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帝疆->章節

第一百一十章 天下歸仁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程老自然看得出來沈彥是故意挑事兒,居心叵測。前面先是給曹奕戴高帽,誇他為江寧第一才子,有著比別人高得多的理解和看法,你曹奕講得出來是正常,講不出來則是大大丟了江寧第一才子的名頭。到時候想必以沈彥的德行,自然會陰陽怪氣、落井下石地嘲諷一番。

但是程老他本身其實也是想聽聽曹奕對於這句話的看法和理解。在程老看來,每次曹奕總會有驚世憾俗的言論發人深省,所以他對曹奕的講解也是蠻期待的,現在既然沈彥專門點名讓曹奕來回答,他也不去刻意制止,而是順便詢問曹奕有沒有什麼不同的想法和不一樣的理解。

曹奕原本還是較為欣賞賈政,對他的發言也挺贊同的,覺得他至少是一個頗有才華的才子,只是現如今看來,只怕心術也不是很正,或者賈政他為人善妒不能容人更妥當一點。希望自己比別人好,每個人都會有這種想法,但是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好,那就真的是個人思想品質有問題。

曹奕站起來先是對程老行了個學生禮,說道:“程師,在說我的看法之前,我想先問下在座的諸位同窗,你們為什麼要讀書?”

一時課堂之上嘈雜聲四起,大家或喃喃自語,或議論紛紛,為什麼讀書,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初衷和答案。

有為了家族光宗耀祖的,有為了自己出人頭地的,有為了以後能安身立命的,也有為了考取功名做官的,當然也少不了幾個討巧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

“為什麼要讀書?孔聖人在《論語·子張》中早有答案,以學而優則仕的方法去完成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我想大部分讀書人的目的都是為了這個,少數文人君子在滿足自己小我的目標後,再去追求大我的境界,不再僅僅只是侷限於連中三元,封侯拜相,而是用己之所學造福天下蒼生。”曹奕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平靜地說道。

“但這真的僅僅只是少數,大多數讀書人一旦做了官後就忘記了他們曾經讀書時立下的志向。孟子曾經就說過‘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則為容悅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為悅者也;有天民者,達可行於天下而後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什麼意思想必大家都明白,說的是四種人。第一種只想著專門侍奉君

主,專以討得君主歡心為目的;第二種是能夠安邦定國的大臣,專以安定國家為樂事;第三種是順應天理的人,當他們的主張合乎天理時,才會去實行;第四種是偉人聖人,他只要端正自己做好表率,然後天下萬物便會跟隨他的表率,受其感化,也變得端正。”

曹奕看了一圈正襟危坐聽他言論的諸多學子,笑著說道:“知道為什麼問我‘獨善’和‘兼善’的問題,我卻轉而說這個嘛?因為能在朝堂之上表達自己的主張,被君王採納,被視作讀書人的最高成就,像商鞅,像韓非子,歷來都是我們讀書人的偶像,就是因為他們所學得用,上達天聽,下惠於民。但並不是每一個讀書人都能立於朝堂之上的,那麼在遠離朝堂的時候,至少能做到道德不墜,操守不失,威武不屈,俯仰無愧於天地,便不枉讀聖賢書。但是有些人,為了能讓自己榮華富貴,滿足一己之私欲,卑躬屈膝,諂媚權貴,打碎了自己的初心和挺立的脊樑,也丟失了歷代讀書人的浩然正氣!”

“我輩讀書人,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在我看來,這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是同一個意思。居廟堂之高是進,‘兼善’也是進;處江湖之遠是退,‘獨善’同樣是退。進退有據,且不失浩然正氣,人生方才有道,以小我成就大我是沒錯,但是要成就大我一定要犧牲小我嘛?其實並不是非這樣不可,‘兼善天下’是說在善己的前提下還要善天下。善天下是指使天下美好,亦可指使天下人共善。細辨起來,兩者有先後之別,卻沒有主次之分,而是同一事的不同階段。善己是前提。己未善,何以善天下?不能說善己為主,善天下為次。反之亦然。”

曹奕面對諸多學子,獨立其中,發言字字鏗鏘,振聾發聵,直指本心,頗有種雖天下俱往矣,吾獨傲然自立的氣勢。

“初唐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陳子昂就是‘兼善’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在《祭韋府君文》中:“有經世之心,懷軌物之量,甘心苦節,風雨不改,嘗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善天下。”其政治主張“措刑”、“知賢”、“招諫”、“息兵”等都體現了儒家的兼善思想;其詩作《感遇》、《登幽州臺歌》深刻反映了當時的國家現實,揭露初唐社會弊端,同樣是表達了借詩言志的兼善思想。”

“又如杜子美,一生潦倒

不堪,仕途不濟,卻心繫天下蒼生,從其詩‘三吏’‘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千古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他為蒼生的情懷與兼濟天下的深切願望。”

“還有白樂天,在《與元九書》中,樂天曾向元稹與世人表達自己的志向時這樣說:‘微之,古人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僕雖不肖,常師此語。’儘管在仕途中得罪了許多權貴,但他的一生處世行事,都以此為準則。主張詩歌要補察時政,洩導人情,並說自己寫諷諭詩是為了表達‘兼濟之志’,目的是‘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他早年的《策林》和諷喻詩更是集中體現了早年發揚儒家推己及人,愛民仁政,兼濟天下的積極思想。不過自貶謫江州後他就改寫‘閒適詩’,遠離政治中心的黨爭禍亂,轉向以明哲保身的‘獨善齊身’的處世哲學。”

“這似乎是我們畢生所追求的立身處世之道,是亞聖孟子送給我們士子文人的饋贈,包含著士子文人的志向和情懷,也是文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踐行。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文人士子至‘達’境時,‘兼濟天下’是沒有問題的,不僅能夠‘兼濟天下’,也能夠在‘濟天下’的同時‘兼’‘修身齊家’。但在‘窮時’我持不同的意見,我覺得士子文人在‘窮時’不僅僅只是做到獨善其身就夠了,就以白樂天後期明哲保身而言,我覺得向他那樣還遠遠不夠,因為他還可以做的更好。”曹奕語出驚人道。

“就以孔聖的‘獨善’而言,最初他周遊列國,後來發現自己的思想得不到當時統治者的支援,便回到家鄉辦學,用自己的德行與智慧來影響世人,以詩書禮教轉化其風俗,教化其人心,聽書聲之琅琅,絃歌四起。這便是最高境界的“獨善”。當自己無法在政權層面有所影響有所作為的時候,便透過修身擴大在道德方面的影響,來完善自我,影響他人。即善自己,又使自己周邊的人共善,方才是‘窮時’最好的‘善’,所以我覺得‘窮則共善己身,達則兼濟天下’更為合適,更能克己去私,天下歸仁!”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曹奕說完後,先是向程老揖首行禮,再迤迤然坐下,其他人則都還被曹奕剛才所說的話語所震驚,全場靜默無聲,擅改先賢聖論,他曹昭正還真是敢啊!

**************

相關推薦:娛樂大痞子第一吃貨丐世奸雄黑蓮花郡主嬌養手冊頂流他姨是混血小饕餮重活1998我就沒想重活厚黑學斂財專家爺,小廚娘靠美食俘虜全京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