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東漢重生->章節

第六百九十三章 站穩腳跟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殺啊!殺啊!殺啊!

殺啊!殺啊!殺啊!

沒用多少時間,趙雲和夏侯的人馬,就把那些沒來急逃走的劉軍給幹掉了,殺了這幾個人,趙雲和夏侯都懶得出手,因為沒有那個必要。

不過,這個時候,劉備和諸葛亮也是跑的無影無蹤了,而趙雲和夏侯都是陸地大將,他們對水性不說一竅不通,反正,兩個人都是旱鴨子。

最後,趙雲和夏侯,就讓兵馬,在水邊找了找劉備,那能找到嗎,沒有辦法,趙雲和夏侯就只好收兵,趕回襄陽。

而此時的公孫續,已經完全接受了荊州,但是名義上是荊州,實際在公孫續手裡的,就只有南陽郡和南郡。

而江夏和荊州南部四郡,即沒有表示投靠公孫續,也沒有打出反旗,而公孫續收降劉琮接收荊州,有這個情況,也沒有什麼奇怪的。

在荊州牧劉表的時候,他對荊州南部四郡,就沒有什麼掌控力,那裡的太守都是對劉表陽奉陰違。

而劉表的大公子劉琦去了江夏,所以,他是第一個打出了反旗,要消滅公孫續,如果劉備,沒死而趕去了江夏,就憑藉劉備和諸葛亮的性格,也會鼓動劉琦造反的,如果劉琦當了順民,那麼劉備又怎麼能夠亂中取事呢?

有兩個郡,也比沒有強,如果按著公孫續的計劃,這整個的荊州,南陽郡和南郡這些地方,那都是要一下一下打下來的,這順手的收降了劉琮和南陽郡,南郡,這也是天大的好事,更何況,有了劉琮的投降,公孫續他掌控荊州,攻取荊州其他城池,也是名正言順的事情了。

等公孫續處理好南陽郡和南郡的事情之後,趙雲和夏侯也是趕了回來,至於,什麼俘虜孫乾,還有甘夫人,公孫續他也早就知道了,但是,公孫續只是讓人,把他們看押了起來,除了不能讓他們跑了,和自由活動之外,儘量不要為難他們。

這個時候,趙雲和夏侯也是趕了回來,雖然,他們並沒有抓到劉備,儘管公孫續得知劉備跳河逃走了,還有可能沒死。

但是公孫續知道審時度勢,知道怎麼樣鼓勵下屬,什麼時候,該懲罰下屬,所以,公孫續知道,趙雲和夏侯他們,並沒有過失,反而有功。

公孫續,肯定了趙雲和夏侯的功勞之後,就思考下一步要怎麼辦,接著公孫續和賈詡這麼一商議,就決定,先讓大軍,在南郡和南陽郡,先休整,一邊穩定兩郡,一邊讓兵馬加緊訓練,而同時,開始訓練荊州水軍。

等公孫續仔細檢視,劉琮獻給他的荊州降表和各種人員兵馬和物資的名冊之後,公孫續也是十分的驚訝。

荊州果然富足啊,如果,劉琮和劉備聯手對付自己,那也夠公孫續頭疼的了,而荊州有十萬水軍,和十五萬步軍,還有錢糧和軍械無數。

而這些錢糧和軍械,自然要透過清點查驗,都統統入庫,至於十五萬陸軍,公孫續則是讓,趙雲和賈詡把他們從新清點整編。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十萬水軍,公孫續則是把他們都交給了蔡冒和張允,並且公孫續還任命蔡冒為水軍大都督,張允為水軍副都督,至於,他們的水軍官職,會不是跟朝鮮半島的甘寧有衝突呢。

答案是不會的,因為,甘寧的官職要大一些,他統領,公孫續手下所有水軍的,儘管公孫續並沒有正式任命甘寧為水軍大元帥,但是這種事情,也是公孫續一句話的事情。

而蔡冒和張允,他們雖然為正副水軍都督,那也是統領荊州的水軍,至於兩個人,以後在公孫續的手下,會是怎麼樣,那就要看他們二人的本事了。

而公孫續任命,蔡冒和張允為水軍都督,公孫續的手下,都沒有人會有什麼意見,而公孫續對蔡冒不錯,又沒有難為劉琮,那個蔡氏,也是對公孫續十分的尊敬,她更是對公孫續十分的忠心,看那個樣子,只要公孫續喜歡,蔡氏就會自薦枕蓆服侍公孫續的,但是,公孫續不會有什麼想法,因為,此時正是兩軍對壘,公孫續南下用兵的關鍵時刻。

而公孫續這邊,訓練水軍,厲兵秣馬,而此時的江夏,也是一番緊張的氣氛。

江夏郡是指華夏湖北古代地方行政區名。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置。屬荊州刺史。歷經兩漢至唐代,是湖北東部、河南南部重要的行政單位。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江夏郡被裁撤。

江夏郡:古郡名。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置。屬荊州刺史部。

兩漢皆治西陵縣(即後世的武漢市新洲區境內),屬荊州刺史部。亦有前漢治於安陸(後世的湖北省安陸市),後漢治於西陵一說。

西漢末年,江夏郡領十四縣:西陵、竟陵、西陽、襄、邾、、鄂、安陸、沙羨、蘄春、、雲杜、下雉、鍾武。東漢時省襄、鍾武二縣,增置平春縣、南新市縣。

三國時,魏、吳各置江夏郡,魏江夏郡初治石陽縣(後世的武漢市黃陂區西南),後遷上昶城(後世的湖北省雲夢西南)。吳江夏郡初治沙羨(羨念邑音,縣治在塗口,後世的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孫權自公安都鄂後,立武昌郡,旋複名江夏郡治武昌縣(後世的鄂州市)。晉平吳(公元280年)後,改吳江夏郡為武昌郡,並將原魏江夏郡治遷回安陸舊城。

南朝劉宋時,江夏郡定治於汝南縣城(塗口,後世的金口)。當時,江夏郡與汝南縣在塗口為郡與縣兩政府並治,郡為僑置郡所。至隋平陳,江夏郡、武昌郡皆廢,入鄂州。

隋煬帝時及唐代中期,因政區通名變化,曾兩度改鄂州為江夏郡。大業年閒復改鄂州為江夏郡,治所在江夏縣。戶萬九千一百九十,口八萬四千五百六十三。下轄七縣。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後,江夏郡一名始廢。

“江夏“自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起用作縣名,當時是改僑縣汝南縣為江夏縣。此前,武漢市域內較早的縣級行政建制為沙羨縣,始設於西漢。

三國吳省之,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復置,治塗口。後省沙羨,併入沙陽。東晉末,汝南郡民流寓塗口,因僑立汝南縣。自隋改汝南縣為江夏縣後,“江夏“縣名沿襲不變,直至清朝滅亡。公元1912年為紀念,辛亥革命改江夏縣為武昌縣,寓“因武而昌“之意。

劉琦(生於年不詳,卒於公元209年)。兗州山陽郡高平縣(後世的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兩城鎮)人。荊州牧劉表的長子、諫議大夫劉琮兄。官至荊州刺史。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病逝。

劉琦是荊州牧劉表的長子,母為陳氏,劉表初以劉琦的相貌與自己甚為相像,十分寵愛他,但後來劉表次子劉琮娶表後妻蔡氏之侄女為妻,蔡氏因此愛劉琮而惡劉琦,常向劉表進毀琦譽琮之言。

相關推薦:打工在東漢末年東漢霸業三國之東漢風雲這個男人來自東漢東漢問鼎回到東漢重生之東漢皇后漢末霸圖漢末草頭王漢末沉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