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代晉->章節

第一九八章 秋收大事

熱門推薦: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八月下旬開始,居巢縣百姓最重要的日子即將來臨。

居巢縣地處江淮之間,長江中下游的位置,在農時氣候上其實甚為尷尬。冬天的寒冷他們躲不過去,南方的四季如春他們也沒份。北有淮河,南有大江,洪澇不斷,災荒頻發,實在不算是什麼好地方。

因為氣候的緣故,每年只能種兩季。一季夏糧,一季秋稻而已。所以,這兩季糧食對於居巢縣百姓的生計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秋收這一季,對於居巢縣百姓而言佔比極重。

從稻子抽穗揚花開始,百姓們便不敢掉以輕心,每日想盡辦法守護稻田,小心翼翼的進行田間的管理。增肥,增減水位,檢查蟲害,除去雜草等等。這些事瑣碎無比,全部都需要人力為之,辛苦之極。

但這些都算不得什麼,只要能獲得豐收,那麼所有的辛苦便都值得。

在李縣令下令進行拉繩充分授粉之後,百姓們便天天關注著這麼做到底有沒有效果。在進入八月上旬之後,稻子開始灌漿成熟的時候,他們終於發現了差別。

並非所有人都相信李縣令的話,很多人沒有按照李縣令的話去做。於是乎,差別便往往在僅僅相隔一條溝壟上下的兩塊稻田裡對比的甚為明顯。

經過拉繩法充分授粉的稻田裡,稻穗飽滿,紕粒甚少。而沒有這麼做的稻田裡的稻穗則紕谷甚多,從稻穗的彎曲程度來看也基本可以證明這一點。

李徽親自帶著百姓們做了一次對比,方法很簡單,隨機取兩塊田畝中的二十根稻穗進行一粒粒的數稻粒。用了拉繩之法的田畝裡的稻穗上的飽滿稻粒在八十顆到百顆之間。每根稻穗上的紕稻數量只有三五粒。綜合算下來,平均每根稻穗上的飽滿稻粒九十三粒。而沒有用拉繩授粉的田畝中的稻穗以同樣的辦法算下來,飽滿稻粒勉強達到八十粒。

李徽粗略的算了一下,以這種增產的比例,可達到增產一成半的比例。這是個頗為驚人的比例。一根稻穗多處十幾顆稻粒看起來算不得什麼,但是整個居巢縣的增產便是個巨大的數目了。

居巢縣今年大概播種的稻穀田畝總數約莫五萬畝。良田和劣田比例大概五五開。也就是說,按照這個時代正常的產量,好壞均攤下來,以一畝地產糧三石來計算,那便是十五萬石稻穀。而增產一成半所帶來的收益便是多兩萬五千石的糧食。

這還了得?這兩萬五千石稻穀便是一萬五千石白米,那將要多養活多少人?在關鍵時候,這些米可供給全居巢縣的數萬百姓吃一個月。

這樣的增產幅度是巨大而且驚人的。李徽深刻的意識到,農業耕種技術的改進,對於這個時代是多麼的重要。一個簡單的技術推廣,便可能產生極為巨大的收益。

這其實是因為耕種技術的太過落後,所以產生的收益也很明顯。就好比一個成績極差的人,稍微點撥努力一下,便會考出一個還不錯的成績。那是因為他的起點太低,所以取得進步也很容易。到了後世,各種技術成熟,想要提高畝產量,哪怕多個一二十斤的產糧都需要重大的技術突破才成。

當然,這種預測只是理想的狀態之下的粗略預測。事實上有不少百姓根本沒有按照李徽要求的那麼做。所以不可能全面增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另外,影響產量的因素很多,肥力是否足夠,乾旱或者洪澇病蟲害都會造成產量的差異。比如施肥環節,肥力不夠的話,秧苗植株不夠強壯,分株不夠多,便會造成產糧減少。而肥力足,每株秧苗多發出一根分株,便會多處數根稻穗來。影響還是頗大的。

而對於居巢縣的田畝而言,許多都是復耕和開墾的田畝,肥力是不足的。當然這也和百姓的勤勞和偷懶有關。有的人家千方百計的想辦法拾糞挖淤堆肥,有的人家則是靠天收,自然產量會有較大的差別。

但無論如何,今年數萬畝稻田成功的躲過了洪澇災害,在歷經漫長的四個多月的時間之後,終於成熟。田野裡一片金黃的稻田,風吹之後稻浪翻滾,令人賞心悅目。

八月十七清晨,李徽在居巢縣城西大蓮圩下的高埂上主持了開鐮儀式。

高埂上下,百姓雲集而至,他們手持鐮刀,揹著籮筐扁擔,推著各式各樣的簡易的小車,抬著脫粒的木欄,扛著巨大的草蓆站在秋日的朝陽下。

李徽站在高高的土埂上對著百姓們發表了一番演講。

“諸位鄉親,諸位父老。今日本縣在此主持開鐮儀式,這意味著我居巢縣的秋收即將開始。這是個大喜的日子,本縣心中甚為激動,甚為感慨。自去冬以來,我居巢縣經歷了諸多磨難,諸多動盪。諸位歷經辛苦,歷經紛亂,今日終於能夠迎來豐收的日子,這是何等自豪驕傲之事。諸位看看你們周圍,那是你們的辛苦和汗水換來的成果。正所謂‘喜看稻菽千層浪,敢叫日月換新天。’,眼前的一切,都說明了一件事,只要我們肯幹肯做,便一定能擁有美好的未來,能收穫屬於我們的收穫。我為諸位鄉親父老感到自豪和驕傲。”

眾百姓聽了李徽熱情洋溢的話,都紛紛鼓起掌來。李縣令的話聽著舒坦,他沒有自誇自吹,反而將一切歸功於眾人,這是何等胸懷。事實上沒有李縣令,也沒有今天的一切。

“……當然,這一切只是開始。這一季秋收可能只能讓我們吃飽飯而已,但能夠吃飽飯便是豐衣足食的開始。我相信未來幾年,日子會逐漸變好。本縣已經擬定了幾個計劃,明年不光要開墾多處良田,還將因地制宜種植其他作物。豆子,蓮藕,瓜果,芋頭,桑麻,果樹,適合什麼便種什麼。總之,利用一切手段,為你們增收增產。當然這些是都是後話,我這可是跑題了,呵呵呵,一激動便跑了題了。”李徽繼續道。

眾百姓哈哈大笑起來道:“不跑題,說的正是我們想聽的。”

李徽擺擺手道:“那些事回頭我們再說,眼下最重要的是秋收之事。這裡,本縣提出幾點要求。第一,抓緊晴好天氣,收割曬糧入倉。秋雨一來,便會連綿多日,那可不好。辛苦種的糧食黴變發芽了可就白費了。第二,要求顆粒歸倉,不能有浪費撒漏行為。每一粒稻,每一個稻穗都是辛苦得來的,一定要撿拾乾淨。稻草曬乾之後堆垛,收拾乾淨。第三,秋收期間,做好防火防盜工作。本縣會讓周縣尉組織縣兵民團協助你們巡視。各村各家也要派出人員組建聯防。辛苦是辛苦了點,但是這是必須做的。本縣在此也警告一些人,打著壞主意搞破壞,或者想不勞而獲者,一旦被抓獲,將予以嚴懲。本縣絕不姑息,該殺的殺,該服苦役的服苦役,那是絕對不容情的。誰在這時候惹事,便是砸居巢縣百姓的飯碗,要大夥兒的命。”

眾人紛紛點頭叫道:“李縣令考慮的周到,理當如此。”

李徽點頭繼續道:“秋收之後便是秋種,過冬的小麥要及時播種,明年的夏糧也不能馬虎。總之,接下來這十幾天甚至是一個月都是辛苦忙碌的時刻。但此刻的忙碌是為了過更好的日子。諸位鄉親父老,話不多說。我宣佈,正式開鐮收割。”

鑼鼓聲響,李徽拿過裹著紅綢的鐮刀一下子割斷放在面前的一束稻穗,放在托盤之內。百姓們大聲歡呼起來,紛紛拱手行禮,然後四散往各自田畝之中開始收割。

在其後的兩天時間裡,李徽輾轉東關、橐皋、濡須河等地主持開鐮儀式。整個居巢縣大地上,熱火朝天的秋收全面開啟。金黃的田野上,到處是揮汗如雨的百姓。男女老少齊上陣,大人收割搬運,小孩和老者在田間拾穗撿漏。

稻子被運到空地上,堆在草蓆之上,進行人工脫粒晾曬裝運。縣衙派出的小隊日夜巡邏,防火防盜,嚴陣以待。城中的幾家鐵匠鋪將打鐵爐搬運到田頭村頭,及時為百姓打造修補損壞的農具。上上下下一條心,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李徽將全部心思投在秋收這件事上,騎著馬遊走於田間地頭,及時檢視進度,為百姓解決問題。看著稻穀一車車一擔擔的運回來,李徽心裡喜滋滋的。

十天後,秋收接近尾聲。近五萬畝稻子收割完畢,一大部分已經脫粒晾曬,準備入倉。而初步的統計也已經出來了。平均產糧可達到三石左右。在復耕莊田肥力不足,開墾的田畝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的前提下,達到這樣的水準已經很好了。

據此,李徽也初步的推斷出今年的產糧,全居巢縣的產糧將會接近十五萬石。換算成白米便是九萬石之多。

這其中有部分支付莊田大族,有一部分要還上夏糧的缺口。即便如此,剩餘的六萬石左右的白米以及秋天收穫的各種雜糧,也已經足夠百姓們渡過接下來的半年了。甚至有些家庭還可以有盈餘可以拿去變賣。換些衣物肉食以及日常之物。

得到這個較為精確的數字之後,李徽長舒一口氣。糧食落袋為安,一切定局,終於不負眾望,不必擔心居巢百姓的溫飽問題了。

本书作者其他书: 大明風流 南宋大相公 大周王侯 躍馬大唐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相關推薦:另類神棍萬道神棍真千金的靠山遍佈全球我被困五載,出關當鎮壓一切敵!星空戰紀全球對抗賽我帶飛全場鬥羅:絕世之霍雨浩的重啟人生重生之九零後成為團寵網遊之馭靈師絕品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