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東漢重生->章節

第四百九十四章 伏擊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而武人想要得到主公的重視,想要提升,自然就是要在自己主公公孫續的身邊,多多的立功,還要多多的立下大功,只有這樣,這些人才能夠有出息。

但是,公孫續軍中的規矩,也不是那麼輕鬆的,就不如公孫續軍中的幾個斬首的密令,還有很多仗刑的軍令。

而一支能打的兵馬,他並不一定就是精銳,西涼軍就是能打的兵馬,但是他們的軍紀渙散,比如西涼軍在行軍的時候,很有可能,就會出現,兵馬溜號去幹別的去了,比如兵馬見到好處之後,他們就會一擁而上,卻搶東西,這個時候,他們就會忘記殺敵了。

所以,西涼軍的道路還有很遠,還需要公孫續做出很多的努力,所以,公孫續也做出了一些相應的安排。

而公孫續自己兵馬之中,有一些初步的軍規,但是這些軍規還不能,立即全部的在西涼軍中實行。

所以,這就需要,公孫續他做出正確的指揮和領導,這些軍規就需要一步步的做到,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公孫續還要面臨一個又一個問題,比如,軍規不能一碗水端平,是很容易出現,士兵不滿的情緒。

但是,軍中,公孫續還是做出了,一些死規定,比如公孫續的軍中有六斬,不聽命令者斬,聞鼓不進者斬,聞金不退者斬,強暴婦女者斬,出賣軍情者斬,出賣主公者斬!

而公孫續並沒有把,強搶財物列入斬殺的行列,另外,公孫續還加了一條,出賣主公者斬,這一條聽著很自私,也有些別寧,但是,現在是東漢的封建年代,所以就不能用後世的一些法律和法規來約束人了。

話題說遠了,我們書歸正文,言歸正傳,公孫續一看自己帶來的這些,西涼舊將的精神面貌還是不錯,雖然,他們叫著喊著要出征,要斬殺敵人,有些魯莽,但是,軍人就要有血腥。

兵馬不是綿羊,他們是由狼組成,狼組成的集體,叫什麼,那叫狼群,狼群是最可怕的,所以,今天公孫續的心情也是不錯。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是,商議來,商議去,最後還是需要公孫續和謀主來考慮,而這一次公孫續出征,他並沒有把李儒帶在身邊,反而把賈詡給帶了出來。

所以,公孫續一聽,大家說的都是千篇一律,並沒有什麼新意,也沒有什麼可行性的計策。

就這樣,公孫續就轉頭看了看賈詡,賈詡是什麼人,那可是按上尾巴就是猴精的人物。

接著,賈詡就起身說道:“主公,為今之計,我們讓軻比能和步度根做螳螂和蠶。讓曹操做黃雀,而我們就做獵人。

主公,這樣,屬下自理有些計劃,我們首先就要派出,得力的斥候和細作,一定要沒切注意,步度根,曹操和軻比能的情況,選擇恰當的時機出手。

總之,主公,我們就只有一個原則,那就是不能讓鮮卑統一,這樣的話,對於我們大漢,對於主公您都是十分不利的事情。”

能人就是能人,賈詡是什麼人,那是號稱毒士的人物,在上一世,大漢之所以,會亂的這麼快,出了天子和官吏都是昏庸無能之外。還有他賈詡的原因。

所以,很快,公孫續就帶起了三萬人馬,立即帶兵北上,這一路上,斥候也是一個接著一個,公孫續的斥候,把方圓百里的地盤都探查的明明白白。

燕然山:實體上,即今蒙古境內杭愛山;另代指含義:在華夏古典詩詞裡也代表征戰物件,因為,漢武帝時期著名的燕然山之戰及東漢時期打敗北匈奴時有著名的燕然勒功,所以代表華夏與外敵關係裡的征戰物件。

兩漢時代,華夏與匈奴長期交戰。衛青、霍去病相繼大舉北伐,北疆之患仍綿延不絕。東漢,竇憲出兵征討,一舉平定北匈奴絕患,其功績之顯赫,似在衛霍諸將之上。但是這場戰役歷來並不為人所看重。

古代文獻提及燕然山的很多,如唐代王維《使至塞上》中的“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宋代范仲淹的詞《漁家傲》中的“燕然未勒歸無計“。

公元89年夏。竇憲、耿秉走出朔方郡雞鹿塞,南單于走出滿夷谷,度遼將軍鄧鴻出稠陽塞。三軍在涿邪山會師。和北單于在稽洛山開戰,大敗之。追趕北匈奴各部到達和渠北醍海,殺一萬三千多人,俘不計其數,出塞三千多裡。

登上燕然山。中護軍班固受竇憲之命撰寫《封燕然山銘》文,刻石記功。並在後來的金微山之戰中徹底解決了歷時三百年之久的匈奴之患。

竇憲是個皇親國戚,但是在這點上並不能過多地指責。因為在漢朝多數領軍作戰的將領都是依靠了裙帶關係的,包括衛青、霍去病。但是在作戰目的上竇憲主要是為了提高自己在朝中的威信,增加政治資本。

這點和“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霍去病等人完全不同。此外西漢時匈奴汗國正如日中天。而東漢,匈奴開始沒落,而東漢中央政府雖開始腐爛,但是武裝部隊的戰鬥力仍然儲存。

但是不管怎樣,竇憲完成了霍去病等人的理想,結束了北方遊牧民族對漢民族的威脅。並且深深影響了世界的格局。這是衛、霍等人無法做到的。

燕然戰役在戰爭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一頁,在經過三百年的潛伏之後,它的影響開始在歐洲發作,引起了羅馬帝國的瓦解。歐洲人不知道燕然山,更不知道竇憲。但是這兩個名字卻改變了他們的歷史。

金微山之戰後,北匈奴汗國殘餘部眾在大漠不能立足了,於是向西漂泊,漂泊到了四千公里之遙的黑海北岸。當地原居民西歌特部落受不了北匈奴的壓力,向西侵入了多瑙河上游。

原住多瑙河上游的汪達爾部落受不了西歌特人的壓力,向西侵入了羅馬帝國。羅馬終於亡在這些野蠻民族手中。

北匈奴這次多米諾骨牌式的民族大遷移歷時了差不多三百年,以至脫離了華夏歷史的範圍。而南匈奴,永遠成了華夏的附庸。

東漢末年(三世紀初),它的最後一任單于(42任)到了鄴縣拜見當時的漢丞相曹操,曹操把他留下,匈奴汗國終於名存實亡了。匈奴民族也最終為漢族融合而消失了。

而燕然山,在後世的內蒙古國境內,在烏蘭巴托以西幾百裡意外的地方,具體位置就不好說了。

而在東漢這個年代,北方鮮卑族的燕然山,就地處在西部鮮卑到中部鮮卑之間,大概位置,在從西部鮮卑到中部鮮卑的三分之一的距離上。

而經過公孫續的告誡,再加上軻比能的能力,最後,軻比能並沒有死守龍城,而是帶著手下一部分人馬,去防守燕然山埋伏,他們準備偷襲步度根的人馬。

相關推薦:打工在東漢末年東漢霸業三國之東漢風雲這個男人來自東漢東漢問鼎回到東漢重生之東漢皇后漢末霸圖漢末草頭王漢末沉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