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帝國海權->章節

第201章 飛艇的使用價值

熱門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1898年4月12日,4艘巨型飛艇在飛行了近8個小時後抵達了柏林的上空,在飛行途中飛艇編隊一直保持著在1000米高度上,然而進入柏林市區後,透過控制內部的調節氣囊下降到300米高度的飛艇編隊引起了整個柏林的巨大轟動。

人類首次見到如此壯觀的飛行物體,巨大飛艇懸停在人們的頭頂,所有柏林市民走上街頭,聚集在街道上,紛紛仰頭看著這些龐然大物的降臨,場面蔚為壯觀。

雖然約亨想親自登上飛艇直接飛回柏林,不過被所有人以君子不立危堂,皇儲殿下怎麼能做這麼危險的事情給勸阻了,不過約亨還是能想象到在飛艇下面人山人海,所有人仰著腦袋瞠目結舌的看著飛艇緩緩駛過的滑稽場景。

約亨政治能想象到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整個歐洲的報紙都會對這種全新的航空器進行全方位的跟進報道,甚至連報紙標題約亨都能猜個大概,什麼人類航空技術的奇蹟啦,什麼天空的霸主啊,什麼德意志,掌握核心科技啦。

不過老百姓估計也就看看熱鬧,但是很多人會對這種全新的航空器感興趣,而約亨也準備好了在暗中推手,讓這些人的興趣變成實際的投入。而德**方的採用,則是會成為最佳的廣告,也是最好的催化劑。

在後世人的眼中,飛機才是天空的主宰,飛艇這種玩意,貌似也就是在城市上空用來播播廣告,做做宣傳。但是實際上,即使到了21世紀,飛艇在軍用領域依然沒有完全被淘汰。其遠超飛機的留空時間和經濟效益讓這種航空器依然有著一定的用武之地,而其巨大的運載能力,也讓很多人對使用巨型飛艇進行戰略運輸的研究專案很感興趣。

當然飛艇也的確有很多問題,首先就是速度過慢,發展到極限的飛艇其飛行速度也不過200千米/小時左右,雖然有著巨大的經濟優勢。但是對於軍用航空器來說太過緩慢。

其次是防護能力差,巨大升力氣囊就是攻擊的最好靶子,就算是使用多個氣囊,填充氦氣,面對射過來的子彈也依然沒有絲毫的安全可言。

不過在20世紀初,約亨認為飛艇,還是有相當的價值的,這也是它決定花巨資研究飛艇的原因。

首先就是飛機這種航空器的不成熟,這個真正的天空霸主在前期的給力給了飛艇極大的生存空間。

在人類擁有了飛上藍天的翅膀之後。飛機這種小玩意在很多人的眼中也就是個新奇的玩具而已。操縱困難,毫無載重能力,讓它們裝上武器去作戰,在有射擊協調器前甚至會打壞自己的螺旋槳,讓它們去偵察,卻沒有將資訊傳回的手段,不得不讓飛行員寫個小紙條裝在金屬筒裡把情報扔到己方的陣地裡去。

所以飛機在誕生初期的十年內,也就是個人類為了追求速度和翱翔於藍天的樂趣才不斷發展的競速工具而已。

而飛艇則不同。除了飛行速度慢、防護力差,受到攻擊基本就是死路一條這是個硬傷外。無論是載重、可操控性還是留空時間都遠勝飛機,因此就讓缺點十分明顯的飛艇有了用武之地。

約亨對飛艇的未來規劃大致定為四點。

第一點當然是作為武器投入戰鬥,這當然是最危險的一種使用方法,但是卻是沒辦法的選擇。因此在這個時代,沒有什麼比飛艇更有效的炸彈載具了。

高空轟炸在約亨看來是比叢集炮擊更有效、更有威脅的攻擊手段,首先是威力問題。炮彈要承受火藥推動的力量必須保證足夠的彈體強度,這必然導致彈體厚度的增加,留給**的空間必然縮小。

以一戰最強公路機動攻城巨炮大貝爾莎為例(注1),420毫米口徑的大貝莎發射的炮彈重達820千克,然而裝藥卻只有50千克。裝填係數不過6%出頭,這種巨炮輕鬆摧毀了烈日要塞的可以抵擋210毫米重炮轟擊的穹頂,為德國人開啟比利時的通道發揮了巨大作用。

但是大貝爾莎自重42.6噸,兩門大貝爾莎所組成的重炮連需要283人的龐大部隊來支撐它的應用。由於重量巨大,因此必須拆成數個部分才能進行運輸,必須使用吊車才能進行組裝,到達炮兵陣地後的準備時間就需要6個小時。

而這兩門炮從裝上火車,到在列日準備完畢耗時3天,加上因為只有兩門炮,所以徹底摧毀列日總共12座堡壘又花了3天,這讓德軍被擋在列日6天完全沒有推進。

然而就在這被浪費的6天內,法國人獲得了足夠的時間來加速他們的動員行動,為之後的馬恩河戰役的奇蹟打下了基礎。

然而如果使用航空器進行攻擊情況則會大不一樣,只需要進行前期準備,航空器完全不需要在運輸—部署—準備—攻擊這系列環節中浪費時間,而且航空器的速度也快得多。從而有著重炮叢集難以企及的機動性、靈活性和時效性。

二戰初期德國人的閃電戰能打得如此順暢靠的可不是重型古斯塔夫這種超級巨炮,而是靠著斯圖卡的有效支援,德國人才能夠長驅直入,地空協同打的法國人和蘇聯人找不著北。否則就憑德國人手上那一點點可憐的裝甲力量,真的等重炮部署完再進攻,到時候就是被法國和蘇聯人的裝甲優勢和兵力優勢教做人的節奏。

而且航空炸彈可不像炮彈那樣有諸多限制,不需要過分強調彈體強度,其裝藥量可以達到近乎喪心病狂的70%,因此對無防護目標,炸彈的威力是同等重量炮彈的10倍以上。即使是對有防護目標,從高空下落的重力加速度也足以讓一些不那麼堅固的目標被砸個粉碎了。

但是這個時候的飛機實在是太不給力了,那些所謂的所謂重型轟炸機的載彈量實在慘不忍睹,就算是二戰末期。堪稱經典的漢德利?佩奇公司1918年製造的v/1500四發重型轟炸機載彈量也不過只有區區3.4噸,在飛艇動輒5噸以上的載彈量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讓飛艇帶著數噸重的炸彈從對方的頭頂傾瀉而下,巨大的爆炸在敵人的堡壘上綻放,宛如世界末日般的情景足以瓦解最堅定的士兵的抵抗精神。

當然了,這種使用方式顯然是危險的,因為為了保證轟炸精度。飛艇的飛行高度不可能太高,因此面對高射火力或者是戰鬥機都是相當危險的,畢竟飛艇的軍事應用的確催生出了防氣球炮這種早期防空武器。

因此如果不想讓飛艇變成天空綻放的禮花,飛艇的應用受到的限制也比較大。像威廉二世那樣想著組建什麼天空戰列艦隊然後對英國進行轟炸的蠢念頭約亨根本不會考慮。

戰略轟炸不成規模根本除了嚇唬人以外沒有任何戰略價值,而且還很容易變成送肉,一戰中德國無論是使用飛艇還是使用轟炸機,除了一開始給英國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後,然後就變成幫英國國土防空力量刷經驗的小怪了。

所以約亨對飛艇的作為武器應用的規劃就是取代超級重炮當成對城寶具來使用的,對於有著極高的防御能力的要塞堡壘。用重炮慢吞吞的轟效果太差,飛艇要是帶著一枚數噸重的傻大黑粗的玩意往下扔,就算扔下去的是個實心的鐵疙瘩,估計也能給對方砸個大窟窿出來。

至於如何保障制空權,那麼到時候還是得靠現在實驗室裡的那堆木頭架子,在德國人有著更強力的發動機,更好的氣動外形設計,更完善的空戰戰術的時候。相信獲得制空權將不是一個問題。

另一種使用規劃就是偵查,一戰的飛機留空時間短。這意味著他們往往飛不了太遠,而且也飛不了太高,飛艇有著長達數十小時的留空時間和上千千米的航程,更有著接近8000米的升限。

早期的防氣球炮和升限撐死2000米左右的早期飛機對這樣的目標是無能為力的,而飛不了幾個小時就得下來加油的飛機,而且沒有將資訊回傳手段的飛機。在執行偵查任務的時候受到的限制太大了。

那麼讓飛艇帶著無線電臺,然後飛到高空做戰略偵察也是極為可行的用法,而這也是飛艇得以不被淘汰,做的最長久的工作,在二戰中。美國海軍也依然有使用飛艇進行海岸線的巡邏,即使到了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無人飛艇也依然被用於長時間空中監視。

第三種使用方法自然是運輸,當然想要用飛艇進行戰略運輸什麼的是完全不靠譜的,無論是運載能力還是運輸速度都不達標,而且數量也會是一大瓶頸,但是如果用來進行小規模戰術投送,那麼飛艇的運載能力是一戰時期的飛機絕對難以做到的。

至於最後一種規劃當然就是用來坑人,德國人的飛艇部隊曾經讓英國人嚇得每天出門前都要先抬頭看看天空,生怕這些飛行巨獸出現在自己的腦袋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那麼只要宣傳得當,讓英國也對飛艇產生興趣從而投入巨大的物力財力來研究製造巨型飛艇,最好能挑起一輪的歐洲飛艇競賽,讓各國為飛艇投入大量資源之後,那麼飛機的研究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影響。

如果再能誤導他們將飛艇作為戰術對地支援的主力,作為對人寶具來使用,然後投入到雙方交戰最為激烈的地段,當這些慢吞吞的龐然大物帶著炸彈來做中低空轟炸的時候,面對取得制空權的德國戰鬥機,那麼將會是漫天火海!(未完待續。。)

ps:注1:鐵道機動最強攻城巨炮是和大貝爾莎同樣口徑的“伽馬裝置”,重量為150噸。雖然巴黎大炮更有名,射程也更長,但是炮彈威力遠遠不如“伽馬裝置”

相關推薦:跑去唐朝做導師唐朝好太子唐朝小權臣重生之回到唐朝當王爺植修玩轉女權世界將軍策之嫡女權謀從芝諾龜開始神明眷戀的艾澤拉斯為了艾澤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