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大國文娛->章節

第876章 908工程求助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林棋從新創業出版集團的實驗室離開之後,看到秘書小雷匆忙走上跟前,問道:“出了什麼事?”

“沒什麼大事,主要是國家908工程目前遇到困難,希望獲得我們幫助,讓專案早日走上正軌。”小雷表示說道。

“908工程嗎?”林棋不僅感覺到有點惋惜。

歷史上, 70年代末中國其實已經成功仿製8080CPU晶片,在國際上,中國的半導體工業水平不算領先,但卻絕不算落後。

理論上,只要獲得英特爾技術授權,當時國內的技術,是可以生產CPU的。只不過,即便是70年末~90年代末,中美外交蜜月期,這類高科技產業,也是嚴格進行技術封鎖,更不可能將X86架構專利授權給中國。

可以說,在70年代,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工藝水平,並不比韓國和臺灣地區差。因為,韓國和臺灣地區的半導體工藝水平的狂飆猛進,主要是從80年代才開始起步的。

臺灣和韓國半導體產業從80年代開始狂飆猛進,主要是因為,美國有意識打壓日本半導體產業。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80年代,日本半導體產業如日中天,基本上,什麼晶片都能造,而且,具備完整的產業鏈。正是因為,日本的半導體產業鏈,威脅太大了。所以,美國刻意打壓之下,引導國際半導體產業洗牌,將相當一部分原本的日本半導體產業的訂單,轉移到了韓國和臺灣地區。韓國和臺灣地區,即使到後來半導體產業規模越來越大,但依然是畸形的,大量的裝置和原料,都需要從歐美和日本進口。所以,相對而言,這兩個地區在半導體行業的潛力,其實比日本是要弱。

日本太強了,所以遭到美國刻意削弱。否則,根本輪不到韓國和臺灣地區的半導體產業崛起。

如果僅僅從降低代工成本的角度來看,80年代將產能和訂單轉移給中國大陸地區,是更能夠立竿見影的起到效果。但是,這涉及到的技術,可不是服裝、鞋帽、玩具之類的產品可以比擬,所以,美國半導體產業基本上沒考慮過扶持中國半導體產業。

實際上,美國和中國建交,目的並不是為了幫助中國發展經濟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主要是挖社會主義牆角,讓中國成為北約的盟友,從而來孤立和圍堵蘇聯。

蘇聯越來越衰弱,甚至,後來蘇聯真的解體了。中國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失去了一開始的利用價值。所以,蘇聯解體之後,中國遭遇的屈辱開始增多。

比如,90年代初,銀河號事件。90年代中,臺海危機。90年代末,更是有中國南聯盟大使館被美國導彈“誤炸”事件。

不過,中國知道自己目前的弱小,所以忍辱負重。一方面假裝自己無害,不斷的強調跟發達國家的差距,另外,不斷的開放市場,讓西方資本家嚐到中國市場和人口紅利的甜頭,從而不斷的將產能和就業機會轉移到中國。

一方面,西方冷戰殘餘的政治勢力,要找到下一個打壓的敵人。另外,西方國家的資本家,卻是因為在中國市場撈取大量的利潤,所以,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不斷的阻擾西方的鷹派政治勢力的一些行動。

馬恩祖訓,只要有暴利,資本家會出售絞死自己的繩索。

本質上,改革開放前三十年和平發展,主要是因為,初期中國經濟發展,很在在國際上,威脅到發達國家大資本和大公司的利益。不少的西方大公司和大資本,反而是中國經濟崛起和人口紅利的既得利益者,失去中國的市場和人口紅利,很多公司利潤率會大降,股票市值也會下跌。

但是,先進的半導體技術,難以透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將產能引進國內。加上,改革開放初,國內民營資本基本上都是從事賺快錢的行業,像華為那樣選擇最難的以研發作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在國內其實是鳳毛麟角的。

因為,民間資本靠不住,海外的先進技術引不進來。為了避免國內和國際上半導體工藝差距拉大,所以,國內一直是靠著經濟計劃,強行的提升國內的半導體工藝水平。半導體工藝技術而言,基本上,每一個五年計劃,都要制定一些攻關的新技術新工藝製程,確保國內的技術,一直是處於進步的。

換做是其他的技術領域,五年一輪的經濟計劃,應該已經快速跟上國際先進水平了。但是,半導體行業卻是比較特殊,這個行業根本不能以5年作為時間跨度,2年時間,技術已經提升了一代了。

如果,純粹由內行主導,且有有足夠的資金,那麼,應該制定2年計劃。每兩年制定一個更高的目標,一步步的推動半導體工藝製程的進步。這樣,才能跟得上上國際半導體行業的發展。

當然了,有經濟計劃推動,總比完全沒有計劃和投入要好的多。至少,計劃就算虧損,失敗了,但投入過程中,多少會培養一些人才、團隊,多少會帶來一些新的技術突破和經驗。

再差經濟計劃,也比完全不投入要好。

908工程,是中國積體電路行業的第八個五年計劃。1990年始,國家集中投資20多億元,目標是在無錫華晶建成一條月產1.2萬片、6英寸、0.8-1.2微米的晶片生產線。但由於審批時間過長,工程從開始立項到真正投產歷時7年之久,而晶片行業不到兩年換一代產品。及至1997年建成投產時,華晶的技術水平已大大落後於國際主流技術達四至五代,月產僅800片左右,投產當年即虧損2.4億元。

其實,908工程本身是沒問題的,但執行起來,涉及到大量的官僚和領導部門,導致專案的推進效率低的令人髮指。

換做是鋼鐵、水泥、汽車之類傳統行業,7年時間才投產,這並沒有多大的問題。問題是,半導體產業,講究的是效率。7年時間投產,基本上,是拿錢打水漂,砸一聲響,但卻基本上不能創造效益。

908工程拖延導致失敗,其實並不是最慘的。

更慘的是909工程,國內的半導體行業的領導,更換路線,覺得靠著國內自主研發,是很難跟的上國際半導體行業的進度的。所以,開始引進日本NEC,合資投入100億人民幣,是908工程的5倍。但是,技術和管理方面,完全委託為日本NEC公司,試圖依靠日本的“先進經驗”來幫助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但是,後來909工程,更是徹底是失敗專案,日本方面基本上不讓中國掌握工藝製程的原理和IC產品的設計。只是拿日本淘汰的生產線,搬到中國,掏空中國用於發展半導體行業的資金,但卻只換來一條落後和虧損的生產線,且,生產線脫離研發和設計,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鍛鍊和促進作用,遠低於908工程。

908工程,至少集中了大量中國的科研單位,攻關了一系列專案。雖然,專案本身虧損了20億元,但卻是自主攻關研發了一些技術,這些技術的價值和鍛鍊出來的團隊的價值,其實是遠遠被低估了。

909工程的負面影響,是鉅虧掏空了中國用於發展積體電路的資本,被日本人坑的很慘,基本掏空了中國積體電路產業的本錢。之後,國家投入積體電路產業的資金,開始銳減。步入21世紀,國內晶片產業卻是進入了真正意義上的寒冬。即便是看到國內和國際市場的工藝製程差距在擴大,但是,民間資本因為看不到利潤,所以很少投資。國家資本,則是縮小產業投入規模,僅再科研單位和高校,象徵性的撥點錢,消極跟進國際上半導體工藝和設計。

當然了,現在908工程還未拖到97年投產,由於,目前國內半導體產業比歷史上更發達,無論是人才團隊,還是裝置工藝,大部分都可以在國內採購,所以,94年已經投產。工藝水平初期是1.2微米,但是隨著生產線對於技術的掌握和吃透,做到0.8微米是沒問題的,甚至,半導體工藝也不是絕對的,如果團隊能挖掘潛力,讓工藝水平突破裝置的極限,做到0.5微米,也不是不可能。

比如,後世的英特爾遲遲卡在10奈米工藝製程,長期在使用14奈米製程。相對而言,臺積電和三星,已經開始進入7奈米階段。並不說說,臺積電和三星的裝置比英特爾更先進。其實,三家公司的裝置上,是同一代產品。

只不過,三星和臺積電,對於裝置吃的更透,率先挖掘出了裝置的潛力。而英特爾則是因為,關鍵的地方出了問題,一直卡在14奈米,未能讓裝置發揮出更大的潛力。

而90年代的1微米工藝製程的裝置,如果初期投產達不到相對精度,可以降低標準,當做1.2微米的工藝,降低精度來增加良品率。隨著時間發展,不僅僅良品率會越來越高,而且,如果生產線的技術人員進行一些改進和挖掘潛力,少則不需要更換光刻機,小範圍改進就可以將工藝升級到0.8微米。如果,整個團隊都是比較牛逼,不換光刻機,用精度更落後的光刻機挖掘潛力,將工藝提升到0.5微米,也不是不可以做到。

簡單說,光刻機等等裝置僅僅是裝置,能把生產裝置的潛力挖掘到什麼地步,則是要看晶片工廠的管理和技術團隊的水平。

這跟繡花一樣,同樣的繡花針,有的人就能在布上繡出華麗精緻的畫卷。不會用的門外漢,就只能用繡花針扎人。

“現在908工程怎麼回事?”林棋問道。

“投產了,但是找不到訂單!”小雷表示說道,“華晶的領導到香港來化緣,求點訂單!”

“好吧,我去見一見!”林棋並沒有因為華晶工廠是908工程,就給額外的青睞。首先,現在的908工程,別說跟國際比了,就是國內比,也是落後了兩代以上。

新創芯和驪山半導體,目前主流的工藝水平,已經是0.5微米。再經過幾年挖掘潛力,不需要更換光刻機,部分的生產線,應該是可以達到0.35微米甚至0.25微米的程度。

跟兩大龍頭企業相比,華晶的地位很尷尬,也很雞肋。

當然了,華晶再差,好歹是中國的半導體公司,如果是能幫到的,林棋還是願意幫扶的。

本书作者其他书: 1895 軟體帝國 香港小亨 娛樂王座 香港大亨 龍翼蒼穹
相關推薦:轉世陰陽師星球大戰:白銀誓約八荒雷帝香港黑夜獻給臺北的情書重生香港食神調教壞公主調教劣質男妃絕對調教之軍門誘愛極品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