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大明元輔->章節

第274章 大戰拉開帷幕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京師在“偽妖書案”之後上演了一場攻防戰,而遠在西南邊陲的緬甸,也上演了一場……不對,是一系列攻防戰,其戰爭之接二連三、攻守互換,甚至比京師的政爭陰謀更加跌宕。

四月初三,劉綎所部於木邦城南七十裡處大破從孟定退兵南下的莽應裡主力,緬軍在地雷、大炮的打擊中亂成一片,被劉綎兄妹一頓好殺,丟盔棄甲狼狽而逃。

是役明軍陣斬三千餘眾,劉綎本人陣斬緬甸王叔莽灼,緬軍潰亂中互相踐踏、火併又損失了兩千餘,另外被俘者也有七千餘。至於因大軍潰散而走失的部分,明軍方面就無法統計了,但根據劉綎的奏報,預計很可能比前面三項損失加起來還要大不少。

兵部就此推算,認為緬軍在這一役中至少損失了三萬人,足以稱得上是一次漂亮的大勝,縱然比不上漠南之戰那樣震撼和具有決定性,但也要知道,漠南之戰的實際作戰主力乃是土默特鐵騎,明軍雖然有“刺刀破衝陣”這樣的閃光點,但歸根結底還是在打下手。

木邦之戰就不同了,雖然這是一場伏擊戰,但卻是完全以明軍出擊,並以弱擊強、戰而勝之的一場戰役。此戰徹底打破了緬甸數十年來在西南外藩之中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的振奮了雲南軍民的士氣,震懾了心懷叵測、搖擺不定的某些藩邦和內屬土司,其戰役外的影響甚至超過戰役本身。

由於戰爭尚未結束,朝廷並未立刻給劉綎等有功將領加官進爵,包括此前在永昌、順寧前線硬頂莽應裡主力一個多月的鄧子龍在內,雲南邊將們目前收到的都只是兵部的“口頭嘉獎”,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朝廷第二撥滇戰軍餉已經在路上了,而且金額高達白銀三十五萬兩——這個數額在京師或許不太起眼,但對於窮慣了的雲南邊軍而言,那真是值得張燈結綵大肆慶祝的了。

不過,木邦一戰把劉綎所部的火藥和地雷等物打了個乾乾淨淨,使得他不敢立刻深追,而是只向南推進到錫波城就暫時停了下來,回頭打通與雲南內地的交通線,以免後勤中斷。

等到鄧子龍方面清理了後方,也率軍南下錫波城之後,劉綎則把錫波城讓給鄧子龍所部,自己率軍西進安正國城。

安正國城在緬甸北部最後的重鎮阿瓦城正北,錫波城則在阿瓦城東北,此二城掌握在劉綎與鄧子龍手中,則意味著明軍已經佔據了戰爭的主動權,隨時可以發動鉗形攻勢合擊阿瓦,目前他們之所以按兵不動,主要還是後勤問題。

雲南到東籲,從地形上來說,先是雲貴高原,接著是緬北山林,再接著是撣邦高原,根本就沒一條好路,在這種地形上維持一支前方大軍是很難的。

尤其是明軍和緬軍面臨的後勤壓力還不同:緬軍之中火器很少,只有一支葡萄牙僱傭兵擁有三百支火槍和八門大炮,而緬軍自身的火器化程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也是他們始終攻不破鄧子龍守關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糧草方面,緬軍除了自行攜帶和本身的後勤供給之外,還要求早前投靠他們的緬北各藩邦提供。大致是藩邦們提供了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由緬甸自己供應,而其後勤“轉運中心”就是緬北重鎮阿瓦城。

如果緬甸雖然丟了一溜的藩邦,但由於他們本身退回到了阿瓦城,後勤壓力就很小了——阿瓦城的位置,大致在後世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這地方在後世的緬甸算是“緬甸中部”,而此時緬北那些地方由於還是雲南控制下的外藩,所以阿瓦就是緬北。

此消彼長之下,此時的後勤壓力就轉移到了明軍頭上。

明軍的後勤從哪裡出發?大理城。

從大理到安正國城和錫波城,直線距離都已經超過了一千一百裡,而且是在高原山區,哪有什麼鬼直線可走,這後勤壓力有多大還用說麼?

按照劉綎和鄧子龍的預計,最快也需要兩個月才能對阿瓦城發動下一波進攻,而如果後方不靖或者運輸不利,那麼預計中的阿瓦之戰就算直接拖到秋天也是沒準的。

緬甸方面作為地主,顯然更清楚這個情況,所以莽應裡在阿瓦城只休息了一天,留下三萬人連同阿瓦城本身的兵力鎮守北疆,自己則馬不停蹄繼續南下,準備救援東籲。

東籲城是緬甸首都,城防其實還不錯,雖然每天都在給莽應裡示警,說是再不救援就要陷落了之類,但其實那只是城中權貴們急著讓緬王回來而故意為之,實際上東籲城的情況並不十分危急。

因為黃芷汀兵力有限,並沒有過分威逼東籲城。

艦隊上的水手不算,黃芷汀手中的陸戰主力一共就兩萬。她靠著這兩萬人不僅拿下了勃固、大光、勃生等勃固王朝舊地,還在極短的時間裡扶植起了一支孟族人的僕從軍。

但僕從軍並不是招來就能用的,招來就用的那叫炮灰。黃芷汀並不打算把這支孟族軍隊當做完全的炮灰來用,因為她手頭的兵力本來就少,如果這支孟軍僅僅只能當炮灰,那她召集起來有什麼用?和蒙古人一樣直接抓百姓頂上去不就行了?

黃芷汀是要求這支孟軍有一定戰鬥力的,即便一對一打不過緬軍,至少二對一總要能打過才行。所以她只是派出約五千精兵沿錫當河北上至彪關,做出隨時攻擊東籲城的模樣,剩下的一萬五千主力卻集中在勃固城,同時讓高家的家將開始訓練孟族人的軍隊。

黃芷汀軍中的高家家丁大多參與過安南兩大警備軍的組建和訓練,對於如何訓練外族人非常在行,對於如何把一支外族人為主的軍隊悄然“易幟”更是熟門熟路。

孟族人的這支軍隊從組建之初,就使用簡單的漢語作為作戰口令,而對於這支軍隊中的孟族軍官選拔,首先第一條也是漢語的掌握程度。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換句話說,你哪怕是原先勃固王朝的遺民貴族,如果不懂漢語的話,在孟軍之中也是當不上軍官的。好在漢話在這個年代,一定程度上類似於東亞通用語,即便平民百姓不會,貴族高官們通常總會一些。

也許是孟族人“苦莽賊久矣”,孟軍的組建速度極快,一個月不到就聚集了將近五萬人,考慮到此時孟族可能一共也只有一百萬出頭的人口,這個比例可以說很驚人了。

但黃芷汀出於控制力考慮,只將其中三萬人編成正規軍,按照高務實的風格稱之為“勃固警備軍”。剩下的約兩萬人則被她丟給了“勃固副王”阿布拉邦,讓他用這兩萬人編成二線軍隊,負責天知道算不算數的“勃固新朝”地方治安。

軍隊這種東西,光有人是不夠的,還必須得有武器裝備,這一點很麻煩。

黃芷汀在從安南出發之前其實就有考慮過收買當地武裝力量的問題,也帶了一部分,但到了緬甸之後局面發展太快,那一部分東西肯定不夠三萬大軍使用,實際上最多能管三千人的。

剩餘的物資不是沒有,但那是為自家軍隊戰損準備的,不可能拿去給新組建的“勃固警備軍”——況且這支軍隊才剛剛組建,誰也不敢保證現在它的忠誠度到底能到什麼地步,最好的武器裝備怎麼可能給他們?

幸好拿下勃固舊地的時候順便控制了幾個緬甸人的軍需倉庫,虧得緬甸這些年窮兵黷武,這些倉庫裡頭別的不多,惟獨長矛倒是管夠,好歹算是勉強避免了勃固警備軍空手上陣的尷尬。

但也就僅止於此了,緬甸這些年光顧著打仗,經濟水平連雲南都不如,指望他們在發動大戰的同時還能在後方儲備大量盔甲,那根本就不現實,勃固、大光、勃生等地倉庫中找出來的盔甲加在一塊兒還不到兩百套,連軍官都分不齊,最後只能官至百戶以上者才發一套罩甲——就這還是黃芷汀從艦隊的存貨中拿了一百多套出來才湊齊的。

黃芷汀本人只管編制和裝備部分,訓練這一塊本來全部交給了高家家丁們處理,但沒過幾天就發現不行。

因為高家家丁們即便是在安南的兩大警備軍中,由於高務實強調火器的關係,他們的戰術訓練也幾乎都是圍繞排槍陣來進行的,甚至還講究“步炮結合”。而現在忽然換成一支長矛部隊,結果除了隊列訓練還管用,戰術訓練幾乎很難開展。

黃芷汀只好親自插手。

幸好黃家狼兵們對於長矛部隊的訓練很在行,這件事交給他們至少也能“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不過狼兵們相對於安南兩大警備軍體系來說,風格上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說警備軍的風格是靠嚴格的紀律和陣列來取勝,那麼狼兵們則是靠個人戰鬥力和士氣來取勝的。

排槍陣也好,刺刀陣也罷,對紀律和心態的要求都堪稱極高,要能頂著對方幾乎“騎臉”的攻擊一絲不苟地整齊還擊,所以警備軍的特點是穩,首先要站得住,再考慮攻得下。

狼兵們則很少打這種防守反擊戰,他們的習慣只有兩個字:進攻!

本來黃芷汀也很擔心這支勃固警備軍能不能勝任這樣的戰法,結果巡察了好幾次之後她才發現自己可能是過慮了,因為這些孟族人看起來真是恨不得緬人死絕。

雖然他們是生活在緬南濱海平原地帶的,在體能上確實不能和狼兵們相提並論,但操練時所展現出來的殺氣卻竟然不比狼兵們差,以至於黃芷汀聽見自己部下軍官教訓勃固警備軍新兵的時候,用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要想象這一矛是對著一個緬人刺過去的!”

每每說了這句話,對方的精神就明顯變得亢奮,甚至亢奮到扭曲,一矛刺出去的力量連狼兵教官們看了都開心得咧起嘴笑。

這樣的訓練又持續了二十來天,莽應裡終於回到了東籲城,只修整了三天,緊接著緬甸大軍就開始南下了。

莽應裡這次北伐損失慘重,前前後後損兵折將五萬多,而且這還只算了緬甸軍隊,沒算那些原本歸附於他的緬北土司。

緬軍當時號稱二十萬,實際上單緬軍本身也就十萬出頭,大概是十一萬多點,不到十二萬的樣子。土司們的兵力誰也不清楚,就像早幾年的岑氏、黃氏一樣,平時可能兩三萬,但如果需要的話,沒準十萬都拉得出來,幾乎可以說全民皆兵。

但不管那二十萬大軍有多少水分,總之他的損失是明擺著的,十多萬緬軍前前後後損失了至少四成,逃回來的緬軍只剩六七萬,再加上嶽鳳等一批大小土司還帶了差不多兩萬人,勉強能湊出八九萬大軍。

然而他不能把這八九萬人全拉到南邊來,於是又留了三萬在阿瓦城,這樣實際從緬北帶回東籲城的兵力也就五萬多人。

不過東籲城本身也是有軍隊的,留守部隊也有一萬多。而莽應裡從阿瓦城動身南下的時候就已經下令從各地集中兵力,蒲甘城、林汗城、宣利差怛羅城、卑謬城等緬甸重鎮紛紛出兵支援,所以現在東籲城不僅“滿血復活”,集中了八萬大軍,而且莽應裡一次就帶出來七萬。

莽應裡雖然窮兵黷武,而且又剛剛在緬北大敗,但他到底是跟著其父莽應龍打了幾十年仗的人,深知平定後方這種事宜快不宜慢。

他和他父親莽應龍都是力推“同化孟族”的,現在勃固舊地丟了,孟族失控,這種強行同化的壓迫力已經消失。可以說每耽誤一天,他的威望都會下降得更多,更糟糕的是這種威望的下降會伴隨著孟族人反抗意識的崛起,今後想要繼續同化他們就變得更難了。

畢竟,緬人同化孟族靠的是武力強壓,而不是如漢人同化那樣靠著文化來實現,一旦這種武力被證明是紙老虎,那失敗就已經提前預定上了。

再說,後方丟失也意味著自己的力量遭到了削弱,丟失的時間越久,這種削弱就越狠。

是以莽應裡甚至等不及蒲甘城來的那最後一支援兵抵達,就帶著七萬大軍南下了,對外號稱十五萬,以猛虎下山之勢猛撲勃固而來。

黃芷汀派出駐守彪關的五千人得知訊息,二話不說直接按照之前的命令南撤,目標也是勃固。

決定緬南甚至整個緬甸戰局走向的勃固之戰,終於拉開帷幕。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援,謝謝!

感謝書友“愛心的俠客”、“HAMW05”的月票支援,謝謝!

相關推薦:穿成贅婿文男主的前妻男神投餵指南都市極品醫神第五界點位面之狩獵萬界這隻妖怪不太冷塵隙我契約了一隻貓蜀漢之莊稼漢妖怪茶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