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大唐承包王->章節

第573章 對陣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立場在很多時候決定了一個人做出的事情是對是錯,站在不同的立場,對同一件事給出的判定大抵便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結論。

不過總是有意外的,如同李寬出征倭國一般。

按理說,華國大軍攻伐倭國,倭國百姓對攻伐的大軍應該是憎恨的,對李寬應該是憎恨的,看待李寬應該是像看待惡魔一般;可經過了半年的時間,三萬大軍幾乎平定了整個九州島,整個九州島的百姓看待華國大軍卻猶如親人,看待李寬猶如神靈。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李寬及時調節了自己的心態,對九州之民依舊是寬厚的,甚至留下不少的軍中士卒教導九州之民如何發家致富。

其實做這樣的事情是挺危險的,畢竟滋長敵國百姓的財富,對本國而言並不是一件事好事,不過李寬頻著大軍在九州征戰半年,熟知了九州島居民的情況。

九州島太窮了,從大軍只用了半年的時間便可平定整個九州,就說明九州根本無法組建大軍進行抵抗,這就可以看出來九州根本沒有錢財來組建軍隊,九州窮的只剩下了貧苦的百姓。

貧窮很容易引發百姓對國家的漠視,這些被倭國所壓榨的九州百姓對倭國的歸屬感並不強烈,就像當年的閩州,閩州當年的百姓對大唐的歸屬感其實也並不強烈,否則也不會有李寬將閩州百姓帶到臺灣了。

而且九州百姓對倭國的歸屬感比起閩州百姓對大唐的歸屬感還要低,對於華國大軍入侵倭國,他們不在意,反而因為華國士卒教導他們致富而興奮,因為李寬所提出來的賦稅感到興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李寬大軍尚未平定九州之前,倭國給九州百姓定下的賦稅幾乎是李寬所定下的五倍,有此可見李寬給出的賦稅標準,對九州的百姓而言代表著什麼。

本就對倭國的歸屬感不強,再加上李寬給出的有利條件,傻子也該知道如何選擇。

所謂窮山惡水出刁民,其實並不正確,所謂的刁民只是太過於貧窮而有些勢利的百姓罷了,或許說勢利都不夠準確,他們只是比尋常之地的平頭老百姓更加看重家中的財物,因為這是他們一家的口糧,自然難以做到熱情款待。

這根本就不是不想,而是熱情款待之後便會給家裡加重負擔,這怪不得他們,只能怪本國的上層人士們不懂的教導他們知禮儀,不懂得帶領他們致富。

就如同閩州當年的百姓,在經過李寬在閩州的日子後,百姓們漸漸富庶起來了,百姓們耳濡目染漸漸懂得些禮儀和學識了,誰還敢說閩州的百姓是刁民呢?

當然,九州與閩州不同之處大抵就是離臺灣太遠,想要將九州百姓遷移到華國有些困難,若是李寬頻著大軍一旦撤出九州,九州遲早也是倭國的。

不過在李寬的打算之中,九州會成為一個基地,一個支撐他們大軍朝著倭國繼續進發的糧食基地,而且他的時間還很多,有足夠的時間派遣一批又一批的艦隊從九州拉走當地的百姓。

更何況若有大唐願意參與到征伐倭國之中,有大唐的腐儒們前來教化百姓,有上位者對倭國百姓施仁政,倭國從此不復存在也並非沒有可能。

當然想要拉大唐入夥,拉李世民入夥,這種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才有可能實現的目標,以李世民和大唐朝臣們的性格來說,李寬不用想也知道大唐不願意加入其中。

畢竟在大唐勳貴們和李世民眼中,倭國不過是一個番外之地,彈丸小國,且還是與大唐隔著一道海的彈丸之地,費盡心力征伐倭國,根本就無利益可言。

利益那是永恆不變的話題。

從征伐倭國而言,李寬看重的是較為長遠的利益,但李世民和朝臣們看重的肯定是近在眼前的利益,這點是不可否認的。

所以李寬很懂其中緣由的給李世民去了一封信,信上說明了倭國有大量的銀礦,有數之不盡的錢財。

至於李世民和朝臣們是否會派遣大軍到倭國,這就不是李寬所能決定的了,好處他已經說明了,他已經盡了作為一個大唐王爺的責任。

若是大唐不願意吃這塊大肥肉,他就只有留著自己吃了,儘管以華國現在的情況根本吃不下倭國這塊大肥肉,但他相信滴水石穿,若是華國能保持良好的勢頭,總有一天能將倭國吃下的。

留下五千士卒在九州島,李寬頻著兩萬五千人朝著日本都城藤原京進發了,也就是後世的奈良縣。

初期兩萬五千人進發四國島,所遭遇的抵抗並不嚴重,三四千人的隊伍對抗裝備精良的華國大軍,根本就沒有一點對抗性,被華國大軍輕易碾壓。

可是等到貞觀十八年開春,在四國島征戰了小半年的華國大軍,終於迎來了倭國組建的大軍,整整十萬大軍和上百艘的戰船。

上百艘戰船在瀨戶內海來回巡視,十萬大軍駐紮在愛媛縣新居浜平原之上,光是看著就讓人毛骨悚然。

不過這陣勢並未讓華國大軍感到畏懼,反而刺激了華國的士卒們,隱隱讓他們感到了興奮。

對陣十萬大軍,他們並非沒有經歷過,當年在中南半島對陣十萬暹羅國僧兵,不也一樣是他們勝利了嗎,而且還是一場極大的勝利。

如今對陣十萬的倭國士卒,在他們眼裡亦不過爾爾。

這種想法很危險,李寬卻不知道該怎樣去轉變他們的想法,因為李寬亦和士卒們有同樣的想法。

在李寬眼中,倭國的士卒甚至還比不上暹羅國的僧兵,畢竟尋常之人是沒法和一群狂熱分子相比的,倭國是比暹羅國發達不假,可真要說有多發達卻不盡然。

倭國向大唐學習才漸漸發展起來的,可那都是在武周朝之後,在李世民執政期間,倭國與大唐的交流其實算不得多,在大唐也只是學到了一些皮毛。

說到底,現如今的倭國還是一去化外之民,在李寬眼中不足為懼,就因為如此,李寬甚至沒有派人前去打探過具體的情況。

兩方很有默契的佔據著愛媛縣新居浜平原的兩端,各自忙著各自的事情。

調集糧草,修整營帳,彷彿兩支大軍根本不是對陣的軍隊,而是同一國的軍隊一般,充滿著默契,做著同樣的事情,隔著十里之地遙望以待,等待著兩支大軍最終的激烈碰撞。

當然,李寬也不是一無所知的,對方的領兵之人他還是知曉的,是倭國最大的權臣蘇我蝦夷的兒子蘇我入鹿。(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低調術士我是一個術士從氪金開始修仙我撿的Boss都愛上我[快穿]從捱打開始大唐明月我真的只想做角色球員學霸的微觀世界君臨輝夜輪迴從殭屍先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