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言情->大唐長公主->章節

13、皇家有女13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013

李顯和李旦被留在長生殿背詩,李治帶著女兒去賞花講故事。

父女倆坐在大明宮的太掖湖邊,清風徐來,送來陣陣草木清香。

自從李v可以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之後,各種各樣的要求就變得多起來。胡扯的故事她一聽就撇嘴,說父親騙她,給她說民間流行的各種傳奇故事,她也興趣缺缺,倒是說起從前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事情,以及李治偶爾說起朝廷大臣發生的趣事時,她顯得興致勃勃。

李v最喜歡聽的,是關於祖母長孫皇后的故事。

畢竟,祖母是千古賢后,生榮死哀,李v心中覺得好奇也正常。

可長孫皇后病逝的時候,李治才九歲。

李治對長孫皇后的記憶永遠停留在童年時期,印象中母親美麗、溫柔,有著一顆七竅玲瓏心。父親上朝經常被魏徵那根棒槌氣得回去跳腳,而母親總能在盈盈笑語間,輕而易舉地將父親安撫好。

李v坐在父親身旁,看著太掖湖中盛開的荷花,跟父親說:“太平經常聽阿耶說阿翁祖母的事情,也經常聽阿耶說城陽姑姑晉王姑姑他們的事情,卻沒聽阿耶說過您的阿兄。”

李治忍俊不禁,“誰說沒有?你從紫宸殿拿走的紅玉葫蘆,就是你的十四叔帶回長安的,阿耶跟你說過他打仗的事情。”

李v卻皺眉,神情認真地跟父親說:“不是十四叔那樣的,像我跟四兄三兄那樣的。”

李v的話有點顛三倒四,但李治習慣了,也能領會她的意思,不由得看了她一眼。

在旁邊服侍的王百川聽了李v的話,暗中捏了一把冷汗。

當今聖人李治,是太宗李世民和公孫皇后的第三子。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李治不是皇太子。

當年長孫皇后和李世民有三個兒子――

長子李承乾是個好孩子,孝敬父母又好學,他是國之儲君;次子李泰,小名青雀,聰穎活潑,在書法文學上都很有天分;么兒李治,小名雉奴,善良仁厚孝為先。

長孫皇后在世的時候,一切都是好的。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然而長孫皇后去世後,年長的兩個孩子就開始長歪了。

兩個少年郎,出身天家,誰都心高氣傲,誰都覺得自己是萬里挑一的俊才。

又沒有母親在旁循循教導,兩人就較起勁兒來。

李泰說我書法一流,文學素養也好,父親都誇我,恨不得我能留在宮裡日夜陪伴他。

論能力論才華,我有什麼地方比不上太子阿兄?

憑什麼是他當太子啊?

李承乾聽說李泰這麼說,怒了。

自古以來長幼有序,誰給李泰那麼大的膽子生出這些非分之想?

丫的,這不是送上門來找抽嗎?

少年郎,一身銳氣傲慢、目無下塵,誰也不服誰。

要是當時長孫皇后在世,估摸早就把這倆熊孩子的念頭掐死在搖籃中了。

可李世民沒有,他從來都只當慈父,明知李泰有非分之想還依舊故我地寵著慣著,明知道太子李承乾心有不安,也不去安撫。

最後,倆熊孩子反目成仇,造反了。

……

――論國有賢后的重要性。

長孫皇后的棺材板都快壓不住了。

倆不省心的熊孩子造反的結果,是被李世民廢為庶人,么兒李治坐收漁人之利,成為大唐的儲君。

那一段往事,一直是太宗李世民心中的痛,極少提起。到了李治這兒,更是幾乎不提。

兄弟相殘這樣的事情,光是回想就覺得糟心不已,有什麼好提?

李治不提,別人更加不敢提,卻沒想到今天被李v問了起來。

李治若有所思地看了女兒一眼,問道:“太平怎會問起這些事兒?”

李v站在石凳上,小腦袋抵著父親的肩膀,語氣很是同情地說:“因為我有很多阿兄,阿耶卻沒有啊。”

李治聞言,頓時哭笑不得。

李v抬頭,瞪大了眼睛,神情十分無辜地望著父親,“難道不能問嗎?”

李治笑著摸了摸女兒的腦袋,“能問,當然能問。”

轉而說起了年幼時跟兩位兄長之間的趣事,這種事情成為禁忌並不是李治的本意,他只是不想提起而已。

李v站得累了,乾脆躺下,腦袋枕在父親的大腿,聽父親說過去的事情。

李v望著父親,心中的感覺也有些複雜。

父親丰姿俊朗,談吐溫文儒雅,所謂君子風流,父親就是行走的君子教科書。

可作為一國之君,從登上帝位開始,父親就跟先帝留下來的四個顧命大臣鬥,好不容易鬥贏了,又要跟關中世家勢力鬥……倘若不是心如明鏡,又有十分的能耐,父親絕不可能有今天。

如今皇權在手,卻高處不勝寒,身邊連個能說心裡話的人都沒有。

李治被李v勾起了舊日的回憶,倒也不避諱,向女兒將當年的事情娓娓道來。

一個三歲的孩子就算聽了當年的事情,又能懂得多少呢?

難得有人聽他說說這些事,李治就權當是拉家常了,有的事情放在心中太久,也該放在太陽底下晾一晾。

在李治看來,誰還沒有過年少氣盛的時候。

放眼長安,多少皇室宗親的青年才俊們血氣方剛,一言不合便拔劍怒喝來決鬥,那並無不妥。

――唯一不妥的是,大概就是兩人決鬥的太子之位。

李治想起舊事,雖有感慨,卻並不悲傷。

“其實阿耶的兩位兄長本性並不壞,只是被有心人教唆了,才會犯下大錯。”

李v聞言,很是贊同,憂心忡忡地跟父親說道:“那阿耶得看好了太平的阿兄們,可不能讓他們被壞人教唆啊。”

李治忍俊不禁,伸手刮了刮李v的鼻樑,隨即就想起了幾個熊兒子。

因為李承乾和李泰當年自相殘殺的事情,李治對幾個兒子的教育都很重視。除了太子之外,其餘幾個兒子在讀書上都是放羊吃草的型別,相比起能力才華,讓兒子們知道長幼有序,兄友弟恭這樣的道理似乎更為重要。

想起方才在長生殿時,李旦主動要求留下陪李顯背詩的事情……李治眉目染上了淡淡的笑意。

他將李v抱起來,笑著將女兒拋了起來,“太平放心,你的阿兄們不會的。”

李v忽然被父親拋起來,嚇了一跳。

可隨即她又愛上了那種拋起來又被人接住的感覺,感覺心都快要跳出來了。

她聽到自己像是個小瘋子似的歡呼起來,“好玩,阿耶,再來一次。”

王百川跟庫狄氏兩人看得直冒冷汗。

前面就是太掖湖,當今聖人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如今也正值壯年,要將小公主舉高高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可萬一不小心失手,公主掉進太掖湖怎麼辦?

庫狄氏連忙上前,跟李治說:“聖人不可,萬一沒接住,公主會掉到湖裡去的。”

李治看了庫狄氏一眼,笑著問李v,“太平怕不怕?”

李v的笑聲宛若銀鈴般灑落,“不怕!阿耶,再舉高一點!”

李治見狀,也揚眉笑了起來。

而這時,被李治舉高高的李v看到槿落神色匆匆地朝這邊跑來。

在李v還沒出生前,槿落和秋桐原本都是清寧宮的侍女,是庫狄氏一手帶出來的。後來李v出生,武則天就將庫狄和槿落秋桐撥給李v。

李v到長生殿的時候,將槿落留在了清寧宮,她現在跑來,是清寧宮出了什麼事情嗎?

李v跟父親說不玩了。

父親取笑李v,“太平是怕阿耶將你拋到湖裡麼?”

這時槿落喘著氣跑來,跟李治說:“聖人,方才國公府的人進宮,說韓國夫人去世了,皇后殿下心情悲痛,又憂心在國公府的母親衛國夫人,讓奴來向聖人請示出宮之事。”

抱著李v的男人動作一頓,以為自己聽錯了。

李v聽了槿落的話,大腦有些空白,毫無真實感。

前些天還溫柔笑著陪她說話的韓國夫人,這就去世了?

初夏的風輕輕吹過,太掖湖的荷花在風中搖擺,有鳥兒從遠方飛來,掠過湖面,然後又飛走,徒留幾隻蜻蜓停留在荷花之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

韓國夫人去世,母親心中悲痛,去了國公府一趟看望外祖母楊氏。

本來該要談婚論嫁的賀蘭氏因為母親去世,跟武則天說她要為韓國夫人守孝,言下之意是不想嫁人。

武則天也懶得管賀蘭氏。

姨母是皇后殿下,兄長是國公府的繼承人,反正賀蘭氏什麼時候都不愁嫁。

李v照例是粘著母親。因為長姐去世,母親心中有些感傷,但對女兒還是一如既往地溫柔有耐心。

這天夜裡,李v纏著母親,要跟母親一起睡。半夜醒來,卻發現母親雖然陪她躺著,卻並未睡著。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v揉了揉眼睛,“阿孃,怎麼不睡?”

武則天身為皇后,有許多事情不能為外人道,可當她對著年幼的女兒時,卻沒什麼顧忌。

武則天:“阿孃想起了韓國夫人,所以沒睡著。”

想起了韓國夫人?

武則天說:“阿孃年幼時,有許多事情不懂,都是韓國夫人教阿孃的。你的外祖父總說血濃於水,打斷骨頭連著筋,我們三姐妹是世界上最親的人。可是許多事情會變,人也會變。”

李v想起了在感業寺時,韓國夫人朝母親下跪的場景。

韓國夫人神色悽切,母親卻不為所動。

如今的母親殺伐果斷,有著一顆鐵石心腸。可人心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這麼冷硬的,母親大概也被身邊親近之人傷過、恨過,才會變成今日這樣。

人非草木,再冷硬的心,在夜深人靜時,想起那一樁樁的陳年舊事,也難免會心有所感。

李v一頭扎進母親的懷裡,雙手摟著母親的脖子,軟聲說道:“阿孃放心,太平永遠不會變。”

相關推薦:木葉:從只狼來的鳴人我編的假預言竟然都成真了?一切從大唐雙龍開始長公主今天登基了嗎修仙之三界長公主星魂帝主大唐我的下人是李世民蒼天聖道從快閃之星開始縱橫DC雷神是怎樣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