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章節

第七百二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

熱門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奸商不奸商無所謂,朱允炆不在意。這裡不靠譜的氣候導致旱澇經常到訪,指望田裡的產出活命,估計二十年後這群人手裡還存不了兩貫寶鈔。

養殖蓮藕是一個不錯的副業,有河船便利運輸容易,哪怕是拉到南京去也用不了多久,實在不行就在固鎮設定一個藕粉加工廠,還能解決一部分勞動力就業問題……

藕粉這東西早在北宋時就有了,比如傳說中“寇準牌”天池藕粉(PS:此處天池為池塘名,不是長白山那個),南宋時期的“西湖牌”藕粉,但這玩意自出世起,就是宮廷貢品,貴族想吃都不容易,更別說尋常士紳了。

朱允炆打算賣藕粉,多賺點錢挖井也好。

老丈不相信朱允炆,誰會傻乎乎收那麼多藕,這東西可不能擱壞了,浪費可是會引老天爺懲罰的,於是問:“你莫要欺老夫,你說家裡有幾口人,又能吃多少?”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朱允炆難以回答這個問題,總不能說後宮幾千號人,大明幾千萬人吧。

但總需要給他一個定心丸,朱允炆對老丈保證:“我們是商人,只要你們願意開塘養藕,咱們就能簽署契約,但凡是你們的藕,我們全收。契約裡還可以寫上一條,若商人不至,蓮藕不銷,每一畝池塘可索賠兩貫錢鈔。”

“二貫?”

老丈站了起來,就連馮上六、馮麥子也一臉震驚。這窮頓的小地方,誰家能稱個兩貫錢啊?這人張嘴就是兩貫,這以後日子豈不是……

“當真?”

馮上六連忙問。

朱允炆認真地說:“可找縣衙蓋印,以成契約。”

老丈再三確認,終於相信了朱允炆,翌日一早,村裡的人都聽說了挖塘養藕的訊息,家家戶戶都嚷嚷著參加,近百人成群結隊進入固鎮縣,著實把知縣衛臏嚇了一跳,還以為出現了多大的冤情。

衛臏見朱允炆、馮莊的人已經達成協議,想了想這事可行,畢竟外面荒地不少,挖一些池塘也就是費點力氣,何況商人來收貨,對百姓也有利處。

考慮到契約的簡便性,加上百姓不放心二八分成,認為這種方案過於冒險,萬一沒賣出好價錢,萬一虧了,萬一分不了多少……

百姓只希望馬上看到收益,不希望冒險,於是與朱允炆商議,能不能以每斤兩文錢的價全部收購,朱允炆看著老丈與眾人,目光中多少有些無奈,這裡的人只想求穩。

既然如此,那也簡單了。

朱允炆答應每年九月至十二月分十次前來收購蓮藕,固鎮百姓將蓮藕挖出,清洗乾淨後,送至澮河渡口,當場過稱,以每斤蓮藕兩文、每斤蓮子三文價收購。

夏元吉出於嚴謹,還新增了一些附加內容,比如突發情況,諸如河道走不了船,大雪封路等,收購延遲,收購時標準如何,濫竽充數則退回等等。

契約寫好,朱允炆親筆寫下了“年六百”,並用了“實踐出真知”印,至於老丈等人,就由衙門文書寫上名字,按手印即可。

歡喜的百姓回去了,朱允炆等人則出了固鎮,去東南方向遊覽古蹟,固鎮雖然知名度不高,但在這裡發生的故事卻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就是:

垓下之戰。

有人說垓下之戰是在固鎮,有人說是在靈璧,在朱允炆看來這並不重要,因為垓下之戰時僅僅是項羽的兵力就多達十萬,劉邦想要吃掉項羽,沒三五倍以上的兵力不太現實。

幾十萬人在這一片區域裡,難免即在這裡,又在那裡,爭論虞姬到底是在哪個帳篷外自刎的,實在是吃飽了撐的。

古時戰場,此時已成了荒涼的原野,附近沒多少人家,雜草叢生,零星古樹,河水安靜地流淌。

“一代霸王,隕落於此,留下多少唏噓與感嘆。”

朱允炆看著蒼茫的大地,沉思不已。

夏元吉聽著風聲,笑道:“垓下之戰,四年楚漢之爭結束,霸王隕落,劉氏開強漢四百年基業。臣願大明能遠超大汗,百代興盛,萬年國運。”

朱允炆看向夏元吉,有些鬱悶地說:“什麼百代,萬年,這樣的話禮官、御史說說也就是了,你堂堂戶部尚書就不需要溜鬚拍馬了吧?”

楊士奇指了指遠處的丘陵:“楚霸王九勝於外,一次敗於垓下之戰,大勢絕盡。由此可見,戰爭交鋒,往復難定,只有徹底打敗與消滅對手,方可下個定論。引古論見,眼下朝廷謀略西域,臣以為若要戰爭,就應該一次蕩平,犁庭掃穴,徹底控制西域,萬不可心慈手軟,不敢追擊。”

夏元吉皺眉說:“《孫子》雲,窮寇勿追,你這祭酒怎還唱反調?”

楊士奇哈哈大笑:“這是因為百姓有句話說得好,要痛打落水狗。若帖木兒果是東征,我們則可以趁勢而動,控西北,奪亦力把裡,將控制領地直推帖木兒所控之地!”

朱允炆含笑讚道:“窮寇勿追,還是痛打落水狗,這需要看時機。我聽過一句詩,也是說霸王的,頗為厲害。”

“厲害?”

楊士奇與夏元吉對視了一眼。

朱允炆揹負雙手,目光有些深邃:“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嘶!”

楊士奇深吸一口氣,夏元吉也不由得振奮精神。

這詩句雖似有些殘缺,但只四句,依舊充滿豪情壯志,其中蘊含著洞察古今,果敢英武的智慧與魄力,有著不畏艱難,踐行正道的篤定與堅決!

“果是厲害,能寫出此詩句的定不是泛泛之輩,不知是……”

楊士奇很傾慕此人。

朱允炆擺了擺手,說:“此人是誰你們無需知道,只需要記住一點,盛世還未成功,諸位還需努力,要有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決心與意志,打造好國運之基!”

“臣定不負皇上重託!”

楊士奇與夏元吉同時說,一臉肅然,如同承諾。

項霸王也好,劉小人也罷,虞姬美也好,呂雉醜也罷,都過去了,歷史風沙掩去了往日的輝煌與苦楚。現在大明就屹立在這座歷史的泥沙之上,能建出什麼樣的城,延續多少年,都需要看自己與大明子民!

這是建文時代,自己的時代!

未來前進的道路上,難免有無數人反對,但那又如何?自己要站在歷史的一方,而不是站在官吏的一方!

走吧,去山東,去北平,去籌備遷都!

婦人之仁,猶豫不決,瞻前顧後,不是帝王的品質。

朱允炆等人繼續前行,在宿州停留三日,之後繼續北上,於九月二十日抵達徐州。

在徐州城外,朱允炆命夏元吉、楊士奇入城察訪民情,自己則帶馬恩慧、賢妃兩人,在湯不平的陪護下前往城南的雲龍山。

雲龍山並不高,四十幾丈,差不多一百四十多米,長有六里,算不得什麼大山,但山卻分為九節,蜿蜒起伏,狀似神龍,昂首向東北,曳尾於西南,風景甚是獨特。

朱允炆與馬恩慧、賢妃邊走邊遊覽,這裡有唐宋時期的摩崖石刻,至登山後,便看到遠處有三座亭子,朱允炆笑道:“來這雲龍山,可不能不來這放鶴亭。”

馬恩慧也算是博覽之人,眉眼之間笑著:“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於陂田,或翔於雲表;暮則傃東山而歸。故名之曰放鶴亭。”

賢妃誇讚:“皇后竟能背下這蘇東坡的《放鶴亭記》,當真了得。”

朱允炆看著歇山飛簷,古樸幽雅的放鶴亭,開口說:“朕欣賞‘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這一句,這世間,唯變是不變。蘇東坡能豁達樂觀,怕也是知曉人間變化諸多,當不能抵時,那就竹杖芒鞋,也說怕誰。”

馬恩慧咯咯笑過,眉眼一轉:“唯變是不變,倒是說盡人間千萬事,但臣妾唯望皇上不變初心。”

“哈哈,揹負初心而來,又豈能丟了去?”

朱允炆豪爽地說。

放鶴亭已無鶴,但在不遠處還有招鶴亭、飲鶴泉,招鶴亭視野開闊,觀覽山河,倒是舒坦。

四人歇息過後,便起身前往興化禪寺。

雲龍山興化禪寺,可謂是淮河以北著名的佛教之地,雖不如南京天界寺,但也是香火旺盛。

興化禪寺雖然起建於洪武朝,但興化禪寺內供奉的阿彌陀佛大石佛並非朱元璋讓人開鑿的,而是起源於北魏政平年間,距建文朝已近千年。

大石佛依山石而鑿,高三丈六尺,為一露天佛首(此時大石佛還沒胳膊和胸的,那是清代人添鑿的)。

估計是老朱不希望佛首風吹雨淋,想搞點文物保護工作,加上佛教徒請示,便命人打造了一個覆蓋大石佛的殿堂,殿堂後壁簷下僅有三層磚壘疊,故有三磚殿覆三丈佛之稱,是禪林奇觀。

看著如此壯觀的佛像,馬恩慧、賢妃都不由有些震撼,倒是朱允炆感覺很是平淡,想想樂山大佛二十一丈的高度,再對比下眼前的三丈多,實在不好說它大。

渾厚的鐘聲響起,傳蕩在天地之間。

一個身著茶褐色禪服,身披白色袈裟的僧人急匆匆地從朱允炆身旁走了過去,似乎察覺到了什麼,又轉過身來看去,當朱允炆那張臉映入眼簾時,頓時面色蒼白,手中提著的草藥包跌落在地上,嘴角顫抖著,旋即跪了下來……

PS:

9月結束,10月大婚!

哈哈,驚雪10月3日結婚,這段時間在籌備婚禮,事情多,實在是沒辦法爆更。

因為從杭州到山東來回需要耽誤,加上結婚,國慶期間沒辦法保證太多,儘量兩更。國慶結束回來,會補上欠下的更新,之後爆更一兩個月,以回饋大家長期以來的支援。

驚雪願大家國慶快樂,謝謝你們都在。

相關推薦:某美漫的一方通行武術振興系統大明匹夫流量時代的巨星黎哥饒命穿越之翻雲覆雨風雲覆雨翻雲宋人遊明之崇禎盛世覆雨翻雲之一刀霸魂覆雨翻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