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帶著機器狗去唐朝->章節

第464章 讀書有用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西北的夏天,沒有華庭縣那種酷熱,只要你別站在太陽底下,其實並不是很難受。

這種南北差異,單單看溫度是比較難感覺出來的。

在南方,三十度以前就算是很熱了,室內室外都是溼熱溼熱的,渾身難受無比。

但是在榆林,三十五度的夏天也不是多麼的難受。

各家作坊都在熱火朝天的施工、建設之中。

煤炭作坊和火油作坊更是一次性的招工了幾千名人員,再加上水泥作坊、瓷器作坊、羊毛作坊、奶粉作坊等等,一時之間,在榆林,你只要手腳還能動,就不愁找不到工去做。

“伯爺,這西城的集市最近是越來越熱鬧了,崔縣令已經安排人手擴建了一次,但是每天從早到晚都還是人滿為患。可以說整個北部草原的牧民,都在找機會來榆林,西域來的商隊,很多已經不去長安了,直接在榆林買東西。”王玄策滿頭大汗的從外面回來,喝了一口香茶之後對著張華說道。

“並且,這段時間開始有不少士人來到榆林,雖然大部分都是一些不得志的書生,那也是”

大唐的人口其實不算多,三千萬都不到,但是因為社會對人力的需求基本都圍繞著土地在轉,從事其他產業的人其實不多。

華庭縣剛和榆林城是個例外,他們是大唐少數用工很緊缺的城市。

長安城的人工成本原來是大唐最高的,一個壯勞力一天能掙二十五文錢,並且還有上升的趨勢。

但是,在榆林城,火油作坊最新招募的人手,一天的工錢已經開到了三十文錢,仍然沒有完全招募到足夠的人手,只能說勉強夠用。

也就是,在榆林,一個壯勞力,一個月幾乎可以掙到一貫錢,一年將近十二貫錢。

這個數字,放在幾年前,需要榆林人用四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掙到。

並且,一個月掙一貫錢和一個月掙五百文錢,可不是簡單的翻一倍的關係。

五百文錢的時候,衣食住行用下來,可能每個月存下來的也就是一百文錢。

但是一貫錢的時候,一百文就變為六百文了,相當於收入翻一翻,存款跟著翻了好幾翻。

這對商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

一方面,大家看到在作坊裡做工可以掙到更多的錢,會吸引更多的人去作坊。

另外一方面,大家在作坊裡掙了更多的錢,就有實力拿出更多的錢去消費,這又間接的比刺激了商業的發展。

甚至,朝廷中的高官們擔心的重商會對聖人之學的傳播造成影響,在看到了榆林城的實際情況之後,也會乖乖的閉嘴。

因為人口只有十幾萬人的榆林城,居然有八千人的在冊學童。

這個數字放在後世,那是不合格的,六年義務教育裡的學生都不止這個數。

但是,放在大唐,張華敢說,除了華庭縣之外,沒有哪個地方的學童比例比榆林高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

大唐朝廷又沒有額外的給榆林劃撥經費,怎麼支撐的起八千學童?

道理其實很簡單,榆林的學童,大部分都是在商人辦理的蒙學裡面上學。

一年三貫錢的學費,再加上榆林縣衙給於的補助,興資辦學在榆林是一件有利可圖的事情。

張華聽王玄策彙報了一下榆林城最近的情況,也是一陣感慨。

一個學童一年的花費大概也就兩貫錢,交了三貫的學費,縣衙還補貼一貫,相當於每個學生他一年能夠掙兩貫錢。

而對於榆林城的百姓來說,一年三貫錢雖然不少,但是在連婦女都能找到待遇不錯的活的榆林,一年收入二十來貫,拿出三貫錢出來,並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甚至有兩個小孩上學的,六貫錢也還能夠出的起。

本來按照以前的觀點,即使有錢,這些百姓也不會送孩子去學堂。

因為只是認識幾個字的話,並不會對他們原來的生活產生多大的影響。

反倒是家裡少了一個勞動力,再加上先生的束脩和筆墨紙硯的花銷,一般家庭都無法接受。

但是,這幾年,榆林城的風氣變了。

同樣在作坊裡上工,認識字的和大字不識一個的人,待遇是不同的,甚至是千差萬別的。

就拿羊毛作坊來說,一個識文斷字,懂得不斷改善技術,或者說是能夠掌握核心技術,待遇會比普通勞工高一倍不止。

一樣幹活,甚至幹的更少,拿的卻是很多。

老百姓是最現實的,這種情況下,大家用腳趾頭去想也知道該怎麼樣。

這麼一來,榆林縣的孩童入學率,自然是不需要官府做任何動員,就蹭蹭蹭的往上漲。

這又間接的帶動了對教書先生的需求。

以前,在榆林城做幾個學堂的先生,也就是勉強能夠填飽一家人的肚子,日子過得一點都談不上好。

對於讀書人來說,自然不會是什麼好去處。

但是,現在的榆林,一個先生一年各種收入加起來可以超過二十貫錢,這在大唐絕對算是高收入行業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能夠學以致用,還能發家致富,自然而然的,來榆林城當先生,就成為附近州縣窮困學子們的一條不錯的出路。

所以連王玄策都感受到了最近來榆林的讀書人變多了。

這種趨勢,估計未來會變得更加的明顯,特別是等到榆林城的考生在科舉之中取得一些成績的時候。

張華消化了一下王玄策話裡的資訊,“對於這些來榆林的讀書人,可以讓崔縣令頒佈一些激勵的政策,讓他們來了之後死心塌地的留下來,以榆林為家,這樣榆林城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之後,才能踏上更高的臺階。”

二十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當然是人才。

這個後世的小學生都能知道的道理,現在意識得到的人並不是很多。

提高大唐讀書人的數量,提高普通人的識字率,讓更多有才華的人有機會發現自己的才華,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大唐長遠發展的必由之路。

張華要想自己舒舒服服的在大唐過完一輩子,也讓自己的後代過得舒服,就有必要推動讀書識字的普及。(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葵花大師兄名門暖婚之權爺追妻攻略全職武神一劍斬破九重天工業為王韓娛之星光燦爛萬法之書元素高塔我家有個仙俠世界我能無限許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