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大清帝國->章節

第二百四十一章 海軍的前景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從某種意義上來,俘虜“默西”號防護巡洋艦要比俘虜“蠻橫”和“厭戰”的意義大得多。“蠻橫”和“厭戰”可以是這個時代英國皇家海軍集大成之作,無論火炮、裝甲、動力都可謂是一時之選,充分體現了英國人在這個時代領先於世界的造船工藝。但也正因為這樣,使得工業基礎落後的中國根本沒有仿製的可能,要知道造船是一個綜合性的東西,它涉及鋼鐵、冶金、橡膠、化學、玻璃、機械、儀表等等工業部門,所需的零部件千千萬萬,根本不是工業門類簡單、技術條件低下的中國能生產出來的。而且就算是這些都有了,具備這些知識的熟練工人從哪裡來,那可不是一朝一夕,有就有的。

而“默西”號就不一樣了,相比“蠻橫”、“厭戰”重達排水量來,“默西”號僅4050噸,本沒有什麼前的地方,應用的都是過去舊有的艦船技術,然而這並不代表“默西”號不優秀。相反,由於運用了成熟的技術,使得艦船的各項指標達到了一個完美的平衡。它裝備兩門1880式8寸炮和六門英寸炮,使得它具備了與大型巡洋艦一搏的能力,而4500的蒸汽機功率使她即使不用強壓通風技術也能輕鬆地達到18節的常壓要知道與它同時代地“蠻橫”和“厭戰”都僅僅只擁有航,而像定遠、鎮遠、濟遠、威遠這樣歷來不以度著稱的德**艦更是只有15.

這樣一來。就使得“默西”號的仿製成為了可能。現在,“默西”號正停在上海吳淞造船廠中,由美德專家指導進行船體測繪。讓美德插手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誰叫中國缺少人才呢?方懷現在只盼望著魏翰、楊廉臣兩人趕快成長起來,那樣中國的艦船設計就不用再依靠外人。不過實際上,美德也佔不到什麼便宜,“默西”號所運用的各種技術他們基本上都掌握,他們所欠缺的只是像英國人那樣返璞歸真地把這些技術結合在一起。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現在日本已經開始了“三景艦”地設計建造,在後世。中國許多人對日本的“三景艦”頗為不屑一顧,很多撰書寫史之人都以嘲弄“三景艦”為能事,皆因“三景艦”為了對抗中國的“定遠”級鐵甲艦採用了船裝大炮的形式,結果在黃海海戰中只開了一炮就震壞了炮門。被當作是日本彈丸國與堂堂中華對抗自不量力地典型。

殊不知正是這半購買半自建,帶有實驗性質的“三景艦”讓日本人學習到了世界先進的造船技術。由法國一代設計名師白勞易設計的“三景艦”如果不是為了對抗定遠、鎮遠裝上13英寸重炮,而是這樣地8寸主炮,從設計上看。它們將是相當出色的防護巡洋艦。而就算“三景艦”船裝大炮的設計理念失敗,但也使得日本人認識到了火力與艦船構造之間的關係……有時候失敗更加能讓人學到東西,到了甲午之戰前,日本已經可以自己建造“秋津洲”這樣地主力巡洋艦。相比較而言。中國“始則憂其無成,繼則議其多費,或更議其失體”。“無論木、鐵、鋼、銅等料。無不購諸外洋。縱使價不居奇,而運載有費。行佣有費,奸商之染指有費,其成本已視外國懸殊。”因此便捨不得多花錢自造軍艦,而全部從國外購買,兩者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想想當時亞洲技術條件最好的江南制造局被迫停產,以致後來十年未造一艦,難怪一名臣代沈葆禎臨終時仍道“臣所每飯不忘者,在造鐵甲船一事,至今無及矣。而懇懇之愚,總以為鐵甲船不可不辦,倭人萬不可輕視……伏望聖斷施行,早日定計,事機呼吸,遲則噬臍。”

所以“三景艦”並不值得嘲笑,起碼日本還敢去嘗試,他們做好了準備面對失敗,而我們卻連面對失敗的勇氣都沒有。白勞易在日本設計了六艘日艦,三景艦之雷聲大,雨,可以用失敗來概括。“高雄”、“八重山”雖然詠動地性質已不容它們有獨特地表現。“千島”甫入編列,便投龍宮去了,更不必提。但日本人對白勞易直至後世仍只有感激地話。這種主導選材,虛心任用,領情而不推賴的處事態度是日海

在日俄戰爭以前不斷招募到西方海軍界高手替他們在範圍下服務的主因之一。比之清廷之坐候西方的散兵遊勇來敲門求職,即不分青紅皂白地委以重任,然後又試鉗制以防彼等坐大,成效自是不同。

在這個科學技術飛展,各種工藝日新月異,新興事物層出不窮的時代,各國的海軍決策者們其實都戰戰兢兢,大有摸著石頭過河的意思,每一個決定都有實驗的性質,法國正因為高估了魚雷艇的作用,而有了“綠水海軍”,俄國海軍也有“圓盤戰列艦”這樣怡笑大方的軍艦,而這些國家無一例外都成了近代海軍強國,唯有我們的海軍直到一百多年後仍因為今天的錯誤而沒能走向大洋。

因此,中國必須在“國艦國造”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現在越來越多的情報顯示,日本勾搭上了英法。看來崇尚平衡外交的約翰牛們像那個時空一樣,把日本當作了東北亞的門閂,希望靠他們鎖住中國和俄國的出路。這對方懷來,並不是一個好消息。歷史上,在甲午之戰前,雖然有英俄矛盾,但英國人對日本大都愛理不理,在他們看來,那不過是個盛產黃種猴子的彈丸島,是否開化了還是個問題,他們更傾向於控制中國限制俄國。但甲午一戰,震驚了整個世界,也讓英國人認識到了日本的實力,在後來徹底倒向了日本。而現在,由於中國地強勢崛起,以及中國與俄國聯盟的態勢,使得英國人被迫要在這一地區扶植一個勢力,最終他們可以是無可奈何地選擇了日本。

沒有人比方懷更清楚日本的危險,那是一隻養不家的狼。在面對老虎時,他會像狗一般溫順,但一旦老虎打了個盹,那就會兇狠地撲上,咬斷老虎的喉嚨。平心而論,雖然德國和美國的造船水平伴隨著他們國內工業實力地增長,提高得很快,但比起英、法浸淫上百年的技藝來,還是略遜了一籌,日本得到英法的支援,造船水平飛提升是可以預期的事。

相較而言,中國雖然有德國和美國的技術指導,又在1884法國“綠水海軍”風潮中乘火打劫了一批先進的造船裝置,但現在下水的只有一艘“武”字級防護巡洋艦,在這場競賽中並沒有佔據多少優勢。

如果能仿造出“默西”號,將使中國的造船水平提高一大步,不僅因為中國的工業基礎剛好能夠著它的門坎,還因為它的價廉物美。因為運用的都是成熟的工藝,“默西”號的造價僅為21萬英鎊,白銀左右,這僅僅是“鎮邊”、“龍驤”這樣一艘蚊子炮艇的價格。這即使對於財大氣粗的英國皇家海軍來也極具吸引力,“默西”並它的改進型“奧蘭多”級總共建造了11艘,同一級建造如此多的海軍歷史上可以是獨一無二的,可見“默西”號的優秀。

相比英國人來,剛剛擺脫殖民地命運的中國可謂是一窮二白,所以更需要這種價廉物美的軍艦。今後的對抗,放在世界範圍內是協約集團與同盟集團之間的對抗。當然,現在兩大集團還沒有演變到後世那個樣子,像俄國、美國就因為與英國的矛盾,反而與同盟集團走得更近。而這種對抗在中亞,就表現為中國與日本的競爭。相比兩國的盟友,英法都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國內工業建設的條件幾近飽和,無論人力、地皮,成本都很高,其國內的資本家寧願把手中的錢投到國外,屬於資本輸出國家,因而能夠輕鬆地給日本買單,而中國的盟友,德國和美國都是新興資本主義國家,投資空間很大,無論人力和地皮都十分富裕,像美國有大量的移民和廣闊的西部,德國有併入的上百個邦和他們的人口。所以他們都屬於資本吸納國,要指望他們給出大量的貸款無疑是不現實的。

除了測繪完畢後就將改名為“靖遠”編入北洋水師的“默西”號,海軍衙門已經和德國達成協議,“經遠”艦的設計建造圖紙也將交給中國,並且德國方面答應,將派出人員,幫助中國在大沽船廠建造一艘一摸一樣的“來遠”號。

此外,年紀輕輕就已經位居馬尾船廠副總監的魏翰提出了一份對“慶”字級鐵甲艦的改造計劃……

相關推薦:我有一本生死簿西遊:剛上封神榜,收割諸天香火封神之我在商紂當昏君從零開始的穿越生涯從零開始的魔法少女大清巨鱷超神進化:開局獲得神格軍工帝國甲午之軍工霸世逐夢七十年:我的流金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