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章節

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至高皇權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解縉、楊士奇沒有站出來反對,並不是不想反對,而是知道反對了也沒用,何況朱允炆已經在拿抑制土地兼併當作考題考校太子執政能力了,你打算讓太子考個鴨蛋,信不信將來太子拉清單?

沒有人不心疼,解縉家的地不少,江西老家的地收斂著收斂著,還都超過了八千畝,楊士奇夠清廉了,但有了兒子之後,在老家也購置了三千畝地。

沒錯,這些大佬手續合法,證章齊全,可問題是,這個八千畝,那個三千畝,不是他們自己開荒開出來的,而是直接購置百姓手中的田產。

無論過程多合規,造成的結果是:

地方土地開始大量集中到士紳富商手中,百姓手裡沒田了,只能當佃戶。

佃戶什麼生活待遇?

問問朱五四,實在不行問問朱重八。

只要來了災荒災疫,先死的肯定是一無所有,寄人籬下的佃戶,死了之後,沒個好心人,你連下葬的地都沒有,只能曝屍荒野。

‏‎‏‎‏​‎‏‎​‏‏‎‎‏‏文官經常說以史為鏡,可惜每個人天天照鏡子,就是沒天天翻歷史,距離朱五四死才六十來年,距離開國也才四十來年,這群人都忘記當初沒土地的人幹嘛去了。

消滅一批地主,成為新的地主,維護地主利益,形成地主勢力,腐爛,又被一批啥都不是的幹翻,新的地主出現……

這是封建時代的歷史週期,也是利益使然。

動了大家的利益和蛋糕,那是要拼命的,哪怕你是皇上,也得捍衛自家利益。

文官在這件事上很堅定。

但問題是,面對強勢而又有手段的建文皇帝,文官集團在缺少帶頭人的情況下,基本上也就是街頭吵架的大媽,呱噪一頓之後,還得回家該幹嘛幹嘛。

前面站著建文皇帝,除了吐口水,還能幹嘛?

總不能拍磚、遞刀子吧。

朱允炆下旨,核心三點:

其一:自政令釋出日起一個月內,主動配合朝廷政令,退掉多出田畝者,朝廷按當地田畝市價購回,不追究其兼併土地之責任。

也就是說,你主動退地,從寬處理,怎麼來的土地,是不是用了什麼非法手段,朝廷不追究。

其二:政令釋出一個月至兩個月內,主動配合朝廷政令,退掉多出田畝者,朝廷將按當地田畝市價半價購回,不追究其兼併土地之責任,不深究其罪。

其三:政令釋出兩個月之後,凡刻意拖延,遲滯,隱瞞,轉移,對抗朝廷政令與盤查,朝廷將強制收回多出田畝,收歸朝廷所有,不支給錢鈔,由水師都督府與安全局主導,追查土地來源。

旨意一出,朝堂譁然。

實事求是地說,朱允炆對官員田畝數量的規定並不算苛刻,一品官,一千五百畝不少了,要知道諸葛亮這種級別的人物也才一千五百畝。

漢代時期,曾規定過多大的官多少地,大部分都是五百畝至一千五百畝,最多的五千畝。

當然,這只是規定,有沒有貫徹到底,貫徹了幾天,真正有多少地,不作考慮,但針對士紳階層擁有土地數量的控制是有歷史依據,有歷史憑證的,不是朱允炆一意孤行,拍腦袋想出來的。

在建文朝改革了俸祿制度之後,官員完全依靠俸祿是可以過上小康日子的,對土地收入的依賴有所降低,繼續控制與聚攏大量土地,只能會造成大量百姓失去土地,形成佃戶群體,而這部分群體規模有多大,就意味著未來大災荒時期,朝廷無力救災時期流民規模有多大!

朱允炆絕不允許這種現象持續發展下去,執意限制官員田畝數量,甚至為了政策施行,下達了一條令所有官員都驚慌失措的命令:

建文十一年二月至六月,天下所有府州縣,一律禁止土地交割。

不允許辦理田契,這也就意味著,官員想要分散土地規避風險的路徹底堵死了。

面對來勢洶洶的建文皇帝,不少官員已經打算強硬對抗了,可誰能料想,內閣大臣‏‎‏‎‏​‎‏‎​‏‏‎‎‏‏解縉、楊士奇,先一步上書請罪,並主動退出家中多餘田畝。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內閣的姿態,讓不少官員心生畏懼,連大佬都退避三舍,負荊請罪,咱們這些小官員還怎麼混?

解縉、楊士奇的低頭只是開始,刑部尚書暴昭、工部尚書鄭賜、禮部尚書陳性善、兵部尚書鐵鉉,也跟著上書請罪退地。

倒是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元吉沒什麼動靜,這兩位實在是沒寫奏摺的必要,家裡的地都不夠規定的畝數。

不得不說,蹇義清貧,夏元吉端正。

到了這一步,都察院、大理寺不跟也得跟了。

都知道朱允炆的性情,說到做到,當年剛登基立足不穩都敢大刀闊斧改制,一眾官員就差抬著老朱告訴朱允炆要遵循祖制了,可沒用,在朝廷中缺乏權臣、結黨的情況下,沒有人能和皇權拔河。

皇權的威嚴與權勢,決定了整個大明都需要按照他的意志來運轉,只要皇上認為需要,那就去辦,誰擋都不擋不住。

解縉不是張居正,朱允炆也不是萬曆。

朱允炆掌控朝廷已長達十年,現在是十一個年頭,地位比泰山還穩,沒人能動搖,也沒人能撼動,這個時候,反抗的也只能說幾句話發洩發洩,表達下反對立場,但真正執行時,還是不得不乖乖聽話。

為了避免血本無歸,被追究責任,僅僅三天,就已經有二百餘京官請罪退地,這是連觀望都懶得觀望了。

尤其是一些御史,正七品官,超出三百畝地的可不在少數,這批人在王真名字是否留在英烈碑的問題上徹底得罪了水師都督府,現在水師都督府都參與到查地之中了,不趕緊退地怕是會被人摁著打。

水師,就職權而言,如何都參與不到田畝事宜之中,可朱允炆任性,非要這樣幹,誰也無話可說,只能先退地。

夏元吉是最鬱悶的,官員一個個退地,支出的可是戶部,這是一個巨大的洞,沒個幾百萬兩錢鈔未必能填平,現在是京官還好,可馬上就到地方官了,去年的一點結餘,看來又要花光了,皇上就是看不得戶部有存餘啊……

朱文奎對朱允炆敬佩不已,這就是天子,是帝王,霸氣!

朱允炆讓朱文奎見識到了皇權無與倫比的威力,同時也警告:“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只有你深入分析,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對的,才能如此霸氣。若自己都不清楚前面的路是不是行得通,就需要多聽取大臣的意見,避免專斷獨行。”

朱文奎受教。

自建文十一年開始,朱文奎每日下午都需要花費兩個時辰至武英殿,在朱允炆的監督下處理政務,不懂得,不知道如何處理的,朱允炆並不會直接給朱文奎“答案”,而是讓朱文奎暫且放下,回到東宮之後自己思考或東宮官員商議,第二日再討論。

相對於朱元璋將朱標交給一幹大儒,朱允炆直接將朱文奎帶到了身邊,以耳濡目染的方式教導,並積極培養朱文奎的主見、判斷、思考與大局觀。

‏‎‏‎‏​‎‏‎​‏‏‎‎‏‏朝臣對朱允炆如此用心教導太子也倍感欣慰,朱允炆的施政有著太多不可思議的突破,出現了任何朝代不曾有過的諸多事物與問題,只依靠純粹儒學培養出來的儲君未必能駕馭得了紛繁復雜的局面。

現在建文皇帝親自教導太子,夯實基礎,他日大明江山政策一脈相承,不至於出現混亂局面,興盛將得到延續。

正月十九日。

三艘蒸汽機大福船抵近朝鮮南浦外海,薛夏、顧雲身著飛魚服,一臉威嚴地站在船頭。水師千戶房大壯踏步走來,低沉著嗓音:“再前進十里,就是南浦市舶司地界,有朝鮮水師巡邏。”

薛夏冷著臉,嚴肅地說:“還請水師將士做好戰鬥準備!”

房大壯微微點頭,轉身對副手高鎮、傳令官等喊道:“準備戰鬥!”

“準備戰鬥!”

聲音一重接一重。

三艘戰船,近五百將士,瞬間進入戰備,甚至連船舷側的簾窗都離開,神機炮的炮筒都緩緩伸出。一個個軍士手持火摺子,只等一聲令下,就會開啟火摺子,點燃引線,炮轟南浦港口!

甲板之上,一排排軍士端著火銃,手弩,盾牌等,做好了戰鬥準備。

房大壯收到的命令是聽從安全局指示辦事,也清楚薛夏來這裡是為了查清楚是誰給了倭國使臣商人通行憑證,以致於打了皇上一個措手不及,幾乎差點毀了皇上的東海大局!

這件事可不能輕描淡寫地揭過去,一旦開了口子,誰知道哪天阿貓阿狗都送到大明去,萬一跑到金陵鬧事,大明臉面還要不要了?

朝鮮南浦市舶司的船隻發現了前來的船隊,見懸掛的是大明日月旗,一開始並沒有在意,可到近前了才發現,這批人武器都擺好,神機炮都伸出來了,才感覺事情有些不對勁,想要阻攔,就聽到一聲如雷之聲擦著海面咆哮而來:

“大明安全局薛夏,奉天子旨意特來查案,膽敢阻攔者,殺無赦!”

相關推薦:某美漫的一方通行武術振興系統大明匹夫流量時代的巨星黎哥饒命穿越之翻雲覆雨風雲覆雨翻雲宋人遊明之崇禎盛世覆雨翻雲之一刀霸魂覆雨翻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