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大漢第一太子->章節

第0394章 文、武皆考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恭敬的告別母親,從長樂宮走出,劉盈面上陰鬱之色,也終是被一抹釋然所取代。

朝中公卿之缺的任命,基本都定下了。

——內史安國侯王陵拜右相,淮南相兼王太傅曲逆侯陳平拜左相,代相北平侯張蒼任御史大夫;

至於王陵拜相之後,空出來的內史一職,則召淮陽郡守申屠嘉回京。

與此同時,為了避免申屠嘉因爵位而被朝堂‘彼時’,劉盈還要著手,以‘恩封太祖功臣’的名義,給申屠嘉安一個關內侯的爵位。

未來,再找個機會,讓申屠嘉去打兩場仗,順勢將申屠嘉的爵位從關內侯升為徹侯,申屠嘉為相的最後一道程式,便也算是補上了。

至於先前,劉盈對申屠嘉的種種顧慮,也是被呂雉輕描澹寫的一句話所化解。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

這裡的難,不單指文治比武討更複雜,也同樣指治理國家的人才。

不單是漢室,歷史上的每個朝代,若要論人才井噴期,都必然是開國前後。

原因無他:時勢造英雄。

而在開國之後,隨著第一代開國元勳告別權力中樞,官員,尤其是朝堂決策層的整體質量,必然會迎來一次較大幅度的下降。

這是無法避免的事。

畢竟再怎麼說,劉盈也不能奢望未來的數百年,劉漢社稷的每一位公卿,都能具備開國功勳那樣的誇張質量。

這根本就不現實。

所以,讓劉盈接受申屠嘉這樣的‘中庸之才’,在張蒼之後繼任丞相的原因,也只是一句稀鬆平常的話。

——矮子裡面拔將軍。

既然申屠嘉,已經是這批人裡最好的了,那劉盈自也沒有別的選擇。

至於以後,漢家公卿的任命標準,劉盈也已經將心態調轉了過來:只要別丟下漢家公卿‘文武雙全’的光榮傳統,那水準次點,就次點吧。

畢竟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丞相水平相對不高,也就意味著相權也會相對不那麼強勢,對於彼時正值壯年的天子劉盈而言,也不算是壞處。

內史的問題解決的,其他幾個九卿的問題,自然也就沒什麼阻礙了。

——楚王太子劉郢客,即將成為劉漢第一任宗正!

以王太子為宗親,看上去有些奇怪,但考慮到宗正這個職務的特殊性,也就沒那麼奇怪了。

劉盈,也是實在沒有辦法了······

實在是眼下,劉氏宗親人丁不豐,尤其是找不出幾個同時滿足‘輩分高’和‘德行好’這兩個條件的宗室老者;

過去,劉邦開國之君的身份,自然是能任由宗正一職,從開國便一直閒置;

畢竟再怎麼樣,劉邦也不可能遇到‘因為輩分沒有對方高,所以不好處理對方’的問題。

——諸劉宗親當中,唯一一個比劉邦輩分高的,也就一個太上皇劉煓!

但到了劉盈這一代,宗正卿,卻是沒法繼續閒置下去了。

原因很簡單:劉邦碰不到輩分比自己高的刺兒頭,但不代表劉盈碰不到!

就算碰不到比自己輩分更高的宗親,可那些平輩的兄弟手足,以及旁支宗親,劉盈也很難下手處置。

畢竟劉盈是年少登基,本就根基不穩;

碰到一些棘手的宗親事件,就更沒法肆無忌憚的處理了。

所以,以楚王太子劉郢客來擔任宗正,就成為了太后呂雉、天子劉盈的一致選擇。

從輩分上來看來看,劉郢客與劉盈同輩,與關東大多數宗親諸侯,也都是平輩;

但從‘德行’方面來看,劉郢客卻是絕對沒有辜負乃父——楚王劉交的好名聲!

再者,便是劉郢客雖然和劉盈這一代,也就是劉氏二代宗親平輩,但已然年過四十,儼然已是一個小老頭。

——畢竟劉交,不是太祖劉邦~

像劉邦那樣四十好幾才娶妻,四十大幾才生兒子的人,在這個時代不能說沒有,但也是少之又少。

所以由劉郢客來做宗正,便是極為合適的安排了。

當然,以劉郢客為宗正,也還有一個隱患:身為兒子的劉郢客,根本管不到自己的老爹劉交;

不過好在劉交,也絕對不是值得劉盈去操心的紈絝宗親,這點隱患,自然也就被劉盈無視了。

除了宗正,其他位置,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連九卿之首的內史,劉盈都‘矮子裡面拔將軍’了,那其他的空缺,顯然也是照著這個來;

比如呂雉的老熟人審食其,便被劉盈安了個典客的職務,權當是對呂氏外戚的補償;

其他幾個位置,也都從開國元勳中,找了幾個勉強看得過去的,先把位置佔住再說。

至於以後,再根據現實情況,逐個進行針對性的調整便是。

劉盈還年輕,有的是時間調整。

但人才的斷檔,尤其是高級官員的缺失,卻也是讓劉盈有些擔憂了起來。

“考舉······”

“嗯······”

坐在返回未央宮的御輦之上,劉盈的眉頭,也不由再次皺起了些。

若說那句‘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中,守天下究竟難在什麼地方,那無疑,便是從武夫當道,到文官治國的轉變了。

當然,作為華夏歷史上,以‘武德充沛’而聞名的劉漢,文官再‘文’,也不可能是純文官;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尤其是如今朝堂之上,‘非徹侯不能為相’,乃至是‘非徹侯不能為公、卿’的政治潛規則下,沒在軍隊混過的純文官,也是絕對不可能躋身於決策層的。

但饒是如此,在渡過開國之後的十幾年,逐漸迎來和平發展期的當下,官員組成由‘武’逐漸向‘文’傾斜,卻也是無法避免的。

道理再簡單不過;

——開國前後,官員的選拔方式,就是看武勳!

誰武勳高,誰做大官;誰武勳低,誰就在後面排隊!

這樣的官員選拔、任命方式,在短期內自然是最為輕鬆、最具價效比;

再加上漢初這批開國元勳的整體質量,實在是有些高到令人髮指,便也使得這種理論上荒謬至極的選拔、任命方式,在漢室卻根本沒惹出什麼亂子。

甚至非但沒惹出什麼亂子,還造就了接連好幾位名垂青史的賢臣、賢相!

但在開國之後,尤其是在這批開國元勳逐漸老去之後,官員的選拔、任命,又該透過什麼方式呢?

武勳?

仗都打完了,都進入和平發育期了,上哪去找那麼多功勳卓著的勳臣?!

而這,也正是開國之後,朝堂選拔官員的方式,從‘武’向‘文’傾斜的主要原因。

——沒仗打了······

要還是按武勳當做官員選拔標準,那別說長安朝堂了,就連三公九卿十二個位置,也絕對沒辦法坐滿。

所以,在這批開國元勳澹出朝野的時候,政權選拔官員,就要另闢蹊徑了。

而過去,這裡的‘另闢蹊徑’,主要便是孝廉、力田,以及賢良方正在內的舉薦,又或是天子聽說某人有大才,便直接派人去請的‘徵辟’。

但顯而易見的是:這樣單一的人才選拔方式,根本無法填補官員,尤其是決策層官員的空缺。

至於舉薦制的補充手段:貲官,那更是不用提了。

貲官,說好聽點叫官員選拔,說難聽點,就是朝堂中央合法賣官!

既然是賣官,那能找來的官員,自然都是商賈出身;

——尋常百姓根本買不起官,名門望族則根本不需要買官,只需要發動人脈,請某個郡守朋友寫份介紹信,甚至直接舉薦即可!

而‘貲官’這個以商賈子弟為主題的官員群體,在如今漢室的政治大背景下,是天然處於劣勢的。

誠然,商賈出身的貲官、貲郎們,或許真的不乏一些見多識廣、視野開闊的人才;

但最起碼,在如今漢室的發展階段,以及對商人群體全方位無死角的打壓,這個群體出‘人才’的機率,幾乎可以低到忽略不計。

按照劉盈的推算,至少要等到二三十年之後,漢室天下逐漸富足,朝堂開始有意放鬆商人群體的枷鎖,讓工商業得以繁榮,才能指望這個群體能為朝堂輸送官員。

而目前,官員群體則根本指望不上。

舉薦制度質量夠高,數量卻不足、貲官體系數量足夠,質量卻又參差不齊;

這樣一來,以文考為官員選拔手段的考舉制度,也就自然而然的進入了劉盈的視野。

說來,對於考舉,漢室朝堂也不算陌生了。

幾年前,劉盈便曾以‘上林苑缺少官吏’為由,帶著一定的試驗意圖,舉報過一場小範圍的考舉;

雖然效果不盡如人意,並沒有選拔出什麼太過優秀的人才,但也算是開創了‘以文考選拔官員’的先例。

而且這裡的‘不盡如人意’,也只是相對於劉盈的預想而言。

現如今,那次考舉所選拔出來的官員,基本都在上林苑,以及少府各司屬任職;

按照少府陽城延的回饋,這批官員雖然沒有什麼大才,但卻出人意料的踏實、實幹!

從劉盈的角度來看,這批人算不上什麼俊傑;

可若是單從這批任如今,二百到六百石不等的秩祿來橫向比較,這批人,也絕對當得起一聲‘人均能吏、幹吏’。

有了這批人作為參考,最近幾年,朝堂之上關於‘再開考舉’的論調,也已是水漲船高。

單從朝堂的角度來看,大規模舉行科舉的時機,可以說是已經成熟。

但對此,劉盈卻仍帶有些許疑慮。

——首先,便是考舉對舊貴族、特權階級的衝擊,應當如何化解的問題;

上一次考舉,劉盈只是選了百十來位百石級別的小官,而且大都是在少府擔任苦差事,功侯貴族階級並沒有太大的反應;

可若是開展大規模的考舉,那選拔的官員,必然是以千,甚至數千上萬為單位。

成千上萬的官員,自然不能全塞進少府,而是要‘雨露均沾’,充實到朝堂各有司屬衙,乃至地方郡縣。

而這樣一來,貴族階級就算心再大,也不可能對考舉視若無睹了。

誠然,即便不透過考舉,漢室的貴族階級,也完全可以透過自己的政治人脈,給後代謀上一官半職;

又或者,直接求劉盈開恩,將幾個兒子送入宮中歷練,等外放出來,也是中層將官的起步。

但這,還只是開始。

考舉剛開始,貴族階級或許還不會反應過來;

但等這一批又一批考舉出身的官員,逐漸成為地方,乃至朝堂之上不可忽視的力量呢?

等這些考舉出身的官員中,出了千石級別的大縣縣令、二千石級別的地方郡守,乃至躋身朝堂、位列公卿之位的俊傑呢?

到了那時,只怕反應過來的貴族階級,必然會在錯愕之後,發起極為勐烈的反撲!

——自古以來,所有動搖特權階級地位的人,都從不曾有好下場;

動搖特權階級地位的制度,也從來沒有長久存在。

所以,在考舉的念頭剛出現在腦海中的現在,劉盈就要為日後,特權階級可能掀起的反撲打上補丁。

“嗯······”

“加一門武考?”

思慮良久,一個突然閃過腦海的想法,讓劉盈皺緊的眉頭稍送開了些。

後世,文、武分科靠,各取文官、武將,也算是科舉制度的特點之一了。

而在漢室,劉盈卻完全不需要將二者分開,而是將其作為每個考生,都必須要參加的兩個科目。

漢家以武立國、以孝治國嘛。

加一門武考,在如今漢室的政治背景下,也屬於是絕對意義上的zz正確。

再者,加一門武考,也足以保證特權階級,在‘考舉’這場盛宴中的份額。

——窮文富武的道理,並不只是後世才有。

能透過武考的人,或許不全是貴族子弟;但在這個世代,能在武考中名列前茅的,也絕不可能是什麼‘寒門之後’!

想到這裡,劉盈便掀開車簾,望向小跑著跟在御輦旁的春陀。

“去,召內史······”

“不,召朝中公卿凡二千石上,皆至宣室儀式。”

澹然做下交代,劉盈便又放下車簾,在御輦之內淺笑著,緩緩閉上了雙眼。

——大環境已經形成、科舉的土壤已經形成;

就連貴族階級的利益,劉盈也考慮到了。

那麼接下來,就是具體的實施方桉了。

相關推薦:逆流之我是學霸這就是等價交換洪荒之血道冥河洪荒之我乃冥河修羅劍神三體入侵:我編造了聊齋大膽妖女,竟敢阻我吞噬萬物白袍總管一代軍師無限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