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帝國海權->章節

第289章 施利芬的奇幻小說

熱門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其實在約亨看來施利芬計劃單純的從創意上來看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無論是旋轉門還是右勾拳,叫的再好聽也不過就是一個側翼包抄而已。而施利芬自己也是受到了漢尼拔在坎尼之戰從側翼殲滅羅馬軍團的啟發。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且這種側翼包抄也很大程度上是當時面對法國人那堅固的堡壘群,沒有好的解決手段而不得已才採取的進攻方式。

不過施利芬計劃真正與眾不同的是計劃的規模、目的以及細緻都是全所未有的,這不是一場戰術或者戰略級別的進攻,而是賭上整個德國的國力對法國進行的一次以滅國為目的的作戰。

如果計劃成功將會讓一個世界頂級強國瞬間滅亡,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施利芬嘔心瀝血,制定了周密步驟,讓這個計劃看上去環環相扣,完全可以實現計劃的目的,這也正是後人推崇施利芬,並且為施利芬計劃的失敗惋惜的原因。

在施利芬的計劃中,未來戰爭爆發的初期,應當在東線採取守勢,用少量兵力來防禦俄國人的進攻,而在西線採取攻勢,用全力去擊敗法國,然後再利用自己國內完善的交通網將不對運回東線來擊潰俄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東西兩線兵力部署比例應為1:8。

施利芬採取東守西攻的考量主∫長∫風∫文∫學,w≤♂∷t要是綜合考慮了法俄兩國的實際情況,在施利芬看來,法國的國土面積小,人口總數少,但是陸軍戰鬥力極強,動員速度很快,因此應該在他全面動員完成之前。利用優勢兵力迅速擊敗法國,粉碎他的抵抗意志,這樣就能避免德國陸軍和實力不相上下的法國陸軍正面交鋒。

反觀俄國,國土面積遼闊,戰略縱深長,人口總數龐大。而且氣候惡劣,但是俄國陸軍戰鬥力差,交通基礎建設糟糕,動員能力緩慢,因此雖然與俄國人交戰勝利不用擔心,但是卻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取勝的。

因此東守西攻,用少量兵力就能拖住俄國人,甚至放俄國人進入東普魯士,只要能解決法國。大軍回師收拾俄國人易如反掌。但是如果要是西守東攻,那麼自己一時半會無法取得勝利,陷入戰爭泥沼,那麼完成了戰爭動員,戰鬥力強大的法軍的進攻恐怕就不是少量西線部隊能防得住的了。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德國和俄國並沒有不共戴天之仇,這和德國和法國的關係不一樣,只要能解決了法國人。之後在對俄國人取得了軍事優勢,那麼只要德國人不趕盡殺絕。那麼結束戰爭握手言和是可能的。

所以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施利芬計劃將72個師投入到對法國作戰中去,,其中9個師部署在洛林一線,正對法國要塞群作為左翼,10個師部署在凡爾登作為兩翼間的樞軸。53個師分配在沿英吉利海峽側翼迂迴的右翼,目標直指巴黎,如果一切順利40天內就能擊敗法國,而這個時候俄國人還在慢慢吞吞的動員集結部隊呢。

而現在,施利芬手上的牌比歷史上更好。在施利芬的計劃中,自然會把能用上的籌碼都用上,目前國防軍68個師將會全部投入西線,而東線的防守則丟給國民警衛隊,國民警衛隊不能出國作戰,但是俄國人攻過來你總要抵抗吧。

國民警衛隊雖然作戰能力不如國防軍,但是好歹數量不少,26個師的兵力再差也不至於不如歷史上的10個師,只是進行防禦,並且還允許放棄東普魯士的情況下撐過2個月還是問題不大的。

而之前增加副職軍官來擴充編制的隱形師則會作為前線部隊的補充和預備隊,這讓施利芬也更有實施這個計劃的底氣。

雖然隱形師計劃最初受到了國內容克軍事貴族軍官的抵制,畢竟貴族人數就那麼多,和平時期要擴軍必然會讓平民軍官的人數佔比提高,就算德國陸軍裡增加了奧地利貴族軍官,但是和那龐大的基數來比還是不值一提的。

歷史上德國在一戰前,容克貴族中高級軍官在軍隊內部的佔比接近75%,可想而知這股勢力有多麼龐大,為了維護軍官隊伍的“純潔性”。大量容克貴族軍官對此表示抵制,並且有相當一部分奧地利貴族軍官參與其中,約亨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

不過也許正是每個國家的軍隊的常態:和平時期一個軍種最大的敵人不是假想敵,而是另一個軍種。約亨毫不猶豫的把海軍拉出來做了墊背。

如果陸軍認為平民軍官的增加會影響陸軍軍官隊伍的“純潔性“,從而放棄這一對帝**事實力的提升有利的計劃,那麼作為皇儲也只能妥協,滿足陸軍的要求。但是,為了保證帝**事動員能力的提升,自己將會在海軍陸戰隊內推行這一計劃,並且變本加厲的學德三,將整個海軍陸戰隊打造成軍官儲備庫。

對於約亨的這招拉海軍出來擋槍,提爾皮茨非但沒有質疑,反而表示贊同,一副好啊好啊,正合我意的態度,還煞有介事的讓海軍辦公室開始起草和制定計劃,這樣的動作立刻刺激了陸軍總參謀部的神經。

這種事情怎麼能忍?陸軍原本就對海軍陸戰隊搶自己的工作表示不滿,現在還要擴大勢利,爭奪兵源,這下平民不再是容克貴族軍官們的敵人了,海軍才是。而施利芬雖然知道這是約亨的花招,但是正在制定作戰計劃的他也意識到的確要加強陸軍的兵力,因此最終還是帶頭支援約亨的方案。

提爾皮茨當然不是真的想讓海軍陸戰隊搶陸軍的飯碗,只不過做出這樣的動作來配合約亨的計劃。當然這樣的配合不可能是沒有目的的,提爾皮茨也有自己的小算盤,用這種配合來換取皇儲對海軍擴軍計劃的支援,自己只要裝裝樣子,怎麼看都是一個無本萬利的買賣。而提爾皮茨的配合得到的第一個回報,就是約亨對《海軍法》第一次修正案的全力支持。

不過提爾皮茨也不知道,知道未來必定會產生英德造艦競賽的約亨同樣也將支援海軍擴軍計劃看成是無本萬利的買賣,一老一小兩個滑頭配合的倒是天衣無縫。

不過不管怎麼說,陸軍接受了隱形師方案後對軍隊戰時動員集結速度有了巨大的提升,隨著隨著時間的推移,陸軍也就慢慢接受了這個事實。

而隨著汽車在陸軍內部得到裝備和使用,德軍的機動、後勤能力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武器裝備上也比歷史上更強,但是約亨對施利芬計劃的看法依然沒有改變,前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效果,但是長遠來看一定會失敗的計劃。

而失敗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施利芬計劃制定的過於理想化,錯誤的估計了戰爭中的變數,低估了全面戰爭中一個工業國所能爆發出來的戰鬥力,並且高估了自身對於計劃的執行能力。

施利芬計劃希望達到的目標過於理想化,他並不是只滿足於挫敗法國人對洛林和阿爾薩斯的企圖,而是希望直搗巴黎,用一場滅國戰來給法國人進行一次大放血,就算無法將法國這個國家從地圖上抹掉,也要讓法國在至少20年的時間內無法再對德國製造任何威脅。

然而施利芬忘記了一點,那就是普法戰爭德國之所以能快速獲勝,除了普魯士高效的作戰能力外還有四個重要條件:列強中立、單線作戰、拿破崙三世意外被俘以及法國國內爆發革命,如果沒有這些條件,那麼有一個普魯士7年戰爭的情況未必不會出現。

而且施利芬還對法國人的兵力部署有了極為嚴重的錯誤判斷,施利芬認為法國除了在凡爾登一線和德國對峙的軍隊外,既沒有部署於後方的戰略預備隊,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徵召大量後備部隊來應付迂迴攻擊的德軍,而這個錯誤判斷最終導致了德軍在凡爾登戰役中的失敗。

其實在19世紀末,已經有少數頭腦清醒的軍事家意識到了舉國體制下的全面戰爭的可怕,老毛奇就是其中之一,“大國的軍隊主力在遭到殲滅性打擊後,只要抵抗意志沒有被完全摧毀,就能繼續動員新的軍隊進行長時間的戰鬥。”

施利芬不可能不受老毛奇的這句話的影響,因此他希望能夠透過快速攻佔巴黎來粉碎法國人的抵抗意志,然而他把事情想簡單了,就算德國人佔領了巴黎,法國人也未必會放棄抵抗,因為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能夠承受在一場全面戰爭中的全面失敗,因為那意味著整個政府的全面垮臺。

因此實際上國防軍內部並不是沒有對施利芬計劃提出質疑的聲音,一些將領也曾經指出:“你不能像對待裝在袋子裡的貓那樣解除一個大國的武裝。”但是這樣的聲音在施利芬的絕對權威下,並沒有太大的作用。

而施利芬計劃中的核心是對於法國的快速迂迴直搗巴黎,而這樣的迂迴作戰中又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比利時,然而對比利時的情況的錯誤判斷以及對自身部隊的執行能力的錯誤估計,再次給施利芬計劃的破產增加了一個砝碼。(未完待續……)

...

...

相關推薦:跑去唐朝做導師唐朝好太子唐朝小權臣重生之回到唐朝當王爺植修玩轉女權世界將軍策之嫡女權謀從芝諾龜開始神明眷戀的艾澤拉斯為了艾澤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