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大涼漢騎->章節

第一百零一章 何謂豪族?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都市國術女神

自從張駿穿越以來,他受到的各種掣肘,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來自於豪族大姓。按說他身為大涼少主,廣武郡的土豪難不成吃了熊心豹子膽,敢公然拆臺?

事實上,別說這些土豪鳥不鳥張駿的問題,就連如今南方的晉元帝,也被豪族大姓虐出了翔。堂堂天子也要看豪族門閥的臉色行事,何況涼州一少將軍乎?

坦白講,不是這些土豪們膽子有多大,而是幾百年來的門閥政治早就培養出了他們藐視皇權的習性。說到這裡,就不得不介紹一下門閥世族的光輝歷史!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若論起豪族門閥的囂張跋扈,其程度絕對會讓人瞠目結舌。不瞭解情況的人常常將豪族歸類於地主,實是並非如此。在自秦漢以來的歷史文獻中,有關豪族大姓的記載並不鮮見,如:“豪強”、“豪右”、“豪宗”、“大姓”、“強家”、“著姓”、“勢族”等等,都是對“豪族大姓”這一特殊階層的稱謂。

這些人不但佔有大量土地、組成規模龐大的封建莊園,還控制宗族、聚族而居。既擁有私人武裝,又操縱察舉、壟斷地方政權。甚至於在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後,憑藉雄厚的社會實力壟斷文化事業!這種情況並非出現於烽煙四起的東晉十六國,而是在其誕生之初就已經造就了。

司馬遷就對豪族的社會身份特徵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他在《史記·貨殖列傳》中就曾把豪族的前身——“豪富民”稱之為“素封”。其言:“今有無秩祿之奉,爵邑之人,而樂與之比者,命曰:‘素封’”。由此可見,早期豪族的社會身份首先是“民”,他們是無封無祿的非權力階層;但這類人擁有大量的社會財富,上可“交通王侯”,下可“武斷鄉曲”,影響力極大。

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今天某市的首富在社會身份上只是一個公民,但他卻可以和領導人稱兄道弟,這絕對不是一般平頭老百姓能夠比得上的。換做張駿所在的北方各國而言,就相當於那些塢堡主們。他們即便公然資助涼軍,匈奴漢國也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那麼,豪族大姓究竟是有哪些人組成的呢?

目前比較統一的觀點認為,豪族大姓包括了五種人,分別是:戰國末期的六國後裔、富商大賈、兼併土地之家、遊俠、軍功貴族。

說到戰國末期的六國後裔,他們的地位雖然早在宗法制度瓦解時就已經一落千丈,但是其中不少封君、大夫仍保留著很強的力量。比如秦國在滅齊國之前,就曾有大批楚、韓、趙、魏等國的貴族子弟、舊臣等不欲降秦者逃奔至齊國聚居。而齊國之所以接納他們,也正是因為這些人擁有較大的政治影響力,可以為抗秦出力。

後來,秦並天下,六國貴族徹底失去了往日的榮光,但正如唐時柳芳所言:“(六國)先王之封既絕,後嗣蒙其福,猶為強家。”通俗而言,就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為了鞏固統治,秦皇不得不對六國貴族進行強制遷徙,大多都被發配到了邊遠地區,分散至全國各地。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脫離故土本宗,難成氣候。

怎奈這種做法在短期內難以奏效,及至陳涉振臂一呼,六國貴族便立即蜂擁而起、雲集相迎,“武臣、張耳舉趙,項梁舉吳,田儋舉齊,景駒舉郢,周市舉魏,韓廣舉燕······不可勝載”!特別是項梁、項羽叔侄,在當時一度風雲數載,此二人就是楚國貴族後裔。

然而,秦王朝的覆滅並沒有給六國貴族恢復往日的榮耀。楚漢戰爭期間,他們有的被項羽所殺,有的被廢,完全喪失了獨立發展的機會。恰恰也正是因為在反秦戰爭中的表現,作為最終勝利者的劉邦對他們更加忌憚。楚漢之爭剛一結束,就立刻著手解決齊、韓、趙等地的貴族武裝力量。

劉邦遣使者召齊王田橫來京,並且申明:“橫來,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來,且發兵加誅”。田橫本是故齊王田氏之族,因進退無方,無奈自刎而死,他的部下五百人聞訊後也盡皆自殺,追隨而去。可以說,田橫之死,是六國貴族軍事力量瓦解的標誌性事件!

西漢初年,雖然社會已經趨於穩定,但劉邦仍然沒有放鬆對六國貴族的警惕。當時有謀臣名婁敬者建議沿襲秦朝的做法,進行移民。劉邦欣然採納,徙齊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懷氏、田氏於關中。不過此次遷豪的做法已經和當年秦始皇強制性的措施有所不同,劉邦下達了“與利田宅”的指示,明顯帶有安撫性質。

隨著時間的推移,六國貴族開枝散葉,漸漸發生了分化和嬗變,這就引出了土地兼併之家和富商大賈的集中湧現。

土地兼併之家,即庶人之富者。他們與普通的自耕農一樣,都是國家的編戶齊民,不僅在政治上沒有任何特權,而且還要承擔國家的賦稅和徭役,雖田連阡陌,家資鉅萬,亦與平民無異。但在現實生活中,情況自然是和美化過的史書記載所不同。這些人憑藉富貴財力,與民爭利,很快就奴婢、牛羊眾多,廣置田宅。一些人甚至榮樂過於封君,勢力凌駕於守令。犯法不坐,刺客死士,為之投命。

此時的廣武郡治下豪族,就應當歸在此列。

另外,秦漢之際的部分軍功或事功受益者也漸次成為豪族大姓的來源。早在楚漢戰爭期間,劉邦為戰勝項羽就曾利用賜爵的辦法來激勵將士。西漢建立後,為了恢復戰後的社會秩序,劉邦頒佈了具有重要意義的“高帝五年詔”,規定凡是原來沒有爵位、有罪但獲得赦免和爵位不及大夫的軍吏士卒,一律賜爵為大夫;軍功爵在大夫以上的,皆進爵一級,給食邑。於是,大批受封士卒歸鄉後紛紛買地,造就了一大批新的土地佔有者。

至於富商大賈,更是歷史悠久。春秋首霸齊桓公就任命私商出身的管仲、鮑叔牙輔政,發展經濟,最終成就霸業。但是秦國統一後,開始強力打擊私營工商業者,漢高祖更是採取了商人不能穿絲綢衣服、不能坐車的政策,試圖從政治上貶損商人的社會形象和地位。

但這一禁令並沒有維持多久,到了漢文帝時就鬆弛下來。文帝“開關梁,馳山澤之禁”,“縱民得鑄錢、冶鐵、煮鹽”等法令的頒佈,反而將私營工商業推進到了一個繁榮發的黃金時代。

豪族大姓的最後一個來源,是遊俠。

遊俠是西漢早期以來十分活躍的一種社會群體,《史記》和《漢書》專門為其設立了“遊俠列傳”,這在所有正史當中也僅此兩例。在《史記·遊俠列傳》中,司馬遷把遊俠劃分為“布衣之俠”、“匹夫之俠”、“暴豪之俠”、“鄉曲之俠”、“閭巷之俠”和“卿相之俠”等幾類。其中,除了“卿相之俠”特指戰國時期以養士著稱的“四公子”外,其他的都是指平民出身的遊俠。

可以說,在西漢前期,遊俠就是民間秩序的支配性力量,誕生了朱家、田仲、王公、劇孟、郭解等著名俠客。其中魯人朱家在漢朝剛建立時社會聲望極高,天下莫不以與之相識為榮,就連楚地遊俠田仲也甘願以父禮待之。又如洛陽人劇孟,以任俠顯於諸侯,其母去世,自遠方送葬者有千輛車之多。

不過,要說遊俠中社會影響力最大的,某過於郭解。當時漢武帝下令遷徙富者於茂陵居住,郭解也在名冊當中。大將軍衛青親自替他向漢武帝求情,說:“郭解家貧,不中徙。”意思就是說郭解家很窮,不應該被遷徙去茂陵。結果漢武帝諷刺道:“解布衣,權至使將軍,此其家不貧。”(這個郭解不過是一介草民,竟然可以支使大將軍為他求情,由此可見他並不窮啊!)郭解雖然最終還是沒有擺脫被遷的命運,但是這種級於人望、聳動視聽的情形還是引起了朝野震動······

班固在《漢書·遊俠傳》當中就直言不諱地評價道:“布衣遊俠劇孟、郭解之徒,權行州域,力折公侯。”

玉米以為,《漢書》的這句話當中“折”字用的最妙,不但是遊俠力量的鮮活寫照,還透露出豪族大姓的暴力本性!管你是王公還是貴族,惹毛了就給你掰斷!

總而言之,由六國貴族後裔、兼併之家、富商大賈、軍功貴族和遊俠組成的豪族大姓,在誕生之初就秀起了肌肉,這就讓統治者既倚仗又忌憚,不但極力地將其排斥在政權之外,還進行了打擊和抑制。

但結果是顯而易見的,最終皇權不得不低頭與豪族相妥協,也就導致了東漢至魏晉以來豪族大姓桀驁不馴的本性。(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玩轉世界的神豪青梅竹馬那個她只要把你們全都熬死,我就能無敵師弟你是真的苟修真實錄漂在諸天的日子末世:我比同階強十倍超能雙生我賺的真是辛苦錢我滿級道士,開局被妹妹送去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