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大明求生記->章節

第三百四十八章 科學與儒學之爭(上)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宇宙級寵愛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在這幾年來平安鎮的發展讓章子俊也吃驚不小,從魚河堡至上鹽灣到鎮川沿著無定河已經連成一片,昔日荒蕪之地的無定河邊上,年前新開通的魚河堡至鎮川的蒸汽機有軌車已經開通,帶動了沿線的商業及工業,特別是興起的各種窯廠、釀造廠、水泥廠、鍊鐵廠、磚瓦廠、堆煤場、木料場、各種牲口養殖場、食品加工廠、農具製造廠、編織廠等等像雨後春筍般建造起來,章子俊都不知道這些工廠是誰在經營。因為這些工坊都不在平安鎮範圍內,就是說不屬於平安伯的,而且規模非常巨大。看來要回平安伯府好好問問王星辰及楊嬌這二位夫人了。

平安鎮大明科技學堂的名聲越來越大,主要是因為每年章子俊都有專銀撥付,昔日的《大明科技學堂》主要從識字開始,而目前早就變成了一所高等學府,學前識字已經分開,開辦了一所平安鎮小學校,每年只收取一些學雜費,學生的來源就是附近的貧苦孩童、工礦中做工人家的孩子為主,聘請一些秀才、童生為師資,近年來許多前期在《大明科技學堂》學成畢業的學生。也充實了小學校的師資力量,主要課程有國學、數學、格物三門課程。

章子俊的設想小學是掃盲識字班,也就是小學一年級至五年級。《大明科技學堂》的水平就是初、高中的水平,對目前大明來說已經相當高學歷了。因為科技學堂教學的內容發生了質的變化,重點不是放在文章上面而是許多格物上,簡單的物理、化學、數學,天文地理為輔等。這些教案書本都是早幾年章子俊從穿越而來的電腦、手機中整理出來的,再加上自己寫作完成了初中物理、化學、數學的課本,當時是為了打發無聊的夜生活,不想來到平安鎮興辦學堂才派上用場。就這幾本薄薄的教科書成就了當下學堂的名聲。

學堂學滿二年後,分為不同學科,主要由三門,國學科、理科、軍事科。一般報考國學科為多,所以國學科又分為二類,第一類主要是學習文化傳承和學術記載,除四書五經外,包括以往歷史、哲學、地理、政治、經濟等。第二類除了傳統文化藝術、還有書畫、音樂、易學、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

當今的理科類可不是學數學、化學、生物之類,而是學當前最需要的知識,比如各種各樣的機械傳動,各種還沒有出現的機器動力,各種化學元素中的物質,透過實驗、觀察、分析、推理等方法來研究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以物理、化學、地理、天文、數學、生物學等為主。這是章子俊最看重的學科,目前各大工坊中的技術人才皆出自此,只要畢業後,待遇相對較高。

第三類為軍事科,一般學生都不願報考此類,以為是去當兵,其實是學習一些兵書兵法,武器製造,軍醫、軍械、軍事交通、科研、後勤這些知識。學成以後就會被按排到軍營中擔任一個特殊的職業,章子俊稱謂“參謀”,不入朝廷營兵編制,這參謀兵有平安府發月銀,在外人看來就是平安伯安插在軍營內部的“奸細”,可是一般這種“參謀”是隨主官一起上任,一個百戶隊中才配有一位,“參謀”主要是主持軍營中的醫療、後勤、火器彈藥知識、傳書通訊等方面,不插手作戰方面的事。朝廷在榆林、神木河套外,駐軍二萬,其餘的全是地方駐軍,稱謂地方兵,不算朝廷營兵。弘治以來朝廷對各地這種武裝是一種預設的狀態,因為不花朝廷一文錢,加上邊關連年吃緊,有地方上的武裝守衛著,減輕的朝廷許多的困難。重要是地方武裝只是守備自家門口,一般為防盜防賊,這樣的武裝在全國到處都是。什麼祝家莊、晁家寨、安風寨等等星如棋佈。區別就是規模大小,如果在一個地方強盜盛行的話,那麼私家武裝的人數就會多,榆林是邊關,跟內地又不一樣,為了防止蒙古韃靼的劫掠,地方上組織各私家護衛統一協防也就水到渠成了。

不過在榆林的守兵只有一家私人武裝,就是平安伯府,昔日在朝廷軍營中混的,目前全部加入到了地方兵營中,褚茂林前幾年去世後,有大兒子頂上為遊擊將軍,屬於朝廷編制外,小兒褚施就在平安鎮私家護衛中擔任炮兵營長,季琮、劉玉也以百年,都有兒孫繼承,不過是在平安伯府當私家兵,還有當年的彭韶,周壽弟等後人,也是一樣,目前在河灣帶著一個火槍營,一個火炮營,一個擲彈營。周壽弟一家共七個兒孫全部在科技學堂軍事科畢業。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平安鎮科技學堂所畢業出來的學生,不為考取功名為目的,因為想要去考也得不到好成績,不過有一點比考取功名更厲害,只要能畢業就能得到一份讓人足夠眼紅的工作,月銀跟七品官同級。這就要說道當初王芿嶠主張開辦學堂時的初衷,王芿嶠就是官場老油子,也是各種名利場的高手,把人心已經摸透了。

自古以來讀書就是為了做官,做官等於是出人頭地光宗耀祖,還有就是揚名立萬,光照千秋讓後人崇拜。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對讀書人來說只是個過程,而揚名立萬讓後人崇拜難度係數直達天頂,所有天下的讀書人,不管做官的還是做學問的,全都痴迷身後能留下點什麼?

學堂內部凡是在學術上有自己見解的都可以成書,不花錢,幫自己出書,這在當今大明文人來說可謂是石破驚天,殺傷力太大。什麼史籍、詩詞、散文小說。連話本都可以。

這就是當今西北學派興起,隨著生產方式在不斷變化,工業的興起,商業得到重視。衝擊了傳統的思想文化、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多方面,帶來了巨大的改變。連傳統的倫理觀、價值觀,甚至是信仰,也在逐漸解體中。一場以儒學及科學的對碰,在許多文人大儒之間產生了分歧,從爭論到爭吵,再到勢不兩立就這樣開始了。

起因是從科技學堂的一本學刊引起,裡面的內容牽涉到了科學所發現的天道之理是儒學所規定的人道之理無法解釋和理解的“異端”理論,威脅和動搖了儒學的存在地位,這讓儒家的衛道士們戰鬥力爆起,聯絡了許多儒家官員要對平安鎮這一套稱謂“科學”的剷除,捍衛儒學。

隨即大批的京城官員,大儒文人有章子俊認識的和不認識的,紛紛送來了書信,有大義凜然的指罵,也有好言好語相勸的,還有一看苗頭不對勸架的,歸根結底是科學衝擊了儒學的等級根基,這是最表面上,深層次就是一個是天道,一個是人道。用儒家來說,科學就是大逆不道。

平安鎮在做什麼?讓那些讀書人出來後,做起了工匠、郎中、獸醫、廚子、賬房、泥工瓦匠、打鐵磨豆腐,還被歸納為有文化的文人之列,這不就是拉低了讀書人的檔次嗎?

更可氣的是,這篇文章中寫道:“什麼是文人?即能寫字會算朗讀的人,那麼就是說是有知識的人,文人等於儒家知識分子等於朝廷官員,那麼也就是說文人等於官員,可是這些官員能做泥瓦匠嗎?能磨豆腐嗎?能編織竹藍嗎?能種莊稼嗎?顯然是不能,而學科學懂科學的文人就能行,因為從讀書起,壓根就沒想著讀書為了去當官。”

僅僅是讀書識字的水平,這一點大儒們還能忍,最不忍的就是這些學科學的不講武德,還出書,系統地整理出許多專業知識體系的理論出來,把無數的工匠積累的寶貴技術經驗,成為了經典科技著作,還有各種小人書畫本,描繪出往後科學技術帶來的新生活,許多的東西正在實現中,讓人不得不信以為真,直接衝擊了儒家學說。

在古代惜墨如銀,惜紙如金的時代,其原因就是這些文房四寶全是手工制造,因為要求能寫墨,成本很高,可到了平安鎮後,章子俊開辦的造紙廠大量利用機械生產,粉碎機,研磨機等,直接把造紙成本降了下來,而且造出來的紙分成好幾個品種,大部分是做油墨印刷用途,相比只用作書寫著墨的工序更加簡單,所要求的原料也不講究,什麼破麻布,樹枝樹葉、蘆草蘆杆、稻草藤曼都能粉碎成沫成為紙漿,有白紙,也有各種沒有過濾沖洗乾淨的色紙,還有草紙糙紙等。成本的下降意味著可以大量地印刷,加上銅鉛活字,腳踏式圓盤印刷機,直接把金貴如油的書籍,變成了大眾娛樂讀物。

相關推薦:我開創了御獸時代獸血遮天跨越時間線刑兇無罪推論紅樓之表妹攻略焚天龍神精靈:這隻卡比獸有億點大裂天龍尊紅樓之我全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