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武俠->大時代1977->章節

第五十六章:《青年文摘》聯合編委會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新中國的歷史,其實可以用歌曲來展現。

比如,五十年代上半葉,中國人民志願軍唱著軍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下半葉工農學兵商齊唱《社會主義好》。

六十年代上半葉,演唱家郭蘭英唱著《我的祖國》,下半葉太空播放《東方紅》,傳遍海內外。

整個七十年代,知青們唱著《我們走在大路上》,奔向天南海北。

八十年代上半葉,在改革開放的旗幟下,人們走在《希望的田野上》,下半葉春晚上香港愛國歌手張明敏歌唱《我的中國心》。

九十年代上半葉,人人傳唱《春天的故事》,齊齊下海,下半葉香港回歸,《走向新時代》。

林曉光很喜歡這些歌曲。

當然,他現在最想唱的是《在希望的田野上》,因為十二月馬上到了。

十一月,度過立冬,轉眼小大雪到來,1978年的第一場雪降臨北平,《青年文摘》十一月刊發行。

整個帝都,銀裝素裹,白茫茫一片。

前天晚上北風呼嘯,次日早上起來,外面堆積的落雪有兩寸深,而鵝毛大雪還在下,隨風飄著,像柳絮一樣落到人身上。

林曉光突然想唱一首歌,2002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時候來的更晚一些。

1978年的雪來的早,鍾文璋卻來得蠻遲。

他來清華找人的時候,林曉光正在和讀者協會的人商量《青年文摘》的事。

《青年文摘》十月刊,出了《白樺林》一首歌,在北平大學生中引起轟動,《青年文摘》名噪一時。

等到十一月刊,《青年文摘》又一次引起震動。

這一次,《青年文摘》的主打作品,並不是詩歌或者歌曲,而是小說。

林曉光要想抄詩,還真多的是,隨便一首,都能讓五四文學社那幫人啞口無言,比如顧城的《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再比如,北島的短詩,《生活》——網。

或者安慶詩人海子的經典抒情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無論哪一首,都足以讓文學青年們頂禮膜拜。

但他沒有,可能是覺得德不配位,他一個偽文青,真竊據現代詩壇這些著名的詩作,他心裡不免愧疚,因為自己實際上沒有那種詩歌的天賦和才能。

再就是,詩人都有代表作,把他們代表作抄去,感覺對不起這幾個原作者。

顧城上吊,海子臥軌……

這樣悲慘的事,他再抄,真有點說不過去。

所以他沒抄詩,只是根據幾十年聽到的知青經歷,寫了一本屬於傷痕文學的短篇小說。

傷痕文學現在是一個文學風口。

比如劉心武老師的《班主任》,就在去年11月份《人民文學》刊登,還有傷痕文學名稱由來,盧新華同學的《傷痕》,就在今年八月份,《文匯報》刊發。

劉心武老師74年調任北平人民出版社任編輯後,一直到77夏天,他才在家偷偷寫下《班主任》。

去年9月,《人民文學》編輯部收到《班主任》,隨後透過小說組責編初審,而後又透過複審,在終審環節,副主編難以是否過審的決定,最後,主編張光年決定略作修改後直接刊發。

於是,《班主任》在第11期《人民文學》“短篇小說特輯”頭條位置發表。

《傷痕》的發表更為曲折。

復旦大學中文系77級文學評論班要出牆報,於是盧新華同學就創作了這篇《傷痕》,作為牆報稿。

隨後,《傷痕》引起全校學生觀看,許多人邊看邊流淚,《文匯報》的編輯從復旦大學老師那裡聽到這事,便要來手稿,詳細閱讀後準備發表,但是,編輯部內部有不同意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兩個月時間,在尚海、北平文藝界廣泛、反覆徵求意見時,盧新華同學將《傷痕》寄給《人民文學》,但被退稿,就在這時,《文藝報》總編輯支援發表。

終於,78年8月11出版的《文匯報》以一個版面的篇幅刊發《傷痕》。

《班主任》與《傷痕》就這樣與廣大讀者見面。

前者是揭露青少年所受心理創傷,後者揭示特殊時代下的家庭悲劇。

如果說78年的文藝界有什麼繞不過去,那就是《傷痕》。

所以林曉光也創作一篇傷痕文學類的短篇小說。

雖說不能與橫空出世的《傷痕》相提並論,但在北平高校大學生圈,卻同樣造成不小的轟動,影響範圍只比《白樺林》略小,但影響深度只強不弱。

當然作者署名的時候,寫得是佚名。

他在這方面控制的比較嚴格,有很多個筆名,打算承認的只有兩個,林曉光和長安君,《青年文摘》出了三期,他只認《白樺林》這篇小說和這首歌曲。

其他的一概不認。

《青年文摘》十一月刊發行,《未名湖》十一月刊也發行了,時間還在《青年文摘》之前,不過並沒有歌曲之類的,大概是不屑於跟風吧。

現在在準備《青年文摘》十二月刊。

這時,讀者協會內部終於統一意見,決定和清華文學社共同發行《青年文摘》。

二十多個學校讀者協會的代表,和清華文學社的人,齊聚一堂,在這裡商量十二月刊的事。

“我的想法,是成立一個聯合編委會,統一編排《青年文摘》。”

林曉光掃視著一個個代表,見有人欲言又止,便說道:“有什麼意見?可以直接說。”

來自民大的何永強有不同意見,當下站起來:“這個聯合編委會,對各讀者協會內部的編委會,具有領導功能還是指導功能,或者是上下級?”

自古權力之爭,極為激烈,誰又想看到自己學校的社團,被別的學校領導。

林曉光搖搖頭:“沒有隸屬關係,只是一個鬆散的聯盟,你可以視作邦聯,各邦是獨立的,聯合編委會組織吸收一些優秀的人才。”

“那之後的《青年文摘》呢?聯合編委會負責?還是各讀者協會負責?”北大的代表查建英直指核心。

三十多雙眼睛,齊刷刷地盯著林曉光。

林曉光從容不迫,很是淡定:“編輯分開,出版發行也分開,各負責一部分,當然經費也是。”

他沒辦法了,社團經費就那點,《青年文摘》九月刊印刷五百份,清華文學社用的差不多了,十月刊還是他自己掏的腰包,十一月刊各讀協湊出來一點,但十二月份,讀協也不想掏錢了。

大家都是並列的組織,沒有上下隸屬關係,憑什麼自己社團的經費給別人用?

“怎麼說?”北師大的代表鄭瑩眼前一亮。

“就現有的近十個欄目,這部分是聯合編委會負責,且不容修改,各讀協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增加一些欄目,體現出各自學校的特色。”

“總之,大家在總體的基礎上,再分開各管各的。”

……

相關推薦:星辰戰艦將白將白世家子的紅樓生涯二次元之悠閒重生之俗人回檔女帝好凶重生之輝煌一生神豪的輝煌人生穿越財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