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電子遊戲帝國->章節

第465章 瓜分戰利品和補償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熱門推薦:、 、 、 、 、 、 、

從香江控股對置地全體股東釋出全面要約收購,到置地公司完成私有化從港股退市,整個過程只持續了半個月時間。在大家都還有些錯愕,似乎沒有完全回過神來時,香港資本市場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併購案就已經落下了帷幕。

置地集團宣佈從港股市場退市的這一天,也恰好是東方集團對外宣佈,公司新的總部大樓——位於港島中環的東方大廈,即將正式啟用的日子。

於是《明報》在第二天的頭版頭條中,用了這樣一個標題——《王朝的更替》!怡和集團的興衰史,可以說貫穿了香港前一百五十年的歷史。鴉片戰爭與其說是由英國政府發動的,不如說是由怡和洋行發動的!

在中英兩國開戰之前,怡和洋行的創始人渣甸親自返回倫敦,極力遊說英國政府和議會透過戰爭決議。而在戰爭按照他們的意願順利爆發後,怡和洋行不僅幫著英國艦隊制了訂整個作戰計劃和戰爭策略,還積極為勞師遠徵的英**隊,提供必需的後勤補給、甚至軍費。

就連從清政府手中割佔香港島的提議,也是渣甸向英國政府極力主張的。而早在1842年中英兩國正式簽訂《南京條約》的前一年,怡和洋行就已經在香港島上建起英國人的首棟建築。

怡/ 和洋行可以說是英國在香港的殖民歷史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縮影。而伴隨著九七大限的臨近,英國資本早已開始有計劃的進行撤退。但誰也沒想到怡和集團,會以這樣一種毫無反抗、近乎被碾壓的方式,宣告了自己與香港這個起家之地,漸行漸遠。

當然,怡和系在香港依舊有兩家上市公司。怡和控股與怡和證券兩家的市值加在一起,依舊能有八、九十億港幣。但是整個怡和系在香港最核心、最優質的資產,幾乎都在置地公司之中。

在失去了置地公司之後,怡和集團在香港已經淪落為一家平庸的公司。而現在的凱瑟克家族,甚至連對怡和控股公司的控制力也開始搖搖欲墜。如果香江控股願意再多花十幾億港幣,完全可以把怡和控股也一併收入囊中。

對置地被併購的行動。媒體們喜歡進行各種各樣的高調解讀,認為這是香港歷史進程中,距離里程碑意義的一次併購。但對香江控股的幾位股東來說,他們之所以調動上百億的資金是為了生意,而不是意氣之爭。

五位股東中除了李軒之外,剩餘四位的身家都與地產業有脫不開的關係。所以大家看上的僅僅是置地公司而已,對只需再花十幾億元就能拿下的怡和控股並沒有多少興趣。否則這家有著一百五十年歷史的老牌公司,很可能就從此徹底泯滅在雲煙之中了。

完成了對置地公司的私有化之後,接下來的步驟自然就是分配戰利品。置地公司是一個包括地產、零售、食品、酒店等龐大業務的大規模集團公司。這其中最讓人垂涎的資產。自然是置地公司位於中環的一大批優質商業大廈。

置地公司有“中環地王”的美譽,而且它的經營作風一貫比較保守,對旗下的商業地產通常只租不賣。所以僅在香港最寸土寸金的中環,置地公司就握有包括太古大廈、太子大廈、怡和大廈、公爵大廈、告羅士打大廈、歷山大廈、香港會所大廈,以及剛剛落成的交易廣場一期、二期等九棟高階寫字樓。

許家的中建集團經營風格與置地公司比較類似,同樣以出租商業地產為主。所以許士勳這次主要分得了包括置地廣場一期、二期、太古、太子、怡和這五棟位於寸土寸金的中環的商業大廈。

林氏集團經營地產的方向是商用住宅,所以林桂泰並沒有與郭和年競爭東方文華酒店的控制權。林氏集團轉而選擇繼承了置地公司位於半山區、上環、銅鑼灣、尖沙咀等地的大量住宅地產,以及一棟歷山大廈。

郭和年的嘉利集團這次除了收穫。香港文華東方酒店所在的公爵大廈之外,還把整個文華東方酒店公司收入囊中。要知道文華東方公司在香港、澳門、新加坡、曼谷、馬尼拉。各有一家以文華東方命名的五星級酒店。此外它在香港中環還有一家四星級的怡東酒店,在泰國的清邁還有一家豪華度假酒店!

嘉利集團接下來準備把旗下的香格裡拉酒店公司拆分出來,與文華東方完成整合後,再在香港證券市場獨立上市。新公司也將一舉躍升成為,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頂級酒店集團。

霍營東先生雖然是全香港最早參與地產開發的華商之一,就連賣樓花的創舉也是由他最先想出來的。但從六十年代開始。霍營東在港府當局的打壓下,就已經逐漸淡出香港地產界。而從八十年代初開始,霍家投資的重點更是逐漸轉向中國內地。

霍老這次分得的資產,主要是置地集團旗下包括牛奶公司、美心集團、萬寧藥店、惠康超市、7-eleven便利店、慎昌公司等在內的,食品和零售兩大業務。霍家準備把這些業務整合成新的牛奶國際公司。然後重新在港股市場進行上市。

霍老唯一要求劃入自己旗下的一處物業,是位於九龍尖沙咀的一棟19層商業大廈。這棟大樓的名叫星光行,是霍營東在六十年代初邀請其他四家華資財團,共同集資3000萬港幣建成的,當時取名叫九龍商業大廈。

但是霍營東由於在朝鮮戰爭期間,從香港向國內走-私了大量戰略物資。他藉此積累了第一桶金,又被譽為香港“紅頂巨賈”的同時,也上了英美兩國的黑名單。因此星光行從落成招租開始,就遭到港府以及美國駐港領事館的各種打壓。

最後,霍老被迫之後把這棟新大廈,低價轉讓給了趁火打劫的置地公司。而霍家為了自保,自此之後就開始逐漸淡出香港的商業經營。星光行可以說是霍營東記憶深處最灰暗的時刻。而現在他終於可以一雪前恥了!

李軒作為這次收購行動的召集人,以及最大的出資方,此次獲得的收益自然是最豐厚的。他首先拿到了位於中環的告羅士打大廈、香港會所大廈這兩棟商業寫字樓,以及交易廣場二期邊上,原本準備用來建設交易廣場三期的一塊地皮。

置地公司在1982年以47.55億港幣的天價,購入了中環交易廣場地塊。這也成為了82年地產危機爆發之後。置地連年鉅虧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這一黃金地塊隨著香港地產市道回暖,已經重新成為稀缺資源。置地公司在不久前剛剛建成開盤的交易廣場一期和二期出租率很高,這就足以說明問題。

原本這片剩餘的地皮已經被置地公司規劃好,用來建設交易廣場三期。但置地公司被私有化後,李軒要求把它劃到了自己的旗下。

而實際上如果這塊地皮現在再次拿來拍賣,售價至少值15億港幣。隨著香港樓市從去年開始回暖之後,置地公司因為當初冒進,在地價高企時吃下的那些地皮,已經逐漸不再是拖累了。只不過有時候財務報表中的資料。通常比實際情況會滯後許多。

比如交易廣場一期、二期才剛剛落成,雖然出租率很不錯,但這些穩定的現金流要在下一年的財報中才會顯現出來。但建設這兩棟摩天大廈所需的成本卻已經入賬,這樣一來置地公司的財務數據自然不會很好看。

而如果再有個一年半載的時間,等置地公司把這口氣緩過來之後,李軒等人根本不可能僅僅用160億港幣,就可以成功把置地公司給私有化!

置地公司作為香港地產業的執牛耳者,在全港各地還有不少物業和地皮。這些資產也被香江控股的五位股東瓜分殆盡。

李軒除了分到位於中環的兩棟寫字樓,一處裙樓。一塊地皮之外,還將會在其他四個股東,把從置地公司瓜分得的資產進行獨立上市、或者置換入自家原有上市公司時,配發大量的股權。

根據莊玉海做出的估算,置地公司旗下的這些資產經過這番拆分重組,然後進行精心包裝後再重新上市後。很容易就能把市值做到200億以上。也就是說這次收購行動的毛利潤率至少為25%。

香江控股的五位股東在刨去初始投入後,每人至少能有五、六億財富的增長。而李軒在其中的權益佔比最高,就算除掉銀行借貸利息、收購費用等一系列成本之後,也肯定能由超過10億港幣的純利。

“阿軒,你這些年給我的支援已經夠多了。並不欠我什麼!這些資產就留給我侄子和侄女當零用錢吧,你就算不把它們分給小糯米和小湯圓,也應該提早為小豆包做一些打算!”李軻搖了搖頭,把手中的轉讓協議推回給了自己弟弟。

小豆包是李軒與莉智的女兒,李家為了照顧鍾楚虹這位正牌夫人的臉面,一直沒有正式認可這個私生女的身份。但在私底下,李軒這個父親對自己的幾個孩子,自然是一視同仁的。在每個孩子出生之後,李軒就給他們美人準備了一份可以一輩子都衣食無憂的信託基金。

東方集團並不準備進軍地產業,而李軒私人名下的lh投資基金,雖然準備從香港未來的樓市暴利中分一杯羹。但它的參與方式,也會以購買香港各大地產公司股票為主。其實早在八三年開始,lh基金的投資組合中,就已經逢低吸入了不少香港地產股的股票。

所以李軒在這次瓜分置地公司的資產中,之所以向其他幾家要求把告羅士打大廈、香港會所大廈這兩棟寫字樓,以及交易廣場三期的地皮劃給自己,正是為自己的大哥李軻準備的。

“香港地產業從五十年代起步之後,已經經歷了三個迴圈!第一次地產興旺期是在六十年代初,包括李嘉城、郭德勝等人都是這個時候進軍地產業的。

隨後在六十年代中後期,香港銀行業出現擠提危機,再加之國內的wen-ge動亂傳導到香港,使得香港樓市出現了第一次大蕭條!

像新世界集團的鄭玉彤,就是趁此良機低價收購了大量物業!還有像李嘉城、郭德勝等人,也都藉著那幾年地價暴跌之際,儲備了大量地皮!

香港樓市隨後在1968年走出低谷,重新進入了一個上升週期。這個上升週期維持了五年,直到因為1973年的石油危機,香港地產業才再次陷入低谷!

而像李嘉城的長實集團、郭德勝的新鴻基地產、鄭玉彤的新世界集團、胡應相的合和實業,這些現在風光無限的華資地產巨鱷,都在樓市崩盤前的1972年,藉著香港股市、樓市大旺而騎牛上市,圈到了大筆的資金。

而香港地產業在1973年再次崩盤後,這些華資地產商又和前一次樓市低谷期時一樣,藉機低價儲備地皮,等待樓市轉旺後繼續擴張。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香港樓市的第三個上升週期,則是從1975年一直持續到1982年。香港樓市在1982年達到頂峰、積累了大量泡沫之後,因為中英談判的政治動盪,再次發生崩盤!

而從去年開始,香港樓市又已經逐步走出低谷,開始進入新一輪的上升週期!縱觀香港所有迅速崛起的華資地產鉅富,無一不是踏準了節奏,趁著市道低谷期大量儲備地皮,然後在樓價回暖後獲得暴利!

而根據我的判斷,香港接下來的這輪樓市上升期,持續的時間可能會很長。你的鯤鵬置業在我的有意壓制下,已經錯過前兩年積蓄力量的最佳時機!

咱們親兄弟明算賬,因為我的原因使得鯤鵬置業失去了大踏步前進的機會,我現在自然要進行彌補!”李軒把大哥推回來的轉讓協議,又再次遞了過去。

其實早在1983年的年初,李軻就已經成立了一家名為鯤鵬置業的地產公司。但鯤鵬置業成立後,也就是趁著樓價低迷的機會,購入了一些豪宅而已!

鯤鵬置業唯一的一個大型項目,還是趁著嘉年集團在破產清盤時,接手了對方一個位於沙田的只建了一半的商住樓盤。

李軻背後站著一個世界首富的弟弟,在資金方面自然沒有任何問題。鯤鵬置業之所以沒有在前兩年大肆收購地皮,的確是因為李軒的原因。

地產投資很賺錢,這在香港幾乎是一個共識。而李軒手裡握著大把資金,因此香港地產業的大佬們,其實一直非常警惕東方集團這個巨無霸進來搶食。

東方集團超高的盈利能力,讓李軒的現金流非常充裕,其他公司根本沒法和他拼資金。但香港地產業的蛋糕就這麼大,如果李軒吃得越多,就意味著其他人吃得越少!

當初李軻以鯤鵬置業的名義,投得了中環消防局舊址地皮。香港地產業的大佬們頓時一陣驚慌,紛紛高呼狼來了!直到東方集團對外公佈,這塊地皮將用來興建公司新的總部大廈之後,大家才算把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李軒崛起的速度太快,由此帶來的隱患就是他在香港根基不穩。所以少樹敵對他來說就很重要,而香港最強大的利益集團,幾乎都集中在地產行業中。

為了消除這些地產大佬們的猜忌,李軒不但自己從未展露進軍地產業的心思,就連他大哥的地產公司也被他有意限制了發展速度!(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至尊小市民鎧甲勇士:開局領取終極帝皇鎧甲無敵從鎧甲勇士開始哈利波特之眠龍勿擾哈利波特之星空傳說末世城下之鋼鐵洪流我能換取各種寶物重灌機兵輻射重灌機兵之荒野序曲御獸,我能合成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