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大明建昌侯->章節

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做太高期望

熱門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張延齡要把王守仁招攬到自己往西北去的陣營中。

在場的大臣,基本都不知道這個王守仁到底是誰,聽張延齡的意思,此人連個進士都不是,張延齡居然要讓其作為助手?

但還是有人知道王守仁,尤其是李東陽等翰林院體系的人,畢竟王守仁的父親可是大明的狀元王華,如今王華也仍舊在翰林體系中為官,一步步攀升,以求能達到入閣的水平,王華怎麼說也是大明的儲相之一,跟李東陽等人的私交很好。

王華的兒子,也得到李東陽等人的提點。

甚至李東陽也誇讚王守仁有狀元之才,但很多人卻覺得王守仁心高氣傲,將來若真考中狀元必定會目中無人等等……

朱祐樘不管這個王守仁是誰,他道:“既然延齡你想用此人,那朕就將此人調遣給你,再者你需要何人相助,只需跟朕上報,朕一律都調撥給你……”

這許可權似乎有點大。

想用誰,一句話的事。

張延齡目光掃過在場的人,很多人被張延齡目光看得心裡發毛。

如果張延齡非要使壞,現場點幾個人跟著去,那誰被點誰倒黴啊。

但張延齡只是笑了笑,並沒有這麼做。

很多大臣心裡在憤恨。

威脅!

拿到雞毛當令箭,皇帝說會調派人給你,你就想拿這個來威脅我們?我們是乃讀聖賢書的人,豈能容你威脅?想讓我們出來跟你爭?門都沒有!你愛讓誰跟你去,那是你的自由,我們也不去跟你拉扯……

“既如此,那此事便這麼定了,延齡,你儘可能早些往西北走,這一兩日就動身。”

“至於三邊總制的人選,朕還會在這幾日的朝堂上繼續議,閣部和兵部也及早做出合適的人選推舉……”

皇帝暫時只是委命讓張延齡去西北,官職都沒定下來。

是讓張延齡當宣大總督,還是讓張延齡當大同巡撫等等,也沒定。

就這麼要派張延齡去西北,其實在號令方面顯然是不足的。

但皇帝似乎對於安排張延齡怎樣的職位,早就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想在朝堂上說,總歸讓張延齡領兵去抵禦宣府到大同一線的韃靼兵馬,也是朝中共識,你們文官若真對朕的安排有意見,朝堂上就該說,等事後朕委命了再說……

晚了!

……

……

朝堂沒有下一個議題。

張延齡馬上就要作為領兵的主帥,親自去指揮對韃靼小王子火篩的一戰。

隨後張家兄弟又被朱祐樘叫到了乾清宮,對於監軍等事還會有內部的安排,也可能會在內廷的商議中,直接把張延齡的官職給定下,以張延齡身為戶部右侍郎的身份,委命個右都御史兼大同巡撫的職位,看起來是合情合理的,連一向跟張延齡有怨懟的文官對此似乎都不打算去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戶部右侍郎都讓他當了,讓他再當個臨時的大同巡撫,那還需要據理力爭嗎?

“徐老,伯安他……”

眾人才剛出奉天殿,謝遷便要過來徵詢徐溥的意見。

徐溥面色陰沉道:“他怎會知道伯安的事?”

他看了看李東陽和劉健,顯然沒人能回答他這個問題,此時徐瓊往這邊走來。

“去跟德輝說一聲,讓他去禮部,把張延齡調遣伯安的事跟他說一番……”

徐溥對徐瓊做了安排。

由內閣首輔去傳話,顯然是不合適的,不如就讓禮部去,禮部跟翰林院的體系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

徐瓊本還想問問張延齡跟王守仁的關係等,現在看起來,張延齡就是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提出讓王守仁協助,難道張延齡找幫手不應該去兵部那些富有經驗的主事、員外郎中挑選?再或者是讓曾經西北軍政體系的人協助,也都是好的。

偏偏張延齡所選的,是一個尚未進入朝堂,根本沒有進入到政治人物視野中的王守仁。

沒人知道其中有何情由。

……

……

乾清宮內。

朱祐樘也在問詢張延齡有關呼叫王守仁的原因。

張延齡笑著解釋道:“……這位王公子,本身就是狀元王學士的公子,才學方面不必說,而且在學問和軍事上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臣最近沒事總喜歡翻看一些年輕人的學問整理,其中有很多涉及到這位王公子的。”

朱祐樘嘆道:“但他畢竟太年輕,連太學都沒進。”

張延齡道:“陛下,有志不在年高,他以前曾上疏過有關平賊和鎮邊的奏疏,此等人物,乃是有雄心壯志的,年輕人的典範,若是將來他考中進士入朝,也必定大有作為,臣一向認為,只要有能力,不管他在大明的任何職位上,都可以將其調動。”

“是為大明興衰匹夫有責,何況王守仁還是舉人,他更應該懂得這個道理,既然他有為朝廷效命的決心,臣為何不給他這個機會呢?”

朱祐樘聽了小舅子如此義正言辭的話,點了點頭。

“延齡啊,沒想到你這般注重大明人才的發掘,朕之前還一直覺得,你不過是有一點急才,現在看來,任何事情你都是有準備的。”

朱祐樘愈發感覺到,小舅子做一切事的目的,都是為了大明。

朝堂上臨時要徵調張延齡去西北,張延齡都能找出個名不見經傳的王守仁出來協助,說明張延齡一早就在潛心觀察大明的年輕學子,為大明找到配套的人才。

張延齡面帶慚愧之色道:“陛下,您也看到了,臣要出征,完全是被趕鴨子上架,其實臣說得也很清楚,臣對於行軍打仗也不是很明白,但奈何文官連出兵都不敢去提議,臣還能怎樣?難道看著滿朝文武怕了韃靼不成?”

“嗯。”

朱祐樘作為先前朝堂的見證者,對於張延齡所說的話,感同身受。

皇帝是最需要主戰派支援的,可朝堂上除了小舅子之外,似乎都不太支援交戰。

還是當年土木堡之變造成的影響太大,誰都不敢擔責而已。

別人不敢,小舅子敢。

“延齡,你放心,無論你在西北用兵結果如何,朕都不會把責任怪責於你,朕只是要拿出跟韃靼血戰的態度,也不一定非要大動干戈,只要能在合理用兵的前提下,將韃靼人趕走,對你而言就是大功一件,朕會對你大加賞賜。”

連小舅子自己都說了對行軍打仗不瞭解,皇帝對張延齡也不做太高期望。

相關推薦:仙農混異界異界之書七界第一仙王牌食神金牌小書童帝少寵妻有點狂婚然心動:總裁寵妻超甜噠穿成萬人迷文中的高嶺之花神醫狂妃:邪王的心尖寵妻仙劍千年緣之緣來是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