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大明建昌侯->章節

第二百零三章 只對人,不對事

熱門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皇帝的話果然管用。

在場的大臣果然一個都沒有去爭的,就連先前激動無比的屠滽等人,也都老實噤聲,面色帶著幾分懊悔,似在檢討自己先前不理智的爭論行為。

他們都是大明朝的頂級文臣,並不是政治小白。

當皇帝把“寧王逼反”這種字眼說出來後,他們自然就會恍然,先前是被張延齡給誤導,還在糾結張延齡有沒有罪,而皇帝最關心的,不是寧王在聞聽此事後的立場和行動嗎?

“諸位卿家,朕知道你們容不得外戚入朝參政,但那是對無所事事又有野心的外戚來說,建昌伯一直都是兢兢業業為大明朝做事,難道朕連用他做事的資格都沒有嗎?”

兢兢業業?

還一直?

陛下,您確定您說的跟我們說的,是同一個人?

就算他真的為朝廷做了一點事,那好像也是最近的事情吧?往前倒三四個月,這小子還在胡作非為……

不過最近這小子就沒胡作非為?

大臣臉色都很難看,但因為都知道皇帝現在的態度,沒有一個再出來反對皇帝觀點的。

以至於……

朝堂的氛圍很詭異。

“朕用他為戶部右侍郎,就是為了讓他能更好處理李士實這個案子,同時也是為查清楚幕後元兇是否為寧王,諸位還有旁的意見嗎?”朱祐樘再一次徵詢在場大臣的意見。

從這點上來說,他這個皇帝還是受制於文臣。

換了剛愎自用的皇帝,估計直接就委命,也不用聽大臣說什麼。

到現在,他還是希望能徵得這些文臣的同意,看起來他已經很器重這些文臣。

徐溥走出來,無奈道:“臣等附議。”

“呼……”

在場的人,發出低沉的驚嘆聲。

一方面有為徐溥替外戚說話而感覺到不恥的,覺得徐溥背叛了文臣陣營。

不過更多的是感受到徐溥所承受的壓力,為徐溥這般“忍辱負重”而感覺到不值。

“那好,這件事便如此定下,建昌伯從現在開始,就為戶部……”

“陛下,臣有意見!”

此時,張延齡突然走出來。

眾大臣本來都已經認命,為了不使皇帝對文臣的信任打折扣,他們這算是忍氣吞聲,但誰知這時候張延齡卻走出來。

在場文臣都在想,這小子能有什麼意見?不會是蹬鼻子上臉,覺得戶部右侍郎已不滿足其野心,想直接當戶部尚書?再或是旁的官位?

“建昌伯,你想說什麼?”

連朱祐樘都不明白自己小舅子這是鬧哪樣。

張延齡恭敬拱手道:“陛下,臣對於戶部右侍郎,並不稀罕,也不想當。”

“啊?”

在場文臣發出驚嘆聲。

之前你這麼說,我們可以理解為你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現在還這麼說,這是要給皇帝壓力,換得更高的職位吧?

連朱祐樘都皺眉道:“你不想領戶部右侍郎的差事?”

“臣會領。”

張延齡又說了一句讓在場文臣覺得吐血的話。

這小子真是陰晴不定,翻來覆去顛三倒四簡直是個極品?既然你都要領這差事,那你還出來說自己有意見,說不稀罕……

故意噁心我們?

“但臣必須要表明,臣領此差事,只是為讓眾同僚明白,臣是不得已而為之,不過是為了方便查案,畢竟大明朝各級官僚的心態固化,之前查案中在各地遭遇到各種阻撓。”

“之前臣身無官職,想調動地方衛所查案,都不得為之,更無官府配合,以至於家兄到地方時,甚至有地方官府與奸邪勾連,實在是令人氣憤。”

張延齡說得義正言辭,表明了自己在查案中所遇到的阻撓。

正是因為他是外戚,就算是領了皇差辦案,各地還是不買賬,只是隨便應付他。

要不是他手段特殊,用的都是不怕得罪人也不計後果的激進手段,估計此案到現在還被擱置,或許張延齡人還在山東,等著山東倆藩臺和一個臬臺一起去見他呢。

徐溥道:“建昌伯,你說這些,目的就是為告訴我們,查案不容易?”

張延齡搖頭道:“我只是告訴你們,我只是為查案而領戶部右侍郎的差事,期限是兩個月,等過兩個月我把案子徹底查清後,這差事就算是送給我當,我也不會去當,因為我不想掉進你們文官的泥坑中……”

“你!”

眾文臣都對張延齡吹胡子瞪眼。

我們已經被迫忍受,讓一個毫無功名在身的外戚當戶部右侍郎,全然是為了皇帝的面子著想,也是為不失去皇帝的信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現在這小子居然把我們文官比作“泥坑”,挑釁意味如此明顯,這還能讓我們隱忍?

是可忍孰不可忍!

張延齡道:“諸位怎麼這幅表情?嘶,難道是我有誤會?莫非你們希望我兩個月之後,繼續當這個戶部右侍郎嗎?不然你們為何現在要跟我置氣?我所說的,不正是你們心中所願?”

眾文臣又有些無語。

這才反應過來,還是在被這小子牽著鼻子走。

是啊。

我們現在是沒辦法,不得不讓他當戶部右侍郎,而他說了兩個月後會自動離職,那我們為何還要跟他叫板?

再想到張延齡那囂張的模樣,他們心裡的氣便不打一處來。

我們這是不想讓你滾蛋嗎?

完全是被你說話的方式,以及譏諷的口吻給惹怒,我們只是對事不對人。

想了想。

好像覺得不合適。

我們只對人,不對事。

只要是你張延齡所做的,我們就堅決反對。

再看看皇帝。

不好。

皇帝那陰沉的臉色,可能真把我們往這方面去想。

……

……

朱祐樘的臉色不太好,但他此時並無心思去想那些文臣的作派。

早就心知肚明,還用現在去想?

他是覺得,好不容易為自己的小舅子爭取到了戶部右侍郎的職位,連文官都不反對,竟然是小舅子自己不想當?

不過再一想,其實小舅子當不當戶部侍郎,關係也不大。

就算他當了戶部侍郎,別人就會把他當成是文官一員?如此懸空的職位,只怕是有更多麻煩纏身。

再者讓小舅子天天跑到朝堂上來參加朝議,估計這小子還是會撂挑子。

“你查案,兩個月時間也算正常,若是你查清楚,是讓你繼續留任還是委命他職,屆時再議。”朱祐樘不會像張延齡那樣把話說滿,只要現在小舅子能領戶部右侍郎的差事,就符合他的預期,那也就沒什麼可爭的。

眾大臣儘管心裡很不爽,但此時又都沉默。

朱祐樘道:“那從現在開始,建昌伯就是戶部右侍郎。張侍郎,說你查案的過程吧,有些細節,朕也不是很清楚。”

張侍郎?

這稱呼讓在場大臣心裡更為不爽。

皇帝這麼稱呼,這不也在擺明對文臣挑釁?陛下您繼續稱呼他建昌伯能死啊?

張延齡行禮道:“說來慚愧,其實講案情,應該是朝堂一開始就進行的事,誰知因為我的事,耽誤了太多時間,看來這都是我的錯。”

又在挑釁。

擺明告訴文臣。

皇帝最開始就沒想計較誰有罪沒罪,朝議開始就告訴你們一個“喜訊”,馬上就應該開始查案和寧王謀逆的討論才對。

結果是你們這群人,搞政治鬥爭,跟我針鋒相對,浪費這麼多時間。

有很多大臣也想明白。

又被張延齡給算計。

張延齡道:“臣之前把差事交出來時,的確曾懷疑,各地有李士實的小金庫沒有被查出來,但因為臣當時人手不足,又著急回京師辯解山東有人拒捕反抗之事,才不得不將各地的調查擱置,匆忙回京……”

“說重點。”這次是朱祐樘在催促。

“是,陛下。”

“臣當日在朝堂上,把差事交出來之後,才得到魯商的通知,說是李士實手下的頭馬,名叫張光先的官商,要變賣李士實暗地裡所藏的糧食和物資等,並將李士實在河南的小金庫據為己有……所謂的頭馬,是為田忌賽馬時馬分三等,上等馬對中等馬……”

“不用你解釋這個,繼續說案情!”朱祐樘不耐煩。

這小子居然還給在場眾大臣上課?

挺能啊你。

能不能分清主次?

“是,陛下。”

“臣調查到此事之後,馬上便跟陛下奏報,當時臣提出建議,不如將張光先招安,令其將幕後元兇吸引出來……”

張延齡說到這裡。

徐溥實在忍不住,走出來道:“這些事,你為何不通知查案的刑部和大理寺?還有,你憑什麼認為元兇會上當?”

張延齡道:“有些事很難解釋,我跟陛下奏報事情,對陛下提出建議,難道還要跟你們解釋是為何?案子怎麼查,難道只有刑部和大理寺才有權決定?再者……你們事前難道就沒懷疑,李士實跟寧王走得那麼近,此案會跟寧王無關?那你們又為何會懷疑寧王?”

“我們幾時說會懷……”

徐溥說了一半,又不再說下去。

又是這小子的圈套。

若我們說沒懷疑到寧王,豈不是讓皇帝覺得我們很無能?連這麼淺顯的關聯都不去聯想引申,或者讓皇帝認為我們怕了那些藩王?更讓皇帝倚重於這小子?

真是處處都有陷阱,一不小心就掉坑裡去。

徐溥也在慶幸自己懸崖勒馬。

相關推薦:仙農混異界異界之書七界第一仙王牌食神金牌小書童帝少寵妻有點狂婚然心動:總裁寵妻超甜噠穿成萬人迷文中的高嶺之花神醫狂妃:邪王的心尖寵妻仙劍千年緣之緣來是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