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大清帝國->章節

第二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起歷史上惡名昭著、舉步維艱的官辦企業,由於經營列強的打壓減少,以及限制了歷史上那種遍地開花、重複建設的展方式,光緒十二年,工部名下的十幾家官辦企業都技術過硬、展良好,逐漸形成了規模。像馬尾船廠已經具備了建造八千噸以上貨船的能力,江南制造局生產的少量車床、磨床、刨床、鑽床、銑床精度幾乎不遜於美國、德國進口的機床,東北聯合重工(原吉林機器局擴建而來)也仿造出了第一臺煤氣內燃機,雖然離真正意義上柴油動力的內燃機還有一定距離,而且幾乎沒有什麼實用價值(主要是中國的工業門類太少),但總算是跨入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門檻。除此之外,後來在軍工方面與江南製造、北洋重工鼎足而立,成為世界十大軍火集團的漢治萍在這一時期也逐漸建立起來。

……根據這一時期的資料記載,光緒十二年,因為開平、大同、遼陽、兩淮、萍鄉等幾個大型煤礦逐漸採用了現代化開採方式,使得全國煤炭產量達到八百三十萬噸,過了同一時期的義大利和日本,排在世界第六位;而鋼鐵產量,由於馬鞍山、鞍山兩大鋼鐵廠的建成,以及漢陽、邯、唐山等鋼廠的數座高爐相繼投入生產,清朝的鋼產量從一窮二白一下飆升到年產生鐵三萬六千多噸,產鋼兩千多噸,而這個數字在未來幾年。因為產業傾斜化政策的實施和第一二次工業革命地交替進行,呈現出爆炸式的增長。而在電力方面,清朝政府在美國幫助下分別在北京和廣州建立了兩座型火電站,共裝有12臺直流電1800馬力(約1340瓦),此外,清政府還把眼光投向了水電領域,並請來了設計出世界第二座水電站美國威斯康星州福克斯河水電站的工程師費勞裡,計劃在海河上游修建一座水力電站。只不過因為當時的直流電機成本昂貴、常常出現事故。並且無法進行太長距離輸送的原因,這個水電站遲遲沒能破土修建,直到19世紀90代初,交流電研究得到長足進步。較為經濟、可靠的三相異步電動機被明出來,海河水電站才得以建成。

在其他重工業領域,因為戰爭的影響和國際形勢的險峻,軍火的生產吞噬了大量地資源。因為在中英緬甸戰爭後期。清政府意識到了雜亂的武器系統對後勤補給的壓力,因而對各機器局實行了統一標準的改造,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產量地擴大,但依舊成績斐然。整個光緒十二年。共生產仿德七一式步槍六萬餘支,加特林機關槍上千架,江寧十一式迫擊炮七百餘門。此外各機器局還零星仿造出上百門57毫米格魯森過山炮。75米克虜伯行營炮和120米阿姆斯特朗青銅重炮。以及數以億計的各式炸藥、槍彈、炮彈。

——《清史略稿概述》83年

方懷記得曾經後世曾經有人把人類歷史上,國家實力的具體體現分為三個階段。在奴隸時代和封建時代,國家實力的象徵是人口,而到了近代,工業實力成了國家實力地代表,一直到現代,才變成科技和教育水平的比拼。

現在的中國,或者大清王朝正處於第二個時期最激烈的時候。煤、鐵、鋼材地產量在這一時期,幾乎可以準確定位一個國家在世界上實力的排名。別看越南、緬甸戰爭,中國把英、法弄得灰頭土臉,但方懷心裡明白迎得有多麼僥倖。一來是仗著英法繞了半個地球遠道而來,自己以逸待勞的優勢;二是法國身邊還有德意志這麼個生死大敵,英國也得時刻防範著俄國這頭北極熊在中亞細亞以及近東地擴張,都無法抽出全部實力來進行戰爭;三是清政府不論如何,在名義上還是越南和緬甸地宗主國,而英法在兩地地利益並不是事關生死的,這使得雙方有了妥協地理由。這些都是為什麼工業實力還處於萌芽階段,尤其是重工業規模還不過是星星之火的中國最終能打贏這兩場戰爭的原因。否則,在不死不休的條件下進行一場長期的戰爭,就像後世那兩次殘酷的世界大戰一樣,以英法數十倍於中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只要貫徹一個“拖”字訣,中國必將毫無選擇的敗下陣來。

在方懷長遠的戰略規劃裡,未來的形勢是嚴峻的,不身邊拼命展的日本和虎視眈眈的俄國,就要趕上已經遙遙領先的英、法、德、美,未來那兩次改變世界命運的大戰勢必是要抓住的。然而就像參加一場豪賭,要想從中收穫豐厚的回報,勢必要有雄厚的賭本。方懷現在就如同擁有高的賭技,卻沒有足夠的籌碼一樣,空自嘆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好在他還只有十七歲,如果歷史沒變的話,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到來還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他還有大把機會去籌集賭本。而這些賭本中,國家的工業實力無疑是重中之重,到槍炮彈藥的供應、軍衣糧食等物資的補給,大到飛機、軍艦的補充,軍隊從南到北、由東到西快的調遣佈置都需要龐大的工業實力作後盾。

對於這一,這個時代大多數人還沒有清晰的認識,這個時期規模較大的普法、普奧、克里米亞戰爭,往往都是由一兩場戰役就決定了戰爭的勝負,軍隊素質的高下成為了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標準。然而縱觀兩次世界大戰,工業實力對戰爭的影響體現的淋漓盡致,如果不是國內密佈的鐵路交通網,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怎麼能在兵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同時支援起對東西兩線地壓迫作戰,往往是一個師在香檳的賽納河畔剛剛完成一場防禦戰役。三天以後又出現在烏克蘭的黑土地上,包圍了俄國近衛軍團的一個師;而士兵素質向來以怕死著稱的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卻能擊垮公認士兵素質一流,且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日本,靠的就是他那龐大的工業實力,珍珠島一戰,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但不出一年,美太平洋艦隊實力即恢復了舊觀,甚至越了從前;珊瑚海海戰。日本損失了“鳳翔”號輕型航母,“翔鶴”號航母重傷,美國損失了“列剋星敦”號航母,“約克城”號航母重傷。雙方損失的飛機也接.

地軍報上卻寫著“我們取得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勝利”,而美國總統羅斯福也認為。只要能夠以2:因為美國地造船能力是日本的四倍以上。而另一個事實也應證這一觀,珊瑚海海戰結束後,同樣是重傷失去作戰能力的兩艘航母。“翔鶴”號因為日本本土可以為大型航母提供修復的船臺太少,結果未能參加隨後地中途島戰役,而約克城號幾乎在美國東海岸的任何大型船廠裡進行修復。結果回到港口僅用了七十二時就完成了基本修復。並最終成為美軍在中途島戰役的一支奇兵。讓日本海軍遭遇了“350以來第一次決定性的敗仗”。

由此可以體現工業實力在一場大規模戰爭中起到地決定性作用,沒有哪個國家能在那樣的世界大戰中一直保持不敗。即使兩個星期滅亡波蘭,三個月打敗法國的德意志第三帝國也做不到,最終大家還得比拼誰造地飛機、坦克多,誰建造軍艦、潛艇地度快。

對於起步階段如何展一個國家地重工業,方懷曾結合各個國家的經驗以及後世地一些研究做過深入的思考。這裡面不乏快而成功的例子,比如像十月革命後的蘇聯和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方懷從中總結出了三條非常寶貴的經驗,其一,是企業規模,十個零散分佈的工廠,不如一個同等規模的集團,只有大規模的集團才具備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另外,大規模的工業集團往往成為一個行業技術、制度的標杆,帶動整個行業的展,而比起零星建設,集中建設的大規模工業集團更加能夠提高人才利用的效率,避免惡性競爭導致的內耗和重複建設形成的浪費。大規模的工業集團往往是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集中體現,就像曾經有人過,只要中國能打造成一個西門子、一個克虜伯,就實現了現代化。這話固然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也出了一個道理。

而第二條重要的經驗是國家政策。大型工業集團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都是透過一步一個腳印展而來,除了資金、人才、技術的積累,海量的訂單也是其擴大規模的原動力。這就離不開兩大政策,一個是地區傾斜化政策,另一個是產業傾斜化政策;地區傾斜化政策很好理解,只需想一下後世鄧爺爺在南海畫下的那個圈,便可知一二,那就是典型的地區傾斜化政策,企業要展就需要圈地擴大規模,需要便利的公路、鐵路交通條件,需要稅收、人才錄用等政策上的扶持。而產業傾斜化政策可以這樣理解,人力有時而窮,國家也是如此,不論是資金、技術還是人才的儲備,都是有一個限度,如果把他們平均分配在各個行業上,結果可能是所有行業都平平碌碌,一事無成,尤其像中國這種資金缺乏,教育條件落後,基礎條件薄弱,人才儲備水平低下的國家,只能“集中力量辦大事”,將資金、人才投入到一些具備展優勢、擁有展潛力的行業中去,在短時間內把這個行業做大做強。執行產業傾斜化政策最成功的例子是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同樣是封閉落後,國內大量黃金被套取流失,資金、人才儲備比之當時的中國還遠遠不如,但日本人明顯懂得工業展不在於多,而在於精,根據其島國多優良海灣的情況,自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就集中力量展造船行業。其國內幾乎所有工業地展都是為造船工業服務的,而資金和人才也幾乎都投入到了這上面,使得日本的造船工業在短短二三十年時間從矇昧狀態一下跨越到可以建造世界先進軍艦的水平;而之後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由汽車工業帶動的第二次經濟飛躍,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電子工業帶動的第三次經濟飛躍都是日本始終貫徹產業傾斜化政策的結果。

第三條重要的經驗是經濟體制。這裡的經濟體制不是指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而是指企業和政府之間地關係。地區傾斜化和產業傾斜化也並非完全沒有弊病,以當年的蘇聯為例,因為十月革命後險惡的國際形勢,當時蘇聯政府把工業展重心放在了以軍事工業為主的重工業領域,並因此取得了長足地進步。為後來在不利條件下擊敗強大的德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只是產業傾斜化政策的實施,勢必使得政府參與到企業地運營中,就其本身而言,實際是一種違背市場規律的行為。蘇聯的許多重工業企業在後期由於過分依賴政府對企業的扶持和領導,喪失了企業地獨立性和市場自主性,導致企業運營僵化,企業員工缺乏主動性。產品的研與市場需要背道而馳,這就是由於經濟體質造成的。歷史已經證明,在政府強力干預下,忽視人才主動性、違背市場規律地國有型企業是難以成功地。歷史上許多有識之士就意識到了這一。像日本歷史上就是透過把官辦企業進行賤賣來解決這個問題地,三菱、三井等名震後世的財團就是這樣而來。私有資本地注入能給企業帶來更多的自主性和能動性,而商人逐利的本性也是企業始終跟隨市場規律的保證。

對於這三條經驗。方懷是十分重視的。好在從一開始。他就秉承著貴精不貴多的標準。工部名下的十幾家官辦企業走的都是規模化、集團化展的道路,不僅技術和人才在國內屈一指。而且各自都相當具有特,像江南製造生產的產品就以精細著稱,而且始終追逐國際先進的技術,而天津機器局就以粗獷、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著稱,往往一個產品設計到了他們那裡,便會以最簡單、經濟的面貌呈現出來,以光緒十一年設計的鐵軌為例,江南制造局採用的是最好的螺紋鋼,並採用德式接技術,其質量幾乎和英、美所產的鐵軌不相上下,而天津機器局用的則是最便宜的鑄鋼,採用的是簡單的螺帽對接,同等長度,其成本不到江南制造局鐵軌的三分之一,而在正常地質氣候條件下,其使用壽命幾乎相差不了多少。其它的諸如福建船政局專攻造船、東北機器局專攻鍋爐蒸汽機等動力的研究、漢治萍專攻軍火冶金方面,都各自走出了自

路。

至於地區傾斜化政策和產業傾斜化也好辦,方懷計劃在京津唐、滬寧杭、珠江三角洲以及以武漢為中心的長江中游地區先行建立四個型工業區,對工業區內的企業進行資金和政策的扶持。之所以選擇這四個地方,一是因為這四個地區可以是這個時代整個中國最富裕的四個地區,民間具備閒散的資金和經商的風氣;二是因為這四個地區交通便利,京津唐、滬寧杭和珠江三角洲地區都有有優良的海港,而武漢附近也有長江和其支流便利的水運;三是因為這四個地區接受近代文化最早,教育的風氣也最好,全國幾乎一大半的人才集中在這些地區。而隨著局勢的穩定下來,國內勢必掀起新一輪建設**,即將實施的全國鐵路網計劃,全國電報網計劃,新軍大規模的改編換裝,大規模海運船隊的建立都為產業傾斜化政策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可以預見,江南製造、天津機器局、金陵機器局、福建船政局這些重工業企業得到如此海量的訂單,其規模必將像吹氣球一樣迅猛增長。

而如何處理好技術更新和規模拓展之間的關係,維持一種良性的競爭,就需要處理好第三個問題,如何將這些深深打著官僚資本烙印的企業私有化,使他們真正迴歸到市場規律中來,不再是某個官員升遷的資歷。生產地產品也非不計成本,只是濫竽充數。這個問題才真正急需解決卻又難以解決的頑症,由於採取了後世國有企業改革的一些辦法,這個時期的官辦企業並不像歷史上那樣虛耗無度,天怒人怨,相反在兩次對外戰爭中都揮了重要作用,不過方懷清醒地知道這都是表面現象,或者可以是治標不治本,這樣的“公有制”企業本身具有很多弊端。如企業容易受到行政干預,而非市場規律的支配;企業展的持續性不足,容易產生一朝天子一朝臣,展方向混亂的情況;企業員工容易產生積極性不足。靠情面話,人浮於事的情況。站在方懷所處地地位和角度,將這些企業私有化是唯一可行可靠的長遠之計。然而這勢必要觸動一批官僚的利益,尤其是在這些官辦企業身上傾注了許多精力的洋務派官員。他們地反彈勢必極其劇烈,這絕不是一句“君子不言利”可以壓得下去的。

頤和園原為“清漪園”,整體建築風格大多具有濃郁的佛教色彩。第二次鴉片戰被燒過重修後,成了兩宮皇太後專用的消夏之所。所謂“頤和”就是“頤養衝和”。也就是讓慈禧舒舒服服地養老地地方。

方懷原本是用這個園子和安南王阮福時父子換了整個越南的,可惜阮福時父子膽子太,什麼也不敢住在皇家莊園內。方懷只好在內城貼著皇宮的附近給他們修建了一座府邸。而越北這幾年雖然時有規模的暴亂。但都是一些心懷故國。又不滿在新政府中失去地位地前越南官員所為,規模也不過是數十人、上百人在鄉村間的搶掠。在劉光第軟硬兼施的打壓下,現在越來越不成氣候,至於阮福時父子,在楊士琦地嚴密監視下,倒是老實得很。

對於安南兩省,方懷其實並不是十分擔心,一來這個地方,中國自古對其就有足夠地影響力,比之西藏蒙古更有過甚,到明朝初年,這裡還是中國地一個省,而安南也創下過連續六任宰相全部是來自中國的漢人,像祖籍福建地陳家就曾連續三朝擔任安南的宰相;二來從文化上講,越人沒有自己的文字,用的一直是漢字,北部許多越人和廣西、雲南境內的百姓根本就是同祖同源,許多人都會漢話,而南部在法國人三十多年的殖民統治下,反抗力量都消磨得差不多了,百姓對故國的認同幾乎可以是沒有。而且這片土地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其基本統治制度和國內幾乎如出一轍,都是採用的地方宗族制度,劉光第以這裡的漢人和地方宗族作為統治基礎,從他們中間選拔低階官員,從而牢牢地控制了那片土地。

頤和園是皇家花園和行宮,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水域面積佔全園的四分之三;,從北宮門進入,到處是路,到處是景,初次進入的人簡直不知道該如何行走。

昆明湖水盪漾,煙波浩渺,龍舟泛波,長虹臥浪。萬壽山上綠茵叢中,還綴著景福閣、重翠亭、寫秋軒、畫中遊等樓臺亭閣。登臨山,俯瞰遠近,山青水秀,閣聳廊回,金碧輝映,滿目皆景,處處入畫。

從碧波萬頃的湖面轉向氣勢雄渾的萬壽山,當年高宗乾隆爺挖湖建園,曾將開拓昆明湖的土方按照園佈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東西兩坡舒緩而對稱,宜於修造主體建築。前山後山均依中軸線,依山構築。

他自己曾作詩讚曰:“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屬昆明。”站在湖邊,遠處重巒迭翠的西山群峰,近處寶塔聳立的王泉山,彷彿都收人園中,造園者成功地運用了“借景”一法,巧妙地擴充套件了空間。

或俯瞰蘇州街,或漫遊諧趣園,或徜徉在長廊,或在畫中遊,或泛舟昆明湖,或環遊南湖島,或漫步十七孔橋,這些原本都是極愜意的事情,但恭親王奕此時卻沒了心情,他琢磨著皇帝突然把自己招來的原因。

別看他現在還掛著領軍機大臣和總理大臣的名號,實際上早就處於半榮養的狀態,皇帝這兩年大多時候都在南書房辦公,軍機處不過是個空架子,而各國交涉事務。都是內廷電報直接與駐各國公使聯絡,京中的交涉也大多交給唐紹儀地理藩院出面,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早就成了冷衙門。所以平時,奕大多留在府裡,逗逗鳥,聽聽曲,伺侯伺侯花草,有時甚至連早朝也懶得上了。對於光緒事事過問,大事事一把抓的作風。他是極為不屑的。現在除了一些大事,他是由著光緒去折騰,他倒要看看自己沒能整治的這個天下能被老七的這個好兒子折騰出什麼巧來。而方懷倒也知趣,也由著奕自便。彼此都形成了默契,因而兩人幾天見不上一面是常有的事情。

今天不僅特旨宣召他前來,還不是在宮裡,既便在這頤和園。也不是會見大臣的仁壽殿,卻是現今後宮正主慈安的居亭樂

前面兩個繫著紅帶子身穿黃馬褂的一等侍衛心領著路,時不時彎腰回頭陪著笑臉:“王爺,您慢走。多留心腳下!”而一路上那些原本挺胸凸肚、拽得跟那二五八萬似地太監,見了奕也連忙彎腰打千,倒退著離開。這位王爺可是什麼時候都不能得罪的主。

雖然年過五旬。奕的身體卻依舊健碩得很。萬壽山,佛香閣。排雲殿這山上山下一溜跑下來,依舊是臉不紅、氣不喘,事實上道光朝之前的清皇室都是極其注重騎射功夫地。

奕一邊走一邊轉著心思,就見長長的迴廊盡頭,光緒正靠著護欄撒著魚食,身後一排身穿御林軍黑底藍褂軍服的帶刀侍衛,為兩人分別是八卦掌和太極拳的兩大傳人董恩平、楊承宏,董恩平之父尹福乃董海川之徒,因感念董海川授藝之恩,遂將長子改姓董,後來董恩平又拜在薰海川另一個徒弟程廷華門下,身兼伊派冷掌技擊和程派八卦掌,而楊承宏乃楊露禪次子楊班侯之子,楊承宏同樣身兼兩家之長,不過這又是另一個法,當年楊班侯傳楊式架太極拳於滿族人全佑,全佑之子鑑泉後從漢姓吳,他將父親傳授地楊式太極拳修改定型,自成一家。此拳的特是:重神靜,長柔化,馬弓步時呈川字形和身稍前傾,而又要求斜中寓直。推後時,寧靜而不忘動,架式大適中,動作緊湊柔和,神志舒靜。在社會上流傳後,被世人稱為“吳式太極拳”,吳鑑泉飲水思源,又將吳式太極拳傳給楊承宏。因而兩人的功夫可以不在祖輩董海川和楊露禪之下。

當年,董海川流落京師,為了躲避命案,進入端王府當差。一日,太極拳名師楊露蟬奉召在肅王府與府中拳師比武,連戰連勝,最後竟將一拳師擲於園網之上。是時薰海川手託菜盤由此經過,立即飛身上網救起拳師。薰海川遂與楊露蟬相鬥,雙雄對峙,勝負難分。從此太極拳與八卦掌各立門戶,桃李盈門,流傳後世。現在別看外表氣定神閒,實際眼光交錯之間都比著勁呢。

看到奕走過來,一個戴著珊瑚起花子,穿著總管太監服色,中等身材,面貌清秀的太監連忙一臉笑容地迎了上去。這宮裡能年紀輕輕就坐到總管太監這一級地,除了德子也別無他人了。“王爺,您可來了,你看著太陽跟秋老虎似的,我們這些做奴才的生怕把萬歲爺給烤壞了,可皇上是王爺您來,怎麼也要出迎兩步,這不,都在這裡站了老半天了。”

恭親王聞言,一臉肅容:“這如何敢當。”打打馬蹄袖,撩襟袍,倒玉柱,翻身就要參拜,方懷卻快步過來,一把架住他:“皇叔今年也是知命之年,這沒外人,個些虛禮就免了吧。”

恭親王卻退後一步,滿滿當當地跪了下去:“禮不可廢,皇上乃天下仰望,若所有人都倚老賣老,不敬天子,皇上何以垂拱而治天下。”

方懷一臉苦笑,只好生生受了一禮,然後連忙讓德子扶起奕。

奕站起身,看向方懷道:“不知皇上招老臣前來,有何要事?”

方懷微微笑了笑道:“今日不過是太后見秋高氣爽,一時來了興致,請六叔吃頓家宴,順便有些交涉上地瑣事向六叔請益……邊走邊談……”完當先向樂壽堂方向走去。

奕袖著手,微微彎腰跟在後面。聽前面地光緒道:“昨日德國海恩特大使來照會,希望邀請朕參加他們地皇帝威廉一世九十歲的慶祝典禮,順道訪問德國……”

奕聞言一皺眉頭:“皇上乃萬乘之尊,豈可輕動,此事還是交由下面地人去辦。”

方懷微微頭:“只是這幾年,我大清得彼國之助頗大,若不是德國從旁掣肘,法夷焉能安然就範,此番與英人交涉。也多虧其從中斡旋出力。來而不往非禮也,我大清乃泱泱大國、禮儀之邦,況如今各處洋務多有賴於德人,此事卻不可輕待。”著。方懷半轉過頭看向奕:“朕意以為,這代朕出使之人絕不可輕,如今這朝廷上下,論及身份只有阿瑪和六叔夠得上這個身份。阿瑪如今在西北監督新軍改編之事,不可輕離,所以朕想請六叔代朕出使德邦,六叔乃四朝元老。又身居領軍機大臣之職,德高望重,況且六叔經辦外事多年。聲名播於番邦。正是最合適之人選。”

奕聞言。眼中猶疑之色一閃而沒,旋即低頭道:“臣雖愧領總理衙門多年。但多是因人成事,前有曾國藩,後由李鴻章,此番出使,必有涉及洋務諸事,臣老而昏聵,恐力不從心,有誤皇上大事。”

方懷聽奕話中似乎已有答應之意,遂笑而道:“皇叔過謙了,論及辦洋務,國朝上下有誰及得上皇叔見識深遠,這次朕還打算派工部尚書丁日昌,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劉坤一與皇叔一同前去,丁日昌是讓他去看看外國有那些先進的器物是國朝能夠用得上的,張之洞和劉坤一學識不錯,朕打算調二人入內閣奏事,此番是出去長長見識。”

方懷邊邊走,轉眼就到了樂壽堂前,沒料想奕竟停了下來。待方懷轉過身,奕“撲通”跪倒在地:“啟稟皇上,臣有下情不得不。今日臣時感神思昏沉,頭眩目暗,膽虛冷,家人有夜起者,常見我自語呢喃,呼之不應,如邪樂狀。故臣近日一直閉門就醫,未能上朝。此番出使,行程萬里,非臣吝惜此身,實不欲壞皇上大事,還請皇上另選親貴賢能,臣萬死!”著以頭觸地,磕頭不止。

這一番話聽得方懷臉色陡然陰沉下來,他如此眼巴巴地要把奕支出去,倒不是真的重視什麼與德國的邦交,而是為了推行他的官辦企業私有計劃,這個計劃肯定是要遭到洋務派群起攻之的,偏偏現在方懷還不得不重用他們,所以不能用硬地。正所謂蛇無頭不行,如今洋務派,在朝廷上看奕、李鴻章、丁日昌的,在地方就看張之洞和劉坤一。只要把這幾個洋務派的大頭都弄出國去,讓他們一時半會不能在朝廷上出聲音,自己的計劃就好辦多了,等到他們回來,時過境遷,木已成舟,各企業都已歸入私人地名下,他們也只能空自牢騷而已

只是沒想到原本謀劃得好好的計策,到了奕這裡竟被他簡簡單單一招“神思昏聵”給推掉了,方懷有種被人看破的惱怒,他黑著一張臉道:“朕看皇叔似乎身體康健得很,不像是有病的樣子,不如請宮中地太醫為皇叔仔細診斷診斷。”

奕面沉如水,仍是跪著道:“臣這病,宮中幾位太醫都已看過了,是頑疾,非藥石可解,不宜操勞,宜多多靜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方懷心中暗恨,知道太醫院的人多半已經為奕開好假病歷了。論及京中盤根錯節的人脈,即便是他這個做皇上的,比起眼前縱橫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始終身居內閣要位地鐵帽子親王,仍要遠遠不及。方懷不由有惱羞成怒的感覺,陰惻惻地道:“如此來,皇叔豈不是連軍機處的事情也無暇打理了。”話到這份上,已經是抓破臉皮了,方懷地意思,要麼你出使德國,要麼你就連領軍機大臣也不要當了。

誰知奕聽到這番威脅,當即以頭觸地:“臣這幾日正想向皇上乞骸骨,還望皇上成全。”

“你……”方懷指著奕,一時竟氣得不出話來,他連領軍機大臣地位子都可以不要了,自己還能拿他怎麼樣?殺了他?恐怕自己還沒有這個權利。而奕地作用,不在於他身上這樣那樣地官職。而在於他多年積累起來地影響力,他上一句話,宗室和那些地方督撫多半就有人會照著去做,而只要他待在京中,就是那些人的一面旗幟,所以方懷才會心心念念想把他弄出國去。

方懷黑黑地沉著一張臉,奕則趴在地上不肯起身,大飛簷的屋宇將二人籠罩在一片陰影裡,散出幽冷的氣息。嚇得周圍的侍衛和太監一個個噤若寒蟬,讓周圍的空氣就像凝固了一般。

正在二人相對無聲,氣氛多尷尬就有多尷尬之際,一個面如滿月。穿著錦緞宮裝,滿頭珠翠,氣度安詳的老太太在宮女的攙扶下走了出來。還能有誰,自然是當年地東臺後。現下後宮唯一的正主,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太后。

“春盈,還不去把六爺扶起來……”奕見慈安來了,也沒法再強下去。順勢站了起來。慈安見了,微笑著拉過光緒的手:“皇上,不是哀家你。今番就是你的不對了。你不記得外人都叫你六叔什麼。你在他面前耍心眼。豈不是關公面前耍大刀,你六叔早就把你那心思看破了。”

方懷不由露出尷尬地笑容。關於自己的計劃,他早就已經告訴了慈安。自從當年慈安毫無計較把手中權利全部交給他,幫助他成功親政,在他的心中就把慈安當作了可以依靠的親人,人活在世上如果沒有一個心靈地港灣,那實在是太累了,偏偏“最是無情是天家”,即便是自己的生父醇親王奕譞有時也不是所有話都能講。而性格端莊嫻靜,從看著自己長大,對政治毫無野心的慈安就成為了方懷心靈依靠的所在。

慈安此時道:“皇上,你六叔從道光爺在世時就進軍機處,咸豐、同治再到今朝,一直都是領軍機大臣,他地見識自然不會差的,你有什麼事何妨明明白白出來,這樣也不失君子之道。”

方懷有些尷尬地看向奕,反倒是奕臉上沒有什麼表情:“六叔恕罪則個,實在是此事朕思慮良久,依舊想不出個妥善之法,才不得已出此下策。”

奕一攏馬蹄袖:“老臣萬不敢當,還請皇上將事情示下。”

方懷理了理思緒道:“六叔以為如今各省機器局辦得如何,比之洋人辦的工廠又如何?”

奕思慮了一番,道:“各省機器局可算是略有成吧,比之洋人地工廠自是遠遠不如。”

“六叔可知這是為何?”完不等奕介面,方懷接著道:“無他,所有者不同爾。我大清諸機器局皆由各省督撫籌建,自然歸朝廷所有,而洋人工廠卻是由商販出資興建,歸出資地商販所有,卻從未有如我大清者。何也?概因由官家興建,則任命者亦官員也;而由商販興建,則任命者亦商販也。官員多飽學之士,怎及商販天生逐利,通曉銀錢之道,故這經營上已遜了一籌,此官不如商一也;商販逐利而生,工廠為其謀利,則起早貪黑,克勤克儉,無所不用其極;官員管理工廠,工廠非其所有,則驕奢淫逸、中飽私囊,只求完成朝廷任務而不顧耗費銀錢多少,此官不如商二也;各省機器局皆為朝廷所建,只需完成朝廷分攤之槍炮數量,即可得到俸祿,故而不思進取,終日渾渾噩噩,而洋人工廠,一旦落後,則無人至其訂貨,故而殫精竭慮、力爭上游,其所造之槍炮、機器自然愈精良,此官不如商三也。有此三條,則各機器局不可不賣。”

奕聞言,默默無聲,思慮再三方才道:“皇上之言固然有理,然商人天生卑鄙,如何能夠輕易信任,槍炮乃國之重器,一旦落入歹人之手,則遺禍無窮。想當年捻之禍,賊人不過長矛大刀,便幾乎動搖我大清半壁江山,若有洋槍洋炮在手,則大清亡無日矣。”

方懷此時已恢復了心態,淡淡一笑道:“六叔過慮了,自古以來官逼民反從不在於器械精良與否,而在於為政者施政不仁。況且,朕雖要將各機器局賣給商販,卻沒將其丟下不管。各機器局駐處當有重兵守之,生產槍炮軍火皆需編案造冊,進出廠區,皆需沿途押送,查明去處,如此可杜絕槍炮流於民間歹人之手。”

慈安見奕再次沉默不語,遂出聲道:“老六啊,哀家看皇上地也有一番道理,這天下怎麼變都是愛新覺羅家的,只要掌著兵權,還怕那些商販尾巴翹上天去。你我都一把年紀地人了,就由著他們這些晚輩去吧,就算出了事情,到時再花些錢把機器局買回來就是,還怕那些商販拿捏不成。”

奕躬身應命:“太后教訓的是,是臣想叉了。”

慈安笑著合手道:“想明白就好,走,用膳去,今天我特地 讓御膳房弄了一桌子你喜歡吃的江南菜。”

相關推薦:我有一本生死簿西遊:剛上封神榜,收割諸天香火封神之我在商紂當昏君從零開始的穿越生涯從零開始的魔法少女大清巨鱷超神進化:開局獲得神格軍工帝國甲午之軍工霸世逐夢七十年:我的流金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