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第二次世界大戰斯大林親歷記->章節

第三章:斯大林決不允許納粹血手玷汙列寧的陵塞

熱門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1941年10月,希特勒以180萬之眾,1700輛坦克和190架飛機從地面和空中滾滾而來,湧向莫斯科。斯大林號召全國軍民:“誓死保衛莫斯科!決不讓納粹血手玷汙列寧的陵墓”一場英勇的莫斯科保衛戰開始了。

莫斯科是蘇聯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它位於東歐平原的中部,莫斯科河兩岸,同伏爾加河有運河連線,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公元1147年,莫斯科首次見於史冊。它最初只是一個小小村莊。1156年修築城堡。17—18年遭蒙古韃靼人破壞。1480年,莫斯科人擺脫了蒙古韃靼人的枷鎖。自1世紀下半葉,為獨立的莫斯科公國的中心。約在14世紀中葉,莫斯科公國又擴大為莫斯科大公國。1547年,伊凡取得了沙皇的稱號,從這時起,一直到1711年,莫斯科成為不斷向外擴張的沙俄首都。1711年,彼得一世將首都遷往聖彼得堡(今列寧格勒此後的莫斯科依然是重要的城市,沙皇每年總有一部分時間在莫斯科度過。181年,拿破崙佔領莫斯科並縱火焚燒。名將庫圖佐夫率領的俄國軍隊和人民一起打敗了拿破崙侵略軍、迫使它倉皇撒退。十月革命後,蘇聯政府於198年月10日將首都遷莫斯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十月革命後,莫斯科的建設有了巨大的發展。它不僅是全蘇鐵路、公路和航空運輸的中心,而且在水路運輸上,自伏爾加河一一頓河運河建成後,各大河連接起來,莫斯科成為五海(波羅的海、白海、黑海、亞速海和裡海〕通航的港。在經濟方面,莫斯科於十月革命後變成蘇聯最大的工業城市,它的產值佔全蘇工業產值的15”。兒乎每種製造業都有,而特別以生產複雜和精密的機器製造業著稱。

德軍中央集團軍以“颱風”為代號,從南翼向莫斯科發起進攻。10月日,德軍從中部突破了蘇軍防線,由南、北兩方面包圍了維亞茲馬。在南翼,德軍日佔領了奧廖爾,6日佔領了布良斯克。與此同時,納粹坦克部隊從北面突破了維亞茲馬防線。7日,德第四坦克集團軍又從南面突維亞茲馬,南北合圍,把蘇聯4個集團軍包圍起來。被圍蘇軍頑強抵抗,牽制敵軍0幾個師。10月中旬,部分蘇軍突圍,退到莫日艾斯克防線,不少戰士為國捐軀,許多指戰員留在敵人後方,參加游擊隊,還有不少人被俘。據戰後西方出版的有關資料顯示,從10月1日到10月中旬的兩週內,進攻莫斯科的德軍,完成了三個大的包圍圈,在這三次作戰中,蘇軍共損傷66萬多人。

在這種情況下,斯大林電召朱可夫立即從列寧格勒前線返回莫斯科。

10月7日,朱可夫來到克里姆林宮斯大林辦公室,斯大林正患感冒,面色不好,向朱可夫點頭致意後走到地圖跟前指著維亞濟馬地區說:

“你看,這裡的情況很嚴重。我無法從西方面軍和預備隊得到有關真實情況的詳細報告。由於不瞭解敵人進攻的地點和部署以及我軍的狀況,我們不能定下任何決心。現在請你到西方面軍司令部去一趟,詳細弄清情況,並隨時給我來電話,我將等著。”

告別前,斯大林問:“你認為德國人最近會再次進攻列寧格勒嗎?”

“我想不會。敵人損失慘重,又把坦克和摩托化部隊從列寧格勒地區調到了中央方向。以列寧格勒地區現有的部隊敵人無力實施一次新的進攻戰役。”

“希特勒將把從列寧格勒地區調出的坦克和摩托化部隊用在哪裡”

“顯然,用在莫斯科方向,自然是在補充人員和維修兵器之後。”

談話時,斯大林站在桌旁。桌上放著標有西方方面軍、預備隊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情況的地圖。他看著西方方面軍的地圖說:“看來,他們已經在這個方向上行動了。”

告別了最高統帥,朱可夫來到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元帥的辦公室。他向朱可夫介紹了幾個方面軍的危急處境以後說,在莫扎伊斯克防線和莫斯科近接近地修築陣地的工作還沒有完成,而且這些地方防守薄弱。他認為必須派部隊佔領這些防線,首先是莫扎伊斯克防線。

由於情況緊急,朱可夫連夜驅車來到西方方面軍司令部。走進房間,方面軍司令員科涅夫和軍事委員、參謀長和作戰部長等人,正在幾支蠟燭的昏暗亮光下開會。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疲勞而緊張的神情。朱可夫說明了斯大林派他來的用意。方面軍作戰部長馬蘭金中將回答了朱可夫提出的問題,並彙報了10月日至7日的情況,當前這裡的主要問題是防備兵力不足,可能無法阻止德軍向莫斯科突破。

彙報結束後,朱可夫又立即前往預備隊方面軍找布瓊尼元帥瞭解情況。

天正下著小雨,鄉間田野大霧瀰漫,能見度很低。“月8日拂曉,朱可夫來到距莫斯科50公里的奧布寧斯克車站。他看見兩名通信兵拉著電線從普羅特瓦河橋上走過來。他問他們往哪裡拉線,他們回答很唐突。一個戰士冷冷地說:“命令我們給哪裡拉,就給哪裡拉。”

朱可夫不得不說出自己的姓名,並講明要找預備隊方面軍司令部。

這時那個拉電線的戰士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大將同志,請原諒,我們不認識您,因此那樣回答了您。您已經走過了方面軍司令部,它在兩個小時以前從這裡已經轉移到森林的小屋子裡去了。你看就在那邊山上,在那裡警衛人員會告訴您往哪裡走。”

經過實地瞭解和勘察,現在情況進一步淸楚了。到德國軍隊在莫斯科附近開始進攻的時候,擔任首都接近地防禦的有個方面軍:西方方面軍,司令員是科涅夫上將;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是布瓊尼元帥;布良斯克方面軍司令員是什廖緬科中將。截止10月初,個方面軍的作戰部隊總共約有15萬人,990輛坦克,7600門火炮和迫擊炮,677架飛機,而敵人方面,其兵力卻超過蘇聯三個方面軍的總和:部隊超過04倍,坦克超過07倍,各種火炮和迫擊炮超過08倍,飛機超過1倍。

兩天以後,斯大林打來電話找朱可夫:“最高統帥部決定任命你為西方方面軍司令員。預備隊方面軍和莫扎伊斯克防線上的部隊都歸你指揮。”

“沒有什麼不同意見。只是請示儘快增派部隊到這裡來。”朱可夫在電話裡接受了這一新的任命。

從此,朱可夫以特有的精力著手執行他的新任務一一保衛莫斯科。

現在問題很明顯,在大敵當前,必須科學地使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必須加強部隊的統一指揮和密切配合。於是朱可夫同科涅夫和參謀長李科洛夫斯基一起開會決定,一致同意把方面軍司令部遷到阿拉比諾;科涅夫帶人前往加里寧,去協調那個極其重要方向上的各支部隊的行動。朱可夫則同軍事委員布爾加寧一起前往莫扎伊斯克,到現場視察防禦狀況。

10月1日清晨,科涅夫奔赴加里寧。那裡的情況極為嚴重,必須對部隊進行改編和重新部署。他親自接管了第、第9、第0和第1集團軍的指揮權。德軍攻佔了加里寧,他無法再繼續前進。幾天以後,即在10月17日,成立了加里寧方面軍,科涅夫任該方面軍司令員。

朱可夫和布爾加寧來到莫扎伊斯克築壘地域司令部,這條防線對於守衛它的紅軍部隊來說,具有一系列有利條件。它的正面得到拉馬河、莫斯科河、科洛察河、盧熱河和蘇霍德熱夫河的保護,這些河的河岸都很陡峭,對坦克的運動構成天然障礙。在這條防線上公路網和鐵路網四通八達,使部隊能夠在各個方面實施廣泛的機動。

蘇軍指揮部感到苦惱的唯一問題是部隊不夠,無法有效地佔領這條16英里長的防線。雖然原來設想要部署150個營來守衛這條防線,但實際只湊足了45個營,部隊的平均密度是每個營負責守衛英里寬的正面。最高統帥部繼續採取緊急措施來保衛首都。10月9日,莫扎伊斯克防線司令部更名為莫斯科預備方面軍,並得到了五個新改編的機槍營、10個防坦克炮兵團和5個坦克旅。10月11日,莫扎伊斯克防線部隊並第五集團軍,由列柳申科負責指揮。

斯大林指示,莫斯科預備方面軍所有戰鬥部隊和設施,應在10月1日午夜11時以前,移交給朱可夫的經過改組的西方方面軍。同時,斯大林給朱可夫派去了他迫切需要的預備隊。從⑶月7曰起,從其他方面軍和從最高統帥部預備隊抽調派往莫扎伊斯克的有:14個步兵師,16個重新編成的坦克旅,40多個炮兵團,10個佈雷和噴火器連以及其他部隊。為了阻止德軍的攻勢,朱可夫命令在威脅最嚴重的接近地的道路上建立許多防坦克支撐點和火炮支撐點,並且特別注意可能進行伏擊的陣地。

10月1日,在敵人強大的攻勢面前,蘇軍被迫放棄卡盧加,並在莫斯科所有的主要接近地上進行浴血奮戰。據方面軍情報部門報告,10月15日已有50多輛德軍坦克推進到圖爾基諾沃地區,大約100輛坦克推進到洛託施諾地區,100多輛坦克推進到馬卡洛沃和卡拉加託沃地區,大約50輛坦克到達博羅夫斯克地區,還有40輛坦克到達鮑羅季諾。德陸軍第1軍向塔魯薩方向進攻,奪取了塔羅薩和阿列克辛兩個城鎮,從北面對圖拉形成深遠包圍。

西方方面軍,在德軍日益增強的壓力下,不得不向後撤退,莫斯科面臨的危險與日倶增。德軍在蘇軍防禦中部的納羅一一佛敏斯克和波多爾斯克方向完成了縱深突破。法西斯軍隊從西、北、南三方面包圍了莫斯科。於是,在奠斯科近接近地造成了極其困難的局勢。

莫斯科處在萬分危機之中。從10月1日起,在通向莫斯科的所有重要作戰方向都開始了激烈戰鬥。在1941年10月份艱難的曰子裡,西方方面軍軍事委員會發出告全體官兵書,其中寫道:

“同志們!在我國面臨危險的嚴酷時刻,每一個軍人的生命應該屬於祖國。祖國要求我們每一個人貢獻出最大的力量,發揚英勇頑強和堅忍不拔的精神。祖國號召我們要成為無法摧毀的銅牆鐵壁,堵住法西斯匪幫去莫斯科的道路。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加強警惕性、鐵的紀律、組織性、堅決果斷的行動、必勝的信心和隨時準備自我棲牲的精神。”

在這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以斯大林為首的國防委員會作出在莫斯科近郊殲滅德定的決定,採取攻勢防禦的果斷措施。根據斯大林的指示,蘇聯紅軍依靠前線防禦工事系統,組織了堅強的攻勢防禦,以削弱和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贏得時間,準備集中後備力量,在一定時機,轉反攻,給予德軍以殲滅性打擊。

根據斯大林的命令,10月17日建立的加里寧方面軍,從莫斯科西北面阻擊敵人。10月19日,國防委員會宣佈莫斯科戒嚴,號召首都人民不惜一切,配合紅軍,誓死保衛莫斯科。0日,《真理報》發表《阻止敵人向莫斯科前進》的社論,動員全市人民在敵人到達首都之前,用自己的鮮血把他們埋葬。莫斯科市委召開全市積極分子大會,號召全市人民把首都變成攻不破的堡壘。

在莫斯科危急的日子裡,全市人民積極響應黨組織的號召,表現出了“臨危不懼、氣壯山河,誓死與敵人決一死戰”的英雄氣概。他們豪邁地說:敵人在哪裡進攻,我們就在哪裡殲滅他們!我們要在紅場上為列寧而戰鬥,決不讓納粹的血手玷汙列寧的陵墓!天之內,就組建了5個工人營,1萬人的民兵師,169個巷戰小組和數百個摧毀坦克班。參加民兵師的有各種專業人員:工人、工程師、技師、作家、學者和藝術工作者。當然,這些人員不是都具有軍事技能,但卻都具有一顆愛國家、愛首都的心,都有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很多自動編成的民兵組織參加了偵察、滑雪、襲擾敵人軍營和截擊敵人軍車等活動。當他們取得必要的戰鬥經驗之後,就組成出色的戰鬥兵團,擔任正規的攻防任務。全市約有45萬人參加修築防禦工事,其中四分之三是婦女和少年。11月,在莫斯科附近,他(她)們構築了7萬米的防坦克壕,約8萬米的崖壁和斷壁,設定了5萬米長的粧砦和許多其他障礙物,挖掘了近1萬米的戰壕和交通壕。硬是在冰凍的土地上,用自己的雙手,挖出了00多萬立方的土方。

留在奠斯科工廠裡的工人和工程技術人員們,同樣表現出了英勇無畏和自我犧牲的精神。因全部貴重裝置都已搬遷撤出,他們堅持用舊的、老的裝置,生產前線極需要的武器裝備。時間緊迫,軍工產品必須在最短期限內完成,而工廠人員又嚴重不足。於是,工人們依靠加班加點夜以繼日的土作,大家一心想著的是保證按時超額完成任務。例如,負責生產帕金76毫米衝鋒槍槍機的第一軸承廠等,1月的產品比11月份多出4倍。

為了支援前線,許多民用工廠即時改為生產軍用產品,鍾表廠生產地雷引信;無軌電車修理廠製造手榴彈;機械廠生產坦克和炸藥,甚至有的原來是生產居民服飾用品的小廠,現在竟能為前線生產反坦克手榴彈。資料、裝置、技術等方面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但為了支援前線,為了保衛莫斯科,都是爭先恐後接受任務,獻計獻策使轉產符合前線的需要。

敵人對莫斯科的狂轟濫炸日甚一日,幾乎每夜都有空襲霄報,可千百萬莫斯科人一面井然有序地工作、生活,一面積極參加反空襲的戰鬥。

戰鬥正在莫斯科西郊接近地激烈進行著。莫斯科市民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越來越困難。為減少損失,他們冒著空襲,對莫斯科市內和市郊的大型工業企業繼續進行大規模疏散。88萬輛鐵路貨車,滿載著裝置、金屬材料和各種半製成品,滿載著工人及其家屬奔赴伏爾加河中下游地區,奔赴烏拉爾、西伯利亞、中亞和哈薩克。在開始疏散之前,莫斯科共有75萬臺金屬切削機經過疏散只留下1萬臺。戰前,莫斯科供電系統發電能力大大超過1400萬千瓦,到1941年秋,不足這個數字的一半。但是,他們硬是克服各種困難,保證了前線任務之急需。

到10月底,德國法西斯軍隊已被阻止在加里寧一土耳基諾沃沃洛克拉姆斯克——多羅霍沃和阿列克辛以西一線。

儘管戰爭局勢依然嚴重,可為了進一步鼓舞士氣,斯大林決定舉行傳統的十月革命節閱兵式。11月1日,他把朱可夫召到最高統帥部,他對朱可夫說:“政治局和國防委員會有一個打算。今年十月革命節,除了要召開慶祝大會外,還想在莫斯科舉行閱兵式。之所以請你來,是想聽聽作為負責直接保衛首都的方面軍司令員,你認為怎麼樣?前線的形勢允許我們搞閱兵式嗎?”

朱可夫知道,自己的回答不管是肯定還是否定都事關重大。在敵人眼皮底下搞閱兵式,危險性是很大的,否則,斯大林不會請他來商量,可是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下,隆重地慶祝節日,搞閱兵式,其意義又是何等重大。它不僅能充分顯示出對法西斯侵略者的蔑視,對本國軍民的鼓舞,而且能給世界上的同盟者、同情者一種莫大的寬慰,它甚至比在前線消滅法西斯幾個集團軍所引起的震動和反響還要大。想到這些,朱可夫便堅定地說:

“這個想法我認為是可行的。據我們的觀察分析,敵人正在全線構築防禦陣地,各條戰線上的進攻基本都已停止。這說明敵人在最近幾天內不會發動大規模進攻。在前一段作戰的嚴重損耗,加之不利於機械化部隊行動的惡劣天氣,補給不足等等,都不允許他們馬上發動地面進攻。但是,危險是有的,這就是敵人的空襲。我建議加強對空防禦,增大高射炮的密度,同時把友鄰方面軍的戰鬥機調一些到莫斯科附近待命。這樣構成空中和地面雙重打擊力量。”

1941年11月6日,在兵臨城下,炮聲隆隆,“敵軍圍困萬千重”的莫斯科,蘇聯首都人民在地下鐵道的馬雅可夫斯基車站隆重舉行了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4週年慶祝大會。斯大林作了《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4週年》的報告。斯大林指出,德軍後備快要枯竭,蘇聯後備才剛剛充分擴充起來,德國比蘇聯已大為削弱。德國法西斯對蘇聯實行的閃電戰已經徹底破產,德國帝國主義及其軍隊必然滅亡。

11月7日上午,首都軍民在飄著雪花的初冬霧靄中,在紅場舉行了盛大的獨具風格的閱兵式。革命歌曲響徹雲霄,號聲、歡呼聲連成一片,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蘇聯最高統帥斯大林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雄偉氣魄,以藐視和壓倒一切敵人的大無畏精神,以新的無產階級軍隊一定要戰勝法西斯的必勝信心,威嚴地屹立在列寧陵墓前,檢閱了紅軍隊伍,並發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說。他對蘇聯全體指戰員說:“你們進行的戰爭是解放戰爭,正義戰爭。”“讓偉大的列寧的勝利旗幟引導你們,徹底粉碎德國侵略者!消滅德國佔領者”這一空前壯舉,大長了蘇聯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志氣,增強了蘇聯人民和世界人民戰勝德國法西斯侵略者的信心,大滅了法西斯的威風。

斯大林一再重申,蘇聯共產黨和蘇聯政府有信心消滅德國法西斯侵略者。希特勒德國一定會由於其罪行累累而崩潰。斯大林說:“這一群喪盡天良、毫無人格、充滿獸性的人恬不知恥地號召消滅偉大的俄羅斯民族,消滅普列漢諾夫和列寧、別林斯基和車爾尼雪夫斯基、普希金和托爾斯泰、格林卡和柴可夫斯基、高爾基和契訶夫、謝切諾夫和巴甫洛夫、列賓和蘇利柯夫、蘇沃洛夫和庫圖佐夫的民族!……德國侵略者想對蘇聯各族人民進行殲滅戰。好吧,既然德國人想進行殲滅戰,他們就一定會得到殲滅戰。今後我們的任務,蘇聯各族人民的任務,我們紅軍戰士、指揮員和政治工作人員的任務,就是把侵我們祖國領土的所有德國人―佔領者一個不剩地殲滅掉!”斯大林講話之後,全場起立,高呼:“偉大的斯大林烏拉”“斯大林同志萬歲!”在遊行中,全副武裝的蘇聯紅軍,邁著雄健的步伐從紅場列寧墓前走過,接受最高統帥斯大林的檢閱,隨後就從紅場直接開赴前線。

德國法西斯的10月攻勢既沒有能夠消滅蘇軍,也沒有能夠佔領莫斯科,而是被迫轉了防禦。經過半個月的休整。德軍又於11月15日開始向莫斯科發起第二次大規模的進攻。這次德軍的兵力是:中央集團軍群有個野戰集團軍、個坦克集團軍,總共74個師和4個旅。其中,德第9集團軍牽制加里寧方面軍;第集團軍牽制西南方面軍。在蘇聯西方方面軍正面,德軍集中了51個師,大炮、坦克和其他裝備仍佔優勢。根據德軍這次作戰方案,德國第和第4坦克集團軍進攻北面的克林,從北面包圍莫斯科;第坦克集團軍在南邊佔領圖拉,從南面包圍莫斯科;第4集團軍在西面包圍並消滅莫斯科以西的蘇軍,然後從南、北兩面包抄,在莫斯科以東匯合。德軍妄圖採用這種南北鉗形攻勢,同時配合正面進攻,一舉佔領蘇聯首都莫斯科。

蘇聯西方方面軍的兵力是:5個步兵師,個坦克師,個摩托化師,1個騎兵師和14個坦克旅。蘇軍的戰鬥號是:堅決死守,決不讓德國法西斯進莫斯科!11月15日清晨,德軍開始向克林進攻,日佔領克林。11月7日,另一支德軍佔領了離莫斯科僅有4公里的伊斯特拉。當天夜間,一小股德定在雅赫羅馬地區渡過了莫斯科一一伏爾加河運河。莫斯科已處在德軍大炮射程之內,德軍用望遠鏡幾乎可以看到克里姆林宮的尖頂。這在希特勒和他的大部分將領看來,莫斯科似乎已在掌心之中了。德軍在蘇聯首都北、南、西三面,已到達距離目標二三十英里的地方。希特勒遠在後方東普魯士的大本營裡,反覆地端詳著地圖。在他看來,到莫斯科的這最後一程,根本算不了什麼。他的軍隊已前進了500英里,他們只要再走二三十英里便行了。希特勒對他的軍事顧問約德爾說:“我們最後再用點力就要勝利啦。”並命令陸軍元帥馮,包克向莫斯科作最後攻擊。他妄圖在莫斯科舉行“勝利慶典”。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斯大林打電話給朱可夫:

“你堅信我們能夠守住莫斯科嗎?我懷著沉重的心情向你提出這個問題,希望你作為共產黨員誠實地回答我。”

“毫無疑問,我們能夠守住莫斯科,“朱可夫回答說,“但是,至少還需增加兩個集團軍和00輛坦克。”

“你有這樣的信心很好,要英勇頑強!”斯大林說,“你打電話給沙波什尼科夫,商量一下把你所要的兩個預備隊集團軍集中到哪裡。它們將於11月底準備好,但是坦克我們還沒有。”斯大林並指示朱可夫採取緊急措施,用快速反突擊戰術,迅速地把德軍打到運河西岸。到11月底和1月初,蘇聯第1集團軍和重新組建的第0集團軍,在第16和第0集團軍的緊密配合下,在空軍的支援下,進行了一系列的反擊,解除了敵軍從北面和西北面突莫斯科的危險。

在這次保衛莫斯科戰役中,蘇軍第16步兵師,表現了蘇聯紅軍大無畏的革命英雄氣概。這個師守衛著通往伊斯特拉和莫斯科的沃洛科拉姆斯克公路的最重要地段。該師的一位政治指導員羅契柯夫帶領著一個戰鬥組,在杜波塞科沃附近的一個分道堅守陣地。德軍的坦克部隊企圖沿著這條公路直逼莫斯科。

11月16日清晨,戰鬥打響以後,雙方立即展開激烈的搏鬥。在持續4小時的戰鬥中,這個戰鬥組擊毀了敵人18輛坦克,擊斃了德軍數十個。指導員羅契柯夫鼓勵戰士們說:“蘇聯雖大,但已沒有地方可退,後面就是莫斯科”這時只剩下8個人。但是,他們寧死不屈,堅決守住公路,不讓德軍透過。最後,他們彈盡糧絕,指導員拿了一捆手榴彈,向德軍坦克猛撲過去,把德軍的一輛坦克炸燬。8名戰士全部壯烈犧牲,盡到了保衛首都的光榮職責。

在莫斯科南面,德軍於11月18日發起進攻,1月日包圍了圖拉,切斷了它和莫斯科之間的鐵路和公路聯絡。蘇軍連夜抽調增援部隊,向德軍發動了快速反突擊,在圖拉工人殲擊營的配合下,打退了德軍的進攻。德軍不能佔領圖拉,就從東面迂迴,向卡希拉進攻,妄圖從守衛圖拉地區的蘇軍後方突破。蘇軍再次打退了德軍的進攻。就這樣,無論德軍如何企圖在11月份佔領圖拉,從而開啟通往蘇聯首都的道路,但均未能得逞。圖拉市像一個無法攻克的堡壘一樣屹立著!圖拉捆住了德軍整個右翼集團的手腳。當時敵人決定迂迴圖拉,為此,不得不把自己軍隊的部署拉長,古德裡安集團軍也因此失去了應有的戰役戰術的密度。

德軍從南北兩翼包圍和佔領莫斯科的企圖失敗以後,便打算單刀直,從正面直接突莫斯科。1月1日,德軍從正面,即納羅佛明斯克地區向莫斯科地區發動最後一次進攻。經過五天激戰之後,德軍慘敗,被迫退到納拉河西岸。1月5日是莫斯科會戰關鍵性的一天。在環繞莫斯科周圍00英里的半圓形陣地上,德軍全線被制止住了。傍晚,古德裡安通知包克,他不僅已經被止住,而且還得後撤。包克打電話給哈爾德說:“他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同時,勃勞希契也絕望地告訴他的參謀長說,他要辭去陸軍總司令的職務。這一天被稱為是德國將領們“黑暗、悲慘的一天”。

古德裡安後來寫道這是我平生第一次必須作出這祥一種決定,沒有比這再困難的事了……我們對莫斯科的進攻已經失敗。我們英勇的部隊的一切犧牲和煎熬都已歸於徒勞。我們遭到了可悲的失敗。”在克魯格的第4軍團司令部裡,參謀長勃魯門特裡特已看出形勢到了轉折點。他後來回憶道:“我們想在1941年打敗俄國的希望,已在最後一分鐘化成泡影了。”

在莫斯科城下0多天的激戰中,德軍損失慘重。從11月16日到1月5日,德軍損失官兵155萬人,坦克777輛,大炮、迫擊炮數百門。希特勒向莫斯科發動的“颱風”攻勢遭到失敗。

斯大林不失時機地決定開始大反攻。這次大反攻的主要意圖是,在莫斯科戰線的西北面收復克林、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西面解放伊斯特拉,南部解除德軍對圖拉的包圍,從而消除首都所面臨的威脅,並進一步擴大戰果,儘可能把敵人遠遠地趕向西部。

1月6日凌晨,莫斯科大反攻開始了。在經過集中的空襲和炮火準備之後,朱可夫首先從莫斯科西北發起了反擊,接著在莫斯科前沿從北起加里寧,南至葉列茨長達1000多公裡長的戰線上,蘇軍7個軍團和個騎兵軍一一共計100個師一全線出擊。這些部隊中有新從內地及遠東地區調的,也有長期堅守莫斯科防線的;有新伍的,也有久經沙場的。這樣一支有著步兵、炮兵、坦克兵、騎兵、空軍組成的強大兵力,突然出現在德軍面前,是德軍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早一天發動進攻的加里寧方面的部隊,已經在加里寧以南楔敵軍防禦。加里寧方向的攻勢起初是成功的,但由於冬季道路無法通行和兵力不佔絕對優勢而受阻,西方方面軍右翼向敵人施加了強大壓力,大有分隔並合圍從克林到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的德軍集團之勢。

蘇軍對克林的進攻迫使德軍統帥部開始從鄰近地段調來部隊,但這只是便於使紅軍向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紅波利亞納和伊斯特拉推進,到了1月1日,克林和索耳涅奇諾戈爾斯克一帶的抵抗被粉碎,德軍扔下大炮和車輛向後撤退,蘇聯空軍轟炸了沿著白雪覆蓋的道路向西撤退的德軍縱隊,使他們遭受重大損失。

1月1日,在反攻開始不到一個禮拜時,基裡爾卡裡諾夫在方面軍司令部見到朱可夫。他後來回憶到:

“朱可夫給人的印象是完全精疲力盡了,眼珠紅紅的,在眼窩裡深深陷了下來。由於缺乏睡眠,他看來似乎要垮了,他的聲音也沙啞了。只是靠他超人的毅力,他才勉強支援住。他面前桌上擺著幾玻璃杯濃得發黑的紅茶,他喜歡喝茶,而且飲用量極大。”朱可夫儘管疲乏,但他仍然具有以前在哈勒欣河和列寧格勒完成艱鉅任務的那種旺盛的精力和堅強的意志。在反攻開始後大約一個星期,朱可夫釋出了如下命令:

“……追擊敵人速度要快,以防敵人逃脫。要廣泛使用強有力的先頭部隊去搶佔道路交叉點和隘路,並打亂敵人的行進和作戰佇列。……我絕對禁止對加固的防禦中心進行正面攻擊。先導梯隊應毫不停留地繞過去,讓後繼的梯隊來消滅他們。”

在沒有坦克的情況下,他派遣滑雪部隊、騎兵和空投部隊到敵人後方去封鎖他們逃竄的道路。為圍殲德軍創造了有利條件。到1月16日,蘇軍部隊已把德軍趕出了加里寧、克林和耶列次。在以後的幾天中,別洛夫和伏拉索夫將軍的部隊在追擊德軍的大規模進攻中,繳獲了許多武器和車輛。

1月16日深夜古德裡安接到希特勒的電話,禁止部隊再往後撒,答應派遣補充部隊。哈爾德也在半夜接到命令去向元首彙報。他在日記中記下了這次會唔的經過。希特勒說:“大家安靜,全面撤退是談不到的。敵人只是在少數幾個地方有較大突破。關於準備後方陣地的說法完全是胡說八道。前線唯一的問題是敵人在數量上超過了我們,但他們已不再有炮兵,士兵的質量也趕不上我們。”

希特勒的將領們,開始確信莫斯科戰役將獲得成功,但隨著紅軍的節節勝利又加上天氣驟然變冷,對戰局逐漸失去了信心。1月1日,哈爾德在電話上同馮包克元帥討論了當天發生的事態。他在日記中隱晦地寫道:“戰局已進危急的階段。第14師和第45師不能夠再繼續作戰了。沒有補給品。對圖拉和庫爾斯克之間地段的控制垮掉了。集團軍群的命令是分階段地後退到圖拉―諾沃西爾季姆一線。”哈爾德在呈送希特勒的報告中,描繪了一幅陰暗的圖畫。他在報告中說,由於天氣惡劣,補給品供應中斷,南方集團軍群停滯不前。在50萬輛卡車中,百分之三十已損壞得無法修復,另有百分之四十需要大修或全面檢修,只有百分之三十仍在使用。中央叢集每天至少需要1列火車運送補給品才能維持下去,但實際上只提供了16列火車。

報告還依次詳盡地描述了東線各集團軍群的情況,一再提到“補給品供應中斷”和兵力不足。

第6萊茵蘭一威斯特伐利亞師位於第9集團軍的左翼,在莫斯科西北方大約100公里處。自戰爭開始至11月1日,這個師傷亡大約000人,這還算輕的。但與其他任何師一樣,寒冷的天氣到來時這個師已遠離後方約100多公裡。10月間,補給品的供應完全中斷,第一線的炮彈消耗殆盡,也弄不到鐵絲網。糧也斷絕了,他們設法“就地取食”,大量宰殺俄國的馬,在將近6個星期的時間內部隊基本上是吃馬肉。各部隊都組織自己的“徵集隊”到處搜尋馬匹和糧秣。由於缺乏馬匹,無法把需要14匹馬才能拉動的火炮都拉走。他們注意到蘇軍用拖拉機牽引火炮,即使戰爭初期損失了大部分野炮但仍儲存了大量的中型和重型火炮,因此裝備明顯比自己好。

德軍士兵到1月份,晝間氣溫下降到零下5度時,還沒有得到冬裝。希特勒是想打一個戰役就結束戰爭,然後只留60個師,其餘部隊全部撒回德國。所以他認為沒有必要百分之百地發放冬裝,他甚至禁止提起普遍發放冬裝的問題,以防引起部隊的不安。早在7月份哈爾德就提出了冬衣和冬天的膳宿問題,8—9月間作了計劃並開始供應,但發給部隊的冬裝只有十分之一。於是納粹黨便著手在德國老百姓中募集冬衣,結果德國士兵得到的是各種各樣的衣眼,其中包括婦女的皮大衣和皮手籠。夜間氣溫下降到攝氏零下0幾度,所有的士兵在室外呆了1小時以後都得回室內待1小時,以便使身體暖和過來,血液恢復流通。

寒冷的天氣既帶來了痛苦,也造成了挫折。車輛和車軸都被凍在泥裡,無法開動。必須用鎬把車輛和火炮周圍的凍土一點兒一點兒的刨開,有許多車輛和火炮就是在試圖把它們從凍土中拖出來時損壞得無法使用了。如果 不加防寒罩,車輛的發動機就會在行駛過程中凍壞。在卡車和坦克中途停車時,必須在發動機下面生火烘烤以防結冰。火炮驅退輔進機的液體都凝固了。

由於飲食不周,食用冰冷食物,有些人餐後嘔吐,有些人得了胃病。部隊沒有領到偽裝用的罩衣,有許多部隊連內衣和結實一點的靴子也沒有。士圬們至少要有兩人以上結伴而行,這樣才可以相互觀察對方是否出現了凍傷的徵候。傷員倒下就會死去,並不由於傷勢重,而是由於失血引起休克和凍傷……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至1941年1月5日,德軍中央叢集的74個師已失去進攻能力被迫在加里寧、克留科沃、圖拉以南至葉列茨寬達1000餘公裡正面轉防禦,部隊精疲力竭。

與德軍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這種嚴寒中長大的紅軍將士卻顯得十分活躍。

由於蘇軍最高統帥部的英明決策,各兵種的密切配合,廣大指戰員的英勇善戰,以及後方人民的積極支援,到194年初,蘇軍擊潰了竄到莫斯科城下的德國的中央集團軍群的突擊兵團,斃傷敵軍168萬人,把敵人趕離莫斯科100到50公里。在此期間,蘇軍解放了11萬多個居民點,收復了克林、加里寧、卡盧加等許多城市,解除了德定對圖拉的包圍蘇聯紅軍前進到謝利查羅沃、爾熱夫、沃洛克拉姆斯克、盧薩、別列夫和姆岑斯克一線,解除了德軍對莫斯科的包圍,與此同時,蘇聯紅軍在北方解放了齊赫文等城市。在南方,蘇聯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在刻赤半島登陸,防止敵人從這裡進攻高加索,同時也減輕了德軍對塞瓦斯托波爾的壓力。

取得莫斯科戰役勝利後,斯大林決定乘勝前進,發動全線進攻。194年1月5日,他把朱可夫召到最高統帥部商討蘇聯紅軍的總攻計劃,參加會議的還有各方面軍的總指揮。斯大林對在座的各位將領說:德軍由於在莫斯科附近的失敗而驚慌失措,而且他們過冬準備很差。現在正是轉總攻的最好時機。敵人企圖把我們的進攻拖遲到明年春季,以便他春季集中力量再轉積極行動。他想臝得時間,獲得喘息的機會。我們的任務是不給德定喘息的機會,不停頓地把它向西驅趕,迫使它在春季以前就消耗盡自己的預備隊……”

蘇聯最高統帥部的反攻計劃是向敵人“中央”集團軍群實施主要突擊,以西北方面軍左翼部隊,加里寧方面軍和西方方面軍從西面迂迴並隨後圍殲勒熱夫、維亞茲馬和斯摩稜斯克地區的敵人主力。進攻路線是,科涅夫的加里寧方面軍從加里寧和托爾若克地區向斯摩稜斯克方向發起突擊;朱可夫的西方方面軍的左翼與已緊逼古德裡安的由切列維琴科的布良斯克方面軍一起從南面走一條弧線向北推進,即從斯大林格勒、諾哥爾斯克到蘇希尼契,然後再向維亞茲馬和斯摩稜斯克推進,整個總攻的意圖是用左右兩路大軍將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包圍在莫斯科附近到斯摩稜斯克縱深大約為00公里的袋之中。最高統帥部要求為配合主攻方向的有效進擊,庫羅奇金的西北方面軍必須在科涅夫的西面實施輔助性的但更為深遠的突擊,牽制並力求殲滅敵“北方”集團軍群,西南方面軍和南方方面軍的任務是粉碎敵人的“南方”集團軍群,解放頓巴斯,而高加索方面軍和黑海艦隊的任務是解放克里米亞。預定必須在最短時期內轉總攻。

194年1月8日,從列寧格勒城外雪深齊腰的森林,到莫斯科以西冰封的大地,從靜靜的頓河流淌過的烏克蘭平原,到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亞島,蘇軍在這條縱貫南北的戰線上,9個方面軍以及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在空軍的支援下,先後以110萬之眾,765門火炮,774輛坦克,1000架飛機,向德國及其僕從軍發動了全線進攻。

總攻以加里寧方面軍5個集團軍、1個騎兵軍)於1月8日實施瑟喬夫卡一維亞茲馬戰役開始。這一戰役也是勒熱夫一維亞茲馬進攻戰役的一部分。進攻第一日,方面軍第9集團軍在勒熱夫以西突破德軍防禦,至1月1日挺進80至90公里,前出至德軍第9集團軍勒熱夫集團的後方。6日前,方面軍第、第9集團軍在奧列尼諾包圍了德軍約7個師。騎兵第11軍從北面突至維亞茲馬,並切斷了維亞茲馬一斯摩稜斯克公路。敵坦克第集團軍、第9集團軍在經過頑強抵抗退至斯摩稜斯克以西地區。

西方方面軍以9個集團軍和個騎兵軍實施勒熱夫一維亞茲馬進攻戰役,1月10日開始進攻。方面軍右翼第1突擊集團軍、第0、第16集團軍突破德軍沃洛科拉姆斯克防線,;17日切斷了莫斯科一勒熱夫鐵路。方面軍中線部隊第5、第集團軍發起進攻,於1月0日收復莫扎伊斯克;第4集團軍則向尤赫諾夫方向進攻。方面軍左翼第49、第50集團軍、近衛騎兵第1軍、第10集團軍從北面和南面迂迴包抄了由德軍第9集團軍約9個師組成的尤赫諾夫集團,這樣使蘇第集團軍和近衛騎兵第1軍分別在尤赫諾夫以北及其以南突德軍後方,並向維亞茲馬發動進攻。為配合正面部隊論殲維亞茲馬的德軍,蘇軍從1月中旬至月中旬先後在維亞茲馬東南地域,空降了空降第01旅、第8旅、第4軍主力共1萬餘人。月1日和日,第集團軍和近衛騎兵第1軍從東南和西南向維亞茲馬進攻。為抵抗蘇軍的進攻,德軍匆忙從西歐調來1個師和個旅,於1月底至月初對進攻的蘇軍實施了數次反突擊,激戰一直持續到4月0日左右,春季泥濘時期已經開始,蘇軍才轉防禦。

西北方面軍左翼個集團軍,為配合西方方面軍和加里寧方面軍的進攻,於194年1月9日至月6日實施託羅佩茨一霍爾姆進攻戰役。1月1日第4突擊集團軍收復託羅佩茨。月初,德軍以預備隊4個師加強防禦,阻止蘇軍的進攻。此次戰役蘇軍在維捷布斯克方向推進約50公里,從南面迂迴了德軍第16集團軍傑米揚斯克集團。

在布良斯克方面軍當面,德軍坦克第集團軍和第集團軍於1月底退至奧廖爾地區。此時蘇軍第16集團軍從莫斯科正面調到布良斯克方向與第61集團軍協同向南進攻,威脅到德軍羅斯拉夫利一布良斯克一奧廖爾鐵路。

當德軍遭紅軍的反攻而在冰天雪地中後撤時,德國的高級將領也開始被追究責任了。由於羅斯托夫的失守,倫斯德已被解除南線部隊司令官的職務。陸軍元帥馮包克,自從1月間遭到失敗以後,胃病轉重,已於1月18日由克魯格元帥接替了他的工作。而克魯格的被打得落花流水的第4軍團已被逐出莫斯科近郊,而且永遠不能再推進到那裡了。甚至在德軍將領中號稱“英勇善戰”、首先採用大規模裝甲戰而革新了現代戰爭的古德裡安將軍,也在聖誕節被解除了職務,因為他未經上級批准,擅自下了撤退命令。同樣煊赫一時的坦克部隊司令霍普納將軍,也以同樣的罪名被希特勒突然撤職,褫奪了軍階。他的第4裝甲集團軍曾到達莫斯科北面望得見城區的地方,但隨即被逐退。漢斯斯波納克將軍,一年前曾以指揮空運部隊在海牙登陸而得到騎士十字勳章,現在受到更嚴厲的處分。因為在1月9日當蘇軍在他背後從海上登陸時,他把一個師從他在克里米亞的一個軍中撤了出來。他不僅被立即褫奪軍階,還被拘禁,送交軍事法庭審訊,在希特勒的堅持下被判以死刑。

甚至連善於逢迎拍馬的凱特爾也與希特勒鬧起糾紛。就是像他那樣的人在1月初也清楚地看到:為了避免奇災大禍,必須從莫斯科作全面徹退。但是,當他鼓足勇氣向希特勒陳述這個意見時,希特勒對著他狠狠地訓斥了一頓,大聲罵他是“木頭人”。過後不久,約德爾看到,凱特爾哭喪著臉,坐在桌旁寫辭呈,旁邊擱著一支左輪手槍,看樣子想自殺。約德爾悄悄地挪開手槍,勸凱特爾不要辭職,要對希特勒的侮辱繼續忍耐。凱特爾照辦了。

陸軍司令馮勃勞希契元帥,因為不能像納粹頭子所要求的那樣,統率一支常勝不敗的軍隊,這項吃力的差使使他的心臟病一再復發。到朱可夫開始發動反攻時,他已決意要辭去陸軍總司令的職務。月15日,他到新轉移的防線視察以後回到總司令部,哈爾德在日記中說他“疲憊不堪”,並且寫道:“勃勞希契再也看不到有使陸軍擺脫絕境的辦法。”這位陸軍首腦已智窮力盡。他在1月7日曾請求希特勒免去他的職務,1月17日又提出一次,兩天以後得到正式批准。個月以後希特勒跟戈培爾及其他一些親信談起他對這位陸軍總司令的看法時,說他是“一個愛好虛榮、懦弱無能的可憐蟲,笨蛋一個還說:“如果勃勞希契再留在他的職位上,哪怕是幾個星期,事情會釀成巨災大禍。”

由誰來接替勃勞希契,這個問題在陸軍人士中曾引起種種猜測。1941年1月19日,希特勒決定親自擔任陸軍總司令。他深怕“兵敗如山倒”,不可收拾。這個納粹頭子對陸軍總參謀長說“擔任作戰指揮算不得什麼,是誰都幹得了的。陸軍總司令的任務是按照國家社會主義的方式訓練陸軍。我不知道有哪位將軍能按照我的要求做到這一點。因此,我決定親自接任統率陸軍的職務。”希特勒就這樣取得了對普魯士軍官團的勝利這位曾在維也納當過流浪漢的前下士,現在成了國家元首、戰爭部長、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兼陸軍總司令。哈爾德在日記中不滿地說:“將軍們現在只不過是傳送希特勒命令的信差,而他的這些命令是根據他的獨特的戰略思想制定出來的。”

希特勒擔任陸軍總司令10天以後,就發出一道命令,強迫他的法西斯軍隊不準撤退,堅決死守,直到最後一兵一卒、一槍一彈為止。按照希特勒的命令,德軍轉防禦,拚命死守。納粹將領勃魯門特裡特認為,希特勒堅持要部隊穩住陣腳、繼續戰鬥的堅強意志,是他在戰爭中的最大成就;也許正由於此,法西斯軍隊才沒有在冰天雪地中完全土崩瓦解。勃魯門特裡特說:“希特勒執意下令部隊不論在任何形勢下,不論在多麼困難的條件下,都必須堅守陣地、這無疑是正確的。他本能地意識到,在冰天雪地中作任何撒退,必將使前線在幾天之內土崩瓦解。他也意識到,如果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德國部隊一定要遭到拿破崙大軍同樣的命運……由於冰雪封途,撤退只能透過空曠的田野。這樣,用不了幾夜,部隊就支持不住,他們就會情願在半道上躺倒等死。而且,後方也沒有為他們撤退準備好新的陣地,也沒有他們可以守得住的任何防線。”

德國法西斯侵略軍不論是前線部隊還是遠在後方的大本營,全都惶惶不可終日。哈爾德把這種情況生動地記在日記中。“非常困難的一天!”這是1941年聖誕節日記的開頭一句話。一直到新年以後,他在日記中記述了蘇聯軍隊的歷次突破和德軍所遇到的嚴重情況,其中寫道:

“1月9日。又是危急的一天!……元首和克魯格在長途電話中作了緊張的談話。元首禁止第4軍團北翼繼續後撤。第9軍團情況岌岌可危,該軍團的指揮官們顯然已不知所措。中午,克魯格慌慌張張地打來一個電話。第9軍團請求撤退到爾熱夫後。

“194年1月日。激戰的一天!……第4軍團和第9軍團情況十分危急……俄國軍隊已突破馬洛亞羅斯拉韋茨北面的陣地,把前線撕開一個大缺,目前還看不出有重建防線的辦法……由於這種情況,克魯格要求批准撤出深陷在敵後的陣地。與元首展開激烈爭辯,元首仍堅持他的意見:不論後果如何,必須保持現有陣地……。

“1月日馬洛亞羅斯拉韋茨和博羅夫斯克之間的防線已被突破,情況越發危險。庫勃勒和包克十分激動,要求批准撤出北路正在崩潰的陣地。元首懷疑手下的將領是否有勇氣作出困難的決定,發了一頓脾氣。但是部隊在零下0度的嚴寒中明明是無法守住陣地的。元首政令:他會親自來決定是否有必要繼續撤退……”

但是,正如美國著名記者、《第三帝國的興亡》的作者威廉,夏伊勒所指出的,這種事情的決定權,已不在納粹頭子希特勒而在蘇聯統帥斯大林手中了。希特勒能勒令德國軍隊拚死守住陣地,但是他再也阻擋不了蘇聯軍隊的前進。1月8日是哈爾德在日記上記載的“萬分危急的一天。“莫斯科西南的蘇希尼契的突破,使克魯格的處境更困難了。因此他堅持要求撤出第4軍團。”這位陸軍元帥給希特勒和哈爾德打了一整天的電話,堅持要求撤退。到了晚上,“元首”才勉強同意了。他批准克魯格“逐步地”後撤,“以保護部隊的聯絡”。

原定要在莫斯科慶祝聖誕節的德國軍隊,現在,在這一整個可怕的冬天,卻被蘇軍逐步地有時是迅速地擊退。此外,也因為恐怕遭到紅軍的包圍和突破而退卻。經過個月的塵戰,蘇軍在最高統帥斯大林的領導下,取得了很大的勝利。到194年4月中,蘇軍在各條戰線上,先後把德定擊退了150到400公里,解除了德軍佔領莫斯科和北高加索的危險,改善了列寧格勒的處境,加強了對列寧格勒的供應。蘇軍完全解放了莫斯科州和圖拉州,部分地解放了列寧格勒州、加里寧州、斯摩稜斯克州、奧廖爾州、庫爾斯克州、哈爾科夫州等,收復了刻赤半島,奪回了60多座城市,一萬二千多個居民點。在整個冬季戰役中,德定損失重大,約有50個師被擊潰,僅陸軍就傷亡8萬多人。德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在月將盡時,在日記中記下侵蘇聯以來德軍損失的數字。他寫道,到月8日為止,兵員損失共計100566人,相當於他的全部兵力的1”。這還不包括匈牙利、羅馬尼亞和義大利部隊在蘇聯的重大損失。

歷史的福星已不再高照希特勒,而讓他禍不單行。從冬季開始,英國又恢復了轟炸。11月7日,400多架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攻擊柏林、曼海姆以及其它幾個目標。次日下午,當希特勒回到慕尼黑,在納粹元老一年一度的啤酒館集會上發表演說吋,城裡人因為害怕幾乎每天夜裡都不可避免的空襲,全部逃掉了。就在這天夜裡,隆美爾在北非的部隊的供應線受到最嚴重打擊。雖然他那位盟兄弟——墨索里尼的戰艦曾提供強大保護,沒想到整整七艘戰艦組成的義大利護衛艦隊被英國的由兩艘輕型巡洋艦和兩艘驅逐艦組成的小艦隊擊沉。儘管幾天之後,雷德爾的一艘潛水艇擊沉了英國皇家“橡樹號”航空母艦。11月結束之前,又一艘潛水艇擊沉了“巴勒姆號”戰艦,可是,18日英國在北非開始反擊時,德、意兩國圍困託布魯克的幾個師由於缺少燃料、又缺少人力物力,戰鬥力大大減弱。

戰爭出乎希特勒的意料地延長了,戰爭的剌激削弱了,現在不得不考慮根本軍備決策問題。因為他清楚像1940年,1941年上半年那樣的閃電戰,德國經濟還承受得了,再長就不堪負擔了。當他的軍需部長弗裡茨托特11月底視察俄國前線返回來,向他彙報東部戰線糟糕透頂的後勤供應和不容樂觀的戰局時,他已鄭重其事地詢問:“那麼我怎麼才能結束這場戰爭呢?”

希持勒在莫斯科和冬季戰役的失敗,既標誌著法西斯“閃電戰”的破產,又是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遭受到的第一次大失敗。他們曾經在短短的兩個多月裡,就佔領了西歐和北歐六個國家,逞兇一時,不可一世,造成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並妄稱在6個星期之內,把蘇聯徹底打敗,從地球上抹掉這個社會主義國家。現在,希特勒清楚地意識到這一賭博已經失敗了。不僅在8個月內辦不到,而且永遠也辦不到。陸軍參謀總長在他的1941年11月19日的日記中寫道,希特勒在德軍軍隊離莫斯科只有十幾公裡而且正在死命進攻這個城市時,便已經放棄了在年內打敗蘇聯的希望,而在打第二年的主意。哈爾德記下了“元首”的打算:“明年〔194年)的目標,首先拿下高加索。目的:俄國南方邊疆。時間:—4月。北路方面,今年戰事結束之後,進攻沃洛拉格達或高爾基,時間只能在5月底。明年還有什麼目標,尚待決定。關於將來要建立一堵東壁的問題也待以後決定。”

莫斯科會戰對許多德軍指揮官來說也是無法忘記的。在會戰期間,擔任德軍第4集團軍參謀長的勃魯門特裡特將軍在他的回憶錄中流露出他悽楚心情。他寫道:

“莫斯科會戰,使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首次遭到重大失敗,它標誌著希特勒和德軍軍隊曾賴以在波蘭、法國和巴爾幹各國贏得輝煌勝利的閃電戰術的完結。第一個致命的打擊,正是在俄國。從政治觀點看,最致命的決定,乃是決定首先進攻這個國家。因為我們與之交戰的敵人比我們以前遇到過的敵人要強大得多。在那無窮無盡的東線,再也不能輕而易舉地打勝仗了。”“我們的很多人低估了這個新的敵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是無知,因為他們當中有些人既不瞭解俄國人民,也不瞭解俄國軍隊。我們的一些負責的高階軍官,從來沒有在東線作過戰。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們都是在西線度過的。因此,對於地理條件造成的困難,對於俄國軍人的頑強,他們是毫無所知的。”對於納粹侵略者們來說,這一認識無疑是當頭棒喝4個星期以前,希特勒還在柏林發表過狂妄的廣播演說:“毫無保留地宣佈俄國已被打垮,再也不能站起來了。”如今,他的計劃已經給打得粉碎,他的希望已經化為泡影,正如勃魯門特裡特將軍所驚呼的:“東線戰場到了一個轉折關頭,我們要在1941年打垮俄國、結束戰爭的希望在最後一刻破滅了。……置身莫斯科郊外的每個士兵都懂得,這是一次生死存亡的戰鬥……德軍的選擇只有兩個:要麼堅守,要麼被消滅。”

莫斯科戰役後,德軍的力量大大削弱了,只要納粹失去了突然性的因素,它就要走下坡路了。與此相反,蘇聯軍隊在莫斯科戰役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壯大。蘇軍開始為爭奪戰略主動權而鬥爭。正如斯大林所指出的:“紅軍在因德帝4主義背信棄義的進攻而暫時退卻以後,奪得了戰爭程序中的轉折,由積極防禦轉向敵軍有效進攻……由於紅軍的勝利,衛國戰爭進了一個新的時期,即從希特勒妖孽手中解放蘇聯國土的時期。”(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攻略男神翻車日常全宇宙最後一個人類炮灰攻翻車之後[穿書]刺殺斯大林1939重生之紅色紈絝石猴陸長生我變成NPC了?重生npc:我成了最強玩家孝莊之小家碧玉今夜愛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