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大明新命記->章節

第十三章 敲定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海上海上怎麼走楊兄弟,楊老弟,哥哥麾下的蒙古兵騎慣了馬,可從來沒出過海”

徐昌永聽了楊振的說法,小眼睛頓時瞪得老大,一臉的難以置信。

對徐昌永及其麾下的蒙古兵來說,他們從來沒有出過海,從來也沒有乘坐過海船,楊振一說走海路北上,完全已經超出了徐昌永能夠想象的範圍。

走海路北上,這個畫面,對徐昌永這樣幾乎半輩子生活在馬上的人來說,已經超出了他的想象力之外。

但是對於眼界開闊一點的祖克勇來說,楊振的說法,卻好像是在他的腦海裡瞬間就開啟了一個新的世界。

聽了楊振的話,祖克勇愣了一會兒,喃喃自語地說道“對啊海上沒有韃子,從寧遠到松山,到處都是韃子,可是海上確確實實沒有韃子啊”

這個時候,李祿也驚喜地說道“是的海上沒有韃子到了海上,從寧遠到松山,我們一個韃子也不會遇見到了北邊的海上,我們可以派人上岸偵察,若是韃子沿海佈防了,我們不上岸,他們能奈我何最壞最壞的結果,我們也能全身而退了”

李祿舉一反三,先把最壞的結果說出來了。

可是李祿說的最壞的結果,也比從邊外草原北上強多了,最起碼不再是九死一生了。

所以,李祿說完,張得貴立刻跟著說道“不錯這個法子比走邊外好,走邊外一旦遭遇韃子,那就是九死一生的局面,我們沒有退路可是走海上,始終是我們自己說了算若有入城機會,我們就上岸,若沒有入城機會,我們就在海上觀望最起碼,我們能夠保全自己,有機會全身而退”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祿和張得貴的話說完,徐昌永、祖克勇也都已經想明白了這個道理。

不過,片刻之後,大家從激動中平靜下來,問題很快就又來了。

最先提出問題的是祖克勇。

只聽祖克勇說道“走海路,可以可是怎麼走船在哪裡我們六百人,又要帶火器彈藥,又要帶軍需輜重,而且祖某認為,我們還要帶上馬匹六百人,六百匹馬,怎麼走海路,寧遠有那麼多海船嗎”

“寧遠城裡是沒有可是覺華島有啊我的意思是,我們此行不帶馬匹,馬匹多了,我們在海上就無法長期停留觀望”

然而,楊振的話音剛落,就立刻遭到了徐昌永的反對。

只聽徐昌永猛地一拍炕桌,繼而大聲說道“不行怎麼能不帶馬呢若不帶馬,鐵定不行我麾下皆是蒙古兵,沒有戰馬,如何作戰不帶戰馬,我們這三百人去了跟沒去又有什麼分別楊兄弟,你得想想辦法,必須帶上戰馬”

楊振一聽,心說好吧,只要你們不反對走海路北上這個大方略,其他的咱就慢慢研究吧,當下也不再言語,只是衝著徐昌永點了點頭,算是讓步了。

而祖克勇聽了徐昌永的這番話之後,也已經認識到,之前贊成走邊外的徐昌永,已經贊成乘船走海路了。

“祖將軍可還有什麼不解之處”

楊振敏銳地發現,祖克勇眼神閃爍不定,顯然還沒有最後下定決心,因此直接問道“有什麼不解之處,儘管提出來,我們一起商議解決畢竟走海路北上,兄弟也是頭一回,海上也有遇上風浪的危險,兄弟也並無百分之一百的把握”

“走海路北上,雖有遇上風浪的危險,但是這點風險,與遇上韃子的風險相比,肯定還是走海路更安全啊”

楊振話音剛落,張得貴、李祿、徐昌永就連連附和。

這個時候,祖克勇問道“楊協鎮,兄弟們受命跟著你北上,若走海路,茫茫大海,咱們要在哪裡靠岸,要在哪裡登陸”

楊振聽見祖克勇這麼問,心知他已經基本接受了走海路北上的大方略,因此耐下性子,向他進一步解釋道

“我們沿著海岸北上,可到小凌河入海口處靠岸登陸彼處往西,距離松山城,不過裡地不管是我們援軍入城,還是傳信入城,都更容易”

祖克勇聽了這話,不置可否,繼續追問道“若是韃子在小凌河入海口,或者小凌河兩岸已有駐軍,我們又該怎麼辦”

“若是韃子在彼處已有備,我們可以退居海上,另尋地點再登陸若是韃子在彼處無備,我們甚至可以沿著小凌河,直抵娘娘宮登陸”

祖克勇一聽楊振說出“娘娘宮”這個地名,知道楊振的這個方案,要比祖大帥那個方案安全。

娘娘宮就在松山城外不遠,供奉的是華夏海神天后媽祖,以前祖克勇駐守錦州期間,去過不止一次。

聽見楊振說到娘娘宮,祖克勇當下再無疑慮,抱拳說道“楊協鎮此行畢竟性命攸關,兄弟不得不仔細問問明日一早,兄弟即帶麾下搬來此地,與協鎮麾下合營駐紮到時候,我們再詳談海路北上、救援松山的具體方略”

祖克勇一邊說著話,一邊端起來了酒碗。

楊振見狀,連忙也端起酒碗,與祖克勇、徐昌永、張得貴、李祿逐一碰杯,然後一仰脖,一口喝盡。

走海路北上的大方略,就這麼大體定了下來,這個過程比楊振原本預想的,要容易得多。

當晚,到了人定時分,在楊振囑咐眾人暫且保守秘密之後,祖克勇、徐昌永一起告辭離去。

韃子在寧遠城裡有沒有奸細,楊振不清楚,但他很清楚的是,這個時代的許多文官武將保密意識極差。

楊振要是不告訴他們暫時保密,恐怕當天晚上說的話,第二天就鬧得滿城風雲了。

一旦傳到了韃子的奸細或者密探耳朵裡,從海路北上這個事情恐怕就要胎死腹中了。

當晚眾人散去,一夜無話,喝了三碗酒的楊振,十分難得地睡了一個踏踏實實的大覺。

第二天早上起來,又是陰天,鉛灰色的天空,像個大蓋子,蓋在寧遠城的上空,讓人心情壓抑,喘不上氣。

楊振匆匆吃過早飯,留下張得貴在營中主持營務,楊振讓他組織營中不到二百個士卒,到東門小校場出操跑圈,而楊振自己則帶著李祿,去了遼東巡撫衙署。

出兵的路線雖然定了,但是還有大量的事情要做,如運兵船只的問題,火器彈藥的問題,軍需輜重的問題,號令旗牌的問題,都需要一一敲定。

除此之外,透過海路北上小凌河口登陸的大體方略,也需要報告給巡撫方一藻。

至於此時寧遠的最高軍事長官祖大壽,楊振不想再跟這個遼東大帥糾纏進兵路線的問題了。

因為楊振對祖大壽目前的立場,心裡是存有疑問的,畢竟這個人在崇禎四年的時候投降過滿清,眼下就有一大幫子兄弟子侄和家人在滿清那一邊當官發財。

而且最重要的是,就在兩年之後,祖大壽又一次投降了滿清。

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投降的,一想到這些歷史事實,楊振的心裡就極為膈應,發自內心地感到這個人無法信任。

關於透過海路北上松山的計劃,如果昨晚祖克勇向他報告了,那就算是楊振告知了;若是祖克勇沒有向他報告,楊振決意等到臨出發前的那一刻再對他明言。

楊振去了巡撫方一藻的衙署,順利見到了巡撫方一藻,向他稟報了自己的想法,把頭天晚上的理由,條分縷析地說給方一藻聽。

恰好主管遼東糧餉事務的督餉郎中袁樞,也在巡撫衙署辦公,聽了楊振的說法,當即極為贊同。

袁樞的父親是袁可立,在毛大帥主政東江鎮的時候,袁可立曾任登萊巡撫,而當時袁樞就在其父袁可立的幕府之中,是以對海上事務並不陌生,算得上是當時極少的具有海洋視野的文官之一了。

因此,袁樞對楊振海路突擊的想法極為讚賞。

巡撫方一藻則不懂軍事,楊振是他這次帶回到遼東來的唯一將領,因此聽了楊振和袁樞的話,自是無可無不可。

再加上頭一天,楊振在受命之時提出了三個條件,其中一個就是自行決定進軍的路線,不受寧遠文官武將們的干涉,也包括了巡撫方一藻和總兵祖大壽。

這才剛過了一天,方一藻自然不能出爾反爾,所以,他很痛快地就拍板定下了海路進兵的計劃。

相關推薦:全能千金燃翻天現在我想做個好人我的人生模擬器這個忍者明明不強卻過分作死快穿之龍套搶戲日常庶族無名一個銷售員的自白書潛行追兇最強小神農相醫戰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