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大明:讓你勵精圖治,你去養生?->章節

第一百一十九章:朕教導他?指不定誰教導誰!

熱門推薦: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朱棣倒也理解他們,說道:“不行嗎?那行,既然你們不肯來,那朕來,朕要在忽蘭忽失溫一帶,建兩個城,朕將來走親戚,總得有個落腳的地方吧?這年齡大了,也住不慣這個帳篷,是吧?你得體諒體諒朕,朕再派點兵,運點糧食。”

“以後誰打你,就是打我!”

然而,面對老爺子朱棣的話,那脫脫不花大汗卻突然站了起來,對著朱棣說道:“這裡是我們的土地,你們怎麼能在這裡建城呢!”

“既然這樣,咱們就戰場上見吧!”

對於建城之事,所有人都清楚。朱棣清楚,如果能夠在這裡建城,那這一片土地就註定是他們的。

如果那脫脫不花大汗真的答應,這一場仗,他朱棣不打都行。

而那脫脫不花大汗自然也是清楚的。

這種事情,他是絕對不允許發生的!

這種要在他脖子上放刀的事情,他們絕對不可能答應!

面對對方的威脅,朱棣頓時一笑:“好!”

“朕警告你,打的時間越長,我的要價越高!”

“老二老三,去,陪陪脫脫不花大汗喝喝酒,買賣不成仁義在,這以後成了親戚,見了面別不好意思。”

一瞬間,場中大笑聲起。

被奚落一番的脫脫不花大汗立馬便從那帳篷中離去。

至於朱棣,對於那脫脫不花大汗的離開,卻絲毫沒有在意。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是一直以來的規矩。

另外,就算殺了這脫脫不花大汗,韃靼部也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所以就這麼看著他離去。

而隨著這些人的離開,朱棣也清楚,這一場大戰,就要開始了......

經過了這麼些年,這些塞北的部族也學會了先禮後兵的招數。

只是可惜啊。

如果真的能在這裡修建一座城池,這仗,就好打多了.....

這裡畢竟是那些塞北部族的家鄉,而他們明軍,就是再厲害,終究也是無根之木。

無法在這裡長時間的站住腳啊.....

不過感嘆了一聲後,朱棣便立馬收斂心神,再次進入了作戰的狀態。

對著場中的老二老三、以及眾多將軍說道:“這脫脫不花此番沒有在我們這裡討到便宜,想必回去之後就要下定決心與我們明軍開戰了。”

“各部各營的主將,回去之後命令士兵時刻準備好打仗,明日天一亮,便向北進發。”

“老二老三,你們率領左右翼,暫時鎮守兩翼安全。中軍先動,迎戰正面的韃靼部,待戰休止,安營紮寨後,你們再行從兩翼跟上來。”

聽著朱棣下達的命令,在場眾人紛紛躬身行禮,道:“謹遵皇上之令!”

“行了,下去準備吧。”

“是!”

第二天一早。

老爺子朱棣專門將那於謙叫到了身邊。

不管是自己對這於謙的看重,還是自己那大孫子對其的看重,如今既然人交到了自己的手中,自然是不能將其真的扔在馬廄當中不管的。

既然其心性已經有了些歷練和沉澱。

如今還是帶到自己的身邊,讓他參與到這軍中大事之中,方能有更多的歷練。

那於謙倒也不含湖。

雖然自己身上無官無職,就隨便披了件鎧甲,便敢騎上駿馬跟在皇上朱棣的身後。

以朱棣為首,漢王趙王在兩側,其後跟著一個于謙。

他們就這麼騎著馬,來到了那千軍萬馬之前。

瞧著那殺氣騰騰的軍隊,朱棣胯下用力,馬匹頓時朝著前方而去。

身後的眾人也緊緊跟了上去。

在那兩軍中間,以朱棣為首,騎馬穿行在其中。

老爺子朱棣一臉正色。

對著四周大喝道:“明軍威武!”

四周齊喝:“將軍威武!”

在來到那千軍萬馬的中央時,後面不管是漢王趙王還是于謙,都停了下來。

因為那裡是老爺子朱棣的舞臺。

置身於千軍萬馬之間,朱棣環視周遭。

再次大喝:“明軍威武!”

場中的聲音再次提高了許多:“將軍威武!”

“明軍威武!”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隨著聲音落下,朱棣一手牽著馬韁,對著四周的將士們喊道:“征戰二十年,奔襲萬里,今日之後,我們就要會戰敵軍的主力了。”

“我要你們與我一起,馬踏聯營!”

“我要你們和我一起,殺戰沙場!”

“讓我們的子孫,永不再受戰亂之苦!”

說著,朱棣從腰間抽出刀來。

朝天一舉。

“不破敵軍,誓不迴轉!”

“殺!”

“不破敵軍,誓不迴轉!”

“殺!”

“不破敵軍,誓不迴轉!”

“殺!殺!殺!”

此時身處千軍萬馬中央的於謙,哪裡真的身在其中感受到過這震懾人心的時刻。

一時之間,不知為何,嘴中已經是狠狠的咬起牙來。

感覺自己身體中的熱血都在沸騰。

雖然他是一個文人,可在此刻,他彷佛真的融入了這四周的千軍萬馬之中。

與他們血脈相連。

生死同株!

那千萬人揮舞刀劍的場景,千萬人喊殺的聲音,猶如山呼海嘯一般,在這草原之上瀰漫。

“開拔!”

隨著朱棣的一聲令下。

千軍萬馬在這一刻傾巢而出。

浩浩蕩蕩的大軍,每行一步,那大地都彷佛在震動。

帶著這一股視死如歸的士氣。

所有人向北而動,迎戰正面的韃靼部!

伴隨著明朝中軍的開拔,很快那草原部族也都收到了訊息。

一陣陣的號角聲,在草原之上響起。

無數草原部族的騎兵們,也都拿起了自己的彎刀,等待著明軍的到來。

之前從明朝軍隊大營當中離開的韃靼部脫脫不花大汗,在看到求和無果後,如今也是鐵了心的要與那些草原的部族走在一起了。

那韃靼部的主營當中。

瓦剌部、韃靼部、兀良哈等草原部族的首領,全部聚集在一起。

在收到明軍已經開動的訊息後,那韃靼部的首領脫脫不花大汗第一個開口說道:“如今明軍開動,正面就是我韃靼部的戰士們,正面迎戰他們,我們沒有絲毫的勝算,你真的有把握嗎?”

聽到韃靼部首領脫脫不花大汗的問話,那瓦剌部的首領馬哈木,此刻坐在那主位之上,對著在場的所有人說道:“只要此次你們能夠聽從我的調配,我可以保證將明朝軍隊擊敗!”

“此次明軍再次前來草原,針對的並不是我們其中之一,而是所有人,如果我們再不團結,等待我們的就是被明軍逐一擊破。昨日那明朝皇帝也與你說了,要麼你交給他十幾萬的部眾,要麼就允許他在此地修建城池。”

“如果你願意,我們即刻便回。我瓦剌在西邊,就算那明軍將你們都打敗了,也要七八年才能打到我們那裡。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對於這些草原部族,最難的不是面對明軍。

而是如何將這些草原部族們都團結統一起來。

他們不管任何一個部族,都無法與明軍對抗,只有團結起來,才有一線生機。

聽著那瓦剌部首領馬哈木的話,韃靼部的首領脫脫不花大汗一時之間也無言以對。

事情是因為他們襲擾明朝邊疆搞出來的。

如今明朝進攻的地方土地也都是他們韃靼部的。

要麼他接受明朝皇帝的建議,要麼就只能一條路走到黑。

他別無他選。

要知道,再往北走,那裡可就是柏海兒湖了!

哪怕是失去了所有南部的土地,對於韃靼部而言都無關緊要。

因為那裡是荒涼的土地。

而這裡,卻是土地最為豐沃的地方。

所以此刻與其說是他們需要自己韃靼部的支援,不如說是他們韃靼部需要他們的支援。

因為沒有了他們,僅靠自身,他們是不可能戰勝明軍的。

“好!這次的戰鬥,指揮的權力就交給你了!”

韃靼部的脫不花大汗只能是被迫接受了這個事實。

經過半日的行軍。

明軍的中軍也終於在那草原之上與韃靼部的騎兵們碰了面。

雖然雙方的大戰一觸即發。

可是伴隨著明軍一如既往,用出‘要你命三板斧’。

首先,發現敵人後,神機營會立即陣前靠攏,二話不說先放他幾槍幾炮,先遠端滅一波人並且殺一殺敵人的銳氣,而這第一斧頭就已經可以把這些草原騎兵們嚇個半死。

畢竟他們早已習慣了刀刀見血的戰鬥感覺。

如今剛一看到人,自己軍隊中便有無數人被炸死,這種感覺,這種對生命沒有掌控感的感覺,就是再勇勐的戰士都無法坦然處之。

神機營表演結束後立刻退到兩翼,因為三千營和五軍營的騎兵已經等太久了,他們立即補上空位突擊已經受創的蒙古騎兵,這第二把斧頭同樣幹淨利落。

第三把斧頭自然就是五軍營的步兵拿著專門針對騎兵的武器來補刀。

比如長矛....

一系列的戰法打下來,前來迎戰的那些韃靼部騎兵們,便立馬如往常一般,倉皇逃離。

沒有絲毫的猶豫。

這一場大戰結束的非常之快,僅僅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兩軍的戰鬥已經徹底結束。

除了那些去追擊的騎兵還沒有返回之外,其餘的將士們甚至都已經開始收拾戰場了。

這樣輕輕鬆鬆便戰勝敵軍的感覺,一如往昔。

明朝軍隊的士氣軍心也瞬間爆棚。

彷佛真的成為了這天上地下無敵的存在。

沒有任何人可以抵擋他們大軍的鋒芒。

整個草原也成為了他們明軍的個人舞臺。

甚至連有本事跟他們一起唱戲的人都沒有。

來自於前線的捷報很快便傳回到了中軍大營之內,之前便時刻收到前線戰報,在那沙盤之上演示的朱棣,此時在收到捷報後,卻沒有絲毫的喜悅。

因為這樣的結果已經在他的腦海當中演練了千萬遍。

從之前收到的前線戰報中,他早已清楚,這場仗已經贏了。

倒是朱棣身邊的眾多將軍,以及于謙等人,異常的高興。

第一戰,勝了!

尤其是那於謙,他從未想過,這一場戰鬥的勝利,來的這麼輕鬆。

一時之間,難免為明軍的威武而感到自豪。

而與此同時那龍椅之上坐著的朱棣在仔細的思考了片刻後,還是對著那面前的傳令官說道:“命令大軍粗略打掃戰場後,繼續前行!朕要大軍在天黑之前行進百里!”

聽到朱棣的話,在場之人皆是心中一驚。

要知道古代軍隊正常行進的速度,一日不過三四十裡。

一日百里的速度未免太快了吧。

不由得,一旁的一位將軍便立馬對著朱棣說道:“皇上,百里....會不會太快了?萬一那些韃靼部的騎兵去而復返,我們行軍速度太快的話,士兵疲憊不說,陣型也不穩啊。”

可這些朱棣又如何會不知道。

當即便說道:“此戰剛勝,這是草原各部對朕的試探,既然是試探,便不可能派遣多少的兵力。朕料定他們今日不會再來,命令三千營的騎兵從左右兩側分別前進,遇敵則回,五軍營快速行進!”

見朱棣態度如此的堅定,一旁的將軍們也不好說什麼,只能是按照皇上朱棣的要求,將命令傳達到了前線。

而與此同時,坐鎮中軍大營的朱棣,卻並不著急。

大軍行進,可不是說走就走,說停就停的。

幾十萬人的行動,一定是分別行進的。

緩緩來到面前的沙盤前,看著此刻中軍四周的態勢,眼眸中的目光彷佛能夠看破世間一切一般。

“想拖延朕?不付出點代價,可不行......”

聽著朱棣的話,一旁也正在分析著戰局,揣測著敵軍心思的於謙,頓時心中一怔。

雖然這一場仗明軍靠著火器的威力,很快便將那韃靼部的騎兵擊退。

這一場仗打的太容易,也太快了。儘管雙方的戰鬥力有差距,也不可能這麼快這麼輕鬆的完勝了。

在經過最初時的喜悅後,于謙已經開始沉下心去思考起了這背後的意義。

而就當他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這草原部族這麼做,背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時。

皇上朱棣的一句話,卻瞬間解開了他心中所有的疑惑。

拖延明軍的行進速度!

為什麼?

因為明軍每日的駐紮,都需要後方的供給。

在這裡多停留,多耽擱一日,明軍後勤補給的壓力就越重。

要知道,如今的明朝大軍剛剛抵達塞北斡難河畔,他們此行光大軍本身帶的糧食都還沒有消耗完。

更何況是後方運輸的糧食。

只要多耽擱一日,那明朝大軍內部的糧食便會消耗無數。

當明朝大軍後勤補給的壓力最重的時候,不正是正式出擊的時刻嗎?、

跟他們糾纏一日,明軍內部的糧食壓力就會增重一分。

對於明朝大軍而言,儘早與他們決戰才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這個時候的明朝大軍,不管是氣勢補給,還是體力耐力等等這些方面都是最足的時候。

這個時候與明軍動手,吃虧的一定是自己。

反之,對於那些草原部族而言,這裡就是他們的家鄉。

他們在這裡的每一日,只要不戰鬥,那就是在休息。

如此下來,以逸待勞。

在將明軍在草原之上拖個十天半個月,甚至兩三個月,半年後。

這些遠道而來的明軍,還能有多少的鬥志?

還能有多少體力耐力?

畢竟,帳篷對於草原人而言,那就是家。

是最舒服的地方。

可對於這些明軍將士而言呢?

每一日都是在煎熬。、

還有明軍所依靠的火器,那彈藥可是有限的。

在想到這些後,于謙終於是恍然大悟。

只是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怎麼想都想不出個結果的事情,這皇上朱棣卻一眼便將其看破了。

這一刻,他於謙也終於是明白了自己這個所謂的熟讀兵法,與真正在戰場上指揮過千軍萬馬的人,到底有多大的區別了。

于謙那敬佩的目光,很快便被朱棣所捕捉到。

看著這小子的神色,朱棣頓時一笑,倒也不怕麻煩,問道:“怎麼樣?狀元郎,看出些什麼?”

聽到皇上朱棣的問話,那於謙倒也沒有隱瞞,直接說道:“屬下只覺得此次韃靼部的迎戰有些問題,卻怎麼也想不明白。適才聽到皇上的話,屬下才恍然大悟。”

聞言,朱棣也來了興趣,問道:“恍然大悟?說說,悟出什麼了?”

聽到這話的於謙也沒有猶豫,直接便將自己剛剛所想到的事情說了出來。

在聽到于謙的這些話後,朱棣點了點頭,緩緩來到那龍椅之上坐下後,隨口說道:“你能看明白這些,已經很不容易了。畢竟是第一次上戰場,戰場之上,有時候戰鬥力有多強,兵力有多少,反而是最不重要的。”

“輜重、補給、藥品、天氣、裝備、軍心、士氣、地點.....等等等等,這些都是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因素。”

“你能看到他們拖延我們行軍速度,迫使我軍補給消耗和彈藥,很不錯。但是,你可曾想過,他們為何非要派出送死的人來阻撓我們的行軍速度?為何不直接躲開,與之前幾次與明軍交戰一樣,躲的遠遠的?讓我們在草原之上瞎熘達,他們不一樣可以消耗我們的軍心士氣和補給嗎?”

聽到皇上朱棣的問話,站在沙盤一旁的於謙頓時被問的啞口無言。

一時之間,還真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難道,僅僅是為了消耗一些彈藥?

拿人命消耗彈藥?

那還不如直接上來決戰,反正都是消耗彈藥。

就當於謙困惑不解時,朱棣卻說道:“從之前草原各部族的動向和安排來看,這草原之上已經與往日不同了。這裡出現了一個霸主,一個可以統籌全域性的霸主,他可以號令所有草原上部族的兵力。”

“這是朝廷兵部那邊也看出來的事情。”

“而此次韃靼部的騎兵被派遣來送死,顯然,那在背後掌控所有草原部族的人,絕不可能是韃靼部的。如果不出朕的所料,那人應該就是瓦剌部的馬哈木!兀良哈實力有限,他們不足以成為這個角色。”

“之所以派遣韃靼部的騎兵來送死,來阻撓我朝大軍的行進速度,除了你剛剛所說的那些目的以外,可以看出,那背後統籌全域性之人,八成是已經想好了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時候與我們的大軍動手。”

“如今已經七月了,草原上的雨季馬上到來,而如果我們按照對方的計劃,一路被阻撓,行進速度被耽擱,那麼......從這一點上可以估計出,他們想要將我們拉入的決戰地點是,這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說話間,朱棣已經緩緩起身,手中拿著一根指揮棒,指著那沙盤上的一處地點。

在這一處地點中,整個沙盤都沒有標註任何的山脈地勢。

這是一處明朝毫不瞭解的地區。

聽到皇上朱棣的話,于謙一邊順著皇上的話去思考,一邊看向了皇上所指的地點。

對於皇上朱棣話中的意思,于謙已經明白了,在驚訝這背後還透露出這麼多資訊的同時。

讓於謙更加疑惑的是,那皇上朱棣所指向的沙盤,上面空無一物。

不由的,便開口主動請教道:“皇上,這一處地區在沙盤上為何沒有絲毫的標註和地勢?甚至連個名字都沒有?”

聽著於謙的話,朱棣反倒是笑了笑,說道:“這一片,距離我朝太遠,歷朝歷代,都沒有任何測繪官可以走到這裡,也沒有對這裡的地形地勢進行測繪,自然也就沒有任何的資訊留下。”

聞言,于謙這才明白過來。

隨後問道:“那皇上命令大軍急行軍的目的,就是給那些草原部族壓力,不讓他們的計劃得逞?”

朱棣笑了笑,說道:“看來你還不算太笨。既然他們已經設好了圈套讓我們鑽,但想讓我們鑽進去,總得付出一些代價吧?他們不是想靠著襲擾,靠著送死來拖延我朝大軍的腳步嗎?那好,那就來,看看他們到底願意付出多少的代價。”

“他們現在不是達成了一致,受那馬哈木的統籌嗎?朕倒要看看,他韃靼部的脫脫不花,能不能就這麼瞧著自己的部眾來送死,又能看多久。再看看那馬哈木,願不願意拿他們瓦剌的那點本錢來送死!”

隨著朱棣的話說完。

一旁那虛心聆聽的於謙,立馬便明白了一切。

本以為他所看到的那些影響戰場的因素已經是所有的一切了。

卻不曾想,在這背後,竟然還隱藏著如此多的暗中較量。

不由的,于謙心中也是一陣的惶恐。

若是將自己放在這種人物的對立面,自己又能看得清多少。

只怕他手底下的那些軍隊,還沒有搞清楚怎麼回事兒呢,就已經全部被消滅了吧。

此時的於謙,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以及和這種人物之間巨大的差距。

以往他腦袋裡那點讓他狂傲的東西,如今卻顯得微不足道。

那一絲傲氣,也在這一刻徹底被自己面前這位皇帝給消磨的一乾二淨。

就這,還狂個屁。

自己帶人上了戰場,連對方的心思都看不清楚,這仗還打個什麼勁?

真當他能看清楚一切的時候,這場戰爭也就到了收尾的時刻了。

瞧著自己面前那一臉震驚的於謙。

朱棣頓時一笑。

這於謙,悟性還算不錯,也有些才能。

是個可造之才。

可是,當他將自己面前這個于謙與自己那大孫子朱瞻基去比較時,卻又長長嘆了口氣。

這些話,他本來是應該教育自己那大孫子朱瞻基的。

不過仔細想想,也就坦然了。

這於謙本來就是他們的爺孫兩個都看中的人,細心教導一番,倒也無所謂。

至於自家那個大孫子,雖然這小子的離開讓他失去了在戰場之上親自教導他的機會。

可仔細想想,加上往日與自己那大孫子之間的事情,那小子要是沒走,此刻指不定誰教育誰呢。

此時的朱棣顯然回想起了,當初在朝廷時那小子所提出的縮小軍隊建制來對付草原各部族的辦法。

這樣的辦法,可是在戰場上打了幾十年仗的他,都沒有想到的。

並且根據這幾十年打仗的經驗,他可以確保那小子對付草原各部族的戰法,絕對有效!

這麼多年北征塞北,之所以收穫不多,不是因為打不贏。

而是因為他所習慣的大兵團作戰,就必然會出現這樣的弊端。

若是這個戰法能夠被他朱棣早十年所知曉。

哪還有如今這些事兒?

這草原上各部族的土地,只怕早被他一點點的蠶食完了。

自家那小子,可不僅僅只是一個悟性不錯就能概括的。

在政務上的天賦,能讓處置朝廷幾十年的太子也不得不佩服。

在這軍事上,一句話便解決了他大明朝軍隊幾十年無法解決的弊端。

真要將這兩個小子放在一起,這天賦壓根就不是一個檔次的,根本沒有可比性。

伴隨著明朝中軍的不斷推進。

事實也正如朱棣所預料的,一點不差。

直到天黑,明軍的推進速度雖然沒有達到百里,但也達到了七八十裡的程度。

朱棣對此自然也沒有什麼話說的,畢竟他之前所說的百里,也只是一個象徵性的要求。

畢竟一日百里,這已經不是什麼努力不努力可以達到的了。

這是在挑戰極限了。

而在這一路之上,他們都沒有受到任何敵軍的騷擾。

大軍兩側的騎兵也都一路順風順水。

最多也就遇到了一些草原部族派出來查探情報的斥候。

而當這個訊息被傳回到韃靼部的主營時。

那統籌全域性的馬哈木頓時皺起了眉頭。

一日行進了七八十裡!

這可是他們預計的兩日行程。

就這,還是他們無法接受,必須要派兵襲擾和阻撓的程度。

如今明軍的推進速度加快,他們就必然需要更多的人去阻撓。

儘管這些被派出去送死的人都是韃靼部的部眾,可如今他們是聯盟。若非如此,韃靼部死多少人,他一點都不在乎。

可如今,一味的叫他們的人去送死,那麼對於他們這個本就脆弱的聯盟,無疑又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可不這樣做,那明軍就無法按照他的計劃,在他願意決戰的地點戰鬥。

只有這麼重重的阻撓下,他們才有可能落入到他佈置下的地點進行決戰。

不僅如此。

如今那明軍突然之間在戰後便加快了推進的速度,顯然,那明朝的皇帝已經是看出了他的目的。

否則又為何不顧被偷襲的風險,在一日之內便推進了這麼遠。

要知道,這個距離可是十分危險的。

如果他真在這個時候大軍偷襲,那麼明朝中軍的前後,必然會被截斷。

首尾無法相連。

前面的急行軍,必然成為一股孤軍。

明朝的軍隊,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是正面作戰!

最怕的是什麼,是纏鬥,是混戰!

一旦陷入到混戰之中,他們威力最大的火器,將沒有用武之地。

因為那些火器可分不出哪些是自己人,哪些又是敵人。

想著這些,馬哈木的心中也漸漸有了主意。

伴隨著明軍臨時的安營紮寨,休整了一夜,第二日繼續動身之時。

行進在最前列的軍隊,卻沒有絲毫要停止的意思。

依舊在朱棣的命令下進行的急行軍。

五軍營的步兵居中。

三千營和五軍營的騎兵在左右兩側。

彷佛絲毫都不擔心被那草原各部族所突襲。

而伴隨著前後大軍的距離越來越大,就是軍中的那些將軍們,都開始忍不住的跑回來勸說起來。

“皇上,前後大軍的距離太遠了,一旦那草原部族派兵來攻,我們後軍一時半會根本趕不上去啊!先行軍,可就成了孤軍了!”

儘管他們一個個都清楚朱棣的想法,可如今距離實在太大了。

就是那於謙,也是有些擔憂起來。

擾亂對方的計策固然重要。

可也不能什麼都不管不顧吧!

然而聽著這些將軍的勸說,朱棣卻沒有絲毫的理會,他依舊堅持著自己的軍令。

急行軍!

在場中所有人都不解的目光中,朱棣卻態度堅定。

見此,那些將軍們也只能是擔憂的各自離去。

既然皇上如此堅定,他們能說什麼?

只能是祈求著那些草原兵不要在這個時候出現了。

可就當前線的訊息、明軍的動向再次被傳回到那韃靼部的中軍主營時。

那馬哈木的態度卻與明軍的那些將軍們完全不同。

此時的他在收到那前線的情報後,臉上頓時浮現出怒色,甚至有些氣急敗壞。

“朱棣,朱棣!你欺人太甚!”

顯然,在這兩軍最高指揮者之間,雙方的意圖已經無比的清晰了。

等同於在打明牌了。

而這馬哈木之所以如此的氣急敗壞,是他料定那朱棣統帥幾十萬的大軍,機動力很差,速度很慢。

所以他不敢繼續急行軍!

昨日之所以在那戰後敢於急行軍,可以說是看出了他們的意圖,所以抽空佔的便宜。

可今日再次急行軍,這不就等於當著你的面說:勞資料定你不敢在這個地方打!

這如何能讓那馬哈木不氣!

看出他意圖就算了,還準確的拿捏你暫時不敢決戰這個點,反覆的欺辱你。

“朱棣!有膽子,今日你便再急行軍!”

馬哈木的眼中,滿是怒火。

至於朱棣那邊,卻絲毫不擔心那馬哈木會突然之間率大軍突襲。

他的先行軍雖然只是中軍的一部分,但人數也在十萬左右了。

加上兩翼三千營和五軍營的騎兵,人數可達十五萬!

那可不是幾千人或者一兩萬人,你大軍突襲說吃就吃。

這15萬人擺在這裡讓你吃,撐也撐死你。

雖然在戰爭發生的第一時間會出現大批的死傷,但他們的騎兵一旦衝進先行軍的陣內,那騎兵就跟步兵沒什麼差別了。

甚至會因為胯下的馬,在作戰之時無法靈活的行動。

長矛隊一上,你砍都砍不住。

可他們如果不停下來,就無法更進一步的去收穫戰果。

至於他們想一次次的衝擊明軍先行軍陣型,更加不可能。

那左右兩翼的五萬騎兵,可不是放著玩兒的。

他大明的騎兵,可是能跟這些塞北部族騎兵一對一硬槓的狠角色。

相比起來,同等人數下,指不定是那些草原部族的騎兵更害怕。

明軍騎兵,可是從太祖時便打出威風的!

而那些草原部族的騎兵,有些騎兵的馬鐙甚至是木頭做的。

騎射根本無法用力。

至於明軍的,全部都是鐵鑄,裝備武器精良。

這正是大明國力的體現。

雖然中軍在再次分兵了十萬後,除了那些騎兵外,便只有十五萬的兵力。

很可能後軍遭到突襲。

但是,先行軍的那五萬騎兵,可是騎兵!

戰鬥一打響,神機營大炮火銃一輪齊射。

前軍回頭,兩翼騎兵回撤,瞬間便是合圍之勢!

所以,不管對方是突襲前軍,還是突襲後軍,他朱棣都不怕!

就怕他們不敢來!

他朱棣有隨時隨地決戰的本錢,而那些草原部族沒有!

哪怕是十萬換十萬,他們沒了這十萬,將對明軍再也沒有任何的威脅。

可明軍沒有了這十萬,還有整整四十萬的兵力!

更何況,老二老三分出去的二十萬兵力,此刻正嚴防死守著那瓦剌部和兀良哈的兵力。

也就是說,如今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那韃靼部的兵力。

讓他韃靼部損傷十萬,他韃靼部的首領會願意嗎?

不過,朱棣的所作所為雖然看似精妙,但其實都建立在兵力的巨大優勢上。

哪怕是分兵,也不是對方敢隨意吃下的。

而那馬哈木之所以氣急敗壞,也正是因為這些。

知道你是怎麼想的,偏偏拿你沒有半點的辦法。

第三日。

朱棣並沒有讓那馬哈木失望。

依舊是堂而皇之的在那馬哈木的面前快速推進。

彷佛絲毫沒有將他們放在眼中。

不過,那馬哈木到底也不是蠢貨。

在眼見僅憑韃靼部的兵力無法對明朝中軍產生太大威脅的情況下,便直接利用他們草原部眾機動力的優勢,直接殺了一個回馬槍。

朝著明朝大軍之前分出去的左右兩翼兵力殺去。

隱隱有先對漢王朱高煦所率領的左翼十萬人動手的意思。

在收到後方傳來的緊急軍報後,朱棣卻只是笑了笑,隨後命人傳出了訊息,示意大軍原地駐紮。

同時,左右兩翼的騎兵開始回籠。

縮小中軍與漢王趙王左右兩翼之間的距離。

給那調遣回去的韃靼部騎兵造成威懾。

如果他們真敢動手,騎兵頃刻而至。

中軍大軍雖然慢一些,可一旦回撤抵達,那他們去了多少人,就得留下多少人!

畢竟根據他們所獲知的情報,那瓦剌部,可不過區區兩三萬人,就算全部都是騎兵,而漢王所率領的左翼只有十萬步兵,無法對他們進行追擊,有可能被不斷的消耗,但人數的差距畢竟存在。

只要三千營的騎兵回撤到,戰場的局勢便能頃刻扭轉。

不需斬殺多少,只要拖住。

待中軍抵達,就是圍殺之局。

不過,朱棣也明白,那馬哈木不會這麼傻的真對左翼動手。

之所以這麼做,不過就是為了讓他們急行軍的腳步停下來。

逼迫他們停止推進。

如果他們真的將雙方的差距拉大到不可彌補的距離,或許他們會真的動手。

但顯然是不可能的。

而朱棣對此也不在意,這佔便宜可以,總不能佔便宜沒夠吧?

此時的中軍大營內,于謙這幾日跟隨著皇上朱棣,從他的排兵佈陣之中,也是學習到了不少。

這幾日之所以如此的順利,在他於謙看來,就是一句話。

料敵先機!

皇上朱棣似乎始終都能精確的算準對方的意圖。

不過他也清楚,想要做到這一點,不是光學就能學到的,這其中需要的是無數的經驗。

只有當這些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才能將所有的事情都看的明明白白,然後再穩步的� �對。

這一次,依舊沒有出乎朱棣的預料。

伴隨著朱棣中軍的停止推進,那繞到後方的騎兵,也停止了合圍的跡象。

就好像朱棣和那馬哈木互相之間商量好了一般,從始至終都是小打小鬧,都保持著一個各自剋制的態勢。

此時發生在大軍之中的情況,也在軍隊傳令兵的傳遞下,不斷的朝著大明朝內部傳達而去。

為了時刻詳細的瞭解到老爺子朱棣所率領大軍的情報,朱瞻基自然也是透過奴兒干都司,與朝廷建立了聯絡。

獲得了取得大軍情報的途徑。

當然,獲取的情報肯定是有延時性的,但也好過沒有。

雖然他們也能自己派人去探知,但此時明軍周圍的一切肯定是所有人的關注點,一旦真的派人去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能不能探知到訊息不知道,但將他們所在地暴露的風險,卻太大了!

在城池沒有建造完成前,他們只能是小心翼翼的躲在犄角旮旯裡,偷偷的做事情。

否則一旦被發現,那就是覆滅之災。

所幸的是,如今不管是那韃靼部還是瓦剌部,亦或者那兀良哈,他們的全部兵力都集中在明軍的周圍。

這韃靼部的腹地,反倒是沒有多少人關注,也沒有多少的兵力留存。

給了他們玩一個燈下黑的絕佳機會!

否則,這城池能不能建成,還真兩說。

最關鍵的是,一旦被發現,他們這些人,沒一個能跑掉的。

相關推薦:我為祖國奔赴萬里[快穿]美漫艾爾登之王,開局逼瘋祖國人群星之星海女帝超神大管家我走過的20年職場之路從村民開始當皇帝最強戰神升級系統從玄君七章開始大明官窯我好像比主角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