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蘇->章節

第341章 李信留下的爛攤子

熱門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宇宙級寵愛

一場悲壯的陪葬的確令人動容。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在這個是時代。

情義二字比泰山還重!

人人都說春秋戰國禮樂崩壞,可人人以道德為立身之本,之所以稱之為禮樂崩壞,只是相比起那個人人遵禮的時代相去甚遠。

而隨著法家興起,儒法轉變,道德二字成為了標榜德行的工具,得利者行小人之事,卻用道德來約束別人。

這未嘗不是一種退步。

嬴城親眼目睹了李信,內史騰,溫方,張天這等位高權重者的忠勇行為,內心所受到的震撼是他這輩子都無法忘記的。

也讓他有了更多的思考。

治國,無非禮與法二字,法,不能太重,禮,不能太輕。

生命,貴不可言,信仰,於世無解!

這本身,就存在矛盾性。

然而。

縱然悲壯的輓歌令人動容,終究塵歸塵土歸土。

他可以為東守都統帥李信擅離職守的行為買單,但,他還是斥責李信的行為給他留下了爛攤子。

李信倒是一走了之了,可東守都統帥必須在最快的時間選定。

而關於東守都統帥的人選,卻是令人犯難。

在秦國的武將,雖在級別上並沒有什麼明確的劃分,護國都尉之下便是上將軍,上將軍之下是都校尉,校尉將,但是,這其中的地位,依舊是論資歷和功績。

李信是在秦國武將中論資歷和功績,僅次於王賁之下,戰績雖然沒有王賁滅四國般耀眼,卻也是同為滅國的將領。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信,是在始皇帝登基後最早提拔的一批將領,並參與了秦國滅六國的大多數戰爭。

這其中,李信的成名之戰,便是伐燕之戰,在耕戰國策和秦國軍事氛圍中,沒有軍事才能,即便是皇子進入軍中,也沒有統兵的權力。

在秦國,任何一名帶兵打仗的將領,均是從底層一步步爬上來的,王賁不例外,李信也不例外。

只不過,若是勳貴之後,其晉升之路相對於其他將領要坦途順利快速許多。

而李信,便是其中之一。

李信與李斯八百年或是一家,或也不是,但二人各供祖先,非同族。

李信屬於隴西李氏,其祖先李宗本為魏國大夫,在孝公年間是最早一批在秦國招賢納士下來到秦國的士大夫,任縣令。

經歷代繁衍,早已與秦國血脈相連,到李信之時,經其任隴西郡守的祖父李崇推薦於始皇帝,被安排在王翦軍中歷練。

後李信年少壯勇,一步步成為了王翦軍中校尉,卻也同樣因為在王翦軍中任職,王翦為了扶持嫡長子王賁,對獲得軍功的機會自然略有偏重。

這樣的狀態持續到王賁受始皇重視,為其籌建虎賁營,獨領一軍之後。

而這也到了伐燕之戰,王翦無需再為王賁鋪路,這才命李信為前鋒,率騎兵攻燕,李信在伐燕之戰中大放光彩,在易水河畔,大敗燕國太子丹並一路追殺燕丹至薊城,隨後王翦抵達薊城,破城後,李信再次率騎兵追殺燕王喜和燕太子丹,迫使燕王喜斬殺燕丹。

自此,李信受到始皇帝重任,以李信率領的前鋒營為班底,為李信獨設了破燕營。

而始皇帝設立破燕營目的,是與王賁的虎賁營一樣,均為騎兵營。

王賁的虎賁營偏具裝重甲騎兵,而李信的破燕營偏輕裝騎兵。

隨後王賁攻魏,李信與蒙恬攻楚!

王賁,李信,蒙恬三人便是當時秦國最耀眼的少壯派統帥。

而李信與王賁,蒙恬地位之所以出現差別,也是在這一年。

王賁攻魏,水淹魏都大梁,魏王假出城乞降,滅魏。

李信攻楚,因為李信連克楚國數城,驕橫之心漸勝,冒進進攻鄢郢,雖然攻克鄢郢,卻與同攻楚國寢丘,城父的蒙恬脫節。

而這,被一心強楚的虞子期找到機會,密謀策反前往鄢郢接手城池的秦國丞相昌平君,昌平君在鄢郢謀反,切斷了李信後路。

李信後繼無援,果斷轉向西北,想要與在城父的蒙恬匯合,可在兩軍對壘中,又在楚國腹地,李信後路被斷,橫向移動,被項燕找到機會,李信大敗。

二十萬兵馬只回來十萬,破燕營近乎全滅,七位都校尉死在了伐楚一戰。

而這也導致同樣深入楚國腹地的蒙恬,被迫撤軍,攻楚之戰告破。

李信兵敗而歸,始皇帝對李信並沒有罪責,反而說了一句話‘將軍所以兵敗,是朕之錯,非將軍戰之錯!’。

於是,始皇帝一面重整旗鼓命,重啟王翦繼續準備伐楚,一面讓李信前往隴西籌建南征營,一面又令王賁軍中,在伐魏之戰中崛起的辛勝,重組破燕營。

隨後。

在準備了一年後,破燕營,南征營,虎賁營等,在王翦的統帥下攻破楚國,滅楚。

王翦一戰封武成候。

然而,這對於李信而言,因為此前伐楚大敗,已經失去了成為統帥的資格。

縱然如此,此後李信還是跟著王賁平定潦西,潦東,俘虜燕王喜,並在王賁帶領下滅齊。

天下一統,王賁封侯,蒙恬成為護國都尉,李信卻只能成為駐守將駐守隴西。

雖如此,隴西在秦國的地位至關重要,始皇帝將隴西交給李信駐守,依舊非常信重李信。

可以說,李信的軍事才能絲毫不比王賁,王翦之流差,只是因為伐楚之戰慘敗,這才將這位名將的光輝掩蓋了下去。

但是,不難看出,始皇帝對李信的信重依舊,讓李信與蒙恬伐匈奴。

而這。

便是李信在秦國的地位,能夠與李信的地位功績相比,以及能夠統轄邯鄲,衡山等十三郡的將軍,真不多。

蒙恬進入漠北已經失去聯絡快大半個月了。

屠睢遠在閩中。

楊端和在守著臨晉防線,在河東與匈奴正在打消耗戰。

馮劫在負責西徵軍之事,西徵軍籌建完畢之後要西進。

蒙武要負責江東之事,平亂泗川郡陳勝吳廣叛亂。

至於大庶長王戍,楊鳳幾人,其地位甚至要弱於未成為都統帥的李信,並非可以帶兵駐守的統將,更準確來說是備用統帥,想要成為東守都統帥,還需要先去駐守一郡混資歷功績。

這算來算去,就發現無將可用。

至於東守左都帥王繼,右都帥楊辰,其資歷並不夠,甚至要羌瘣,張唐更次之。

至於三川營的李由,那要比王繼,楊辰等人更次之,乃是天下一統之後李斯仗著自己的功勞深重給李由安排的,李由的軍事能力並不突出,且到現在為止還是個大上造的爵位,屬於郡守與駐守將同職的職務,所帶兵馬更多為郡兵。

在始皇帝南巡對江東用兵後,見李由可憐才讓李由去混爵位,江東一戰不管李由戰果如何,至少能升到駟車庶長爵位。

可惜事與願違,江東未戰,現在的李由想要升爵位,就看泗川郡一戰。

而東守都統帥之下十三郡,其重要不用再提,必須要一位地位功績無可挑剔之人去接手兵權,必須是接手便能鎮住十三郡四十萬兵馬的統帥,更要讓王繼,楊辰二人心悅誠服。

“陛下,末將思來想去,末將如今任西守都統帥,待關中穩定之後必然要前往隴西,楊端和任中守都統帥,想要結束匈奴之戰還需數月,這東守都統帥之職,斷然是不能空懸如此之久,必須儘快決策。”

聽著王賁的言語,嬴城直想翻白眼,若不是因為如此,何至於在此為難。

倒是王賁,繼續道:“不過,這並非沒有解決之法,相比起西守五郡,東守十三郡更需穩定,也只有末將前往邯鄲,統領東守兵馬。”

“至於西守五郡,馮劫將軍可兼任,亦可另選將領擔任,西守五郡乃是我秦國根基之地,只要關中無恙,便無戰事發生。”

聞言。

嬴城眉頭一鎖,第一反應便是否決王賁的提議。

倒是李斯,率先開口道:“目前無論是朝堂還是關中,均需要王將軍坐鎮,此時王將軍前往邯鄲,關中怎麼辦?”

在軍事將領的任命上,不管是李斯還是馮去疾,連建議的權力都沒有,只是參謀之用,而此時李斯所言,也是切實關乎關中穩定之事。

而這同樣道出了嬴城的疑慮,尤其是,他認為虎賁營是與王賁十分契合的一支隊伍,王賁前往邯鄲,必然也要卸任虎賁營統將之職。

“召辛勝將軍回都坐鎮咸陽!”王賁則是不慌不忙的道:“辛勝將軍也是百戰之將,守衛關中足以,而且嬴顯之亂已經結束,破燕營也要調回咸陽。”

“不妥!”嬴城直接否決了王賁的提議,言辭沒有半分退讓。

辛勝,目前來說,其態度難以捉摸,這時候讓辛勝率破燕營回都,他無法保證到底是弄來了一頭吃人的狼還是忠實的將領。

這是他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從辛勝對嬴顯的態度上,不難看出來,辛勝對於始皇帝駕崩,他繼位這件事,還是有很大的怨氣的。

王賁似乎早有預料,再次道:“其二之法,末將前去替換楊端和將軍,剿滅匈奴之亂,楊端和將軍立刻前往邯鄲統領東守兵馬。”

“西守兵馬咱由辛勝將軍統領。”

“夏陽距咸陽並不遠,末將可以兼顧咸陽。”

“除此之外,末將想不到,還有什麼方法能解決如今困局。”

李斯和馮去疾,蒙毅三人沉默不語,不反對,也不贊同。

但相比起其餘之法,這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法。

現在。

只要王賁不離開關中,坐鎮關中,天下大局基本還能穩定一二。

若王賁去了邯鄲,就遠離了中樞,成為戍守將,咸陽便無人坐鎮,太尉府更沒有一個足以號令天下兵馬的人物。

要他們去號令那些軍功卓越,甚至狂妄自大的將軍統帥,指不定會生出什麼大亂來。

而王戍,楊鳳幾人更不用說。

唯有王賁坐鎮太尉府,對天下各郡兵馬發號施令,才有一定的份量。

這並非二世帝以皇帝詔令行令所能相提並論的。

想要中樞朝廷大將齊出,空置太尉府,這需要二世帝在軍中擁有足夠的威信。

“臨陣換將?”嬴城眉頭一鎖,驪邑之行王賁才苦口婆心的給他講了臨陣換將的弊病。

現在,王賁就這麼堂而皇之的提出臨陣換將之策。

要知道,現在的河東,楊端和在夏陽以東,汾水以北的平陽高地,藉助著山地地形與匈奴在進行拉鋸戰。

可以說這極大的降低了河東的損失,沒有讓河東糜爛。

楊端和設計引誘匈奴攻打平陽城,讓匈奴進入了平陽之後,命太原李枯,上黨齊武,還有不遠千里從蒼梧趕來的公子榮祿,圍困平陽城,封鎖汾水,將匈奴兵馬擋在了平陽一帶。

反而,楊端和放開了汾水以北的大片山嶺地帶,讓匈奴只能從夏陽渡過黃河進犯關中。

現在的楊端和並不著急圍滅匈奴,反而藉助山嶺地形擾亂匈奴,令匈奴疲於應對。

這條計謀可以說非常的成功,只要耗空匈奴在平陽城搶奪的糧草,匈奴必死。

目前,平陽一帶正在進行著亢長的拉鋸戰,但按照此法執行下去,平定匈奴指日可待。

此時將楊端和叫去邯鄲,難免讓楊端和有意見。

匈奴來勢洶洶,這可是楊端和這位和王翦一個時代的老將封侯機會。

“陛下,因時制策,無有定策,臨陣換將並非亙古不變,可因主將無能而換將,可因敵軍主將所善長者而換將,可因主將善戰而換將,可因地形而換將,也可因朝廷需要而換將。”卻是王賁,非常自信的解釋道:

“非有定論,但只需保持兩點,被換將者遵從,換將者軍事素有才能,且足以安定軍心。”

“此兩點,條件均滿足,自然換將無損。”

“末將可以保證,楊將軍對換將一事,絕無半點怨言。”

嬴城眉頭再鎖,問道:“王將軍如何自信?”

王賁微微一頓,震聲道:“兵家領袖,非楊端和莫屬。”

相關推薦:神級醫療系統秒成醫界泰斗我的重生不合理道發殺機王者榮耀之王者世界在下只是一位指揮官神王重生記滿天星籃球永不眠木葉:從全知全能開始我即宇宙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