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東漢重生->章節

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渡官渡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而今天,公孫續就帶著親衛,控制了郭府了,雖然公孫續帶進邯鄲城裡的,只有三百多名親衛,但是光是對付郭府就已經是足夠了。

“你們是什麼人?”巖氏她畢竟是官吏的夫人,還不是一般的官吏夫人,郭圖現在可是袁紹身邊的紅人,能夠跟郭圖相比較的,也就只有許攸了。

而田豐、沮授兩個人,雖然能力很強,但是他們在官場的能力不行,所以,他們是袁紹要依靠的,但是袁紹卻不重視他們,而像審配、辛平、辛毗等人都是廢物,他們根本不能和郭圖相比。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其實,巖氏的這種思想,在晚清的和諧後世,也有體現,甚至在華夏幾千年的歷史上,都有這種影子的存在。

巖氏的想法很簡單,她的思想就是,你的為官能力不重要,會不會在官場打拼,能不能在主公的面前受重用才重要。

所以,巖氏看到公孫續這些人,她也只是稍微的驚訝了一下,接著她就用手指著公孫續,只聽巖氏呵斥道:“大膽,你們是什麼人,居然敢到郭府這裡來鬧事,是不是不想活了,現在你們就束手就擒,說不定等我高興了,還能夠讓你們做我們家的狗,否則的話我讓你們死無葬身之地。”

哈哈哈!

而劇本並沒有向著,巖氏設想的方向發展,在她以為,就憑藉她的一句話,對方一定會跪地求饒的。

這也許就是東漢官吏和家族之人的可笑之處吧,他們在上面太久了,已經失去地氣了,什麼事情,都覺得是應該的事情,其實在百姓的眼中看來,這些都是那麼的可笑。

但是,為什麼還有像巖氏這樣的人存在呢,那就是百姓的善良了,還有百姓都是重感情的,他們都有家人作為牽絆。

等典韋等人大笑之後,這個時候,典韋就走了過去,他直接把巖氏,從她的座位之上,給提溜了起來,而這個時候,巖氏也被典韋他這種行為給嚇傻了。

這就是,巖氏這種人的可笑之處,往往不撞南牆不回頭,其實還有一種比巖氏更可笑的人,那就是撞了南牆都不回頭。

片刻之後,等公孫續四平八穩的坐在了,原本是巖氏的座位上之後,就聽見公孫續說道:“郭夫人,我們能談談嗎?”

“哼!”巖氏,在剛才有些被嚇傻了之後,這個時候,她也有些靈魂歸位了,於是,巖氏又顯示出了她夫人的尊嚴來了,只聽她立即呵斥道:“放肆,你們這是……”

“呵呵!”公孫續還沒等巖氏,把她的大話說完呢,就聽公孫續說道:“醒醒吧,老孃們,惡來,把人給我帶進來。”

**

官渡,位於河南省中牟縣,黃河之南,是從河北進軍河南地界的軍事要衝之地,因為發生了震驚天下的官渡大戰而聞名。在河南鄭州市中牟縣城東北2.5公里的官渡鎮一帶。

官渡他不單單是一個地名,相信有百分之九十的華夏人,只要有人一提到官渡,他們就會想起,那個歷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戰來。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華夏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

東漢獻帝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即後世的河南省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後世的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華夏北方的基礎。

當時,後世的河北一帶都在袁紹的控制之下。他依仗自己的兵精糧足,想一舉殲滅曹操。公元200年,袁紹率領大軍南下官渡。曹操用計燒燬了袁軍的糧草,擊敗袁紹,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東漢末年轟轟烈烈的,黃巾農民大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它卻沉重地打擊了漢朝地主階級的統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東漢政權分崩離析,名存實亡。

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獨攬軍政大權,地主豪強也紛紛組織“部曲”(私人武裝),佔據地盤,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轉入爭權奪利、互相兼併的長期戰爭,造成中原地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悽慘景象。當時的割據勢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紹、河內的張楊、兗豫的曹操、徐州的呂布、揚州的袁術、江東的孫策、荊州的劉表、幽州的公孫瓚、南陽的張繡等。

形成群雄並起的局面,在這些割據勢力的連年征戰中,袁紹、曹操兩大集團逐步壯大起來。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獻帝,遷都許縣,自始挾天子以令諸侯(“奉天子而徵四方”),威勢大增。他先後擊敗呂布、袁術,佔據了兗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隸。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紹最終戰勝公孫瓚,據幽州、冀州、青州、幷州,盡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爭天下。這樣,華北最重要的兩個政治軍事集團,決戰勢所難免。起初形勢袁強曹弱。袁紹已無後顧之憂,地廣人眾,可動員的兵力在十萬以上。曹操則是四面受敵,除了北方的袁紹,關中諸將尚在觀望,南邊劉表、張繡不肯降服,東南孫策蠢蠢欲動,暫時依附的劉備也是貌合神離。

儘管如此,當時的一些有識之士,包括曹操的謀士荀、郭嘉,還在張繡麾下的賈詡,以及涼州從事楊阜,在綜合分析了曹、袁的優劣後,認為袁紹外寬內忌,好謀無決,他們都看好曹操,認為局勢會向著有利於曹的方向變化。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十一月,呂布被曹操消滅,建安四年六月,袁術病死,十一月張繡投降曹操。劉表中立,孫策保守江東。局勢變得更加明朗。

建安五年一月,袁紹率精兵10萬南下。在此之前,曹操為避免腹背受敵,已先擊潰與袁紹聯合的劉備,並進駐易守難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以聲東擊西之計,於白馬(後世的河南滑縣境)擊斬袁將顏良,敗袁軍。袁紹初戰失利,銳氣受挫,改分兵進擊為結營緊逼。兩軍對壘於官渡,相持數月。其間曹操因兵疲糧缺,一度欲回守許都(即後世的河南許昌東)。

但,曹操的謀士荀卻認為,曹軍以弱敵強,此時退兵必為所乘;反之,袁軍輕敵,內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將有變,正可出奇制勝。曹操納其言,派兵襲燒袁軍糧車;又親率精銳五千奔襲袁軍烏巢(即後世的河南境)糧屯,全殲袁軍,燒燬全部囤糧。

訊息傳來,袁紹所部軍心動搖,紛紛潰散投降。曹操乘機全線出擊,殲敵7萬餘,袁紹父子僅率800餘騎北逃。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袁紹則從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戰是華夏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有名戰例。

相關推薦:打工在東漢末年東漢霸業三國之東漢風雲這個男人來自東漢東漢問鼎回到東漢重生之東漢皇后漢末霸圖漢末草頭王漢末沉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