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大明建昌侯->章節

第二百四十章 歸心似箭

熱門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李東陽從乾清宮出來,回到閣部。

一天下來做事都無精打采,他還在回想朱祐樘對他說的那些話。

劉健察覺到他的異常,並未過來打擾,謝遷當天值夜,白天也並不在閣部內。

一直到日落,將要離去時,徐溥才風塵僕僕從外回來。

“賓之,你可是有何為難之事?莫非陛下早些跟你所提的軍政之事,令你為難?”徐溥作為首輔,李東陽的直接上司,好像關心下屬一樣,單獨跟李東陽敘話。

李東陽本還想掩藏什麼,此時他只是嘆口氣道:“陛下並未跟我談及軍務,只是提到了跟外戚張氏一門聯姻之事。”

徐溥臉色恍然,點點頭,好像這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內。

“若你不願,只管跟陛下明言,相信陛下也不會強行婚配,外戚出身和涵養,天下人皆知。”

徐溥的意思,你不想嫁女兒,你就堅持表達,皇帝也奈何你不得。

何必像現在這樣悶悶不樂?

李東陽儘管猶豫,還是把皇帝的話,大致跟徐溥說了。

當徐溥得知了朱祐樘所表達的意思,連他也不由眉頭深鎖。

李東陽道:“以陛下之意,若是我同意這門婚事,以後對於閣部會多加仰仗,甚至會在朝堂之外多行召對,從宣德以來,君臣難得有如此增進溝通的機會。唉!”

“若是我不答應,張氏一門在朝中崛起也無可避免,他有了西北的軍功,以後想壓得住他,怕也並非易事。”

李東陽到底是能把局勢看清楚的。

張延齡本來在朝中做了那麼多事,已深得皇帝的信任,再加上張延齡跟皇帝之間有隨時召對的便利,這一點就非文臣可比。

現在張延齡又在文政之外,取得了武功,皇帝已經明確表示會給張延齡晉升侯爵。

以張延齡侯爵身份,兼任戶部侍郎,甚至以後還有在文官體系中更進一步之可能,文官想要挾制張延齡,就非要有“特殊手段”不可。

聯姻。

似乎看起來也成為必然。

只是誰去聯姻的問題。

徐溥面色也有些凝重,二人坐下來,半天沒有做任何的溝通。

半晌之後,劉健從外面進來,見二人坐在那不言語,還顯得很好奇,道:“是否該早些出宮?免得耽擱了時辰?於喬也快來了。”

徐溥這才起身道:“賓之你不必過於糾結於此,朝中之事也不能靠你一人之力來解決,凡事還是看開。”

毫無意義的勸慰。

在李東陽聽來,這更好像是徐溥勸說他要妥協,似乎徐溥支援皇帝的意見,想讓他把女兒嫁過去,只是礙於情面不好意思直說。

……

……

皇帝提出婚配的意向之後,之後兩天,沒再提及相關之事。

似乎要等張延齡回京師,再做定奪,也可能是皇帝在等李東陽最後的答覆。

李東陽也選擇了沉默,對此事未置可否。

不過於此時,朝中對於有關李東陽跟張延齡要行聯姻的事,傳得沸沸揚揚,甚至連京師中人都開始知曉此事,坊間也都開始議論。

李東陽突然成為輿論中心,自然也是不厭其煩,同僚有想問詢他意見的,他一概都不去應答,最近幾日更是避免與人會面和交談,有意在避開輿論。

卻於此時。

張延齡西北軍功的訊息,更多傳到京師。

宣府巡撫劉大夏派出第一批的議定軍功之人,已到了白羊口,在清點和查驗了韃靼人的屍體和首級之後,認為並無問題,由劉大夏親自上奏此事,確證了張延齡戰功的可信性。

朝廷派去的,兵部協同錦衣衛,到現在還沒到白羊口,更沒到虎峪口,他們還未做最後定論。

如今看來,想反轉張延齡的軍功,已難上加難。

這幾天最得意的,要數張鶴齡。

一連幾天,皇帝早朝時都會召見張鶴齡,讓張鶴齡旁聽朝議,偶爾還問問他的意見,他在朝堂上撒潑耍渾的樣子,跟他弟弟很相似,但始終他沒多少能耐,也沒給出什麼好的建議,皇帝大概只是讓張鶴齡當他弟弟的替身,大概聽他在朝堂上撒潑唱唱反調,也沒打算真的讓張鶴齡去做點實事。

這天早朝朝議。

兵部尚書馬文升又奏報了西北的戰報,說是張延齡已帶兵靠近了偏頭關,而此時偏頭關周邊韃靼人馬已基本逃乾淨了。

張延齡要重奪偏頭關,看來已是板上釘釘的事。

“諸位卿家,朕覺得,要是建昌伯把朕派遣的差事完成,朕想早些召他回京師,你們認為是否該如此?”皇帝一如既往拿出好似沒主見的性子,來問詢他“諸位卿家”的意見。

馬文升不等徐溥等人有任何表示,主動表態:“老臣認為,應當由建昌伯鞏固西北軍務,不但宣大一線需要整頓,連三邊一線也需重修關防等,過去數年馬政弊端頗多,也可讓建昌伯再行整肅……”

你張延齡能耐不是大嗎?

那就先在西北別回來。

軍政方面,我們知道你還有點能力,既然你都去了西北,我們暫時也就不想看到你,西北那些糟心事……

歸你了!

朱祐樘則意外於馬文升對張延齡的“支援”,似乎他一時還沒反應過來,這只是文臣不想見到張延齡的一種反應。

“徐閣老,你認為呢?”朱祐樘打量著徐溥。

徐溥先看了看馬文升,他自然能明白馬文升的用意,但他還是不願讓外戚更多去沾到軍權。

哪怕張延齡回到京城,真的很討人厭,朝堂上比張鶴齡更加張牙舞爪,更讓他們覺得難堪,經常還要置氣辯論……

但在他徐溥看來,大明的綱常不能亂。

“陛下,韃靼既在發覺朝廷用兵之堅決,主動撤兵之後,也當結束西北軍務,當務之急是要保證西北屯田秋糧入庫的穩定,若眼下不召建昌伯回,也可等秋糧入庫之後,再行徵召。”

徐溥拿出了身為首輔的“眼界格局”。

我不去跟皇帝討論張延齡功勞的問題,甚至韃靼撤兵,我都不認為是張延齡有功所導致。

現在只說西北穩定。

朱祐樘搖頭道:“朕既不認為建昌伯應該長留於西北,也不認為三邊的事也該交給他,畢竟朕覺得,他能完成朕交託的差事,便已對得起朝廷對他的信任。至於三邊之事,應該交由新的三邊總制來處置,馬政等……也不該交給他。”

皇帝說出此話來,讓在場很多大臣覺得不解。

皇帝這是什麼意思?

難道說,皇帝也怕張延齡軍權在手,尾大不掉的問題?

張鶴齡跑出來道:“陛下,那就讓臣的二弟回來,派個更成熟穩重的老臣去西北鎮守邊疆就好了,西北那苦寒之地,還真不適合我二弟的性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兄長的,好像還很知道體諒弟弟的難處。

將心比心。

張鶴齡從來不想去西北,在於西北在外人傳來,那就是個鳥不拉屎的邊荒之地,哪有留在京師這花花綠綠的世界自在?

“論功的事尚未有定論,召回的事,也先暫且放放吧。”朱祐樘沒有繼續探討下去。

這件事好像是一提,又戛然而止,如同之前提到給張延齡賜婚一樣。

朝議將散。

皇帝還有意往李東陽身上看一眼,似乎在等李東陽給出表態。

但李東陽仍舊沒做任何的表示。

……

……

朝議結束。

眾大臣各自回衙所。

出宮的路上,三五成群,也都在談及有關張延齡的功勳。

很多人覺得不忿。

現在懷疑的人少了,只是覺得張延齡“走狗屎運”的人更多,至於之前打賭非說張延齡是虛報戰功的劉璋和元守直,現在明顯被文臣孤立。

不管你們二人的動機如何,至少現在我們不能跟你二人走得太近,免得被牽累。

當夜。

李東陽從宮裡的閣部出來,回到家門。

就得知禮部尚書徐瓊已經在他府上等候多時。

徐瓊似乎是代表皇帝,來跟李東陽下聘的。

李東陽儘管不願,還是與徐瓊會面,二人在李家正堂商談了有一個多時辰。

“賓之,雖然你看不上延齡,但他始終是個晚輩,未來仍舊可期,若是無人規勸和指點,將他引入正途,大明或會因此而亂,難道你就沒有要提點他的想法?”徐瓊語重心長。

這意思是。

我代表皇帝,請求你去把張延齡帶上正途。

畢竟張延齡年輕,可塑性高,不想讓他誤入歧途,也不想讓大明朝陷入動亂,現在就出手。

我們很看好你。

李東陽皺眉道:“小女年幼,為何一定要是我李家之女與他結成姻親?之前陛下似也有意將德清長公主下嫁,為何不見此事成行?”

李東陽也是火了。

思來想去,作為大明之臣,似乎的確該為此做犧牲。

但想到犧牲的是自己心疼的小閨女,李東陽還是選擇了“隔岸觀火”,憑什麼有犧牲的時候要讓我李東陽來做?你們怎麼不上?

憑什麼讓我舍小家保大家,難道你們家裡沒女兒?女兒沒有,孫女有沒有?嫡出的沒有,庶出的也行啊。

徐瓊一聽,就知李東陽根本看不上張延齡,他嘆道:“我也知賓之你看不上延齡,覺得他出身卑微,也是不學無術,但你可有想過,他除了未曾參加過科舉之外,在旁處有學問上疏漏之處?引經據典,或是出口成章,何嘗不是年輕士子中的翹楚?”

“若只因為他少不更事時所為,定他爛泥扶不上牆,未免偏頗。”

“即便令媛未來能覓得如意人家,只怕年輕士子未來的造詣,也很難在延齡之上。”

徐瓊很負責任。

皇帝讓他來說媒,他就把張延齡各種好處說清楚。

而且用辯證的方式去講。

你是覺得他不好,但你也不想想,你女兒未來嫁個世家公子哥,再努力有張延齡的成就?

你女兒嫁過去還是正室,生了兒子,以後就是建昌伯……或者說是建昌侯,甚至未來是國公的繼承人,你李東陽都能跟著隆寵。

李東陽態度堅決道:“小女年幼,此事暫且不提!”

徐瓊無語。

說了半天,還是沒法將李東陽打動。

徐瓊心想,也只能回去跟陛下奏報,說是這冥頑不靈的李大學士,只顧著他女兒的幸福,而完全不管大明朝的興衰,也不顧去栽培一個未來可能會“誤入歧途”的年輕人。

……

……

西北。

張延齡帶兵抵達偏頭關、

此時已是七月底。

偏頭關周圍的土堡皆都被毀,可說是滿目瘡痍。

好在韃靼人很識相,說逃就真的逃,不打算留下玩設伏這一套,張延齡帶兵前來,方圓二百裡範圍內也沒韃靼人活動的報告。

西北一戰,好像已經就此結束了。

“朝中傳來的訊息,說是朝議,要讓建昌伯您總務三邊,以後不但宣大,連三邊的事務也交給您。”

張永給張延齡帶來個很讓張延齡糟心的“好消息”。

張延齡心想。

誰要留在西北當三邊總制?

回到京師,高床暖枕、左擁右抱、紙醉金迷,他不香嗎?

此番往西北來,身邊連個女人都沒有,即便曾過大同這般相對繁華的大城,也是匆匆繼續出征,現在他最想做的事,就是好好體會一下人生的樂趣。

我張延齡來大明是來享福的,誰說我是來振興大明的?

張延齡道:“張公公放心,就算陛下有意這麼做,我也會回絕,西北這種地方我一刻都不想多呆。”

張永一怔。

你不想留在西北,讓我放什麼心?你以為陛下讓你留下,也會讓我留下?

王守仁道:“建昌伯奉命領兵驅除犯境的韃靼人,若是要長期經略西北,還是要有老成穩重有經驗的老將來完成為好。”

王守仁說這話,似乎是覺得張延齡不能勝任。

這話還是太直接。

就算你這麼想,你也不能當著張延齡的面直接說啊。

張永白了王守仁一眼,回頭發現張延齡在那笑,好像張延齡很支援王守仁的觀點一樣。

“我馬上上奏陛下,西北這地方我是呆夠了,讓陛下趕緊派個人來接替我,我想回到繁華的京師,過點正常人的日子,重修關城這種事還是交給旁人來做。”

張延齡顯得一刻都不想在西北多停留。

此時的他歸心似箭。

相關推薦:仙農混異界異界之書七界第一仙王牌食神金牌小書童帝少寵妻有點狂婚然心動:總裁寵妻超甜噠穿成萬人迷文中的高嶺之花神醫狂妃:邪王的心尖寵妻仙劍千年緣之緣來是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