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大唐承包王->章節

第727章 丁憂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楚王府的僕役似乎比皇宮中送信的士卒快,在李寬剛到閩州後不久,他便得到了李淵去世的訊息。

李寬淚水橫流,無聲無息。

對他來說,這個世界上最疼愛他的人有三個,母親早些年便去世了,如今又走了一位,中間相隔二十年。他也不在是哪個放聲大哭的少年,心中似乎已經沒了那麼多的悲傷,只是不知為何總感覺渾身無力。

“家主。”

“二弟。”

“二哥。”

一聲聲的喊叫在李寬耳畔響起,他沒有聽見,他似乎看見了當年那個教訓老頭兒現在正跳著腳罵自己心善,看見了祖孫二人坐在酒樓喝酒聊天,歡聲大笑,看見了種種過往的一切。

被人抬著回了閩州的府邸,傍晚時分才甦醒過來,匆匆出了房間,也不管眼前之人是誰,喊道:“備馬,回長安。”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管李承乾他們,一路上除了喝水進食,就沒有一個休息的時候,就連鐵人也熬不住,家臣們想要勸說,但是看著李寬雙眼通紅,衣衫不整,披頭散髮的樣子,勸說的話始終說不出口。

回到長安城已經是七日之後,大殿中已經完全佈置成了靈堂的樣子,不知是否是因為李寬沒及時回來的關係,李淵並未入棺,只是換了身衣服,依舊像沒事人一樣躺在冰上,臉上還有僵硬的笑容。

守靈的蘇媚兒想要開口,但是見到夫君的樣子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不像其他人一般低泣,李寬像似沒心沒肺一般,一臉的平靜走到李淵面前,僵硬的身體看著有些令人膽寒,身下的冰塊很冷,刺骨的寒冷。

李寬臉上帶著微笑,然後轟然倒地,再醒來便再也沒有見到李淵了。

獻陵旁邊有一個小棚子,李寬現在正跪在棚子裡,李世民來勸說過,李承乾h和趕回來的李恪幾兄弟也來勸說過,就是李治也走來說了兩句,朝中勳貴,親朋好友都來過,不管是有仇還是有恩。

但是李寬依舊跪著,像似木頭人一樣的浮現出僵硬笑容,答謝著所有人的好意,至於其他人勸了些什麼,他根本沒聽見,只記得自己連送孝都沒有辦到。

草棚不是什麼好地方,住著渾身難受,李世民在草棚守了兩天,看著不成人形的兒子嘆了口氣,便帶著連福回宮去了。

雖說李淵的去世,令他很傷心,但是作為皇帝,國事為重,容不得他在獻陵多留,只不過在回去的路上,李世民感慨良多,丁憂啊,就是守重孝也要兩年多,丁憂三年,朝堂會有怎樣的變化不知啊。

李治守了七天也走了,各位公主們堅持了半個月,實在堅持不下去,也邁上了回家的步伐,李承乾一家在草棚堅持了一個月還是走了。

喧囂的獻陵漸漸成了無邊的安靜,只有李寬一家四口和萬貴妃靜靜的守在獻陵旁邊。

府上的工匠放棄了連夜修建軍校的工程,跑來了獻陵,獻陵似乎又恢復了眾人還沒走時的那種喧囂。

當然,這一個月,李寬不是一直傻傻的守在獻陵旁邊,偶爾也會叫蘇媚兒帶著萬貴妃和兒女回桃源村,他自己一個守著。

萬貴妃交給了李寬一封書信,說是李淵寫的,但是李寬沒看;李承乾問過是不是把李臻和李哲兄弟倆叫回來,他也沒理,只是吩咐過蘇媚兒說,讓李哲在華國舉行國喪之禮,留在華國好好處理政事,李臻亦是如此。

守陵不是一件好事,一般只有犯了大事的皇室宗親才會被貶謫到陵墓守陵,而李寬沒犯事,他卻在獻陵守了快一年了。

初春時,李寬像似鄉下老農般扛著鋤頭從去年入冬前便修建好的三間磚瓦房中出來,替獻陵修整剛冒出嫩芽的野草。

夏季時,同樣如此,彷彿獻陵有鋤不盡的野草,每日都需要他來打理。

又是一年初秋時,李寬再次扛著鋤頭出門了。

走了沒多遠,萬貴妃與蘇媚兒帶著僕從來了,還有兩個被手推車推著的小人兒。

放下手中的鋤頭,抱起女兒,竟然從女兒口中聽到了一聲父王,李寬快一年沒有笑過的臉總算露出了笑容,很是僵硬,剛會說話的小女兒瞬間便哭了。

連忙抱著哄,板起臉來,小女兒反倒是不哭了。

“安平快要生了,你也快有一年沒有回去過了,你看是不是回去看看?”蘇媚兒看著李寬下頜留起的長鬚,黝黑的面容,說不出的傷感。

李寬將懷中的小女兒放下,再次扛起鋤頭,笑道:“那就回吧。”

萬貴妃露出慈祥的笑臉,笑道:“回去好,回去好,你祖父若是知道也不喜歡你一直留在這來,一家人高高興興才是他樂意見到的,陛下也派人來詢問過多次,你也該回去了。”

回到住了快一年的屋子,倒是有些懷念了,站在屋裡半晌,聽見門外糥糯的童音,將手中的鋤頭放在牆腳,轉身便出了屋。

兩個侍女抓著一根寬寬的布條,小小的人兒,像似沒頭蒼蠅一般,歪歪扭扭的準備朝自己父親走來。

一手抱住一個,兩個孩子伸出胖乎乎的小手,就要抓父王的虎鬚,李寬像搖頭獅子般搖晃著自己的腦袋,不讓兩個孩子抓住。

結果躲過了小女兒,卻未能躲過小兒子,抓住鬍鬚就開始往下拉,彷彿用出來吃奶的勁兒,李寬不由得皺了皺眉,好不容易蓄起來的鬍子估計又被扯斷了好些。

雖說有些狼狽,但李寬很開心,很幸福,早些年開發華國,隨後又出征在外,等到回來時,兒子已經牽著鷹到處亂跑了,竟然還跟自己談了筆生意。

兩個兒子童年太過懂事,便證明了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如今有小女兒和小兒子,總算讓自己有機會去彌補作為一個合格父親該做的事。

抱著兩個兒女上了馬車,萬貴妃看著扳著臉逗兩個孩子的李寬笑了笑,問道:“寬兒,你見過魏王了吧?”

李寬點點頭:“半月前,老四來過一次。”

在李泰來找他時,李寬便沒能將李泰給認出來,太帥了,而且不是那種小白臉興致的帥,是一種硬漢形式的帥氣。

前世,常聽人家說每個胖子都是潛力股,李寬是有些不信的,但是自從在半個月前見過了李泰他信了。

原本走路稍微快些都要大喘氣的胖子,如今五官堅毅,微微黝黑的臉龐稜角分明,身材修長且健碩。

當時李寬見到李泰時,便問了聲你是誰,說獻陵不是一般人能來的,讓李泰回去。

結果聽到李泰身邊的人說是魏王殿下,李寬差點沒摔倒在地上,然後招待了李泰,覺得減肥這種事果然只有勞作最為有效。

李泰去的地方是絳州,不知是不是故意為了考驗李泰,他去絳州之後,就每個好,剛到絳州便遇到了洪災,今日前陣子又遇見了旱災,似乎早些年把所有的運氣都用光了,所有的黴運都集中在了最近兩年。

最初時,李泰端著自己魏王殿下的架子,覺著治理一縣之地不過爾爾,頭一年洪災爆發,百姓農田屋舍被沖毀,他便傻了眼,偷偷送了封書信給長孫無忌求教,結果還是不錯的,但是因為此事被李世民下旨責罰了一頓。

李泰也硬氣,之後便沒有找任何人,在他看來不就是賑個災麼,有什麼困難的。

藉助長孫無忌的法子,施粥賑災真的不錯,不少災民都說李泰是個好縣令,但是施粥只是一個開始,還有災民住處的管理,災後的重建等等。

李泰當然也知道這些,但是他從小錦衣玉食,根本就不懂農家的困苦,所以重建自然要建好的,百姓不高興,州府上官也不高興。

畢竟李泰拿出每年賦稅一部分用於重建,州府便少了一部分政績,百姓雖說得到了一部分重建資助,但剩下的也令他們感到一陣無力。

州府下令斥責,百姓雖然沒有多說什麼,但是街頭巷尾總能聽他們提起俺們縣的縣令就是一個敗家子,不識民間疾苦。

好不容易在州府的斥責中,百姓的抱怨中熬過了第一年,今年又遇上了大旱,帶領縣府所有衙役,跟著百姓外出挑水澆灌農田,但結果卻未能取得多大成效。

好在兩年的期限不長,還有幾個月便到了兩年之期,李泰也就回了長安,倒不是反悔當初的約定,而是提起回來認輸了,也是提起來回找朝堂要賑災款項來了。

認輸,李泰心服口服,不是給李哲認輸,而是來給李寬認輸的,李泰到底不是傻子,雖說當初李承乾提出的比試是與李哲,但誰都知道是與李寬比。

早些年就見識過桃源村的發展經歷,李泰知道自己是真做不到,所以回來提前認輸了。

但是,好歹在絳州做了快兩年的縣令,對百姓也是有情誼的,以前沒認輸之前,說好不求幫襯全靠自己,但是現在認輸了,該有的朝廷賑災便不能少了。

想到當初與李泰商談時的場景,李寬笑道:“老四的變化太大,我真是替他感到高興。”

蘇媚兒笑了笑,“四弟確實變化很大,當初妾身進宮時都沒能認出來。”

萬貴妃搖了搖頭,自己這個孫媳婦什麼都好,就是覺悟太低,孫子明顯說的是李泰心思的改變啊。

“魏王到底也是皇家人,以前只是缺少了歷練,當今陛下對他又寵愛,去了地方兩年總歸是有變化的。”萬貴妃看著李寬笑道:“魏王此次找你,就沒說點其他的?”

“說了些,不過無關緊要,有沒有老四支援都是一個樣。”李寬不太在乎李泰是否支援自己,但是當時聽到李泰說兩不相幫,他還是有些高興的。

萬貴妃嘆了口氣,“總歸是一家人啊,你祖父當初給你寫信時便希望你能記住,皇室子弟都是一家人,能免則免。”

“孫兒沒看,但孫兒知道,所以到最後,不管是哪位皇子反對,我都會放他一條生路,不敢說讓他們在朝為官,但是安享晚年還是能做到的。”

“好好好,如此便好了。”

李寬在長安城中的名聲很好,尤其一年的守陵讓他的名聲呈直線上升,朝堂之上御史對他的改觀尤甚,以自己孫兒現在的名聲和名望,萬貴妃從不懷疑,大唐的皇位歸屬問題。

從獻陵回到桃源村,村裡人通通趕來了桃源村,不過知道李寬在丁憂期間,打了幾聲招呼便回了自己家。

李世民一直派人留意獻陵的情況,就怕李寬因為李淵去世而一蹶不振,聽到連福回稟說楚王回了桃源村,李世民當著一眾老臣的面仰天大笑,讓連福派人匆匆趕往桃源村。

不過宣旨的小黃門也吃了閉門羹,回到宮裡與陛下說,楚王殿下說在丁憂期間不理會所有事務,李世民就傻了,連一眾老臣都傻了。

太子之位空缺了兩年,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是在等著李寬,李寬為李淵守孝,老臣們也理解,但是太子之位關乎國朝啊,總不能一直缺著吧。

當然,也有高興的,畢竟不是誰都投靠在了楚王府麾下。

如今陛下身體硬朗,看樣子就知道還有好些年才能去世,如今晉王殿下處理朝堂之事越發讓人放心,陛下多次下旨褒獎,若是楚王在隱居個幾年,太子之位的歸屬便是一個未知數。

確實,因為李寬守孝,李哲遠在臺北,楚王府便缺了一個主心骨,現如今在朝堂上,老臣們不發聲,只有長孫無忌這位重臣跳著腳的幫李治拉攏人脈,其實現下的朝堂李治已經隱隱有壓過楚王一系人馬的趨勢。

其他的暫且不說,就說大理寺,朱宸就被調走了,李世民連話都沒說一句,直接同意了李治的請求,原本行部尚書孫伏伽也被調離的刑部,回到了原來的陝州。

這才不過一年的時間,靠攏楚王府的大員便接連調離了長安城,若是再有個兩三年,局勢便不好說了。

至少朝堂上,四五品左右的官員都是這般想法。

相關推薦:低調術士我是一個術士從氪金開始修仙我撿的Boss都愛上我[快穿]從捱打開始大唐明月我真的只想做角色球員學霸的微觀世界君臨輝夜輪迴從殭屍先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