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大明:讓你勵精圖治,你去養生?->章節

第一百九十六章:與君共飲

熱門推薦: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況且....”

說到這裡,朱瞻基忽然停頓了下來。

然後用前所未有的凝重神態說道:“在外邦,存在一種天下人都為之瘋狂的寶貝,有了這件寶貝,侄兒敢保華夏五百年鼎盛!”

“反之,若此物遺留外邦,五百年內,我華夏必被外邦所欺,山河破碎,生靈塗炭!”

朱瞻基此話言之鑿鑿,彷彿已經看到了這樣的結局似的。

而在聽到朱瞻基這番話後,不管是朱高煦還是朱高燧,都是露出了凝重的神色。

不管這兩位王爺曾經如何,如今在聽到日後大明朝百姓的遭遇時,依舊還是難以接受。

畢竟,他們的血脈當中流的是華夏的血,是老朱家的血。

不過,除了憤慨之外,他們二人心中更加疑惑的是,到底是什麼樣的寶貝,能被他們這位大侄子如此稱讚。

畢竟,身為跟隨老頭子朱棣打天下的人,不管是朱高煦還是朱高燧都很清楚。

這天下,可不是說你有什麼就能得到的。

而是要靠手中的刀劍一點點打下來的。

但他們也清楚,他們這位大侄子是不會隨便胡說八道的。

既然如此,只怕他口中所說的寶貝非同小可。

想到這裡,那趙王朱高燧也沒有過多的猶豫,而是跟剛剛的漢王朱高煦一般,對著朱瞻基拱手說道:“皇上,臣謹遵號令就是,要我做什麼,你說吧!”

聞言,朱瞻基也是端起一杯茶,對著三叔說道:“那侄兒我就替天下人先謝過三叔了。”

說到這裡,朱瞻基當即便命人將之前系統獎勵的世界地圖給取了過來。

隨後便開始在這地圖上為自己這兩位二叔三叔講解起來。

並且將大明朝的疆域以及整個世界的情況大致介紹了一遍,最終,將自己心中最大的秘密說了出來。

中東!

那個隨便挖個坑就可能冒出石油的地方。

石油,是整個工業時代最為重要的原料。

沒有石油,一切都是白費。

而擁有了石油,便是掌握了整個工業時代的命脈。

也只有如此在接下來的數百年間,大明朝才能像朱瞻基剛剛所說的那樣,鼎盛數百年。

哪怕大明朝沒了,日後接替華夏的朝代,也將繼續站在世界之巔。

伴隨著朱瞻基的不斷解釋,一旁的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也是聽的痴迷。

對於那些亂七八糟的知識,身為漢王和趙王的他們自然是沒有太大興趣去做,畢竟,在他們看來,這些都是小道小技。

是那些臣子們要去做的事情。

而像他們這樣的人物,只要掌握好天下人就是了。

可在聽到朱瞻基講到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多邦國,那麼多他們從來都沒有聽到過的邦國,還有那麼多各色各樣的美女,奇珍異寶時。

這兩位行伍出身的王爺,頓時心潮澎湃。

當然,對於大明朝之外的情況,身為大明朝王爺,他們肯定多多少少是知道一些的。

畢竟鄭和下西洋可不是白下的。

可鄭和所知曉的,又豈能跟經歷過後世資訊大爆炸時代的朱瞻基相比。

事無巨細,天上地下,朱瞻基都能說上一些。

這樣一來,這便是給他們二人的認知開啟了一扇天窗。

一扇能看到滿天星辰的窗戶。

而一旦看過那漫天的星辰後,如今已是享盡人間之福的二人,眼裡,心中,哪裡還放得下那苟且小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滿腦子只有那星辰大海。

也在這個時候,朱瞻基也說出了自己最終的目的,按照當初給那些臣子官員們講解時劃的直線一般,再次在那地圖之上隨手一劃,說道:“從這裡,我朝的安南之地,一路向西,便可直達那藏寶之地。”

“只要我們能開啟這一路上外邦之國的商道,便可從那裡源源不斷的運輸珍寶而回。”

聽到朱瞻基這輕飄飄的一句話,還有那隨意的一劃,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雖然心中惦記著那所謂的珍寶,但心中更加感嘆的是自家這大侄子朱瞻基的眼見和氣勢。

要知道,他這麼隨手的一劃,劃的可是那途中數個國度。

按照朱瞻基自己剛剛的介紹,這一路上,可是有好幾個強盛邦國的。

就算國力不如大明朝,但畢竟是在對方的領土之上。

到了那邊作戰和在大明朝境內作戰,那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

這還不像是在漠北作戰,在漠北,他們的運輸線還能跟上來。

可到了那邊,中間隔著好幾個邦國,這物資如何運輸。

整個後勤線,都將處於敵人的包圍當中。

就即便說是將沿途上的邦國全部擊潰,可總不能將對方所有人都滅絕吧?

先不說什麼道德人倫,就是你想,也絕對不可能做到。

這要動用多少的兵力,又需要多少的人去查探。

光是想想都頭皮發麻。

可只要人不死,那這一路上就絕對不會太平了。

不過,他們也清楚,他們所能想到的,朱瞻基這小子也肯定能夠想到。

雖然他們都是功勳卓著的將軍,可不說別的,光是當初朱瞻基這小子在那漠北的所作所為,便足以跟他們平起平坐了。

既然如此,他們自然也就不會真的看輕了這大侄子。

能想到中間的困難,卻還如此隨意自信....

這便不是狂妄了。

一時之間,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都被朱瞻基的野心所震撼到。

心情也是頗為澎湃。

畢竟,如果一切真的按照朱瞻基這小子所說的做到,那麼,他們如今所做的一切,可就真的是開天闢地頭一回了。

其功,絕不遜色於當初秦始皇的統一天下。

也在這個時候,朱瞻基突然笑著舉起了手中的茶杯,對著面前的二位叔叔問道:“二位叔叔,可願跟侄兒一同完成這個計劃?”

聞言,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對視一眼,雖然什麼都沒有說卻不約而同的彎腰端起了茶桌上的茶杯,與朱瞻基共飲。

片刻後。

朱瞻基含笑站在乾清宮的大門口,遠遠望著漸漸離去的二叔朱高煦和三叔朱高燧。

直到他們消失在視線當中,朱瞻基這才長長的嘆了口氣。

累。

太累了。

雖然說那些話的時候康慨激昂,熱血澎湃,可這樣的話,他朱瞻基已經不是頭一次說了。

哪怕他說的是心中真話,表露出來的心意也是真實的。

可沒有辦法。

這就是身為皇帝的悲哀。

哪怕說的是真話,說的是心裡話。

可這樣的話說多了,自己都覺得假。

好像是故意在忽悠人似的。

可偏偏不說又不行。

站在那乾清宮的門口,朱瞻基揉了揉額頭,再遠遠的望了眼這偌大的皇宮。

口中喃喃滴咕道:“老爺子啊,你說你走就走了,急什麼,還把我爹帶走,你這不是成心折騰我嗎?”

說罷,又自覺可笑,無奈搖頭,轉身又朝著身後的乾清宮中走了進去。

在朱瞻基轉身進入宮殿之後,剛剛還在宮殿前站在朱瞻基身後的趙全,瞧了眼這位新皇帝,心中也有些感嘆。

身為皇帝的貼身太監,趙全服侍了兩位君主。

也是當今世上最瞭解這兩位君主的人。

剛剛看到這位小皇帝的模樣,不知為何趙全突然回想起了十多年前,老皇帝早些時候的情景。

那個時候,皇上似乎也經常不明所以的感嘆感傷。

那個時候的他還沒有如今這般精明世事。

他還很疑惑,身為皇帝,哪裡來的那麼多憂愁。

畢竟這天下都是對方的,要什麼得不到?

用心想事成來形容也不為過。

如此生活,還有什麼可感嘆的?

江山,美人,權力,財富,要什麼有什麼,又有何事值得帝王感傷。

可在陪伴了老皇帝幾十年,如今又在新君身邊服侍後,有些東西他趙全也是明白了。

畢竟,他趙全雖然只是一個太監,但畢竟是皇帝身邊的太監。

他所掌握的能量,又豈是尋常人可比。

可他也是如此,在經歷了這麼多年的生活後,他才明白,有些事情,還真是連帝王都無法稱心如意。

世事,這就是世事啊.....

趙全同樣長嘆一聲,轉身又趕忙進了宮殿,來到了朱瞻基內殿的門口候著。

而在那乾清宮的大殿門口,皇上和趙全趙公公的舉動,也如同命運一般,在那門口的小太監心中留下深深的疑惑。

春去秋來。

彷彿只是轉眼間的功夫,原本那春意盎然的皇宮中,此刻已是一片秋涼之景。

枯黃的樹葉,伴隨著那秋風浮動。

在那空中晃晃悠悠的飄落下來。

留下了滿地枯黃之色。

此時的朱瞻基依舊站在那乾清宮的宮殿門口,在他的肩膀上,已然因為秋涼披上了細袍。

在這數月的時間裡,朱瞻基的雙腳便彷彿被綁在了這皇宮的地磚之上,是一步都未曾離開過。

若是換了當初老頭子在的時候,只怕老頭子第一個便會蹦出來懷疑這小子的腦袋是不是跟他二叔一樣被夾了。

這樣的事情,在早前是絕對不可能在朱瞻基身上看到的。

可如今,就連朱瞻基自己似乎也都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每日睜開眼便是在這皇宮中,閉上眼,依舊是在這皇宮之內。

身邊的人,也大多都是那熟悉的樣貌。

相比於熟悉、習慣,朱瞻基更願意用麻木來形容自己如今的處境。

當然,朱瞻基這數月的堅持,也並非沒有回報。

當初命楊士奇組建的海軍,如今也初具規模,命工部營造的海船,也已經像下餃子一般,在整個明朝的周邊海域上來來往往。

無數的金銀,正在不斷的從那東瀛之地,朝著大明朝的境內運回。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整個大明朝沿海港口碼頭的稅收,便已經達到了當初大明朝一年財政收入的七成!

七成啊!

單單這一項,便為大明朝增加了七成的財政。

雖然這本就是朝廷從口中故意放出來的肉,甚至大部分被那些擁有海船艦隊的人吃掉,但這本就是朱瞻基的計劃之一。

所以並不可惜。

反倒是這樣的數目,足以顯現如今大明朝民間海船的交易量,正在不斷的攀升,甚至可以用瘋狂增長來形容。

畢竟,與這個數目對比的可是整個大明朝數千萬百姓耕耘所得。

雖然到目前為止,這樣的計劃還未給大明朝帶來任何正面的推進,看似只讓那些擁有海船的人吃了個滿嘴留香。

但即便是此刻,也並非是真的對大明朝沒有半點幫助。

如今大明朝民間海船的數量增加,儘管都是民用商用居多,但因為數量太多,加上大明朝海軍的組建正在不斷的增加。

曾經對大明朝造成很多麻煩的倭寇,卻在這樣的局勢下,徹底的消失了。

其實這些倭寇原本並非是東瀛的正規軍隊,大多數都是一些活不下去,在外討命的東瀛人。

這些人之所以可以給大明朝造成很多的麻煩。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他們在海上。

加上大明朝有很長的海岸線,以及監控能力不足,所以很難將這些人徹底的清楚掉。

至於說沿海的那些百姓,更是因為沒有海船,根本無法對這些人造成任何的損傷。

可如今不同了。

別說是他們運氣不好,被大明朝的海軍所遇到,就是遇見一些人數較多的大明朝艦隊,他們的結果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那些人的海船對比大明朝的船隻而言,還是太小了。

大明朝本身就武德充沛,加上朝廷釋出的誅寇令。

一個海上倭寇,便可得朝廷百兩賞賜。

這樣一來,那些倭寇哪裡還有活路。

如今別說是來襲擾大明朝的邊疆了,逃命都來不及。

跑慢點,脖子上的腦袋就被人給砍了去換銀子了。

除東南沿海的航海業正在按照朱瞻基的計劃不斷發展壯大外,其境內的造船廠技術、規模、數量、產量...

也都在不斷的進步。

同時,朝廷在擁有了足夠的金銀作為支出後。

對於南部安南地區的開發,也正在快速的進行著。

尤其是對軍需相關的產業,正在飛速的增長著。

相關推薦:我為祖國奔赴萬里[快穿]美漫艾爾登之王,開局逼瘋祖國人群星之星海女帝超神大管家我走過的20年職場之路從村民開始當皇帝最強戰神升級系統從玄君七章開始大明官窯我好像比主角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