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大明天啟錄->章節

第一百四十五章 根治黃河規劃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千古以來的傳統就是春種、夏播、秋收、冬藏,一年忙三季,到了冬天就是貓冬的季節,但是,到了天啟年間,這個習慣好像就改了。從天啟元年開始,人們就好像忘記了冬天是休閒的季節,因為這幾年到了冬天的時候,總會有朝廷提供的掙錢活計。以前的這種活計都是屬於服勞役的範疇,可是自從天啟元年以來,都成了朝廷付錢僱傭閒散老百姓去幹活,能夠在農閒時掙些閒錢,這連傻子都知道是最好的好事,所以每年到了這個時候,老百姓都攢足了力氣,等待著村裡的裡正貼出告示。

但是,今年的告示和往年的不太一樣,在河南到河北大名府一線,黃河北岸貼出的告示是今年需要遷民,凡是願意遷出的老百姓,將在遼東獲得十倍的土地,而且還免交稅賦十年,原因是朝廷要大力整治黃河,需要把這一帶地區變成黃河的蓄水池。當然了,如果確實不願意遷民的,朝廷也不勉強,而是要求加高自己村子的地面,免得黃河洩水的時候發生淹沒事件,當然了,朝廷不會補貼多少費用,只是免徵稅賦。

朱有孝為什麼會想到這個法子呢?因為自古以來,黃河流域就是華夏文明最發達的地域,但是經過幾千年的毫無節制的開發,土地已經變得非常貧瘠,在現在的條件下,繼續讓黃河為華夏文明做出貢獻,就必須賦予它一個休生養息的時間。黃河中游的關中一帶是華夏文明的最早發源地之一,上古的軒轅黃帝的部落就在這一帶繁衍、生活,幾千年過度的開發利用,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黃河幾乎年年都有旱澇災害,下游淤積的黃河河底都高出了平地許多。雖然朱有孝這幾年不斷的從這一帶向西北遷民,但是還沒有徹底解決這一嚴重的問題。朱有孝的目的是等到時機成熟,就徹底取消農業稅,甚至還要補貼農民,至於糧食問題,隨著鍋駝機的應用,農業生產效率的不斷提高,對於現在只有一億多一點的人口來說,這根本就不是問題。遷民當然不是讓所有的人都遷走,地勢比較高的地方的人可以自願,而地勢比較低的地方則需要遷徙。也不是馬上就全部遷走,大冬天的就是到了遼東也無法適應,只是現在就讓老百姓有思想準備,開春後再移民,到了遼東還不耽誤種上一季糧食。考慮到在後世將會需要無盡的水資源,和中原大地形成無數的地漏現象,朱有孝打算現在就開始為後世做準備,他想將這一帶地區變成後世河北白洋淀那樣的蓄水區,將黃河水儲存在這一帶地區裡,形成大片的富水溼地,水源就是黃河。

隨著陝甘和寧夏地區的水土改善,水土流失的情況不斷減輕,黃河水開始變得慢慢不在渾濁,將這些水儲存在這裡,形成大片溼地以後,還會反哺空氣的潮溼,形成良好的氣候迴圈,讓黃土高原上的雨量更加充沛,大片的沙漠就會變成良田、豐富的草場,養魚更多的牛羊,還可以讓中原一帶的氣候更加溼潤,沒有太多的人口居住,自然就不會形成連年的水旱災害,只會豐富這裡的水源。

隨著朝廷的告示出臺,現在的老百姓也不在像原來一樣有故土難離的心態,因為大明現在的社會遷民已經形成了良好的習慣,再加上出現的越來越多的商品流動,人們的思想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還有就是大明有非常好的遷民計劃,移民不會貧困,只會變得更加富裕,這是多年的各地老鄉都傳來的資訊,所以老百姓還是願意接受。

加下來就是大批的鍋駝機開往這一帶地區,無論是準備加高自己村莊地勢的鄉民,還是朝廷計劃中的窪地、溝渠,到處都是繁忙的人群。鍋駝機的應用,極大的減輕了勞動力的勞動強度,山西一帶的煤炭源源不斷的向這裡輸送,鍋駝機也不再燒木柴了,主要的原動力來自地下的煤炭。

明朝最著名的水利專家潘季馴留下的治理黃河的水文、地勢資料還在,朱有孝就派工部侍郎施邦曜主持這一項絕世的大工程。施邦曜現在只有四十多歲,自從萬曆年間中了進士之後,在工部呆了很多年頭,對於潘季馴留下的水文、地勢資料掌握的非常清楚,朱有孝認為此人可以委以重任。

施邦曜帶著朱有孝的極大信任,來到了開封,他將坐鎮開封,指揮這場浩大的治黃工程,治好了就是千年奇功,治不好就會遺臭萬年。所以來到開封以後,施邦曜就馬不停蹄的開始一一核對潘季馴留下的浩大的資料,把朱有孝派給他的幾乎所有差役都派了出去,要他們利用徐光啟、宋應星送給他們的測量工具,對於所涉及的地方要全部確認。

到了這時候,施邦曜才發現朱有孝交給他的任務有多重,這裡的每一條河流的流向他都要讓差人們和各地的官員,鄉下的望族野老等,進行細緻的溝通。幾百處地勢低窪,人口稀疏的地方可以蓄水,幾十條寬闊的河道修繕後可以行船,還有密密麻麻的水陸交通設計,幾乎都要把施邦曜快要累死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施邦曜通算起來,最後交給朱有孝的是一個預算非常龐大的計劃,估計沒有十年八年的完不成整個規劃,投入的資金也是海量的,但是一旦完成這個規劃,不但整個黃河下游受益,而且基本上就不會對淮河流域造成任何洪水泛濫的事情,會形成一個隨時可以調節旱澇保豐收的山東、江淮平原,後世將享到無窮的利益,從根本上解決了黃河對於這一帶的傷害。尤其是京杭大運河可以和黃河和平共處,又形成像江南一樣的稠密水網,如果再加上合理的陸路交通,這裡就會變得水豐魚肥、稻米飄香的好地方。

看著施邦曜送來的厚厚的規劃資料,朱有孝心裡有些哭笑,這樣龐大的計劃不會像隋煬帝楊廣那樣勞民傷財吧。為了不至於勞民傷財,甚至萬一引起什麼民變,朱有孝決定這個計劃還是分期慢慢施工比較好,至於像楊廣那樣無度的使用勞役,更不是朱有孝的選擇。楊廣時代沒有任何機械設備施工,完全的是靠人工肩挑背扛,動員的民工不計其數,再加上官員管理粗野蠻橫,這才激起民變。朱有孝將要採用的是專業的施工隊伍,他打算建立一個兩萬人左右的鍋駝機隊伍,讓宋應星按照自己設計的小型鉤機挖掘土方,這就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還有讓老百姓在農閒的季節裡參加,可以掙些零花錢,這樣不但不會激起民憤,還會得到老百姓的歡迎,只是費用要增加不少,但是要分成十年、二十年來完成這個規劃,還是真有可能。

本來在朝堂的內閣裡這件事是很難透過的,但是,當孫承宗把施邦曜的團隊做好的計劃向閣員們做了一個詳細的說明,然後等大家都仔細的翻閱過這厚厚的一大堆報告時,一個個幾乎都驚呆了,這浩大的工程如果分開成十幾年、二十年來做,不但不是浪費國帑,而且還是利民惠民工程,反倒能夠起到安撫民心的作用。朱有孝之所以會選擇十幾、二十年來完成這個工程,也是參考了後世喬家大院修建的經驗,好年景時不休,一定要等到災荒年才修,既可以幫助窮人渡過生死難關,又可以節省不少費用。

歷史上天啟五年朱由校有過一次災難,那就是不小心落水,從此受到驚嚇,身體一直病病歪歪,結果兩年後去世。今年朱有孝就特別注意遠離水域,儘量不沾水,漸漸接近年底,估計應該可以順利進入下一年了,那麼朱有孝也有決心活過天啟七年,帶領著大明繼續高速發展。(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我在白蛇世界修假仙有我高求,大夏必拿世界盃權遊:我創造了魔網天啟風雲天啟之世大唐:家父玄宗,輝映千古白晝眼裡滿是星辰從奪取白眼開始征服忍界我終將成為救世主你這船上怎麼一個正常人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