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大鑒賞家->章節

第三百三十二章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趙天明將剩下的畫一一揭開,其中最珍貴的,是趙孟頫和管道升夫婦的兩幅墨竹圖。

趙孟頫作為一個書法大家,幾乎是無人不識,他擅長篆、隸、行、草書等各種書體,其中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法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獨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另外,他還是一個大畫家,在繪畫上,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作為一個全能型畫家,趙孟頫人物、山水、花卉、竹石,幾乎無所不能,其中尤其擅長畫馬。

他與兒子趙雍、孫子趙麟都做《人馬圖》,稱《三世人馬圖》,傳為佳話,可惜,現在三幅畫,都已經外流至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到了元代,畫壇上文人墨戲成風,出現了許多墨竹大家,四大墨竹宗師,均出自元朝,趙孟頫、管道升、柯九思、吳鎮、顧安、趙原均是畫墨竹的高手。

趙孟頫畫墨竹,能以飛白作石,金錯刀作墨竹,所畫竹石,虛實結合,相映成趣。

趙孟頫作為一代宗師,不僅他的友人高克恭、李衎,妻子管道升,兒子趙雍受到他的畫藝影響,而且弟子唐棣、朱德潤、陳琳、商琦、王淵、姚彥卿,以及外孫王蒙,乃至元末黃公望、倪瓚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繼承發揚了趙孟頫的美學觀點,使元代文人畫久盛不衰,在中國繪畫史上寫下了綺麗奇特的篇章。

管道升,是趙孟頫的夫人,兩人一生齊眉舉案、伉儷情深。她能書善畫,是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

管道升擅畫墨竹梅蘭,筆意清絕,又工山水、佛像、詩文書法,她寫的行楷,風格與趙孟頫相似,曾經手寫《璇璣圖詩》,五色相間、筆法工絕。

管道升墨竹師承文同文湖州,為文人畫風,始創晴竹新篁,她獨創的“巢竹”,成為“湖州竹派”的代表。傳世作品有《水竹圖卷》(、《秋深帖》、《山樓繡佛圖》、《長明庵圖》等。

管道升同樣擅長用飛白作石,而且,比趙孟頫的更加有層次感,晴竹竹葉用濃墨繪就,栩栩如生,她筆下之竹,勁挺有骨,兼具秀麗之姿,“筆意清絕,頗有韻味”,名靡時世。

現在,這裡居然同時出現趙孟頫和管道升夫妻兩的畫,還同是墨竹圖,其珍貴程度,不言而喻。

不單是在收藏上,極具價值,兩畫同框,更能在畫技筆法上做一番對比,對於周老和範老這樣的書法大家來說,獲益匪淺。兩人來來回回看個沒玩,剩下的卷軸也不關心了。

剩下的字畫中,沒有那麼珍貴的,卻也價值不菲,趙天明這次的收穫,簡直豐厚的令人咂舌,而且,還是無本買賣,要是被那個攤主知道,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這一堆字畫,一共有十四幅,除了之前的九幅,剩下的五幅,大多都是花鳥畫。

分別是趙昌的《芙蓉圖》、林椿的《海棠香》、戴進的《蛺蝶穿花圖》、剩下的兩幅,是清朝女畫家金明的《桃花山鳥圖》和《鯉魚躍水圖》。

趙昌,是北宋出名的畫家,工書法、繪畫,擅畫花果,多作折枝花,兼工草蟲,在北宋時期與宋徽宗趙佶齊名,是宋代花鳥畫壇的傑出畫家。

趙昌在當時超出陳規,以觀察大自然物件,獲得他的藝術技巧。

據說,他每天早晨朝露未乾的時候,繞著欄杆觀察花卉,手中就調色彩繪,對著景物描摹,直接寫生於花卉和鳥獸的天然生活,擴大了花鳥畫的表現範圍,並對物件表現得極為生動。

他還自號“寫生趙昌”,畫花極有生意,色彩最好,又多畫折枝而不是全株。

所以說,寫生這種東西,從來就不是西方的,在我國古代,早已經融入繪畫一派,其後誕生的各種山水寫生,也為中國的繪畫史,填上了濃厚的一筆。

趙昌的畫,傳世極少,並不是什麼大路貨色,也是很珍貴的,而且,這還是一幅彩繪。雖然長達幾百年的時間裡,顏料有些褪色了,卻絲毫不減其價值。

林椿,南宋錢塘人,生卒年不詳,為南宋時期畫家,孝宗淳熙年間曾為畫院待詔,繪畫師法趙昌,工畫花鳥、草蟲、果品。

其畫傅色輕淡,深得寫生之妙,極富生趣,所作花鳥果品直接以色彩分出物象之濃淡,層層暈染陰陽向背,飽滿瑩潤輕勻透明,四實爛漫,鳥雀偷窺,驚飛欲起,栩栩如生。尤其是小幅畫,筆觸工細,布色鮮明,靜中寓動,生機盎然。

海棠無香,本為世間一遺憾,然而,作者附上豐富的聯想,畫卷上,描繪幾隻翩翩花蝶,縈繞其上,彷彿那盛放的鮮豔海棠,有香氣縈繞,頗為有趣。

“海棠香?這個,有點‘踏花歸去馬蹄香’的味道呀!”軍爺看過之後,說了一句。

“踏花歸去馬蹄香”這個典故,趙天明和顧家華自然都聽說過,說是宋朝畫院招生考試,以此為命題,要求學生作畫。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最後評卷,最佳的那幅畫,畫卷上根本沒畫花瓣,考生畫的是,在一匹奔騰的駿馬上,馬蹄高高揚起,一些蝴蝶緊緊地追逐著,在馬蹄的周圍飛舞。

不過,這個典故和這幅畫卻並不太相符,因為,畫卷中的海棠,畫的極為傳神生動、工整細緻,以鉛白、胭脂設色,清麗明豔,直接表現出來,並不像典故中的隱去鮮花,以蝴蝶做引。

然而,畫卷中的海棠畫得越好、開放的越燦爛,人們欣賞畫卷時,越加的為“海棠無香”這一事實而遺憾嘆息,而不是沉醉於虛無的海棠香氣瀰漫之中。想必,這也是作者的用意之所在,他並不是補上“海棠無香”這一遺憾,而是把這種遺憾,無限放大。

世間又哪來那麼多兩全其美?有得必有失,所以,人們才常說,缺陷也是一種美。

相關推薦:無限之大帝加冕大明:官居天子起點全世界都覺得我是大佬仕途狂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