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大明:讓你勵精圖治,你去養生?->章節

第一百零九章:老皇帝和老和尚懵了!

熱門推薦: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我可去你大爺的吧。

自己這二叔還真TM是個王八蛋。

自己好心好意的給他出主意,到了他這兒,直接把自己給賣了!

讓他朱瞻基去想辦法.....

他去哪想辦法?

銀子你花了,還的時候他來想辦法???

朝廷要是欠個幾千萬兩銀子,他去哪想辦法?

這幾千萬兩銀子,光是那收益的一部分,他就還不起。

畢竟如今整個大明朝的財政一年也不過就是三千萬兩白銀左右。

他想辦法.....想什麼辦法?

直接把腦袋給你們不就成了嗎?

不過朱瞻基也不能就這麼讓他這二叔去瞎搞,這渾不拎若是真不要臉,不顧以後怎麼辦的去發行國債,他監國的時候是爽了,老爺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倆人腦子一歪,去打仗了。

等到了他朱瞻基登基之後,這些錢可都是他朱瞻基要還的。

國債不等於理財產品,只是將朝廷未來的收益提前使用罷了。

隨即,朱瞻基便對那二叔說道:“二叔,雖然老爺子讓你搞的這些事情暫時解決了。可是你就沒有想過,這件事情完了之後還會不會有其他的差事了呢?”

“若是爺爺他三番五次的要你做這種事情,就算這國債的辦法再好,能支援你用幾次?上次擴編神機營便是幾十萬兩的白銀,這次的軍餉,又是整整200萬兩的白銀。下次呢,500萬兩?1,000萬兩?等一年之後,朝廷該還這些國債的時候,你又拿什麼去還呢?”

“難不成二叔你這監國的癮,只做一年就夠了?”

聽著朱瞻基的‘諄諄教誨’,那二叔朱高煦也漸漸上了道。

心知以老爺子的為人,是非常有可能做出這種事情的,到時候,自己又該怎麼辦呢?

正如這大侄子所言,難不成,自己這監國的位子,就只坐一年?

到時候朝廷發行國債所欠下的銀兩,還不是得由自己還嗎?如今花銀子的時候有多開心,到了還錢的時候就有多傷心。

在想明白其中的道理後。朱高煦也覺得這件事情不能那麼輕易的就去做了。

畢竟,這可是整整兩百萬兩的白銀啊!

整個朝廷一年財政的十幾分之一。

幾千萬人的賦稅。

雖然如今聽起來好像來錢挺容易的,但這是以朝廷的信用為背書的。

一旦出了分毫的差錯,整個朝廷的信用將蕩然無存。

往後別說發行什麼國債了,你就是跟人家借一兩銀子,人家都得考慮考慮沒有了這一兩銀子之後自己能不能活。

不由的,朱高煦也從之前的激動中冷靜下來。

“大侄子,那照你的意思,這件事接下來該怎麼辦?”

見二叔從最初的狂喜當中漸漸冷靜下來,朱瞻基也緩緩開口說道:“既然我們都知道老爺子在搞定這件事情後,會變本加厲的要求做更多的事情,籌備更多的銀子,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將這件事先拖延住,等到逼不得已的時候再辦成。”

“亦或者,給老爺子展現出一副竭盡全力的模樣,總之,一定要得到老爺子的承諾,不會再要求花更多的銀子時,我們再去辦。”

聽著朱瞻基的話,一旁的朱高煦很認真的點了點頭,對於朱瞻基的想法他也非常的認同,可是在想到具體該如何辦的時候,朱高煦還是忍不住的問道:“大侄子你說的這個道理,二叔我也明白,可是我們該具體怎麼做呢?怎麼才能讓老頭子答應不花更多的錢了呢?”

“老頭子這個人的脾氣性格你也是清楚的,心眼比誰都多,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做這種保證,除非逼不得已。”

在聽到自己二叔朱高煦的這句話後,朱瞻基立馬便指著自己二叔說道:“二叔,你這不是說到點子上了嗎?以你我二人的身份想要逼迫老爺子有什麼承諾,這基本上不可能。可這整個大明朝當中,什麼人能讓老爺子做出這樣的承諾呢?”

順著朱瞻基的話,朱高煦仔細的想了想。

最後突然說道:“每次老爺子想要打仗的時候,需要朝廷籌募軍餉,不都是你爹帶著百官去勸諫的嗎?”

“每次都把老頭子氣了個半死,卻又偏偏不能不聽。如果有他們這次去勸戒的話,或許老頭子真的能承諾下什麼話。”

而在說這句話的同時,朱高煦自己也在仔仔細細的審視著這個辦法,在最後說完時,對這個法子愈發的認可了。

瞧著自己二叔朱高煦自己便慢慢的想到了辦法,朱瞻基不由得一笑,說道:“二叔,你既然想到了辦法,那就去辦唄。”

然而在聽到朱瞻基這話後,朱高煦又仔仔細細的考慮了一番。

還是有些沒想好的地方,說道:“可這辦法是想到了,但具體該怎麼做呢?”

聽著自己二叔朱高煦的話,朱瞻基愁的是腦門疼。

這辦法都想到了,該怎麼去做,還需要自己去給他一步步安排好?

可是沒辦法,事已至此,哪怕是為了讓自己日後少還些銀子,早日能實現真正的躺平,他都不得不仔細的給二叔謀劃起來。

隨著朱瞻基小聲的在二叔耳邊交代著詳細的實施辦法。

二叔朱高煦的臉色也是不斷變化,直到朱瞻基將整個辦法交代完後,二叔朱高煦終於是露出了驚喜的神色。

“我說大侄子啊,你這腦袋到底是怎麼長的,怎麼什麼辦法都能想到。”

聽自己二叔朱高煦到最後竟然還要誇獎自己一番,朱瞻基趕忙皺的眉頭,揮了揮手說道:“行了行了,咱們叔侄倆之間就不要廢話了,二叔你趕緊去辦正事吧。”

其實不用朱瞻基說,在想到了如此絕妙的辦法後,朱高煦的心思早不知道飄到哪裡了。

“行行行,二叔不打擾你了,你小子還是好好休息吧,記得把自己的腦子養好了。”

剛剛還一口一個大侄子的叫著,如今事情辦成了,就成‘你小子’了。

不過如今的朱瞻基也實在沒有功夫和精力再跟他扯蛋了,趕忙捧出個假笑,將他給打發走了。

而在自己二叔朱高煦離開之後,朱瞻基也是整個人往那椅子後躺了下去。

累啊.....

平日裡不管是跟朱瞻墉那小子還是跟自己老爹朱高熾說話,他朱瞻基從來都沒有這麼費勁過,什麼話都得說得明明白白,一點兒都不能有差錯。

生怕這腦子不好的二叔給辦叉了。

此時正站在大堂門口拐角處偷聽的太子妃,在探出腦袋後,瞧著自己兒子那滿臉疲憊的模樣,不由的生出些歉意。

有些不好意思的緩步走到朱瞻基的面前。

“兒子。”

正閉目養神的朱瞻基,乍一聽到自己老孃的聲音,趕忙便起身看了過去。

“怎麼了,娘。”

瞧著自己兒子的太子妃,滿臉歉意的問道:“娘是不是給你惹麻煩了?”

聽到這話的朱瞻基先是一愣,但轉念間便明白了自己老孃話中的意思。

隨即便笑著說道:“娘你在說什麼呢?有什麼麻煩啊?這二叔來給兒子送了十幾萬兩銀子,這事兒怎麼能叫麻煩呢?兒子高興還來不及呢,這樣的麻煩娘您可得多給兒子惹一些回來。”

在聽到朱瞻基口中的這些話後,老孃太子妃頓時一臉驚訝的問道:“十幾萬兩?!”

聽到這話,朱瞻基突然意識到自己好像說錯了什麼話,趕忙說道:“其實也不是因為這是公事兒,落到兒子手裡也沒有十幾萬兩,也就.....幾千兩銀子吧。”

可老孃卻說道:“幾千兩,還也就...?”

“兒子,你二叔可才給了娘不到五百兩銀子的東西,娘這麼辛苦的操持這個太子府,你總得給娘補償一點不是?”

瞧著剛剛還因為做錯了事情而感到愧疚的老孃,此時便已經堂而皇之的跟他商量起怎麼瓜分收益了。

一臉懵逼的同時,朱瞻基也是不由的笑了起來。

“行行行,都聽娘您的。”

“明天兒子就讓老三往府裡送點銀子回來,行了吧?”

在得到自己兒子的允諾後,老孃張妍的臉上終於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得,既然沒事兒了,那娘就先回去了。”

“好嘞。”

在送走老孃後,不知道什麼時候,胡善祥緩緩來到了朱瞻基的身後,一雙玉手緩緩伸在了他的肩膀之上,為他輕輕的按捏著。

朱瞻基只是低頭瞧了眼肩膀上的玉手,便知道了身後這人的身份。

任由她在自己的身上按捏。

第二天一大早。

原本清靜的雞鳴寺內,便迎來了一大群人。

他們一早便在那漢王朱高煦的率領下,跪在了老爺子朱棣的廂房門前。

這些人中不僅有朝廷內閣以及六部的官員,還有當朝的太子爺朱高熾。

隨著那廂房門外的小太監回到廂房之中稟報了一聲後,裡面的老爺子朱棣也緩緩從其中走了出來。

似乎猜到了一些這群人來此的目的,老爺子朱棣的臉色不太好看。

來到他們這一群人的面前,朱棣沉著臉對那為首的太子朱高熾和漢王朱高煦說道:“太子爺?漢王爺?”

“怎麼,看老頭子我年紀大了,想造反了?”

顯然老爺子朱棣並不吃他們這一套,當即便先發制人的說道。

面對老爺子的責難,那太子和漢王趕忙便朝著老爺子埋頭一拜:“爹,我們怎麼敢有這樣的心思!”

“哦?不敢?那你們這是在幹什麼?帶著朝廷的官員跪在門前,不是在逼宮?”

聽到這個話,漢王和太子身後的官員們也紛紛向皇上磕了個頭。

“微臣不敢...”

瞧著他們一個個恭恭敬敬的模樣,朱棣也就沒有再深究,而是沉聲問道:“來做什麼了?說吧。”

不過話剛一出口,老爺子朱棣便又說道:“如果是來勸朕放棄北征,那你們就可以回去了,若是不想回去就在這兒好好跪著。”

聽到老爺子的話,為首的太子第一個說道:“爹,我們這次過來並不是為了要您放棄北征,既然爹您心意已決,我們要怎麼敢違背。只是想去皇上能稍微的體諒一下天下的百姓,北征去也就去了,但能否不要將整個朝廷的未來都用在窮兵黷武上。”

“那神機營擴編也擴編了,火器研究衙門的火炮也做了。士兵的鎧甲武器也都打造了。如今爹您要籌措200萬兩的軍餉,以做北征之用,我們也無話可說。但還請皇上能適可而止.....”

太子朱高熾在看到自己親爹將那些太子黨的官員們都關進大牢後,便清楚老爺子的北征已是不可阻擋。

所以在那老二承諾不增加各地賦稅,為北征籌措出兩百萬兩白銀的軍餉後,朱高熾便也就對北征之事妥協了。

然而老爺子朱棣卻在朱高熾的話中敏銳地聽出了不對勁兒的地方。

“窮兵黷武?適可而止?朕只是要朝廷籌措200萬兩的軍餉,此外再無其他要求。朕何時窮兵黷武?又何時不體諒天下百姓了?”

在聽到朱棣的話後,在場所有人都愣住了。

不由的,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一旁的漢王朱高煦。

而那漢王朱高煦也是一臉茫然的看向了自己老爹朱棣。

朱棣從這些人的目光中也瞧出了蹊蹺,頓時便看向了自家老二,質問道:“漢王!”

“兒臣在!”

“你來說!”

漢王朱高煦一臉茫然的瞧著自己老爹,想了想後,趕忙一臉驚恐的跪在地上,說道:“父皇,是兒臣理解錯了父皇的意思。”

“兒臣從旁處聽聞爹除了那兩百萬兩的軍餉之外,還要再將整個神機營擴編一倍,一時心急,便與老大多說了兩句,是兒臣誤會了父皇,還請父皇責罰!”

說完,便徑直跪在了地上,腦袋狠狠的磕在那地面之上。

隨著朱高煦說完,在場的所有人這才反應過來,原來那神機營擴編一倍的事情並不是皇上的要求。

跪在朱高煦身邊的朱高熾也是無奈的看向了自家老二,這等國家大事,怎麼還能從旁處聽說......

老皇帝朱棣對於老二朱高煦的莽撞雖然也有些惱火。

僅僅聽從一個傳聞,便帶著這朝廷的官員和太子來勸諫,這老二,什麼時候也有了這麼大的膽子!

不過,在惱火之餘,朱棣的心中也有些竊喜。

老二搞了這麼一出,雖然是誤會曲解了他的意思,可卻歪打正著。

原本他還一直擔憂,自己北征的事情是否能夠得到朝堂上的支援,自己那200萬兩的軍餉又該如何籌措?

畢竟在他看來,老二是絕對不可能籌措出這些軍餉的。

如今被他這麼一鬧,這些官員等於是同意了他北征的事情。

尤其是那老大朱高熾。

平日裡數他鬧的最兇,現在卻因為要擴編一倍的神機營而同意了北征之事。

要不是知道老二那腦子不可能想出如此辦法,不然他都以為這老二是故意如此呢。

但又何止是他一個人這麼想,就是那地上跪著的朱高熾,自己也有些疑惑起來。

老二這麼搞,難不成就是為了讓自己答應那北征之事?

可只要他們不去跟百姓增收賦稅,那北不北征的,跟他又有什麼關係?

只要朝廷不出錢,你們父子倆愛幹嘛幹嘛去。

可如果是這樣,那老二叫他們來老頭子這裡,又是為了什麼。

難不成,真的是因為他搞錯了?

就在這時,那皇上朱棣也開口了。

“搞錯了?聽信一個傳聞,就帶著這太子,還有朝廷的官員們來朕面前勸諫?漢王,你好大的膽子啊.....”

聽著老頭子的話,朱高煦趕忙又在老頭子的面前磕了幾下,慌亂的說道:“父皇,此事全怪兒臣,是兒臣聽信了傳聞,請父皇責罰!”

老頭子朱棣聞言,雖然隱隱覺得今天這老二有些不對勁,但卻怎麼也想不出這老二哪裡不對勁。

最後也只能說道:“責罰是一定要責罰的,便罰你漢王府一萬兩白銀充作軍餉,你可願意?”

聽到老頭子竟然只是要一萬兩銀子做軍費,朱高煦的心裡頭早樂開了花。

“兒臣甘願受罰!”

得到那老二的答覆後,朱棣也被他們搞的這麼一出弄的莫名其妙。

不過好在結果都是好的。

多了一萬兩白銀的軍餉,還得到了朝中官員以及那太子在北征之事上的支援,這份驚喜還真不錯。

什麼都沒做,事情就解決了。

可哪怕心裡再想笑,這表面還是得忍著。

“行了,都滾吧,瞧著你們這些人就煩。”

聽到老頭子的驅趕,眾人趕忙便起身朝著雞鳴寺外離去。

當眾人來到那雞鳴寺外時,太子朱高熾第一個便疑惑的問道:“老二,你到底打的是什麼主意?”

面對老大的質問,朱高煦頓時一臉無奈的說道:“大哥,你弟弟我能打什麼主意,這好生生的還被罰了一萬兩白銀,你說我打什麼主意,是坑自己的?”

聽著這老二的話,太子朱高熾想了想也是這個道理。

這老二都答應了不從朝廷拿銀子,也不給百姓增加賦稅,自己對那北征自然沒有什麼意見。

他老二也不算是騙了自己。

想來想去,也只能將此事當作了老二莽撞之舉,道聽途說後的一時衝動。

畢竟以他平日裡的舉動和習慣,做出這樣的事情倒也不是不可能。

見此,也就不再多說什麼。

正要跟那老二說什麼,然後回自己的太子府時,卻不曾想到,那老二比他還急,好像急著去辦什麼事情似的,急著跟他辭行後,便獨自一個人騎著馬跑了。

隱約間,太子朱高熾瞧著他的背影,感覺這背地裡一定有什麼是他不知道的事情。

可以他對自家老二的瞭解,是絕對不可能有這些心思的。

想來想去,也只能將此事歸咎到了自家那小子的身上。

想到這裡,太子朱高熾也待不住了,趕忙與身後的這些官員們告辭一聲後,乘坐著馬車朝自己府上返回了。

瞧著這太子和漢王爺一個個急匆匆的離開,這些官員們都是一臉的茫然之色。

到底是有什麼事情,這麼急。

就當在場的人一陣疑惑之時,此刻那雞鳴寺內。

朱棣的廂房之中。

老頭子終於還是忍不住的笑了起來。

一旁坐在地上的老和尚姚廣孝,此時看著正在大笑的皇上,臉上非但沒有笑意,反而眉頭凝重。

很快,老頭子朱棣也瞧出了那老和尚姚廣孝的不對勁,不由的皺眉問道:“老和尚,你這是什麼表情?”

聽到朱棣的詢問,老和尚姚廣孝也有些猶豫的說道:“剛剛皇上在外面與漢王之間說的話,貧僧也全部聽到了。”

“可不知為何,貧僧總覺得此事頗有些蹊蹺。”

聞言,朱棣也是想起自己剛剛那一瞬間的疑惑,說道:“我也覺得今天這老二有些反常,卻想不出反常在什麼地方。”

見朱棣也是如此,那姚廣孝當即便用肯定的語氣說道:“事出反常必有妖!”

看老和尚如此的肯定,朱棣心中的疑惑也越來越濃郁。

可偏偏又實在想不出,到底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在謹慎的考慮了片刻後,老頭子朱棣還是將門外的錦衣衛與東廠的小太監叫了進來。

下令讓他們各自謹慎的監視漢王府和太子府的動靜。

既然想不清楚,那就看看他們到底在做什麼,從他們的舉動中獲取想要的資訊。

與此同時,當漢王朱高煦回到漢王府後,第一時間便將自家老三,趙王朱高燧給叫了過去。

而在那趙王朱高燧前往漢王府的同時,還順帶了好幾名京城當中的宗親貴族。

這些都是平日裡,私下與漢王、趙王關係最好的宗親。

漢王府的密室當中。

當漢王朱高煦將那國債的事項,仔仔細細的給他們講解了一遍後。

這些人都顯得蠢蠢欲動。

一年就是四分的利.....

在如今新政推行的大局勢下,他們這些宗親們的日子也不好過。

往常只需要有錢就往那土地上堆,無論管理的好與不好,這每年的收益是絕不會少的。

可如今,卻不行了。

尤其是那些平日裡本就不善於打理這些事情的府上,那獲得的收益更是少了非常多。

也不由的讓他們擔憂起未來的生計。

如今在聽到有這麼好的事情,不光利潤不少,更關鍵的是簡單還保本。

什麼都不用做,將銀子拿出來,就能獲得不少的收益。

這樣的好事,他們可從未聽說過。

不過這種事情畢竟是頭一次見,這心裡頭難免還是有些打鼓的。

尤其是對這位漢王爺,雖然平日裡也算不錯,可到了關鍵的時候,指不定還會出什麼茬子。

到那個時候,這位漢王爺可就沒有太子靠譜了。

雖說這事兒背靠朝廷,可這朝廷還不是他們老朱家的嗎?

到時候要真的出了茬子,他們還真能去找不成?

就當在場的人都蠢蠢欲動,卻又擔心這件事是否靠譜的時候。

那漢王朱高煦卻突然說道:“當然,我也知道諸位兄弟心中還有疑慮,不知道這件事到底靠譜不靠譜,但該說的,本王也都說了,一旦發生任何損失,都有朝廷來保證本金和利息。絕對不會少一分一釐。”

“但如果諸位真的不信,或許不需要的話,本王也不強求。不過,有件事還得請諸位幫個忙。”

聽到朱高煦的這番話,眾人不由的問道:“漢王請說,若能幫到,一定竭盡全力。”

聞言,朱高煦笑了笑,說道:“倒也不是什麼大事,對於諸位而言或許還是好事。就是我這漢王府中還有些耕地的地契,本王想要按照正常的價格,賣給諸位,最近這手頭上的銀子有些不夠使了。”

聽著朱高煦的話,在場的眾多宗親們不由的疑惑起來:“漢王爺,到底出了什麼事兒啊?竟讓王爺您到了這賣地的地步?”

對此,朱高煦也沒有隱瞞,直接說道:“此次國債一共發行了兩百萬兩,如今土地在手中的收益越來越低,還得勞心勞神的去折騰,本王也不想麻煩,想以這些地契賣於諸位,我自己去買這國債。”

瞧著一臉輕鬆笑意的漢王朱高煦,其中一位宗親不由的問道:“王爺,您這次準備買多少啊?”

朱高煦笑道:“那要看諸位能買走本王這名下多少的土地了....”

聞言,眾人皆是一驚。

“王爺,那些土地,您要都賣了?”

朱瞻基笑著點點頭:“有這麼好的門道,本王還煩心那些土地耕種做什麼,每年還得派人去查賬,麻煩!”

“不過,咱們這話先說到前邊,諸位可不能趁機會壓低我手中土地的價格啊.....”

聞言,眾人都知道漢王是打趣,不由的都笑了起來。

就在這時,那趙王朱高燧第一個站了出來,說道:“二哥,既然你都這麼說了,那弟弟我說什麼也不能把這好機會讓給別人,一共也就兩百萬兩,眨巴眼兒的功夫怕就讓人給買走了。”

“這樣,我先買個五萬兩的國債!”

聽到趙王朱高燧的話,在場之人又是一驚。

五萬兩!

他們這些人的身份和人脈可不能跟眼前這兩位王爺比,他們的家底自然也遠遠不如。

五萬兩,對於他們其中一些人而言,基本上是全部的家當了。

見趙王如此的大手筆,這中間的一些人不由的動了心。

還不等漢王朱高煦再說什麼,其中一人便沉聲說道:“漢王,弟兄們都信你的,我也買一萬兩的!”

說話這人在他們這一群人當中家境並不算好的。

只能算是中間檔次的。

如今見他都買了一萬兩的國債,眾人不由的都被調動了起來。

“我也買!一萬五千兩!家裡能動用的銀子,就這麼點了。”

“得!給漢王爺捧捧場,我也來五千兩的吧!”

聽到此人的話,那漢王朱高煦趕忙笑著說道:“諸位,都是弟兄,給本王捧場,我心裡記得。但本王還是那句話,諸位看各自的情況,千萬不強求,這穩賺不賠的買賣,要不是我自個手裡沒這麼多銀子,不然早都全部拿下了。”

“諸位平日裡都是弟兄們,本王這才率先想到了你們,這好東西,總不能便宜了旁人吧?”

聽到朱高煦的話,眾人頓時紛紛改了口。

“對對對,咱們還得感謝漢王爺有好事能想到咱們呢!”

一時間,在場眾人紛紛拍起了馬屁。

畢竟,如今的漢王爺,可是朝廷的監國王爺。

這分量.....

短短一刻鍾的時間。

就在這間密室當中,一群人你一言,我一嘴。

便足足領去了四十六萬兩的國債份額。

對此,朱高煦的心裡頭也是樂的高興。

“得,諸位,今兒本王的事情不少,喊諸位過來就是這件事,我也不留諸位了,那國債的相應文書,本王給諸位留好了,什麼時候銀子送到戶部,這文書就到諸位的手中。不管是幾年限的,到了時間,便可以直接到戶部取銀。”

“若是有急事,需要用度,也可以提前取回,不過那紅利,可就沒有了。”

在朱高煦的再次囑咐下,眾人紛紛表示都知道了。

隨著這些人離去,一旁的趙王朱高燧頓時對著身邊的老二笑道:“老二,我發現你這當了監國,現在也學會老大那一套一套了。”

“不過,這次一共也就賣了四十六萬兩的份額,還差著不少呢,老二你打算怎麼辦?要不要我幫你在京圈裡串透透風?”

可那朱高煦卻笑著搖了搖頭,說道:“這種事情,怎麼能自己傳呢,剛剛這些人離開後,這訊息很快就會傳的滿京城都是,放心吧,這兩百萬的份額,一兩銀子都不會少,反而會供不應求。若是自己去傳了,反而不美。”

聽到這老二朱高煦的話,老三朱高燧驚訝的瞧著他,不知道他到底是哪裡來的自信。

這可是整整兩百萬兩的白銀啊.....

然而,面對老三的質疑,朱高煦卻絲毫不在乎。

在經過了早前的種種事情印證,他對自己那大侄子所說的話已經是有了絕對的信任。

既然這辦法是他想出來的,那就絕對不可能出錯。

不過就當這漢王與趙王站在一起閒聊之際,那漢王府的大門口,一名東廠的探子便緊緊的跟在了那些離開漢王府的宗親身後。

而伴隨著這些人的情報送往雞鳴寺中後。

老皇帝朱棣在聽到這些情報後,頓時便笑了起來。

“我就說這老二在背地裡搞什麼鬼,原來是跟那小子暗中商量好了對策,今日前來,為的不過就是堵朕的口。”

“這叔侄倆,倒是算計起朕來了!”

聽著朱棣的笑聲,一旁的姚廣孝也是笑了起來。

不過,雖然他們都很認可朱瞻基這次的率先堵住嘴的計策。

可對於那國債之事,卻並不覺得有什麼。

四五分的利,對於那些官紳和權貴而言,並不算什麼暴利。

他們不相信,這叔侄倆靠著這區區四五分的利,便能在京城當中籌措到整整200萬兩白銀的鉅款。

雖然靠著這些宗親,在短時間內便籌措了四十六萬兩白銀的款子。

可這些人都是那漢王與趙王平日裡關係甚好的人。

這些人捧捧場子,還是會的。

但接下來呢?

那兩百萬兩的軍餉,可還差著整整一百五十四萬兩呢!

對於籌措軍餉這種事情他們太熟悉了,這款子越到後面是越不好籌。

要是真這麼容易,他老頭子也不會為了每次打仗的軍餉而發愁了。

.......

整整一夜的時間很快過去了。

就當那雞鳴寺中的朱棣與老和尚姚廣孝正在如往常一樣,在那寺廟當中閒聊之際。

那漢王府的門口,已經是人滿為患。

當昨日那些認領了份額的宗親們一個個將銀子送到戶部領了那國債文書之後,便立馬跟炫耀似的將這件事給傳了出去。

一個個在與旁人講述當中,簡直比那朱高煦講述的還要精彩。

就為了證明自己的眼光要強過旁人。

加上京城當中權貴的圈子本來就沒有多大,這一家兩家也就罷了,如今這十幾家都認領了那國債的份額,一時之間頓時便在整個京圈貴族當中,引起了渲染大波。

不少的人都在吃著早飯時談論著那國債的事情。

畢竟在新政推行下,土地收益不如以往並不是一家兩家的情況,而是普遍的情況。

以往大手大腳慣了的宗親貴族們。

如今卻要因為新政推行而節衣縮食,這怎麼能接受。

對於往後生計的擔憂,也並不是一家兩家的事情,而是整個京圈貴族的共識。

如果要他們這些人當第一波人,他們自然會因為各種可能存在的風險而擔憂。

可在知道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領了份額,並且帶著銀子送到戶部,領取了國債文書時。

這一個個都急了起來。

首先銀子是送到戶部的,也就是說,這件事的的確確是朝廷所正式發行的。

而不是那漢王爺自己搞出來的。

雖說朝廷說到底只是老朱家的朝廷。

但從以往的各種事情來看,朝廷無論是做什麼,也都是遵照著朝廷法令來辦事的。

不會真的出現那種,一句話便罔顧整個朝廷法度的情況。

第二,還給了那國債的文書。

約定的內容都在那文書之中有記錄,並且還有朝廷戶部的大印。

這更加給予了他們十足的信心。

最重要的是此次朝廷國債一共也就發行了200萬兩的數額,一旦這個數額全部被人認領。

那就沒他們什麼事了。

當府裡的下人丫鬟從各處得到訊息,某某府上已經帶著銀子去認領國債時。

更是讓這些人心中焦急。

尤其是那國債可以隨時取出的條件,更是刺激著他們內心當中的貪慾。

這一大清早,不過用了一個時辰的時間。

此次朝廷所發行的200萬兩國債便全部被人認領,雖然還有一些人沒有來得及將現銀運到戶部,但已經提前與漢王約定好。

又用了半個時辰的時間,漢王朱高煦一臉笑意的將後續的事情全部安排妥當後。

他壓根沒有絲毫的停留,便帶著戶部的摺子,朝著那雞鳴寺而去。

而那雞鳴寺內,老爺子朱棣雖然也派了人在京城當中四處的探查監視,但因為事情發生和結束的太快了。

他們壓根還沒有來得及將獲取到的情報送往雞鳴寺內。

那完成老爺子交代籌措兩百萬兩軍餉差事的漢王朱高煦,便已經來到了那雞鳴寺內。

靠著老爺子給的特權,不用稟報,漢王朱高煦便徑直來到了老爺子的廂房之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門口命人通報了一聲後便走了進去。

瞧著這急匆匆趕來的老二,朱棣正疑惑他來做什麼的時候。

卻看到那漢王朱高煦從懷中掏出一份摺子,然後將其獻給老爺子的同時,說道:“爹,你叫兒臣籌措的兩百萬兩軍餉,兒臣已經全部籌措完畢,這是戶部的摺子,爹您可以查閱。”

隨著那漢王朱高煦的話說完,一旁那老爺子朱棣頓時露出了震驚的目光。

原本那幅澹定從容的神情也蕩然無存。

一把接過那戶部的摺子後,便仔仔細細的查閱起來,直到他將所有的內容查閱完,並且在那摺子最後看到了戶部的印章後。

他終於是相信了朱高煦的話,也相信了他真的在這短短的幾天內,便為朝廷籌措出了整整兩百萬兩的軍餉!

兩百萬兩啊!

當然,朱棣很清楚,這件事情的背後,一定是朱瞻基那小子謀劃的全域性。

可即便如此,他依舊無法冷靜。

這叔侄倆,憑什麼靠著一張嘴,空口白舌的便籌措到了兩百萬兩的軍餉?

就靠著他長孫和漢王的名頭?

他老頭子自己的皇帝名頭,為什麼就不管用?

每次籌措軍餉,去到處弄錢的時候,都是人人避之而不及。

此時感到震驚的又何止老爺子朱棣一人。

向來都一直是雲澹風輕神態的老和尚姚廣孝,在聽到那漢王朱高煦的話時便已經感到了極為震驚。

可再看向那老皇帝朱棣驚變的臉色後,便立刻明白過來,這件事.....竟是真的!

這叔侄兩個,真的在不依靠朝廷增加賦稅的情況下,籌措到了兩百萬兩的軍餉!

相關推薦:我為祖國奔赴萬里[快穿]美漫艾爾登之王,開局逼瘋祖國人群星之星海女帝超神大管家我走過的20年職場之路從村民開始當皇帝最強戰神升級系統從玄君七章開始大明官窯我好像比主角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