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大國文娛->章節

第902章 林棋的經濟觀點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很多政府和國營企業的領導,希望我能多談點,能幫助國營企業解決持續虧損,每年沒損幾百億的局面。也有一定領導,覺得我能把新創業電子集團發展好,一定是懂經濟學的,其實,這是不太準確的。我們新創業系的經濟學家並不多,經濟學家最多的子公司是恆生銀行。但是,恆生銀行本質上,也不是因為研究經濟,制定恆生指數,就發展的很好的。其實,恆生銀行,制定恆生指數,獲得更高的聲譽之後,自己卻是遇到過擠兌危機,從而被匯豐收購控股。而在5年前,我們收購了匯豐持有的恆生銀行股權之後,恆生發展速度增速,一方面是國內對我們開放市場,使得我們能在國內市場展開業務。另外,則是網際網路紅利,我們最先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再全球範圍內,最早的發明了網銀支付和網際網路第三方支付錢包的技術,這些技術上的創新,使得恆生規模已經不亞於匯豐。至於,研究經濟是有必要的,銀行研究經濟和產業的目的的風控,透過一些蛛絲馬跡,提前發現風險,避免貸款違約損失。而現在基於網際網路和計算機技術,我們能得到的資料更多,發現風險也會比其他銀行更快,所以,資產質量方面,遠遠比其他的銀行更優。

恆生銀行的發展,其實並不單純是市場經濟,而是技術紅利和計劃。沒錯,收購恆生之後,就要求恆生進軍網際網路銀行領域,這個方向性的決策,就是在做經濟計劃。以前,恆生沒做過,甚至,全世界都沒有先例,但是覺得存在歷史性的機遇,所以,就制定了戰略發展計劃,讓恆生必須朝著這個方向發展,這個配方熟悉不熟悉?就是從上到下制定經濟計劃!市場經濟體系下的每一個企業,其實管理制度,都是有一堆的計劃的。所以,我甚至可以說,市場經濟,就是無數個小計劃,不是自上而下的計劃,而是,一堆的企業為主體,制定無數的計劃,各種計劃有成功有失敗,最終,形成了競爭的市場。無數個計劃,高下之分,由市場競爭來做裁判。

很多人盲目的推崇經濟學,甚至,一些經濟學家,學了一點市場經濟理論,整天就對各種經濟現象指手畫腳,一有不符合其理解的課本的理論,就彷彿被觸碰棋逆鱗的龍一樣,勃然大怒,不斷的提出各種批評。但實際上,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經濟學是根據統計和總結過去的經濟規律,並不能包治百病,更不可能預測未來。就算是學經濟學再好,也不過是明白一年有四季這個道理,就算懂一年有四季,其實也未必是普世皆準,很多地區其實沒有四季的。日本、中國、韓國的四季,但東南亞那樣的熱帶地區,根本就沒有冬天,一年四季,我們認為準確的常識,在當地並不符合實際情況。

當然,我也不是完全否定經濟學,實際上,經濟學一部分理論,是可以應用於現實。但幾乎任何一門經濟學,都不可能能成為普世皆準。任何一門經濟學理論,總是時靈時不靈,你指望它有效,有可能現實不按照經濟學的規律發展,你說它沒道理,有的時候,則又特別的準。準不準,就跟薛定諤的貓一樣,在箱子還未開啟時,貓是處於死或未死的疊加狀態,徹底開啟箱子,才知道貓到底死還是沒死。

但是某種程度上,市場經濟還是有一定用處的,至少,市場經濟能在未來不確定的情況下,透過試錯給我們找到更多的路線和發掘更多的人才。我們需要找到一些優秀的人才,投資優秀的人才,就可以使得資源配置的效益更大。舉個例子,假設整個社會平均的投入回報率是15%,那麼,我們找到優秀的人才,肯定是這個人拿到一定資源能創造不止15%的回報,可能是25%、30%甚至更高的年化回報。假設,這個人能做到25%年化回報,10年就是10倍,20年就是100倍,30年就是1000倍。作為資本,必須要是有回報的,想要回報,肯定不是用單純的剝削普通勞動力的眼光去佈局,而是透過市場上的資料,找到更高效率的人和團隊,對這些團隊投資。

舉個例子,廣州有一家地產公司,僱傭了一個叫小許的年輕人,這個年輕人以前再鋼鐵企業從基層工人到車間主任,後來,覺得掙不到錢,所以,到南方找工作。之後,找到一份月薪3000元的工作,僱傭他的是一家地產公司,但這家地產公司老闆比較摳門,小許拿3000塊錢工資,給其老闆短期間創造了3個億的利潤,之後,小許左思右想,不滿足於3000元的月薪,打算跟老闆商量,年薪提升到10萬元。但是,這家公司的老闆,斷然拒絕了小許的請求,之後,小許這種有本事的人,自然是不願意給摳門的老闆繼續幹下去,很快就萌生了辭職創業的想法。

我是去年聽到有這麼回事,立馬就讓人挖他,投入1000萬,幫助小許成立恆大公司,新棋未來控股拿60%股權,小許這個人因為個人能力,我給他20%股權,剩下的20%,用於挖其他的人才。半年時間,小許僅用了半年時間,恆大從房產中介銷售業務做起,僅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完成了1.7億商品房的銷售,並實現半年500多萬的盈利。

當然了,透過市場經濟,發現小許這個人才,很多人覺得是市場經濟優於計劃經濟。其實,並不是這樣,因為,公司和團隊制度,本質上就是違背市場經濟的。每一個公司和團隊內部,都是由核心人員,制定專案發展計劃,之後,整個團隊執行計劃。

國家想要發展好,國企想要盈利,其實並不是一味迎合市場經濟教條進行改革就可以了。就跟鄧先生曾經說過,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好貓,我們不管是國企還是私營,主要正帶來效益、就業、稅收,就是好企業!

國營企業裡面,也是分優秀的國營企業和垃圾廢物的殭屍企業。垃圾廢物的企業,從上到下都廢掉了,可能資源,不會掙到所投入資源的效益,跟垃圾企業打交道,無論這個企業是國營還是私營,最終都會讓投資者輸掉本錢。而優秀的企業,其管理團隊誠信有能力,能帶給員工和投資者效益,那麼,是國營企業的話,國家控股參股獲利,只要這家企業能給股東能提供創造效益,就是有利於大局的。不要榨乾這樣的企業,所謂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

所以,我覺得,國家想要改變國營企業的為,不應該是扶貧思路。而是應該,先讓幹的好的國營企業,先一步富起來,這些企業的團隊員工,理所應當分享更多的回報。你先要讓能創造財富,能比別人效率高,肯幹活的人,先透過幹活富起來。雖然,你國企的老闆是國家,但是總強調貢獻,不讓創造財富的員工獲得回報,這肯定會流失人才,降低團隊的效率。

很多領導覺得,用懲罰的辦法,打破鐵飯碗,讓幹不好的國營企業破產,工人下崗失業的辦法來改革,讓人意識到,市場經濟不是請客吃飯,是動真格的改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是我覺得,這辦法其實並不是很好的。

實際上,應該用胡蘿蔔來引誘。將努力改造企業,帶來企業恢復盈利,掙到錢之後的企業,員工都能富起來。大家不要比慘,比窮。

而要是比爭先恐後的比富,為什麼富?不是走歪路不合法的辦法富裕,而是工廠企業治理變好了,有訂單和生意了,賺到利潤了,利潤能拿出大部分,先讓創造財富的企業職工能富起來,這才是決絕問題的辦法。人家能盈利創造財富,你應該讓它擴大生產,創造更多財富,讓其企業的職工賺更多,比同行多三五倍都是合理的,只要,其創造財富之後,合法交稅,上繳了一部分國家作為股東,應該得到的股權分紅回報。最後,剩下的利潤,就應該讓創造這些財富的人富起來。

你不讓這些現在能創造財富的人富起來,反而拿走這些財富,救濟幹不好工作,發不起工資的落後低效率的企業,最後的結果會是讓努力創造財富的優質企業,也會漸漸的失去動力,甚至一樣變成虧損企業。

效益好、擴大生產的優秀企業,肯定是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去經營困難,甚至停產的企業去招聘合格的人,解決了這些企業能幹活肯幹活的人的工作問題,其實就可以了。已經沒有多少人的企業,關掉也並不影響大局。

本質上,市場經濟最大的優勢,其實是用賺更多錢來激勵有能力肯幹活的人,把資源配置給這些優勢的團隊和專案,就能帶動更大的經濟增長和就業機會的增長。

而很多優秀的企業和專案,其實是需要融資的,不少領導,對於發行國債和寬鬆貨幣政策,有所鼓勵,其實,我覺得不應該顧慮的。我們國家有很多專案需要上馬,上馬後很快能帶來效益。社會整體的負債率是偏低的,因為,負債率比較低,所以,使得很多專案延遲了,使得很多就業機會、稅收等等,沒能快速的創造。

很多領導擔心,發行更多債券,寬鬆的信用,投入實體經濟,會因為印鈔而通脹,其實,不會的。只要轉化為生產,不僅僅不會通脹,甚至會覺得商品供應不足,大量的商品價格甚至會下降。物以稀為貴,生產力不足,才是通脹的本質原因。

我們古代和民國時期,經常會出現惡性通脹。本質上,是因為單純印鈔票,但是能生產的商品還是那麼多,所以,物價會瘋漲。生產能力超過貨幣的投放,是會讓整個社會變富,人均消費更多商品,而不是商品漲價。

你印鈔2倍,產能卻提升不止2倍,得到的結果是生產力大增,物價卻不會瘋漲。通脹僅是貨幣超出生產消費所需,被溢位了,才會產生通脹。

一直通脹的經濟體,多半是懶人國家,輕易靠著自然資源賺錢,本土生產不了多少產品,完全依賴海外的產品。這種經濟體,自己不爭氣,懶人經濟體,只要海外商品供應不暢,就會高通脹。我們國家走的路線是賺辛苦錢,大量的製造業,在不斷的生產產品,不斷的出口給海外,才能消化我們的過剩的產能。未來,我們給全世界的消費者生產產品,產能是不斷擴大,如果,海外出口遇到問題,過剩的產品,在國內廝殺傾銷,只會導致通縮而不是通脹。

擺在眼前的事實,就是我們的工業產能一直在增,逐漸從消費品短缺,走向很多產品區域性過剩。所以,社會很多人一直恐慌通脹,覺得通脹會的常態,其實,這都是短期的假象,甚至物價上漲,僅是因為,過去我們的商品定價不合理的低,逐漸恢復正常,所以短期內形成的現象。長期來看,我們各種產品的產能越來越高,如果,不能靠著出口海外市場來幫助我們消化產能的話,我們內部,可能消化不了那麼多的消費產品,分分鐘就會陷入國內大量的消費品都瘋狂跌價,低於成本價惡性的傾銷,立馬變成通縮。

所以,基本上今天我想要說是,發展是硬道理。

解決國營企業整日虧損的問題,應該先從鼓勵優質國營企業開始,讓優勢的國營企業,員工能賺錢,符合資質的,可以上市。根據經營狀況,銀行給更多貸款。銀行貸款,不要再貸給發不起工資,根本不進行生產的企業用發工資了,而是要貸款給產品供不應求,需要擴大生產,創造更多效益的企業……

發展經濟不是搞扶貧,不是搞平均,就是應該尊重經濟規律,讓能賺錢的企業繼續賺更多。整體經濟發展的好,整體上能創造更多財富,政府就會有更多資源,去幫助一些弱勢的企業和群體。但是,先要保證優勢高效率的企業,能先發展好。”

林棋在京城的演講,並未被全文刊登在媒體上。但是,《人民日報》卻是選取了一部分內容,刊登在媒體上,比如,鼓勵效益好能盈利的國營企業發展的更好,能掙錢的國營企業員工拿更多。這個辦法,還是被國家很多領導,覺得是可行的辦法。

90年代,市場經濟實行之後,國內的國營企業,一直處於長期虧損狀態。一直到98年亞洲金融危機,國內大量的企業順勢破產。甩掉了大量包袱之後,且一堆的國營企業,獲得包上市、貸款和發行債券等等一堆的融資,一大批優秀的國營企業,才開始走上正軌,之後,國營企業的利潤是一年比高,持續的實現更大規模的盈利。

而後來國營企業能發展的好,更大程度上,是因為後來國內的金融槓桿逐漸增加。槓桿比例增加之後,由於生產總體是過剩的,所以,通脹率遠遠不如80年代和9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通脹率高,主要不是濫發貨幣,而是因為生產力不足,商品供應短缺導致的。買東西都靠搶,商店貨架空空蕩蕩,這樣才是長期通脹的根本原因。

從來不會有商場超市裡面的貨架滿滿的,商家都愁著如何銷售掉商品,不斷的打廣告促銷,越來越重視營銷的經濟體,會是通脹的。這種經濟體,商家戰的你死我活,就是為了多一點市場佔有率,多賣一點東西,賣東西特別難。錢和消費者,遠遠比商品稀缺。這種趨勢不斷的發展下去,一定是通縮而不是通脹!

後世的日本,為什麼一直通縮?因為,日本的產品在全世界銷售份額下降,而日本又是製造大國,產品外部出口不暢,內部遠遠過剩在,物價自然是持續走低,導致持續的通縮。

美國的後花園南美洲國家,基本上都是通脹。因為,南美洲國家資源豐富的同時,卻基本上都缺乏製造業。僅靠著出口資源換取各種消費品,而出口資源換取的外匯,遠遠不能滿足於進口商品所需的外匯,最終,導致南美洲國家都是借外債去進口商品。負債率越來越高之後,外匯出現缺口,進口布料商品,商場貨架空空蕩蕩,貨幣自然是瘋狂貶值。本質上,南美洲的通脹,是商品不能自主生產,完全依賴於進口,物質匱乏使然。一面自然資源豐富,另外,卻是比較懶散,不願意發展工業,導致什麼物資都缺乏。物以稀為貴,南美經濟體的通脹,自然是一直解決不了。

本书作者其他书: 1895 軟體帝國 香港小亨 娛樂王座 香港大亨 龍翼蒼穹
相關推薦:轉世陰陽師星球大戰:白銀誓約八荒雷帝香港黑夜獻給臺北的情書重生香港食神調教壞公主調教劣質男妃絕對調教之軍門誘愛極品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