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帝國海權->章節

第429章 站在歷史車輪前的螳螂

熱門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俄國人到現在沒有任何表態,但是沒有表態就是一種表態,我們有理由認為俄國人已經在背後暗中支援塞爾維亞人了。”霍爾維格沉聲說到:“而且法國總理潘加萊訪問俄國了,法國人很顯然並不是為勸阻俄國人剋制而前往聖彼得堡的,這並不是一個好訊號。”

“塞爾維亞人還在往邊境調集軍隊,按照我們的判斷,他們應該在國內進行部分動員了。”戈爾茨的臉色同樣陰沉。“如果沒有俄國人的支援,我相信他們沒膽子這麼做。”

“所以俄國人現在不表態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在等待法國人的態度。”約亨陰著臉:“如果法國人表示自己會全力支持俄國,那麼事情就無法收拾了。”

“而潘加萊一定會做出這樣的表態。”霍爾維格接了一句,然後整個房間裡陷入一片安靜。

在場的人都知道帝國首相說的是必然的結局,因為前往聖彼得堡的是那個潘加萊啊。當初鬥垮了一個德卡爾塞,現在又來一個潘加萊。法國仇德勢力在軍隊中的影響力讓他們不可能真正的從法國政壇中被踢出局。

而潘加萊在擔任法國總理後就開始在大規模擴張海軍,在他的爭取下,法國國民議會在191年透過了海軍擴充法案,要求在190年前建成由8艘戰列艦和10艘戰列巡洋艦組成的一線艦隊,並且建造大批輔助艦艇和輕型艦艇。

這一舉動立刻讓他獲得了海軍的全力支持,這樣導致當初在摩洛哥危機中被打壓的仇德勢力的迅速復甦,就連當初被灰溜溜的趕下臺的德卡爾塞在潘加萊的幫助下都能夠回到政壇,擔任海軍部長的職位。

在這種情況下你能指望潘加萊前往俄國是為了勸阻俄國保持剋制?誰信啊?

“我們現在必須阻止事態繼續升級。”約亨用手揉了揉緊鎖的眉頭:“不要放棄調停的嘗試,讓那些該死的塞爾維亞人停止他們那愚蠢的動員行動。”

然而約亨知道這種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歷史上得到俄國支援的塞爾維亞也是搶先在奧匈帝國之前進行動員的,奧匈帝國此前雖然對塞爾維亞發出了最後通牒,但是一直沒有任何舉動。在得知塞爾維亞人搶先動員後,才不得不在第二天深夜急急忙忙的開始動員兵力,因此指望塞爾維亞人剎車根本靠不住。

“這樣下去不行。”約亨搖了搖頭:“我有必要親自前往聖彼得堡和尼奇面談,現在這樣的溝通無益於解決問題。”

歷史上不是說因為斐迪南貴賤通婚導致他的葬禮沒有各國高層參加,因此導致各國失去了一個面談的機會嗎?那自己就親自前往聖彼得堡,和最有可能出岔子的尼古拉二世面談,看看能否化解危機。

“陛下不可!”霍爾維格急忙高聲喊到。

“為什麼?貝特曼?難道還有比我親自出面更能體現誠意的辦法嗎?”約亨有些不悅,歷史上霍爾維格和小毛奇兩人就是不顧威廉二世反對,堅決要開戰,威廉二世也是在被逼無奈之下才在宣戰佈告和動員令上籤的字。

“陛下,現在是非常時期,身為皇帝在這種時候必須呆在柏林,否則出現任何突發狀況,帝國將沒有人能夠做出決斷。”霍爾維格勸阻到。

而一旁的戈爾茨和提爾皮茨也一臉深以為然,萬一戰爭爆發,在宣戰佈告和動員令上簽字的皇帝要是不在國內那可就麻煩大了。就算皇帝在聖彼得堡和尼古拉二世進行了有效的溝通,但是要是法國人先動手了怎麼辦?

想來尼古拉二世倒是不至於把皇帝陛下扣下來,畢竟兩人是親戚關係,而且這麼做也不符合規矩,但是不管怎麼說,皇帝即使趕回國,此時德國也已經被人打了個措手不及了。

“那現在怎麼辦?難道讓你去嗎?”約亨有些頭疼,這種事情不在自己掌控之中的感覺實在是太糟糕了。

身為帝國皇帝這麼多年,掌控欲也隨著自身皇帝的權威與日俱盛,剛才對霍爾維格的猜疑也是來自於皇帝掌控欲而帶來的疑心病。不過一直以來憑藉著對歷史的瞭解,約亨一直認為事情就算不能完全為自己的意志所改變,但是多少還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一點一點潛移默化的去推動就可以了。

但是現在,開不開戰完全不是由自己說了算,這種感覺實在實在是糟糕了。歷史上威廉二世估計也是因為這個感覺,而在知道了俄國開始動員後,決定在俄國先動手之前,自己先打出去吧?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現在英國人的態度十分重要,陛下,如果英國人能夠表明態度,應該能讓俄國和法國有所控制。”霍爾維格建議到。

“我們不能相信英國!”約亨脫口而出。

一時間所有人都盯著約亨。

“英國人的外交信用不可以信任。”約亨開始組織語言想要解釋:“英國外交大臣格雷是一個偽君子!他的職責讓他對英國所有的密約瞭如指掌,他對英國在這些密約中應該承擔的義務十分清楚。然而從他上臺以來,他一直宣稱英國沒有和法俄結成聯盟,甚至還稱自己根本不知道這個同盟的內容!

而我們都應該知道這是謊言!愛德華七世訪問巴黎後英國人在一系列事件中的反應都證明他們之間必然有什麼協議!而到現在,在法國人都跑到聖彼得堡的情況下,格雷都沒有站出來對英國的態度發表過一句宣告!所以我們指望英國人來出面平緩事態根本不現實!”

約亨不能向霍爾維格他們說明格雷在歷史上都幹了些什麼了,只能這樣解釋到。

誠如霍爾維格所說,此時英國的態度的確十分重要,然而,作為英國外交大臣的格雷,此時卻絲毫沒有履行自己作為一個外交人員應盡的責任。

早在1914年春季,美國總統威爾遜的特使豪斯上校在返回美國後就向他的總統彙報說:“只要英國一表示同意,法俄就會和德奧兩國打起來。”

而和約亨解釋的一樣,格雷一面宣稱自己不知道英國和法俄之間達成了盟約,一面告訴丘吉爾:“我們將發出最後通牒,在4小時內阻止對比利時的入侵。”得到這個保證的丘吉爾扭頭就像英國所有海軍艦隻發出命令:“即刻起處於對德戰爭狀態!”

而格雷則開始施展他的外交技藝,面對德國詢問如果戰爭爆發,那麼英國是否會加入戰爭時,格雷就態度曖昧的告訴德國人:法國對德作戰,那是法國對俄國有義務;但是這並不代表英國將就此承擔必然的義務。

然後一面告訴德國特使報告柏林,英國將保持中立,除非比利時被徹底侵吞。另一面卻將皇家海軍已經準備戰爭的事實對德國大使守口如瓶。在7月的最後一週週末,他以後來被評價為”應受到譴責的對責任的漠視“的態度跑到鄉下莊園繼續滿足釣魚的嗜好。在德俄都來是總動員後,他依然沒有做出任何一個明確的表態,甚至在8月日內閣會議上他也沒又提出任何有意義的建議。

得償所願的丘吉爾在後來這樣稱讚格雷:“我以欽佩的目光注視著……他施展著沉著的技藝。”

無怪乎之後德國人將這位優雅的英國紳士稱為“詭計多端的偽君子”、“戰爭的主要策劃者”,即使稍微客氣一點的也認為他是“一個有兩套人類價值觀的人……有雙重的道德標準。”即使是英國人自己也都認為“多年以來,格雷始終在隱瞞整個事件的真相。”

而皇家海軍的態度呢?那就更不用想了,在得到許可之後的丘吉爾完全可以說是欣喜若狂。前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就這樣描述丘吉爾當時對戰爭的心態:“他是一個真正快樂的人。”

面對這樣的外交大臣,這樣的海軍大臣,英國人的態度還用去猜?所以這個時候指望英國人無疑是盲目的,也是不可能的。

“如果一旦開戰,英國必然是我們的敵人。”約亨說到:“想要阻止戰爭,只能寄希望於俄國,只要俄國不動,那麼法國就不會動,法俄都不動,英國也不會動,因此我們必須從俄國人身上開啟突破口!”

“陛下您不宜親自前往聖彼得堡。”霍爾維格依然堅持自己原本的態度:“不過陛下您說的是,和俄國方面的溝通是必要的,派一名全權特使前往俄國比較合適。”

“那麼就這麼辦吧。”約亨無力的搖了搖手:“希望我們還來得及。”

約亨不可能像威廉二世那樣盲目樂觀,即使到最後關頭依然認為可以調停,認為戰爭不可能爆發,至少英國不會與德國為敵。

約亨雖然和威廉二世一樣希望戰爭不會爆發,但是此時,他所做的只不過是在自己認定的歷史時刻最後到來前最後的掙扎。(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跑去唐朝做導師唐朝好太子唐朝小權臣重生之回到唐朝當王爺植修玩轉女權世界將軍策之嫡女權謀從芝諾龜開始神明眷戀的艾澤拉斯為了艾澤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