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大明:讓你勵精圖治,你去養生?->章節

第八十章:是在給你鋪路啊,孩子!

熱門推薦: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兩日後。

乾清宮。

一大早,六部尚書、內閣的六位大學士,以及太子朱高熾,便早早的等待在了這裡。

三日前,皇上從這裡下詔,自罰三日太廟禁食。

如今三日已過,也到了朱棣出來的時間了。

很快。

在眾人的等待當中,朱棣在太監趙全的陪同下,緩緩走進了宮門。

看到朱棣,那宮殿中的眾人紛紛跪拜見禮。

“問聖躬安!”

朱棣緩步從他們的身邊走過,隨口道:“朕安,都起來吧。”

隨著朱棣的回應,在場眾人紛紛起身。

而朱棣也來到了自己的龍椅上坐好,開口的第一句便說道:“交代的事情辦妥了嗎?”

儘管朱棣在太廟中對於太子他們的動向一直都一清二楚,可這表面上的功夫還是要做的。

面對朱棣的詢問,在場眾人以太子為首,自然是由太子開口回道:“回稟皇上,摺子已經擬好,那攤丁入畝的完善之策全部記錄其中。”

說著,便將手中的摺子遞到了一旁走來的趙全手中。

在趙全將摺子遞來後,朱棣裝模作樣的看了一遍,其實這些內容他早已知曉。

在看完之後,朱棣便又問道:“摺子寫的不錯,主意是誰出的?”

朱高熾當即回道:“回皇上,摺子是由六部尚書內閣大學士們一同撰寫,而裡面的主意,則是由兒臣家那小子,朱瞻基所出。”

對此朱棣並沒有發表什麼意見,但卻皺著眉頭問道:“既然主意是大孫子出的,那他人呢?為何不在這裡?”

聞言,朱高熾頓時一愣:“這.....”

不等朱高熾想好如何回答,朱棣便立刻訓斥道:“身為太子,監國幾十年,卻連個兒子都管不住,等朕死了,你是不是還要管他叫爹?”

一上來,朱棣便給了朱高熾一個下馬威,搞的朱高熾莫名其妙。

不明白老爺子這麼做是為了什麼。

可表面上卻什麼都不能說,只能乖乖聽著老爺子教訓。

而老爺子在訓斥過後,冷哼一聲,立馬便又順著這話說道:“去,這主意既然是那渾小子出的,就把他叫過來一同商議。”

本以為今日就算得不到老爺子誇讚,最起碼也不會有什麼節外生枝事情的朱高熾,好端端又被罵了一頓,心中別提多憋屈了。

但這麼多年都過來了,只能是繼續維持著自己唯唯諾諾的樣子,答應一聲:“哎!”

說罷,便親自朝著宮外而去。

太子府後院。

朱瞻基的房間內。

此時雖然已日上三竿,但因為昨晚與錦衣衛一同商議一些事務而睡的比較晚,所以今早上在完成了系統要求的任務後,朱瞻基便又躺回了床上睡回籠覺。

正在酣睡當中的朱瞻基,全然沒有察覺到老爹朱高熾此刻已經是氣喘吁吁的坐在了他的身邊。

因為事關老爺子,朱高熾也不敢懈怠,這一路上是緊趕慢趕。

如今那額頭上早已經是滿頭大汗。

平日裡使喚別人時總感覺速度太慢,如今自己被使喚一次,朱高熾方知這有多累。

雖然心裡還在埋怨老爺子為何不隨便叫一個太監來傳令,專門折騰自己,但還是強忍著身體的疲憊,抓緊伸手將朱瞻基給叫醒。

“臭小子,醒醒,臭小子.....”

“你爺爺來了!”

叫了半天都沒有叫醒的朱瞻基,在聽到朱高熾說到自己爺爺時,頓時從夢中驚醒。

瞧著朱瞻基剛剛睡醒那一臉茫然的模樣,朱高熾那張胖臉頓時擠在了一起。

“我就知道,你爺爺的名號比什麼都管用。”

瞧著正笑著自己的老爹朱高熾,朱瞻基無語的說道:“爹,你這大早上的又發什麼神經呢。”

可老爹朱高熾卻說道:“大早上?太陽都曬屁股了,還大早上。好了,趕緊收拾收拾起來吧,你爺爺讓你爹我來喊你進宮了。”

朱高熾這話不說還好,這話一出朱瞻基頓時急眼了:“又找我幹嘛?那辦法我說都說了,你們這些朝中肱骨自己商議就是了,商議完就去執行,一天沒事盡找我幹嘛?”

“我不去。”

說罷,又重新躺了回來。

瞧著朱瞻基這副懶樣,朱高熾突然間明白了老爺子為什麼非要自己來找了。

就這模樣,別人來能行嗎?

八成又要死皮賴臉的不聽調派了。

就這,他這個當爹的不來誰來?

不過,相比於上次向朱瞻基這小子詢問那攤丁入畝之策出自何人之手不同,這次朱高熾倒是一臉的無所謂,說道:“你愛去不去,這次又不是你爹我叫你,是你爺爺,你要覺得這事你能躲得開,你就在這被窩裡躲著,你爹我正好跟著你躲躲清閒,省得被你爺爺罵的狗血淋頭。”

說著,朱高熾還往那椅子後一靠,也不急了。

而那床上的朱瞻基在沉默了片刻後,聽著老爹的話也知道這麼躲著不是個辦法,弄不好時間耽擱久了老爺子自己就過來了。

到時候要砍他頭倒是不怕,萬一來個什麼關禁閉,可就瞎了。

想到這裡,朱瞻基只能是一腳踹開了被子,無奈說道:“走走走,走還不行嘛。”

說完,便起身要去換衣服。

一旁朱高熾瞧著自家這兒子那滿臉幽怨的神態,更是大笑了起來。

“別啊,你多睡會兒得了。”

面對老爹的擠兌,朱瞻基也不理他。

等換好衣服後,還連連打著哈氣的朱瞻基便與老爹一同朝著皇宮中而去。

片刻後。

皇宮乾清宮。

隨著朱瞻基走進大殿,那坐在龍椅上的老爺子便陰陽怪氣的說道:“喲,長孫過來了。”

聽著老爺子的話,朱瞻基簡直都無語了。

這一大早剛睡醒,老爹過來陰陽怪氣就算了,老爺子這樣。

可眼前這麼多人,朱瞻基也只能是無奈道:“爺爺,我爹剛剛才挖苦了我半天,如今您就不要挖苦孫兒了吧。”

瞧著朱瞻基憋屈的模樣,老爺子跟朱瞻基他爹朱高熾一樣,一看就樂。

好像拿著他這大孫子逗著玩兒似的。

不過,這場中到底是有外人在的,老爺子身為皇上倒也沒有太過分。

笑過之後便漸漸收斂了情緒,然後對著場中的眾人說道:“朕對這摺子內的法子很滿意,不過,這法子想出來是要實施的,如何在大明朝境內推行才是關鍵。”

“諸位都是朝中大員,對這策令的推行,可有什麼想法?”

聽著朱棣的詢問,在場的眾人也都進入到了商議國事的狀態當中。

第一個開口的便是老爹朱高熾,他一臉正色的躬身對老爺子行了個禮,便說道:“皇上,在這策令編撰的時候兒臣就一直在參與,所以還是比較瞭解的。對此策的內容,兒臣沒有什麼意見,這也的的確確是強國富民之措。”

“可唯有一點,此策關係牽連甚廣,不光是官紳,還有各地藩王,宗親,甚至是一些鄉紳,其中關係可謂錯綜複雜,若是一下便在整個大明朝內部推行,兒臣覺得不妥,任何一個大意就可能引起整個大明朝內部的......”

老爹朱高熾這話說到最後,哪怕他是太子之尊,但那‘動亂’二字還是沒敢說出口。

畢竟他此刻面對的是自己老爹,皇帝,在他面前說動亂,實在有些不太好。

而老爺子似乎也明白太子的意思,並沒有在意,反而直接反問道:“那按照你的意思,此策又該如何推行?”

朱高熾沉默幾秒,仔細醞釀了一下語言後,說道:“兒臣前幾日在尚書房內偶然看到了一封摺子,其上提到了一個詞,叫試點。”

“兒臣覺得十分有趣,顧名思義,這試點就是擇一地作為朝廷策令前期推行的試驗地,畢竟朝廷策令的推出只是在理論上可行,但到底在實施的過程中是否有遺漏或者漏洞,我們誰也不能保證。”

“所以在全國推行新政之前,暫且先選擇一片區域試行,讓這策令的問題透過實際的實行暴露出所有的問題和漏洞。朝廷在彌補之後,再行全國推動。這樣就可以將新政推行出現的弊端降低到最小。”

聽到朱高熾的話,朱棣的臉上卻是隱約露出了些竊笑之意。

但直到那朱高熾說完自己的想法後,朱棣這才緩緩點點頭,然後笑著看向了一旁壓根沒有一點精神頭的朱瞻基,說道:“臭小子,你爹在說你提出的試點之論呢,這你最清楚,出來說說吧。”

老爺子的話一出口,被叫過來的朱瞻基倒沒有什麼反應,可一旁的老爹朱高熾,卻明顯的愣了一下。

“皇上,那試點之論,是這小子提出來的?”

朱棣瞧著朱高熾那驚訝的神色,卻只是冷哼一聲,道:“就說你這個當爹的不稱職,連你兒子都會些什麼都不知道,怎麼當的爹。”

聽到老頭子又開始擠兌自己,朱高熾是滿臉無奈,心裡滴咕:平日裡你不經常說這小子是你教育出來的嘛,現在又怪我這個當爹的不稱職了?

不過嘴上還是乖乖的說道:“皇上教訓的是。”

說完,又將目光看向了一旁的朱瞻基。

此時場中被所有人注視的朱瞻基,整個人看起來卻沒有一點精神,眼皮耷拉著來到場中,回話道:“回爺爺的話,孫兒覺得我爹說的並沒有什麼問題,這稅收革新的事情關係到整個大明上下。”

“加上攤丁入畝前所未有,以及官紳一體納糧牽扯甚廣,指不定一些地方上的豪紳便不滿朝廷舉措,一兩處鬧起事來並不打緊,可要一起出現,就不好了。另外,孫兒覺得此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若說他們真敢行那悖逆之舉,孫兒倒不覺得他們有那膽子。”

“畢竟這些人都是富裕家世,這人一有錢了就惜命。”

“不過,孫兒卻覺得他們很大可能會拒絕執行朝廷的策令,不遵法度。若是全國推行,到時遇到的阻力定然不小,朝廷到時派遣各地去推行的官員數量太多,朝廷可能疲於應對。”

“這推行新政就好像打仗擊鼓,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若朝廷無力推行,致使新政難以推行,等騰出手再想推行,阻力會越發的大。還不如先擇一地推行,集中所有力量針對一地。”

朱瞻基雖然人看起來無精打采,但這說出的話卻十分在理,句句都掐準了要害。

所講述的道理也十分的清楚明白。

在場眾人在聽到後,都是不由自主的跟著點頭。

而老爺子朱棣在聽完後,也點點頭,給予肯定的說道:“集中所有力量針對一地,說的不錯。”

說完,又看向了周圍其他的大臣,問道:“那諸位呢,對此可有什麼不同想法?”

一旁的大臣們互相對視一眼,隨後躬身對著朱棣說道:“回皇上的話,之前在尚書房時臣等便與太子殿下商議過此事,都覺得此舉甚妥。”

“既然所有人都覺得應該先設立一個試點,那便按照諸位的意思來辦。不過,這試點,又該選在何地?”朱棣繼續問道。

說到這裡,朱棣看向了一旁的內閣首輔楊士奇,說道:“楊士奇,你來說說。”

聽到朱棣點名,雖然不明白皇上為何會在眾人當中專門選到了他,但楊士奇還是慎重的思考了下後,說道:“回皇上,微臣覺得,此次新政試點的地方不能太大,但也不可太小。大則失去了試點的作用,小則不足以體現新政弊端。”

“最好是以一行省之地,作為試點。”

聽著楊士奇的話,朱棣雖然有考較之心,但並沒有表現出最終的態度來。

反而轉頭看向其他人,問道:“諸位覺得呢?”

眾人對視一眼,紛紛附和道:“臣等贊同.....”

朱棣點頭:“既然這試點定了,大小也選好了,就剩這地點了。諸位,誰有合適的想法啊?”

見眾人沒人應話,朱棣便再次看向了朱高熾,問道:“太子,你來說說吧。”

聽到這話的朱高熾也沒含湖,隨即便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回皇上,兒臣覺得以山西為試點最好。山西行省自元末後便沒有受到太多的天災襲擾,其民力還保留完整。”

“雖在移民之策上遷移出不少的百姓,但根基猶在。其他諸多北方行省雖有恢復,但與山西行省比起來還是有些不如。既然是試點,自然是以人口眾多的行省最好。”

“加上朝廷今後會遷都北平,選一北方行省作為試點可以點闊面。”

“所以兒臣覺得山西行省最為合適。”

聽著朱高熾的話,朱棣再次看向了其他人。

但這個結果從太子的口中說出,自然是之前就與內閣以及六部尚書商議過的。

如今太子提出後,自然是無人反對。

見此,朱棣最終將目光又投到了朱瞻基的身上,問道:“大孫子,你覺得呢?”

原本在剛來的時候還睡意朦朧的朱瞻基,如今在站了半天後,也漸漸清醒了些。

聽著老爺子的詢問,按照朱瞻基原本的性子本來是不想多說什麼的,反正說多錯多,招惹的麻煩也多,讓他們自己去商議就是了。

不過,攤丁入畝這件事不簡單,此事事關大明朝的根基所在。

如今距離農耕文明巔峰只差一步的大明朝,這攤丁入畝是關鍵。

邁過去,大明朝至少五十年無憂。

同時,這件事是他登基之上也必然會去做的事情,如今既然老爺子和老爹他們願意去替自己辦,他還有什麼可不高興的。

這不是省了自己的事情了嘛。

所以,不管是為了自己日後的悠閒生活,還是為了大明朝幾千萬的百姓,朱瞻基還是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爺爺,孫兒覺得以山西行省作為試點固然無錯,但有些過於保守了。”

聞言,朱棣頓時來了興趣:“哦?那按照你的意思,該選擇哪裡?”

朱瞻基毫不猶豫的說道:“南直隸!”

這話一出口,一旁的老爹朱高熾頓時皺著眉頭說道:“南直隸毗鄰京城,是整個大明朝最為富庶的地方,但,它同樣是整個大明朝關係最為錯綜複雜的地方。若是在此地推行新政,其面臨的阻力不可想象,風險太大,不值得。”

對於老爹的話,朱瞻基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其實又何止是自己老爹選擇了山西。

就是當初雍正在推行攤丁入畝之策時,也是選擇了山西為第一個試點。

但朱瞻基卻有自己的想法。

“以山西行省為試點,固然穩妥。但以南直隸為試點,其收益更大!”

“正是因為在南直隸面臨的阻力最大,關係錯綜複雜,所以他的收益也是最大的。以山西行省為試點,即便完成了新政的推行,可接下來面向全國的時候依舊困難重重。”

“但南直隸卻不同,因為這裡聚集了整個大明朝的權貴,只要在這裡新政推行完成,之後再面向全國的時候,那勢頭必定高歌勐進。就像兒臣之前所說那打仗擊鼓的道理一般,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既然是打仗,那我們就在這群狼中挑一個骨頭最硬的,挑它們的頭狼!集中所有力量,將那頭狼的腦袋敲碎,其餘的狼群見此必然心生膽寒,不敢再有異動。”

“若是只知狐假虎威,挑那軟柿子捏,穩妥固然穩妥,可等這新政推行完,還不知道要多少年,那時候時過境遷,很多事情可就說不好了。”

聽著朱瞻基的這一番理論,一旁的老爹朱高熾一時竟還真不知該如何反駁了。

不光是他的這一番話說的無法反駁,更是因為朱瞻基這小子在說話時渾身上下那一股子捨我其誰的氣勢,彷佛就像他口中所說的那些話一樣,既然要打仗,那就挑其中骨頭最硬的打。

這話說的是何等霸氣。

絲毫沒有為即將面臨的困難而膽怯的意思。

這樣的發現不禁讓朱瞻基的老爹朱高熾有些恍忽的感覺。

這還是自己那個每天懶洋洋,只知道四處遊玩享樂的懶蛋兒子嘛?

就在朱高熾恍忽之間,那龍椅上的老爺子卻對朱瞻基的這一番話十分的對胃口。

朱高熾身為太子,學的又是儒家,有些事情在思考和處置時不免受那儒家思想的影響。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也事事以穩妥為先,尤其是在處置政務這種關係到天下安危的事情上,更是將穩妥放在了一切之首。

可是,老爺子朱棣卻不同。

他是馬上天子,所思所想自然與自己的兒子朱高熾大相徑庭。

反而是朱瞻基這小子所說的這一番話十分對他的胃口。

大丈夫,正該如此。

打仗,就是要先將對方那個看起來最兇最狠的腦袋給敲碎,如此方能震懾宵小。

欺負一些小嘍囉算什麼本事,又能解決什麼根本上的問題。

在老爺子對朱瞻基滿眼的讚賞中,老爺子最終有了決斷,說道:“臭小子說的不錯,施行新政穩妥固然重要,但速度也不能全然不顧。以南直隸為試點,要的就是震懾天下!”

“只要南直隸的新政推行完成,這天下還有什麼地方敢於公開違背?”

“定了!就南直隸!”

隨著老爺子最終拍板的話說完,這件事終於是塵埃落定了。

儘管最後的結果並不像自己所想的那樣,但此時的朱高熾對此卻反倒沒有那麼在意了。

這幾日,自家這個渾小子,給了他太多的驚喜。

甚至一個不注意,竟然達到了能夠在朝堂上與自己這位監國幾十年的太子互相辯論並且勝出的地步。

但很快,老爺子朱棣的一句話,便又將眾人的思緒拉回到了場中。

“辦法定了,方式定了,地方也定了。”

“現在就少一個主持這新政推行的人了......”

隨著老爺子這話說完,又重新乖乖的站回到角落中的朱瞻基,突然感覺後背發涼。

抬頭一瞧....

那龍椅上的老爺子正饒有興趣的瞧著自己。

老爺子的目光自然很快便引起了在場所有人的注意,順著老爺子的目光看去。

眾人心中一驚!

皇上.....是要長孫殿下親自去主持這新政推行的事務?

這個發現,對於在場眾人而言,可比長孫殿下說出那些攤丁入畝之策還要令人震驚。

畢竟一個是說,一個卻是做啊。

莫說是如此年輕的長孫殿下了,就是他們這些主政多年的官場大吏,也沒有誰敢說自己就一定能做好的。

畢竟,這可是在南直隸!

就是太子爺親自主持,其結果也無人敢保證....

新政推行如此重要的事情,事關大明朝基業的事情,皇上卻要長孫來做???

就算皇上有意歷練,可也不能第一次實際執辦就要主持在南直隸推行新政這樣的差事吧?

在場所有人都懵了。

他們沒一個能想到皇上會這麼做。

就在眾人震驚之時,老爺子終於開口了。

“臭小子,既然那攤丁入畝之策是你提出來的,南直隸為試點也是你定下的,那麼這主持推行新政的事情,便由你來辦,如何?”

聽到老爺子的話,朱瞻基愣神的說道:“爺爺,這事關係到大明朝的根基,孫兒哪裡能擔得起如此重的擔子!”

朱瞻基一開口便拒絕了老爺子的話。

然而,面對朱瞻基的拒絕,老爺子卻態度堅定的說道:“若推行個新政你都做不到,日後如何執掌天下?這件事由不得你,不做也得做!”

老爺子這話一出口,還不等朱瞻基有什麼反應,一旁朱瞻基那老爹朱高熾便感覺自己眼角在抽搐。

當著他的面說這種話....

是想直接越過他這個兒子,讓長孫即位嗎?

一旁的朱瞻基瞧著老爺子如此堅定的態度,頓時便露出一副生無可戀的神態:“爺爺......”

聽著朱瞻基還想說什麼,一旁的那些大臣也都躍躍欲試,似乎想要勸說皇上另擇人選,老爺子卻立馬伸手打斷了眾人的話,說道:“不用說了,這次主持新政推行的人選非長孫莫屬,人選已定,不必再議。”

說完,老爺子又將目光看向了一旁的夏元吉以及最初時考較過的楊士奇,說道:“夏元吉,楊士奇,朕命你二人輔左長孫督辦此次新政推行的事務,事關重大,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老皇帝異常堅決的態度,讓眾人想要勸說的心思頓時消減。

那夏元吉和楊士奇更是在老爺子說出這話後,立馬躬身領命,道:“臣,領命!”

“朱瞻基!”

老爺子突然出聲道。

聽到老爺子叫他,朱瞻基先是一愣,隨後瞧著眾人注視的目光,這才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對著老爺子躬身行禮,道:“孫兒領命!”

見此,老爺子朱棣這才露出了滿意的神色。

隨後對著眾人一揮手,道:“事情既然已經議定,你們便下去吧。”

說完,又補充了一句:“長孫留下。”

當這乾清宮中的眾人,包括朱瞻基他老爹朱高熾也一同離去後,那坐在龍椅上的老爺子這才緩緩起身,從龍椅上離開後來到了內殿的一處臥榻。

半躺著的朱棣對著朱瞻基招了招手。

等朱瞻基來到身前後,老爺子這才開口問道:“知道為什麼要將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你小子嗎?”

老爺子開門見山的問題,其實朱瞻基自己也不明白。

就是這件事交給他朱瞻基自己來安排,也絕不可能交給他這個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子。

畢竟這中間的人情世故實在太多了,辦重了,辦輕了,都不好。

唯有將那火候拿捏到最佳,方能成事。

而他朱瞻基壓根也沒有任何這方面的經驗。

隨即,朱瞻基便搖了搖頭,道:“孫兒不知。”

對於朱瞻基的回答,朱棣並不意外,反而是嘆了口氣,挪動了一下身子,讓自己保持著一個舒服的姿勢,說道:“此次新政推行事關重大,若僅派一位朝中大臣,身份太淺,鎮不住場面。”

“原本也可以指派你爹和你二叔三叔去,但你爹這人待人太過和氣,有些話你爹說不出來,有些事情也做不出來。至於你二叔三叔.....”

說到這裡老爺子更是直接搖了搖頭,連點評都不點評了。

“倒是你小子,雖然沒有什麼經驗,但好在不要臉,也心狠手辣,辦這事最是適合,況且......”

不等朱棣說完,一旁的朱瞻基插話道:“爺爺,您這是在誇孫兒?”

“哈哈哈哈!”

老頭子聞言頓時笑了起來。

“行了,別賣嘴了。記住爺爺的話,這次新政推行,你小子就做好主事的人,其他的都交給那楊士奇與夏元吉辦。那楊士奇是你提上來的,之前就在東宮做太子屬官,算是你們家的人,爺爺也幫你瞧了,這人可以用,還是有些本事的。”

“而你小子往日淨嚇跑,也沒什麼經歷,這次就趁著新政推行,好好的歷練一下,也好多些資歷,不然朝中臣子不服啊。”

說到這裡,朱棣瞧著朱瞻基那平靜的表情,問道:“你小子到底聽懂了爺爺什麼意思沒有?”

朱瞻基一愣:“聽懂了啊,這次新政推行好好歷練一下,多聽那夏尚書與楊大人的話。”

見朱瞻基壓根沒有聽懂自己為他鋪路的深意,朱棣無奈的搖了搖頭,道:“算了,聽不懂就聽不懂吧,也不需要你懂。”

“行了,滾吧滾吧,回去好好想想,別丟了你爺爺的臉面。”

聽別的或許朱瞻基反應慢一拍,可一聽老爺子要他走,朱瞻基當即便道:“孫兒明白!”

說罷,便退了出去。

瞧著這小子跟逃命似的跑出乾清宮,朱棣頓時笑了起來。

可笑著笑著,便劇烈的咳嗽了起來。

臉色也在這劇烈的咳嗽當中變的發白。

最後在停止咳嗽後,整個人倚靠在床被上,若有所思的滴咕道:“臭小子,你可千萬不要讓爺爺失望啊。”

其實,老爺子打一開始便認準了要讓朱瞻基來負責這一次的新政推行。

因為他很清楚,這攤丁入畝之策非同小可,若是真的在大明朝內部推行開來,意義深遠,是功蓋千秋、萬世流芳的大事。

作為提出這攤丁入畝之策的人,朱瞻基本就該享有這份美譽。

當然,除此外最重要的還是他想要藉此機會,為他這個大孫子‘刷’一份功績。

毫無治政經驗的朱瞻基日後若是登基,在朝中必然會有人針對他這一點提出反駁,甚至以此攻擊。

可如果有了這份功績傍身,莫說是在他大明朝,就是放在歷朝歷代的君王當中也絕算不上下等。

這樣一來,他這大孫子便可以名正言順的登基為帝。

而他之所以要在自己還沒死,朱瞻基他爹也還沒有即位前就考慮這麼多,還真不是著急,亦或者什麼未雨綢繆之類的事情。

實在是因為他這個孫子太過優秀了。

優秀到讓他時常有種錯覺,好像在這孩子身上看到了他爹朱元章的模樣。

當初在這孩子尚書房監國時,內閣大學士說朱瞻基頗有太祖之風,起初他還只是笑笑。

可是隨著他對這孩子的瞭解越來越深,他還真的有些相信了。

從在尚書房輕鬆的解決那解縉的為難起,這孩子便表現出了遠超常人的智慧和手段,輕鬆的解決了那些難辦的政務。

而在處置那解縉時,更是毫不留情。

這一點就像極了他爹朱元章。

除此外,在政務上的天賦異稟,是他朱棣生平僅見。

而且這種處置政務的天賦十分沒有道理,就好像他爹朱元章一個窮苦出身的行僧,卻能將天下政務處置的井井有條一樣,讓人羨慕到都有些嫉妒,卻又偏偏很無奈。

那治水之策、攤丁入畝之策,哪一條不是驚世之策。

可到了他的手中,卻好像信手拈來,讓人輸都輸的不明不白,沒有脾氣。

若僅僅這些也就罷了,偏偏這孩子在對待一家人的態度上,又十分像他爹朱元章,重感情。

這些個優點集於一身,他朱棣實在沒有理由饒過他而去立其他人為君。

加上自家那老大身體不好,平日裡從太醫用藥比他朱棣還不受用。

身為人父,又是君王,他朱棣又怎麼會不關心自己兒子,太子的身體狀況。

每一次老大在被太醫診斷後,他都會第一時間查問。

老大的身體,要比表面上看起來的更嚴重。否則他這次回京後為什麼會那麼堅定的罷去了老大監國的職務。

要知道老大在這個位置上已經坐了幾十年,老大會不會造反,他朱棣會不知道?

為的就是讓他多休息休息。

而這一點也是他一直以來都沒有辦法堅定的選擇自己大兒子朱高熾為繼任之君的最大原因。

那代表著九五至尊的龍椅上,怎麼能坐一個活死人呢?

就算他願意,這朝廷上的大臣,天下的百姓能願意嗎?

一個不好,便可能讓這大明出現前所未有的動盪,到時候自己都已經不在了,只能是徒嘆奈何。

所以,在他發覺了自家那大孫子的天賦異稟後,便動了越過老大直接立長孫為繼任之君的心思。

雖然這一點於禮法,於他爹朱元章留下的皇明祖訓都說不通,但規矩是死的,人卻是活的,辦法多的是。

而這,也是他非要朱瞻基這小子主持這次新政推行,為其刷功績的最大原因。

他要為這個大孫子鋪路!

若是正常繼位登基,就算他這大孫子沒什麼功績,也絕沒人能說什麼閒話。

可若是越過老大登基,就必然會遭受到無數的壓力和抨擊。

面對這些,如果自身不硬,難免會授人以口舌。

作為君主,卻受人詆譭,處處質疑的感覺,他朱棣已經受夠了。

這種事情,他絕不允許在自己大孫子的身上再次上演!

相關推薦:我為祖國奔赴萬里[快穿]美漫艾爾登之王,開局逼瘋祖國人群星之星海女帝超神大管家我走過的20年職場之路從村民開始當皇帝最強戰神升級系統從玄君七章開始大明官窯我好像比主角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