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大唐承包王->章節

第733章 華國歸大唐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這是李世民將太子之位,當著皇室成員開誠佈公談及的一次,結果比他想象的要好上許多,似乎眾人對於太子之位的歸屬問題與他是一樣的。

看著眉頭打結的李治,李世民覺得應該再添一把火。

“寬兒,三年前便說好,為父給你兩年的時間,讓你盡情遊山玩水,因為父皇他老人家去世,你守孝三年不問政事,但兩年之期已過一年,你現在總不會還拒絕接任太子之位吧。”

說是兩年的時間放鬆,但李寬真不覺得自己前兩年放鬆了,或許是可以說放下了肩上的膽子,但這種放鬆並不是他希望的放鬆。

好在還知道人無信而不立,李寬點點頭,剛準備說話,卻聽李世民笑道:“如此便好。”

“父皇不必急著笑,兒臣在想是否等H國成為一州之後在接任太子之位。”

李寬現在真是無心與政事,他更希望陪著兒女到老,偶爾帶著妻兒走走看看,H國歸於大唐是早有的打算,但也是他想好的計劃之一,只是因為李淵的去世被擱淺了。

H國到底曾經是一國,H國若是歸於大唐治下,H國的官員便要入長安為官,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李哲。

作為H國現今的皇帝,李哲回長安之後,官職不會太低,哪怕李哲求著李世民說自己不要官職,李世民和朝臣都不敢答應。

那麼問題就來了,作為曾經的皇帝,又作為李世民之孫,什麼官職合適呢?

當然是太子之位了,不說接任太子之位,但可以做太子該做的事,作為能將H國穩步發展的皇帝,有大臣和李世民從旁指點,處理政事還是沒問題的。

這一切其實早已在李寬的算計之中,只是兒子和李世民都不知道,所以攤上這麼一個老爹,李哲真該給李淵多上幾柱香,求李淵保佑保佑自己老爹正經些,別再坑兒子。

第一次聽李寬提起這件事,李世民直發愣。

不知道過了多久,李世民才問道:“你的意思是······”

李世民是皇帝,當然明白李寬說H國成為一州是什麼意思,這是將H國歸於大唐治下一州啊,他真有些不敢相信。

這三年來,對於兩個孫兒的情況,李世民比李寬瞭解。

自從李臻將H國的皇位傳給李哲之後,H國雖說不及李寬當年在位那般迅速發展,但也是在穩中前進,李哲在H國展現出來的各種手段,就是他李世民也有些驚訝,來往的商人都在說H國比大唐還要繁榮,這便足以說明很多問題了。

再說另一個孫子,李臻前往倭國征戰四方,三年便將倭國趕去了偏於之地,成立了夏國,雖說戰後的夏國只是初建,但從各方傳來的訊息來看,夏國將會是另一個H國。

有時候李世民都在想,是不是請教下李寬怎麼教導孩子的,但是一想到李寬就是自己的兒子,這種想法也就淡了不說,還時常一個人看著關於兩個孫子情況的奏報發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因此,他才更不敢相信,李寬竟然有打算將H國歸於大唐治下,畢竟李寬現在還年輕,兩個兒子又是成功的皇帝,膝下又有第三個兒子,完全可以培養成另一個皇帝。

三兄弟齊心,不管是陸地還是海上,不會有誰是李氏皇族的對手,根本無懼任何勢力。

李寬點點頭,笑道:“差不多就是父皇想到的那個意思,H國終歸是大唐的國土之一,該歸國了。”

“二哥,當初我想做太子都是因為想著太子的權利,你這太子當的我心服口服,那可是H國啊,說臣服大唐就臣服大唐了?”李泰仍舊有些不敢相信。

李寬搖搖頭:“不是臣服,而是迴歸,在我心目中H國本來就是大唐的領土,談不上臣服二字。”

李承乾搖頭道:“我不信,早些年你去H國立國的緣由······”

礙於李世民在場,李承乾的話沒有說完,但意思卻表達清楚了。

當年,李寬可以說是被逼著去閩州,畢竟那時候誰都知道李世民不待見他,後來才去了H國立國。

李寬能一直把H國都視為大唐領土的一部分,除非李寬當年便自認自己是李世民的兒子,但那時候的李寬,李承乾真不相信他會有這種想法。

只是所有人都不知道,李寬是從後世穿越而來,在李寬心目中H國確實一直都是大唐的一部分,不管立國還沒立之前,都是如此。

“寬兒,你不會是想著二弟要立你為太子才這般說的吧?”平陽公主對李承乾的說法深以為然。

李寬搖頭道:“並非如此,三年前我回H國之後便與臻兒和哲兒談過,也做出過安排,當年出征倭國那是給哲兒留下的地方,而遠征呂宋等國,其實就是在為臻兒安排後續。”

“等等,你當年出征呂宋之時,是十年前了吧,也就是說十年前你便在思考這些事了?”

李寬點頭道:“準確的說是十五年前,當年本就沒想過回到長安。”

聽到這句話,李世民不由得嘆了口氣。

李寬看了眼李世民,還是繼續說了下去,“當年本就想著利用H國的地方將人力財力發展起來,然後朝中南進發,也就是呂宋等國,將呂宋等地發展起來之後再立國。

藉由呂宋與H國的人力出征倭國,佔領倭國之後將倭國留給哲兒,等到兩個孩子年紀到了,各自有了各自的國家,我便兩地走走看看。

將H國歸還大唐,其實在很多年前,便有了的打算。

不管姑母是否相信,我當年確實是這麼想的,三年前回H國時,我便與臻兒和哲兒說起過這件事,如今他們兄弟倆都不在,我也不可能串供。

等到哲兒回來,姑母可以親自問問。”

平陽公主連連搖頭道:“你說這些作甚,姑母只是有些震驚罷了。”

“寬兒,你從小便不凡,姑母真是沒想到在十幾年前你便想過這些,十五年前,你才多大?”高密公主難得的插了一句嘴。

“高密姑母,您等等,我給您算算。”李泰望著屋頂,驚呼道:“十五歲,我的天,二哥,你十五歲便在想這些事,你真變態啊。”

李世民點頭道:“難怪當初為父讓你從倭國撤軍,你理都不理,原來想了十五年啊。”

李寬輕微的搖了搖頭,暗道,十五年?遠遠不止十五年,作為炎黃子孫,他都想了幾十年了。

輕微的動作落到了一直注視李寬的李承乾眼裡,“二弟,父皇說的有什麼不對麼?”

李寬搖頭,沒說話。

有些話,沒必要說出來,大家知道他有滅到倭國的心思便足夠了。

“二皇兄,你能這麼想固然好,但是哲兒可未必願意,你現在可不是H國的皇帝,在H國你還能做主?”

李治知道自己說這話會令在場的人不高興,尤其是會令李世民不高興,但他沒辦法。

現如今朝堂上的老臣看著似乎是支援他的,所有支援李寬的朝臣要不告老要不便被調離了長安,但是前有李世民擺明讓李寬接任太子之位,現在若是讓H國歸於大唐,朝堂上的原本支援他的人,恐怕也會轉頭支援李寬。

H國到底有多富庶,沒有人去統計過,但大家都知道H國是富庶的,這樣一個地方迴歸到大唐所帶來的振奮比去年平定了高句麗都要強烈。

到時候別說朝臣和李世民,就是整個天下人,或許也會有七八成的人支援楚王接任太子之位。

“三年前······”

李寬剛開了一個頭,李世民便打斷了,“所以你三年前回H國就是為了將H國迴歸與大唐這件事?”

李世民從十年前便不再懷疑兒子的話了,兒子既然說了,肯定是有十足的把握才敢開口。

李寬點點頭,又搖搖頭。

李泰實在是忍不了,問道:“二哥你這點頭又是搖頭的,什麼意思嘛。”

李寬笑道:“也不全是,三年前臻兒出征倭國,便想在倭國立國了,但是朝臣支援他的人,或者說願意跟隨他去倭國的人並不多,畢竟······”

李世民打斷道:“畢竟臻兒那時剛剛繼位一年,威望不夠,所以需要你回去。”

“差不多就是這麼個意思。”李寬點點頭,笑道:“當然,這只是一個原因而已,另一個緣由便是父皇與兒臣商議過太子之位,想著早些H國歸於大唐也不錯。”

“朕那小孫子同意了?”李世民仰天大笑,顯然他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李寬點點頭,沒說話。

李世民恍然大悟道:“難怪,最近兩三年從H國傳回來的奏報中提起H國在四處宣傳H國百姓乃是唐人的言論,原來一切都在你們父子二人的計劃之中。”

說開了,李承乾也不怕李世民會怪罪李寬父子了,笑道:“父皇,您可還有些事沒想到呢,若非去年三弟回長安,我們可都被二弟父子蒙在了鼓裡。”

“嗯?!何事?”

“父皇可曾想過H國與倭國的位置,還有三弟所在的登州,二弟早些年所在的閩州,與馮家所在的高州、廣州等地,那些地方可都是距離H國,倭國······不對,是夏國,最近的地方,也是大軍最容易靠岸的地方,三弟當年去登州之時,哲兒還曾警告三弟說登州刺史乃是楚王府心腹。”

李承乾覺得自己已經說的夠明白的了,但是李世民的反應卻是出乎他的意料。

只見李世民嗯了一聲,點點頭便算了事。

“父皇······”

“朕知曉,當年你皇祖父與朕商討過,你以為恪兒能看出來的事,為父會看不出來。”

李承乾愣了一下,趕忙拍上馬屁,“父皇英明。”

馬屁很受用,李世民得意的撫須。

“所以問題了。”李寬看著李世民笑了笑,“父皇現在考慮的應該不是兒臣何時接任太子之位,是應當與朝臣們商議H國歸唐後,對H國重臣的安排。”

“二皇兄,現在商議此事是否過早了,你三年不過問政事,H國恐怕未必如你所想······”

“你閉嘴。”李世民怒喝道。

“父皇······”

“朕讓你閉嘴。”

李世民的語氣越發重,李治的臉色越發難看。

嘆了口氣,李世民還是順著李治的話開了口,“寬兒,正如你九弟所言,H國是否真沒有問題。”

“該走的已經走了,留下的不是不願意回長安的,便是已經預設了這件事的官員,父皇可以與朝臣商議了。”

李寬沒正面回答,但已經給出了肯定答案。

“你乃大唐儲君,H國歸唐如此大事,就算為父與朝臣商議也少不了你。”李世民大笑道。

想到自己最近兩年考慮到的問題,李寬搖搖頭道:“朝臣,兒臣便不見了,正好今日父皇在,四弟與老九也在,兒臣便說說自己想法。”

聽這話,李世民就知道李寬的想法恐怕不是什麼好想法,至少對於朝堂老臣來說不是什麼好想法,以至於才方便當著朝臣的面商議H國迴歸大唐這件事。

“朝臣們畢竟老了,房相今年似乎也七十了吧,精力難免跟不上了,大唐需要年輕的官員,像房相此等重臣,應該讓他們休息了,為大唐操勞大半生,總不能連個頤養天年的日子也沒有。”

“二哥,房相此等重臣,在朝多年,卻讓其辭官恐怕會寒心的。”

對於李泰的話,李寬搖頭道:“並非讓他們辭官歸故里,只是讓他們少操勞些,從旁照看著,我相信房相會樂意照看這些後輩的。”

像房玄齡這種將心血都獻給了大唐的老臣自然是樂意的,但李寬也知道他們的後輩未必樂意,而且還有長孫無忌在,他也未必會樂意,所以李寬不樂意見到朝臣,終究是為大唐付出了多年心血的老臣啊,他確實有些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李寬嘆了口氣,“在H國,不論多大的官員,年滿六十五便需要辭官了,兒臣覺得很好,如房相此等重臣,亦應當看其身體狀況,最晚者也當不過古稀之年。

H國的官員,其實重臣會回大唐的並不多,也就劉仁軌與王敬直,兩人一人為政,一人為刑,兒臣認為入三省還是夠資格的,至於具體的職位,父皇安排便是。

父皇若真打算找人商議,有老四在,或者等到哲兒回長安之後,與哲兒商議亦可,H國既然迴歸大唐都能接受,多等幾日又有何妨。”

李世民感覺這個苗頭不對,但他好像也找不到其中的漏洞,便點了點頭,H國迴歸大唐這件事成了大唐現在急需要處理的事。

相關推薦:低調術士我是一個術士從氪金開始修仙我撿的Boss都愛上我[快穿]從捱打開始大唐明月我真的只想做角色球員學霸的微觀世界君臨輝夜輪迴從殭屍先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