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帝國海權->章節

第9章 未知的未來,如何去改變

熱門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自從成為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皇太孫以來,約亨都生活在一種未知的恐懼中,在別人看來這是小王子無法接受喪失兩位哥哥的事實而陷入悲痛。但是約亨自己知道,自己對兩位關係並不密切的兄長之間沒有那種值得稱道的親情。他只是在恐懼,恐懼這不知道會駛往何方的歷史巨輪。

自己現在才13歲,雖然讓帝國上層認識到小王子有些小聰明,但是這並無法動搖整個帝國的政治策略,而即使自己在1888年登基為皇,面臨的問題也是難以解決。

首先,德國的工業力量的崛起勢不可擋,1880~1900年,德國對外貿易佔全球市場的比重從8%上升到12%,而英國則從25%下降到了21%,1900年德國的鋼鐵產量是英國的291%,鐵路里程是英國的171.8%,而之後這種發展不僅沒有減慢反而更加快速和迅猛,到1913年,德國25.5億英鎊的gdp也超過了英國本土gdp的23.54億,成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而這一切還是德國商船噸位僅為英國27.9%的情況下取得的,而德國工業的迅猛發展自然也和英國在世界貿易上爭奪更大的市場份額,並且由於德國和美國的市場搶佔,導致英國本土企業的衰退和倒閉。而產業空心化和大量的失業,讓英國仇視德國的情緒飛快增長,除非德國不再發展工業和貿易,否則英德對立勢在必行,但這很顯然是不可能的。

而法國,雖然如今的確有法德和解的觀點存在,但是仔細分析一下,和解或許是有可能的,但是結盟是絕對沒戲的。也許英法就埃及問題上的矛盾以及法紹達危機中面臨英*事威脅的情況下尋求德國的軍事支援是緩和德法矛盾最有利的時機,但是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德法邊界問題,很多人認為阿爾薩斯和洛林實際上大多是德語區(注1),因此這並不是阻擋德法緩解的最大矛盾。但事實上。法紹達危機中法國向德國尋求軍事支援時德國只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德法邊界固定化,然而這個在阿爾薩斯和洛林已經事實成為德國的領土的現狀下並不過分甚至可以說和沒提要求一樣的要求,被法國斷然拒絕,而之後法國甚至甘願在海外殖民地和勢力範圍上對英國屈服。而法國國內的布朗熱主義也讓德法關係嚴重惡化,而這種仇德思想在法國上層中也佔據主導地位。長期主導法國外交和殖民事物的政治家泰奧菲勒·德爾卡塞則是比激進的布朗熱本人更加老謀深算的鐵桿反德主義者,在他的推動下,以對德復仇為核心的國策先後建立法俄同盟,英法協約,一直直到1906年才利用摩洛哥危機把他弄下了臺,然而僅僅3年後他又重新復出成為法國海軍的執掌者。而在此期間自然也少不了英國人的推波助瀾,正是為了德法成為世仇,英國政府才私下教唆、縱容、鼓勵德國堅決吞併阿爾薩斯和洛林。然而很顯然,讓德國在把阿爾薩斯和洛林拱手還給法國人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因此就算德國可以短時間和法國緩和矛盾,但從長遠來看這種關係是不可靠也不現實的。

而奧匈和俄國在巴爾幹的問題根本無法解決,沙俄對於獲得巴爾幹斯拉夫人區域的訴求無法改變。而《德奧同盟條約》的簽訂以及奧匈越來越依賴德國的支援,而俄奧矛盾最終演化成德俄矛盾。

而俄土矛盾更是無解,俄土之間斷斷續續長達300年的戰爭已經不僅僅是爭端二字可以概述的了,沙俄對於黑海出海口的渴求從未間斷,而1915年的《君士坦丁堡協定》協約同意戰爭勝利後讓俄國獲得君士坦丁堡和達達尼亞海峽,而1916年的《賽克斯-皮科協定》進一步滿足了俄國獲得安納託利亞地區的要求。而沙俄在1917年爆發2月革命並且沙皇政權被推翻後,執政的資本主義政黨在得到英法承認兩個條約繼續有效的情況下繼續投入戰爭之中,這樣不顧國內死活的行動才使後來的十月革命順理成章。然而俾斯麥的任期內對奧斯曼的偏袒和親近,也同樣導致俄國對德國的仇視。

而正因為俾斯麥的聯奧和親土政策,讓德國和俄國的矛盾也幾乎無解。

然後是義大利,奧匈,俄國和奧斯曼,這4個國家之間相互糾纏非常復雜。首先是義大利和奧匈,這兩者之間的矛盾是最小的,主要就是奧匈的福拉爾貝格和蒂羅爾這兩個區域的領土爭端問題,而義大利這個牆頭草在協約國給出天價承諾並且獲得大量貸款之後,在同時面對英法俄三國的情況下,德國幾乎沒有勝算,而義大利又怎麼不會倒向協約?

至於美國,一戰中的美國真的無足輕重,如果等美國都參戰了,說實話德國此時已經敗局已定了。

由此看來德國四面楚歌,幾乎沒有破局而出的機會!

那麼由此犧牲掉奧匈和土耳其是否可行?奧匈帝國內部本身就不團結,而匈牙利貴族對自身獨立的要求日益高漲,並且對帝國發展嚴重掣肘。而且如果沒有德國的支援,奧匈在巴爾幹問題上吃虧是必然的,以此為契機肢解奧匈並非十分困難,而肢解奧匈後,吞併奧地利以及其下屬區域,德國將獲得奧匈帝國最主要的財政收入區域,佔比高達60%~70%以及最為先進和發達的工業區。德國人口因此增長30%以上,而且還將獲得地中海的出海口。如果能全部整合完畢,德國的工業能力和動員能力將會極為誇張。而因此衰弱的匈牙利自然也無法與俄國爭奪巴爾幹區域,而奧匈消失,德國也就不用履行《德奧同盟條約》這個在自己身上捆上炸藥桶,但是卻把打火機交到別人手上的失敗協定了。自然德國和俄國之間的第一個矛盾解決了。而奧匈的消失以及西南部地區被德國吞併,義大利和奧匈之間的領土爭端問題也就不存在了。而義大利在1915年5月23日向奧匈宣戰,但是與德國宣戰卻是1916年8月,可見義大利對於和德國為敵的決心並不堅定,面對著比歷史上更強大的德國,義大利要好好掂量掂量自己夠不夠分量。如果德國在一戰中敗象並不明顯,最壞的結果頁不過是義大利首鼠兩端的中立罷了。但是這個看似極為有利的選擇則並不完美,首先,獲得了巴爾幹地區的俄國同樣也實力大漲,而且大量的巴爾幹斯拉夫人將會成為俄國最出色的炮灰。在沙俄日益貪婪的利益需求下,德國是否能完全滿足他的胃口還是未知數,而雖然德國擺脫了《德奧同盟條約》,但是俄國如果真的對匈牙利,羅馬尼亞出手,德國完全置之不理的可能性也很低。奧匈的存在至少能制約注巴爾幹的斯拉夫人。

而犧牲掉土耳其,對德國來說則相對造成的危害小一些,畢竟德國對奧斯曼土耳其的拉攏更多的是看中了這塊並沒有被英法瓜分掉的處.女地。地域龐大、物產豐富、市場廣闊更重要的是*的政府和軟弱的國力,這對德國來說是一塊可以緩解國內經濟發展與海外市場不匹配的最佳的殖民地。然而犧牲掉土耳其,德國照樣可以在這裡做生意,並且將這個虛弱的帝國半殖民地化。然而犧牲掉了奧斯曼,俄國則會徹底得到了解放,衝出黑海進入小亞細亞和非洲的俄國,將無人可以遏制。這顯然也不符合德國的利益。而寄希望於列寧給沙俄搗亂?算了吧,沒有了東線苦戰,得到了巴爾幹和黑海出海口的沙俄,國力極大提升的俄國,打打內戰問題還是不大的。

當然我們不能忘了另一個搖擺不定的國家,美國。美國作為同樣快速發展中的工業國家,雖然他有著廣闊的國內市場已經南北美洲兩個勢力範圍,面臨的狀況比德國要好的多,但是並不代表他就沒有對海外殖民地的需求和與傳統歐洲殖民國家的矛盾。而初期極為孱弱的美國海軍在這種矛盾中都極為剋制。而面對德國的壓力導致的英國的海軍力量收縮才給了美國在西大西洋的海權,因此美國是初期可以拉攏的物件,但是和緩和德法矛盾一樣,這種合作關係並不可能長久,因為對於英國來說,德國才是眼前的心腹大患,相對於鞭長莫及的西太平洋海權,英國是可以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協和犧牲的。而美國自身海軍實力的增長並不會像德國那樣讓英國人如坐針氈。而英德矛盾徹底激化的時候,也是美德合作關係結束的時候,因為,德國給不了美國想要的,而英國人能給。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所以對約亨來說,擺在面前的是一個無解的難題。如何去改變?如何去破局?這對於約亨來說太過沉重,一步錯,步步錯,錯誤的決定就是萬劫不復。難道像歷史上的哥哥一樣?被軍官團架空,然後爆發革命,自己退位,避居荷蘭,然後看著德國20年的沉.淪,最後在一個魔鬼的帶領下走入深淵?哦,威廉二世沒看到就掛啦,不過以自己的年紀,估計是可以看到的。而死後永遠的被稱為“一戰的挑起者”、“邪惡的德國皇帝”。這不是我想要的未來!

注1:曾如選我國中學課本的《最後一課》就是嚴重歪曲歷史,阿爾薩斯和洛林作為廣泛使用德語的區域,所謂的在德國的壓迫下讓學校不再教法語而教德語是很滑稽的說法。而作者都德本人則是當時布朗熱主義下的仇德作家的代表人物。

作者語:

當時的社會環境和國家關係非常復雜,所以交代清楚很必要,因此這種大段大段的資料摘抄也實在是無奈之舉。畢竟作者本人不想寫一本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龍傲天小說。因此結合歷史資料制定政策就非常重要了。絕對不是有意騙字數。請大家諒解。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a><a>手機用戶請到閱讀。</a>。.。

相關推薦:跑去唐朝做導師唐朝好太子唐朝小權臣重生之回到唐朝當王爺植修玩轉女權世界將軍策之嫡女權謀從芝諾龜開始神明眷戀的艾澤拉斯為了艾澤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