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大清帝國->章節

第二百二十九章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孩兒無能,累皇額娘受驚了。”一身戎裝的方懷跪在慈安的面前。外面稀稀拉拉的槍聲遠遠地傳來,顯示亂軍已經和宮中侍衛交上了火,而間或參雜的沉悶聲音卻是叛軍的炮火。身為皇權至高象徵的紫禁城竟然遭到叛軍攻擊,實在是千古未有之事。然而偶然中存在著必然,方懷不由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

一直以來,他都把外部敵人當作要目標,一切行動計劃也是圍繞打擊外部敵人而制定的,包括中法之戰和這一次中英之戰。而對內,他則主要採取的是安撫措施,這與他所處地位和階級分不開,畢竟他不可能像那些革命志士一樣把這個封建王朝推倒重建,因而他所能作的就是拉攏一派打擊一派,平衡各個利益集團之間的力量,以促使先進的階級漸漸取代落後階級在統治集團中所佔的比重。然而落後階級就會如此心甘情願地退出歷史的舞臺嗎?不。而且他們還是固有的既得利益階級,就更加不可能。這次兵變不過是矛盾積累得一個總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自己把對手想得太簡單,而把自己想得太偉大了。以為一切都控制在自己手中,殊不知一人地力量何其渺,如何一個甚至幾個集團相爭。改革科舉、振興工商、廢除舊的八旗制度、對外保持強硬力爭國權,這些舉措確實把中國帶上了一條新路,但也把封建王朝內部各個勢力幾乎得罪了個遍。看似現在面對的只是滿清勳貴這一個利益集團,但實際上這樣大一場兵變若沒有其它集團的通融、疏忽、默許,恐怕打死自己也不會相信。究其根本,是因為這一次自己違背了當初制定的。扶植先進集團打擊落後集團的原則。當親自推動歷史的展,這種感覺讓人無比陶醉,也讓自己迷失在這樣的感覺中,而從幕後走向前臺。**裸暴露在敵人面前。如果不是這一次無比幸運,那麼中國的歷史又將回到老路上去。

自從以前鋒營、驍騎營等京畿十二營組建禁衛軍後,宮中侍衛人數便削減到不足三千人,而今天御林軍和侍衛又因為誤中敵人地調虎離山之計而被抽調了大半。此時宮中的衛戍力量不過千人出頭。

而亂軍的人數高達五千!一方是蓄謀已久,另一方則是倉促應戰,結果可想而知。

一個侍衛這時慌慌張張跑了進來:“啟稟皇上、太后,亂軍已經攻破了東華門。殺入宮來了。”

方懷一聽,復又跪倒在地對慈安道:“亂軍其勢洶洶,還請皇額娘移宮暫避!”

慈安此時卻彷彿沒有聽到外面的槍炮聲。淡淡地將手中茶碗放在几上:“天子自有上天庇佑。那些亂臣賊子焉能得逞。皇上無需心急。”

方懷見慈安一副老神在在地樣子,不由暗自著急。宮門已破,亂軍肯定就衝著自己居住的養心殿和慈安居住的鍾翠宮而來,只有利用紫禁城殿宇眾多,和叛軍做逐院逐院的爭奪,才有希望拖到葛依克勒.全亮地援軍到來。

方懷還要再勸,慈安微微抬手示意道:“皇上稍安勿躁,你看你這一急,下人都跟著慌了,坐下來歇息會吧。”方懷這才現身邊的侍衛一個個神色緊張,臉上都是虛汗。

“是,皇額娘。”方懷扶著几子在慈安旁邊斜斜坐下了,儘量讓自己的心神穩定下來。

外面的槍炮聲越來越近,甚至還可以聽到兩軍地喊殺聲,顯然世鐸他們也知道擒賊先擒王的道理,只要抓到自己和慈安,大局就定了,所以亂軍至少有一半是直奔鍾翠宮而來。

雖然不停地告訴自己要不緊張,但豆大的汗珠還是從腦門上不停地滲透下來,這時又一個侍衛急匆匆跑了進來:“啟稟皇上、太后,亂軍已經打到宮門了,還請皇上、太后暫且移宮迴避。”

方懷聞言,騰地一下站了起來,剛要邁步出去,卻回頭看了一眼慈安,卻見她雙目微頜,手中轉動著佛珠,竟是入定了。

方懷

愣,又慢慢坐回到座位上,揮手示意讓侍衛下去。史上對這位東太後地評價。

“大智若愚”地慈安皇太後。慈安死後諡為孝貞顯皇后。提起慈安,人們很自然地會聯想到慈禧,長期以來,慈安給人一種過於忠厚老實,缺乏政治才幹,事事依賴慈禧的印象。實際上,這樣地看法未免有失偏頗。真實的慈安出身於世代官宦之家,從就受到過良好教育。特別是她成為中宮皇後的10年中間,清王朝遭遇了空前的外她在憂患中成熟,在憂患中增長閱歷。在美女如雲的皇宮,在多情好色的鹹豐帝身邊,能保持10榮寵不衰,除了憑藉她本人的凡品之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因素,就是她有一套十分成功有效的處理和駕馭她與眾妃嬪、與夫君皇帝關係的秘訣。這些都足以表明慈安是一位城府很深的大智若愚的女性。即使把她作為一個政治人物來衡量,即使把她與慈禧放在一起做比較,慈安太后也絕不是一無是處。決定朝政大端,慈安優於德,而慈禧優於才。慈安對權力不感興趣,所以日常朝政多讓慈禧處理。而“慈禧懾於嫡庶之分,亦不敢失禮”。遇到朝政大事。慈禧不敢擅做主張,仍要徵詢慈安的意見。由此可見,慈安太后在控制局面、掌控權力方面也是很有一套辦法地。在光緒年間任過大清國駐英國大使,回國後先後任過光祿寺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使的薛福成,在他的《庸盦筆記》中記到:誅殺陷城失地、臨陣逃脫的兩江總督何桂清,將驕貪淫的勝保下獄賜死,賞給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

有書記載,慈安“及與孝欽後(慈禧)垂簾聽政。簡恭王入軍機處。時國人稱孝貞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孝欽優於才,而判閱奏章。裁決庶務,及召對臣工,諮訪利弊,悉中款會”。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時人對慈安和慈禧的評價是各有所長,慈安“優於德”,慈禧“優於才”。一些日常的事務由慈禧處置,但每遇朝政大事。還是要由慈安太后最後決定。兩宮執政期間的一些事體現了慈安在處理大事上出眾的控制能力:

一、重用能人,“同光中興”。慈安與慈禧密切配合,揮己長。勵精圖治。在朝內重用奕秀地漢族將領,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使得同治年間出現了“中興之象”。1914年出版的《清朝全史》記載:“同治改元之初,知曾文正公之賢,授為兩江總督。文正感其知遇,盡心謀國。而東宮(指慈安——筆者)則自軍政、吏治、黜陟、賞罰,無不諮詢文正而用其言。”於是當時遂有“至軍國大計所關,及用人之尤重大者,東宮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額手稱頌”之。

二、誅殺安德海,朝野稱快。清朝制度:太監不得出都門,犯者殺無赦。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太監,他依仗慈禧的寵信,胡作非為,肆無忌憚。朝中大臣,甚至連同治帝都恨他入骨。同治八年(1869)八月,安德海請求慈禧派他到江南置辦龍衣,獲得許可。但他不知收斂,一路招搖,途經山東境內時,被山東巡撫丁寶拿獲。丁寶迅將此事上奏朝廷。慈禧有意袒護,慈安“立命誅之”。結果安德海被就地正法。由於慈安地力主其間,安德海才得以伏法,當時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三、立阿魯特氏為皇后。同治十一年(1872),同治帝已經了,到了立後成婚的年齡。慈安看中了淑靜端慧、容德俱佳的崇綺之女阿魯特氏,而慈禧則看中了年輕俏麗、姿性敏慧的鳳秀之女富察氏。兩人各執己見,最後決定由同治帝自己決定。結果同治帝採納了慈安地意見,同意立阿魯特氏為皇后。此事表明了慈安在宮中、在同治帝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影響力。

正是由於慈安這種非凡的控制力,才能力壓慈禧的權力欲和野心,使其不敢放縱奢靡,但也正因為如此,才使得慈禧要想方設法除掉慈安。

就在方懷想得有些出神之際,突然從外面傳來一聲巨響,噪雜地喊殺聲直衝進院落中來。從方懷的位置上幾乎都可以看清亂軍刺刀上閃爍的寒光。這個時候方懷無論如何也坐不住了。

突然間,一陣整齊地排槍響起,剛剛衝進院子地亂軍頓時倒了一大片,而從鍾翠宮兩邊湧出無數手握刀槍地太監。

“額娘,這是?”方懷不由回頭看向慈安。

慈安平靜地一笑:“皇上還年輕,等像哀家這樣在宮裡待的久了,一些事情就全明白了。”

方懷聞言若有所思,而外面殘酷地廝殺還在繼續,每分每秒都有人倒下,鮮血染紅這座象徵最高權力的皇宮。

終於,葛依克勒.全亮率領的禁衛十二師趕到了,叛軍如同雪遇陽光一般迅消融下去。雨水沖刷著汙穢的地面,相信當太陽升起時,這座王朝將會煥然一新。

相關推薦:我有一本生死簿西遊:剛上封神榜,收割諸天香火封神之我在商紂當昏君從零開始的穿越生涯從零開始的魔法少女大清巨鱷超神進化:開局獲得神格軍工帝國甲午之軍工霸世逐夢七十年:我的流金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