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章節

第七百一十九章 剩下是自己的

熱門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印信一出,王昌伏拜,田老四伏拜,萬民伏拜!

火把高插,點亮鹽場。

四千餘灶戶圍攏而來,多是拖家帶口,瘦弱黝黑,就連一些白髮蒼蒼上了年紀的老人也顫顫巍巍走了過來。

劉長閣很是緊張,如此多的百姓圍了幾重,一旦群情激奮,對朱允炆不利的話,那自己與湯不平可攔不住多少人。

朱允炆沒有絲毫在意,大明百姓都是好樣的,他們能忍受飢寒交迫與困苦,又怎麼會冒著殺頭的危險做出不利的事?

鹽課司的大使萬維,總催蔡福終於知道誰打了自己,衙役崔三、程齊也知道跟了自己一路,被自己給“充為灶戶”的人是誰了,萬維心理承受力有點小,還沒等朱允炆追究責任,找了個房梁就打算上吊,只不過他太重,繩子斷了,沒死成。

蔡福顯然比萬維有經驗,不顧鞭傷,跑到土丘外就磕頭求饒,反正都是軟土,往死了磕也磕不死人。湯不平怕他這樣磕頭打不動朱允炆,所以幫了他一把,抬腳踢過去一塊拳頭大的石頭,正好就落在蔡福磕出來的坑裡……

蔡福突然有點後悔來這裡了,還不如找一棵樹上吊呢。

崔三、程齊兩個衙役很乾脆,老老實實跪著,也不說話,也不求饒,就當嚇得失了魂,如果不砍腦袋就招魂,砍腦袋也就省了一句“魂歸來兮”。

朱允炆讓辦差的官吏與衙役好好跪著,然後對聚攏過來的百姓喊道:“朕治理國家,自詡愛民,可從未曾想過,灶戶之苦,尤甚於農夫十倍!這是朕的失職,朕來晚了!”

“這是我等為臣不察的錯,與皇上無關啊!”

夏元吉當即喊道。

天子無錯,怎麼能當著那麼多百姓的面說自己錯了?

朱允炆擺了擺手,嚴肅地說:“起來吧,你主戶部,這件事與你無關。朕以為兩淮都轉運鹽使司問題在操縱鹽價,在虛浮鹽稅,在揚州砍了幾個腦袋,不成想,最大的問題是在這鹽場!”

鹽場是生產端,完全由朝廷壟斷,所有產出朝廷都拿走,可朝廷給他們的是什麼?

工作的器具,簡單的灶舍,不能吃飽的飯!

事實上,在洪武元年,朱元璋就關注過灶戶生活,也定下了灶戶的報酬:

一引可獲工本米一石。

按照一個灶戶一年製鹽三千二百斤來算,合八引,也就是八石米,摺合下來是四兩銀子。一年四兩,一日摺合十文錢多點。

考慮到一天十文錢實在是太少,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又給出規定:

一引給工本鈔二貫五百文。

摺合下來,一個灶戶一年得工本鈔二十貫。按照洪武中期的標準,一年二十兩銀算是不錯了,可問題是,工本鈔不是銀兩,是寶鈔,寶鈔最初是值錢的,但一年一年貶值,還是那二十貫寶鈔,到了洪武三十一年,已經縮水了許多,摺合成銀兩也就十一二兩。

一年十幾兩銀子,看著不錯吧,畢竟有人說,五兩銀子夠尋常百姓家吃一年的了。但問題是,種田的害怕天災,這弄鹽的也害怕天氣變化,曬鹽,煎鹽,都需要看天氣,如果天氣不好,這個月的鹽課沒有達標,你是需要拿銀子出來的,別說我下個月補,沒門。

至於少了一兩價值的鹽課為什麼收你三五兩,你就不需要多問了,畢竟上門一趟也需要路費不是,動動嘴巴,嚇唬你們兩句也浪費心神,有時候還得搶下錢袋子,揮舞下棍子,多累啊。

還有海潮問題,死了幾百個人,可鹽場的總鹽引數量是不能少的,咋辦,你說能咋辦,死人沒辦法幹活,活人可以幹活,你們多幹幾個時辰不就行了?

不想熬夜啊,行,給錢就看不到你睡覺,不給錢繼續幹活。

錢是你的,但不一定總在你手裡,這就是鹽政,這就是鹽場,這就是灶戶。

一來二去,這群灶戶就真的成了叫花子,當再也搜刮不出來油水時,也就只剩下了憤怒的暴力,比如鞭打,於是逃亡的人越來越多。

鹽場每少一個人,待在鹽場的人就多一份活。至於工錢,還是原來那些,畢竟死人的錢,你拿也不合適啊。

窮困,天災,剝削,逃亡。

活多,更累,更逃亡。

活更多,想逃,想死。

惡性循環,如同一條鎖鏈,勒緊了無數人的脖子,讓人想要窒息。

朱允炆從灶戶嘴裡瞭解了太多太多自己想都不敢想的問題,也明白了灶戶是多艱難的一群人。

“這裡有灶戶多少?”

朱允炆問。

巡檢司的王昌回道:“稟皇上,兩淮多少灶戶臣等不知,但知丁溪鹽場等歸屬於泰州分司的十座鹽場有灶戶五千六百餘,在冊灶丁一萬兩千餘,而不在冊上的灶丁更多,有兩萬餘。”

“在冊,不在冊?”

朱允炆再一次被鹽場內幕震驚。

所謂在冊的就是能領工錢的,不在冊的自然就是那些婦孺老人,哪怕他們每天也幫著男人幹活,但他們依舊是沒有半點收入!

全家幹活,卻只發按鹽引的數量來發工錢,從來都不管多少人參與了勞動,付出了多少代價。

“夏元吉,你說吧,這事該怎麼辦?”

朱允炆冷著臉問。

夏元吉有些無奈,自己管不了兩淮都轉運鹽使司,要說辦法,只能從戶部的角度說:“臣以為,灶戶辛勞無數,所獲卻極是不足,衣不蔽體,食不飽腹,屋不避寒,朝廷應改善灶戶製鹽與生活環境,至少需要讓其吃得飽,穿得暖,住得開。”

朱允炆微微點頭,直接下旨:“那就由戶部、工部與兩淮都轉運鹽使司共同負責,戶部負責調撥糧食,工部負責營造居所,居所與灶房必須分開,誰敢在他們家裡開個池子,朕就把誰摁在池子裡!”

百姓聽聞,歡呼雀躍,一群人長跪不起,山呼萬歲。

朱允炆喊了幾次,眾人才起來,詢問灶丁:“你們一個月可制幾引鹽?”

“八引。”

“天氣好的話,十引也可能,不好的話,勉強六引。尋常時多是八引。”朱允炆盤算了下,說:“六引,你們日後每月製備六引就足夠了,若遇特殊天氣無法製鹽,準你們在下個月彌補,不剋扣一文錢鈔!”

“皇上,還請三思。”

楊士奇與夏元吉著急起來,朱允炆太拍腦袋了。

眼下鹽引的數量是相對穩定的,一旦兩淮鹽場的灶丁每月從八引削減至六引,那兩淮鹽場總鹽引數量將會大幅下滑,應該全年提供三十五萬引的,說不得明年就會不足三十萬引,五萬引的缺口其他鹽場可不好補!

灶丁與灶戶們也有些不敢相信,皇上竟然主動削減了鹽引的數量,讓鹽課變得輕鬆起來?

不過大臣都反對,這恐怕行不通。

百姓沒說話,楊士奇勸說朱允炆考慮鹽政穩定,畢竟一旦兩淮鹽場減產,那多少地方的鹽都可能漲價,到時候朝廷想要維持低鹽價的想法就落空了。

朱允炆擺了擺手,沒有聽從楊士奇與夏元吉的勸說,對眾人承諾:“朕下了旨意,每月六引,交給鹽課司。”

楊士奇與夏元吉見狀,憂心忡忡。

但朱允炆的話還有後半句:“六引只是鹽課司收走的,但是,如果你們勤奮,一個月做到了八引,十引,那多出來的二引、四引鹽,不走鹽課司,全都是你們自家的,你們可以兌換為鹽引,賣給內商,也可以拉著鹽到皇家中央錢莊兌換銀兩!交夠鹽課司的,剩下的都是你們自己的!明白沒有?”

夏元吉驚訝至極,楊士奇更是目瞪口呆,幾乎在同時,兩個人都讚歎起來:“妙哉!”

百姓們也聽明白了,一個月朝廷規定的就六引,完成之後想幹就幹,不想幹就躺著。如果想幹,多出來的鹽都是自家的,可以直接拿出去換錢。

都是窮苦百姓家,出力氣的人,誰願意躺著?

既然剩下的都是自己的,那誰還不願意多幹,往死裡幹?

楊士奇看著歡呼的百姓,就知道這個政策是多得人心,是多讓人瘋狂!可以想象的是,日後兩淮的鹽產量怕會快速攀升!

朱允炆不是魯莽的人,他找到了一條合適的路。

夏元吉松了一口氣,連連搖頭,對朱允炆深施一禮:“皇上智慧如海,安民有策,天下必會興盛。”

楊士奇也在一旁附和:“如此奇策,當普至所有鹽場,天下灶戶必感恩戴德,報效天恩。”

朱允炆聽得很是舒服,但看到這群破衣爛衫的灶戶們時,怎麼都笑不出來:“鹽是苦的就夠了,生活不能太苦了。相應保障做好吧,你們與後續抵達的官員合議,儘早拿出灶戶轉戶籍、鹽場設社學的方略,都是大明子民,他們不比其他人差。”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臣等領旨。”

夏元吉與楊士奇連忙答應。

鹽場的問題依舊很多,如何管理灶戶,如何規範與約束鹽場內官吏,如何避免盤削,如何防海潮,如何撫卹,這都需要一系列的規章制度,需要智慧。

好在朱允炆的大臣還不錯,即有老謀深算,也有聰敏博學,解決起來這些問題並不算難。

相關推薦:某美漫的一方通行武術振興系統大明匹夫流量時代的巨星黎哥饒命穿越之翻雲覆雨風雲覆雨翻雲宋人遊明之崇禎盛世覆雨翻雲之一刀霸魂覆雨翻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