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帶著系統來大唐->章節

第八百九十一章 如飛船隻卻太慢(第一更 請訂閱 投票)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放船嘍~~”

三月初一,伴隨著喊聲,一艘艘腳踏輪船被放到水中。

早兩天的時候,船隻新刷了一層桐油。

救生設備經過嚴格檢查,送到船上,開始把船駛往各地。

順流的船隻後面拴一串兒船,逆流拴上兩三只。

在長安要回去的百姓主動免費幫忙,帶著貨物上船,再幫串幾隻回村。

水上撐船的人等了等,發現沒人要求自己離開,便放下心,繼續接活兒。

在路上扛包走的人發現旁邊的水渠有船過來,站在那裡等。

船到,問一聲去哪,和自己順路,趕緊到後面的船上幫忙踩。

自從有了水網和船,帶東西走路的人顯然變懶了。

背五十斤東西、挑一百斤的擔子,用腿走,絕對比不了把東西放船上踩著走。

逆流也比自己走輕鬆,三四個人一起踩,還可輪換休息。

不用操勞工作的富貴人家的子女,紛紛跑到河邊看船。

中午的時候,官員們吃過飯,跑出來散步,也一起觀瞧。

他們有的人純粹是為了寫詩,看一看大量船隻出發的場面,想一首好的詩,這不天熱了麼,要辦詩會。

在鴻盧寺的各國使臣更是要看看,看大唐的繁華,琢磨自己的國家或部族的發展出路。

河面上的腳踏輪船排著隊,到現在還沒放完。

一般人眼中看的是熱鬧,稍微有一點政治頭腦的人看到的卻是經濟繁榮。

小船不大,卻能解決百姓往來交通的問題。

每天船隻跑來跑去,俱是貨物流轉。

其他地方的使臣看了,覺得大唐確實強大了。

吐蕃和突厥的使臣恨不能所有的船全部沉沒,最好是淹死一大群人。

但他們知道,不可能,木頭船怎麼沉?人的身上還掛著‘救生衣’。

指望小船散架,還是不存在,除非用大船撞。

大唐有榫卯技術,更厲害是船上鐵釘,配合榫卯使用,很結實。

之前跟日本打海戰,日本的船就撞不過大唐的船,一撞就散,大唐水軍就是那樣打贏的戰爭。

“吐蕃河少,不然……那是什麼?”伊辛巴在為自己的地方河流不適合用船而難過,突然指著一艘船,吃驚地喊起來。

那是一艘前面是尖的,後面是寬的船,上面同樣是有八個人的位置。

四個人的地方能蹬踏,現在船上有四個人,羽林飛騎戰士。

他們旁邊有把手,一個個抓著把手使勁踩。

那船前面在水面上翹起來了,與此船同一個方向輪船像停在那裡沒動一樣,這船就在旁邊躥過去了。

船的後面泛起水花,船感覺上是貼著水面在飛,當然,這是他們沒見過真正快的船。

‘譁~~’岸上觀看的人譁然了,什麼船啊,太快了。

“老夫知曉,此乃螺旋槳,用的計算出來的槳葉角度,還有新的軸承和曲軸和半軸。

此乃我大唐工業最先進的技術展現,這速度,漂亮,小易有本事。”

畢構給旁邊的人講,李家莊子的技術就是大唐的技術。

宋璟表示服氣,至少他不清楚怎麼製作出來的,此船的速度是其他船的許多倍。

他盯著船:“打水戰,敵人的船隻根本來不及調頭,在水上運輸物資,其他船隻望塵莫及。”

另一邊的岸上,李易舉著望遠鏡搖頭:“太慢了,四個人羽林飛騎一同做功,十節都不到。”

李易嫌棄,太慢了,海上的帆船,風向好時滿帆,速度都比現在看到的快。

李易發現小船速度在八節左右,即十三四公里每小時。

換上別人來踩,能保持十公里每小時就不錯了。

主要是整套驅動裝置已經很沉了,不是柴油和汽油發動機,船身由竹子製作。

在長江上,順風順水情況下,螺旋槳船的速度優勢體現不出來。

“回頭再加個齒輪組,不知道這鋼能不能承受得住。”李易知道怎麼可以提高螺旋槳的轉速。

腳踩一圈,螺旋槳轉十圈,和腳踩一圈,螺旋槳轉三十圈,速度絕對不同。

與腳踏車的變速齒輪一樣,前面放最大的,後面放最小的,只要有力氣蹬,鏈子承受得住,速度就快。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又看幾眼,李易回去重新設計圖紙,送去工坊。

李易不怎麼滿意的事情,在別人看來卻與神蹟無異。

他們不去想帆船水流而下的速度,他們看到的是新的船在逆流中的速度。

順流抱個木頭漂難道不行?關鍵是頂著水上,飛起來了。

打水戰,同樣是遠端攻擊,新船始終可以強佔上風頭。

“怎樣能搶來一艘船?”伯訛惦記上了,想弄清楚原理。

輪船已經知道,還親自踩過,結構簡單,難的是怎麼想到的。

剛剛看到的小船,沒有槳、帆、輪子,水下冒水花,上面那樣踩,下面的水花咋冒出來?船為何向前航行?

一連串兒的問題在伯訛的腦海中縈繞,揮之不去。

伊辛巴用手搓搓臉:“只要他們放出來給別人用,我們租一個搬上岸看看。”

“此物不可叫人學去。”宋璟看到了外邦的使臣,尤其是突厥和吐蕃的使臣,他要保密。

“老夫相信,給他們帶回去,他們也造不出來,金屬強度不夠。

用倒模的方法能夠鑄出來同樣形狀的東西,組合到一起,就用不了。

蹬兩下,把齒輪給磨沒了,過兩天你看到腳踏車的車鏈子便知曉。”

畢構相信這東西不好仿製。

“你去問問李易,可不能叫人學去了。”宋璟還是不放心。

“老夫現在便去。”畢構無奈,帶兩個人溜達去橋那裡,問就問。

其他使臣們各懷心思,有河流的地方,比如說日本,他們希望獲得相應的技術。

最快的前頭人員已經從日本趕來了,告訴使臣,很快大隊人馬會抵達。

要在大唐進行交流、學習。

駐大唐的日本使臣把資料進行整理,凡是李易發明的利農工具,他們都畫和圖紙,還有製作出實物,等著找機會送回去。

別的地方的使臣幹著同樣的活兒,包括契丹和渤海。

契丹額外知道了怎麼製造另一種適合在山地跑的雪橇,李易教,雙方關係好。

當然,關係再好,熱氣球的關鍵技術也沒有。

相關推薦:諸天敗類諸天新時代末日樂園最強上門女婿大航海之鋼鐵艦島登仙令花瓶女配開掛了萬千世界許願系統君臨諾丁漢荀天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