衰亡提供了重要考古資料。

壽縣古稱壽春、壽陽、壽州,曾為歷代州郡府治所,1912年廢州改縣。晉伏滔正淮論之中寫到,壽春“外有江陰之阻,內有淮淝之固“。

陳書之中記載:“壽春者,古之都會,得之者安,是稱要害。“壽縣為淮上軍事重鎮,兵家爭奪之地,歷代征戰不息,戰事尤為頻繁慘烈。

在華夏古代戰爭史上,著名的秦晉淝水之戰就發生在這裡,“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演繹為著名的成語典故。

李白有詩云:“壽陽信天險,天險橫荊關。苻堅百萬兵,遙阻八公山。不假築長城,大賢在其間。戰夫若熊羆,破敵有餘閒。“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五代十國時後周南唐壽州爭奪戰,兵燹連年,趙匡胤勇破連珠寨,殲敵四萬,威名遠揚。元末朱元璋曾在城南安豐大戰張士誠。清鹹豐年間,太平安奮戰壽州多年,英王陳玉成至此,為叛將苗沛霖誘捕後壯烈犧牲。

壽縣作為戰略要地,兩千多年來幾經變遷,其城防設施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愈加堅固齊全。據考古發現,壽縣築城始於楚遷都壽春之時。

故城範圍很大,北傍淝水,東臨東津渡,西至城西湖,南至十里頭,面積約二十五平方公里,是戰國都城中僅次於燕國都城燕下都的第二大城。

因年代久遠,地貌變化,土城垣大多湮沒於地下或破壞殆盡。漢代以後,城址縮小至故城東北角,即今壽縣城關一帶,後代多沿襲其址。即後世的壽縣古城牆型制,為南宋寧宗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建康都統許俊重築,外包磚石牆皮。

七百多年來,古城牆曾迭遭戰爭和洪水的破壞,歷代均有修整,是國內現存儲存完整的七大古城牆之一。

壽縣古城牆平面略呈方形,舊有甕城、譙樓之設,重關疊雉,制度森嚴。現樓臺大部分已毀,城牆仍屹立於淮淝之濱,斑蝕剝離,歷經滄桑。

古城東南兩面有護城濠,北環淝水,西連城西湖,四隅有河,東北、西北隅各設水關一處。城置4門,東賓陽門,西定湖門,南通淝門、北靖淮門。

城垣儲存完整,周長“十三裡有奇“,實測米。垛牆之下牆體高7.7米,底寬18-22米,頂寬4-10米。牆體以土夯築,外側貼磚,外壁下部用條石砌築2米高的牆基。城牆外壁貼磚石,厚度為:底部1.5米,頂部0.5-0.8米、殘高1米。

垛口已失,下部間隔2.8米設一高0.37米,寬0.2米的長方形射洞,射洞作壺門狀,下口與城牆頂平。城牆磚石之間都是用糯米汁拌石灰等物彌合,非常牢固。舊有“鐵打的壽州城“的稱譽。

四門皆於城牆外再設甕城,內外門洞均為磚石券頂結構。除南門外,東北西3門的甕城門均與城門不在同一中軸線。

西甕城門朝北,北甕城門朝西,均與所在城門在平面上呈90度直角,而東甕城門與城門平行錯置4米。

這種巧妙設定是基於軍事防禦上的考慮:即敵軍突破甕城後,需改變方向才能攻擊城門,守軍可乘機關門打狗,消滅甕城內之敵。現存東北兩甕,南、西甕城已毀。

而在東漢末年,淮南的壽春,是九江郡的政治中心,但是,在大漢官府的記載之中,九江郡的治所反而是在陰陵縣城。

公孫續大軍東進的訊息,諸葛亮和關羽,都已經得到了斥候的稟報,平心而論,諸葛亮他不希望,公孫續會把下一個戰略目標對準九江郡。

但是,事與願違,沒過多久,公孫續兵發九江郡的訊息,就傳進了諸葛亮的耳朵裡面。

諸葛亮,他非常的清楚,憑藉他跟關羽現在的實力,是無法對付公孫續的,但是,他們又不能一手不伸,一下不打,就退兵撤走。

壽春城下,公孫續率領大軍也是剛剛趕到,公孫續這邊帶著典韋,許褚和親衛,來到壽春城外,觀察壽春的規模和城防的情況。

相關推薦:打工在東漢末年東漢霸業三國之東漢風雲這個男人來自東漢東漢問鼎回到東漢重生之東漢皇后漢末霸圖漢末草頭王漢末沉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