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大國文娛->章節

第262章 天價市值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隨著新創業出版集團上市之後,香港整個媒體顯得非常亢奮。

當然了,酸葡萄還是有不少的,比如,《明報》、《星島》等等報業出版公司,自身還未上市,而且,即使上市也不可能給予多高的估值,所以,都情不自禁的刊登了一堆看衰的文章。

“新創業出版集團上市首日,發行價30港元,收盤價破80港元,總市值達120億港元,不僅僅成為香港出版界最大市值上市公司,其市值規模也超越了九龍倉、長江實業、和記黃埔、港燈、置地、渣打銀行等等傳統的大藍籌,成為香港第二大藍籌股,其市值規模僅次於匯豐。截至目前位置,香港上市公司中是指超過百億者僅有匯豐、新創業出版、渣打三家。”

“《信報》股評專家分析,新創業公司的基本面雖然良好,但是100多億市值還是充滿泡沫,即使看好新創業系這個概念,但需要知道,新創業出版集團僅代表自己,並不代表新創業系其他公司,新創業系最優質資產還是新創業電子公司的遊戲產業,以及新飛電子公司的VCD和CD。這些真正世界級的產品,跟新創業出版公司都是毫無關系,投資者為新創意出版公司支付天價,非常不理智。即使考慮到未來的業績增長潛力,也不可能達到這麼誇張的地步。”

“百億市值太誇張,即使壟斷香港出版行業,一年市場規模也僅值50億,還得包括壟斷報紙、期刊、工具書、教材等等市場。一家出版業為主的上市公司,市值居然超過整個香港出版市場兩倍,太過於誇張……”

“香港資本市場絕大部分上市公司估值不到10倍市盈率,長江實業、匯豐銀行的市盈率甚至僅有5倍。市場上有大量的便宜貨可以買,投資者搶購60倍市盈率的新創意出版,完全不能理解。記住投資市場的金科玉律,無論再看好一家公司,也不能給予過高的溢價。目前,全球的債券市場,輕易可以買到年化收益率10%的債券,風險是極低的,收益率更的非常穩定。所有,業績穩定的公司而言,10倍市盈率對應債券市場10%債券收益率。即使是十年十倍增長的優質企業,25倍市盈率以上還是有點瘋狂。”

沒錯,現在香港資本市場,正是經歷了超級長壽的熊市,平均市盈率甚至僅7倍,在市場仔細挑選,甚至能找出不是老千股,估值卻低於3倍市盈率的好貨。所以,對於市盈率超過60倍的公司,還是覺得難以接受的。

畢竟,市場牛市時人們往往喜歡關注持續增長的公司,市盈率高一點沒什麼,只需要增長預期能夠達到投資者的期望,自然能越走越高。

但大熊市中,投資者相對謹慎,選擇以穩為主,淨資產高、利潤高、分紅高,而估值比較便宜的公司,才是投資者的最愛。這種公司,完全不需要指望其增長,完全不增長,也一樣可以享受高額分紅,加上下一輪牛市市場平均估值向上走帶來的估值修復紅利。

而高估的公司,一旦增長達不到預期,其會從雲端跌落到泥地,雖然未必會死,但投資者卻會損失慘重,這就是為過高的價格買單交學費。

……

林棋拿著各家的報紙,看著張茹標了紅圈的部分,半晌後,笑道:“這些媒體分析的對,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上市公司,都不值得以比起同行更貴的估值去買。但是,他們低估了——世界頂級企業家的眼光!如果費雪還活著,那麼,他不會選擇摩托羅拉那樣的公司,而是會堅定的成為我的粉絲,持有我名下的上市公司股票幾十年,然後寫《如果投資成長股》,講述他投資新創業系公司幾十年,獲得驚人回報的故事。”

費雪是巴菲特的15%的老師,另外85%是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是價值投資的鼻祖,但他更喜歡撿便宜,就跟垃圾佬似的,不斷的翻找被低估的垃圾,進行套利。不否認他也研究成長股,但太過於謹慎,喜歡確定性的機會。

費雪則是一個身體力行的成長股投資者,巴菲特一開始跟他不熟,但後來買了費雪的書,一下子驚為天人,覺得相見恨晚。而基本上,巴菲特主要也就推薦幾本書,兩本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聰明的投資者》,其中《聰明的投資者》是格雷厄姆最後一本書,其還未出版的原稿是巴菲特啟蒙讀物。費雪的《怎樣選成長股》,很多觀念則是後來巴菲特不斷引用的金句。

另外,費雪也不是完全買成長股,他也寫過《保守型投資者夜夜安寢》這樣的書,實際上,保守型投資者不僅僅夜夜安寢,甚至收益率很牛逼呢!這跟《聰明的投資者》裡面的論述,是異曲同工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基本上,後世很多的標榜價值投資的人,都是像復讀機一般,不斷的復讀,費雪、格雷厄姆、巴菲特等人的論述。

“……”張茹對於這個人的自戀和無恥,想要找出一些理論來反駁。但她發現,絞盡腦汁居然沒法提出合理的反駁理由。反倒是,越是思考,越能想起林棋的各種實現沒人能理解,事後卻創造了驚人奇蹟的戰略抉擇。

沒錯,企業家未必需要淵博的知識或者是無窮的創新能力,最最關鍵的還是企業發展的十字路口中,做出選擇的眼光。

如果做對了選擇,企業可能突破瓶頸,在原本的規模上,繼續向更大的市場規模發展。而做錯了判斷,即使保住原本的市場份額也很困難了,有時候,一系列的混亂,會讓一家原本業績很還很穩定的業界江河日下。

比如,香港的置地公司,本該大力的擴張的時候,其保守經營,眼睜睜的看著李嘉誠、包玉剛等人,發展成了新的地產新貴。而到了70年代末香港地產熱過頭了,置地公司卻開始激進擴張,不斷的舉債,投資地產專案。最終的結果是,吃肉沒有吃到,捱打的時候,少不了置地公司。可以說,因為錯誤的抉擇,置地公司在香港80年代初期,虧損規模最大的地產公司。

而到了85年開始地產行業恢復元氣,一些度過了寒冬的地產商,開始重新進入了新一輪的增長期。但是置地公司卻被迫不斷發賣掉收租專案以此來償還欠下的鉅額債務和利息。等到迴歸之後,香港前十大地產商,都沒置地的什麼事情了。更是因為市場長期不看好,置地公司股價低的不敢相信,更是私有化退市了。

置地公司失敗,在於該激進的時候保守,該保守的時候又激進,又該激進的時候卻因為嚇破膽了堅持要保守。所以,置地公司成為香港地產行業的反向指標,如果置地公司都瘋狂的拿地,那說明地產行業差不多要崩盤了。

一直犯錯都沒死掉,這主要是因為地產行業太尼瑪的好賺了。換做是其他技術含量比較高的行業,純成這樣的企業,早就應該破產,沒資格在市場生存下去。

“這個估值現在貴了,但是,未來很多年後,你會知道,即使今天這樣的天價市值,也非常便宜!”林棋很自信的說道,“因為,格局決定了它的未來!”

實際上,上市融資獲得現金有十多億港元,這筆錢主要是用於內容和渠道的擴張。

新創業出版公司肯定不能是以香港市場為主,未來新創業出版集團會佈局“全球內容產業鏈計劃”,這個計劃主要還是要利用內地的廉價勞動力成本,徵集優秀的原創內容。與此同時,深圳、上海、京城三地更是設立了翻譯初加工基地。

所謂翻譯初加工,也就是利用國內廉價的外語翻譯人才的資源,讓其將中文的漫畫、小說等等資源,翻譯成為日語、英語、德語、法語、拉丁語等等眾多的外語文字。

當然,這僅是初加工,畢竟,本國學外語的學生翻譯,未必能夠達到國外市場的讀者的需求。但是,經過初步翻譯之後,再到海外市場徵求當地語言作為母語的業內人士和翻譯,進行精加工。因為,有初步加工的版本作為參照,精加工也比較省事,主要是把一些語法上正確,但卻不符合當地人說話風格的文字給進行改動,使得其翻譯質量更佳。當然了,有了國內的初翻譯版本作為基礎,海外的翻譯人士,也不至於漫天的喊價。

要知道,在海外發達國家找翻譯去翻譯文字,還不如直接去徵求當地的原創稿件,因為,翻譯的價格並不比原創的便宜。

這個初加工的稿件便宜,這也是現在國內人工成本便宜。未來這麼玩的話,基本上行不通過,因為,國內翻譯的價格,即使比海外翻譯要便宜一些,但也便宜不到哪裡去,此外,國內翻譯即使外語學的再好,也不是母語,所以,直接拿中文母語的翻譯者提供的翻譯稿到海外出版,很容易因為文化隔閡和遣詞用句風格而撲街。

而且,林棋這個佈局,也是先漫畫再小說。因為,小說的文字比較多,考驗翻譯的水平和效率。至於,漫畫的翻譯要求比較低了,要知道後市的一些網路上的野生漫畫翻譯,雖然翻譯的未必精準,但也未必影響閱讀,漫畫的翻譯要求之低,幾乎可以用腳翻譯。

再加上,翻譯稿件準備按字給錢,翻譯起來也是比較省錢的。熱門的漫畫,文字翻譯水平,影響僅是一部分,畫風、人設和分鏡,影響可能更大一些。

按照林棋的計劃,廉價的中文漫畫,進攻日本、美國、歐洲市場。或許不是每一部都能受歡迎,但是,只要有少數幾部大熱,那麼,即可推出創作者明星化,以及將其作品作為全球性的IP進行包裝推廣。

這樣既對外輸出了華語文化作品的影響力,又使得新創業出版集團的格局上了新的檯面。

世界級的出版巨頭,在各國都擁有不俗的市場份額,那麼,絕對可以撐得起百億港元的市值!

張茹聳肩說道:“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解禁後,我還先賣掉一個億的股票解決後半生財務自由問題,剩下的永遠不賣。”

為了保護IPO認購的新股東,所以,原始股的股東都需要限售1年。一年之後,能不能保證還能以現在的價格賣出,真不好說。

張茹持有800萬股,現在持有的市值足足有4.8億多。畢竟是虛的,未來能不能保住這個高的估值還不好說。所以,她準備落袋為安,解禁後先拋售一個億的股票再說。而跟張茹想的差不多的人有很多,公司大把的原始股的持有者,都眼巴巴的望著早日到解禁日期,從而拋售套現。

但也有不少人,堅定的看好公司,表示即使是解禁也沒有出售計劃。這種人,大部分都是從公司拿到的工資和稿費收入,遠遠比股票市值要高的多,即使股票全虧也沒什麼。

至於,持股比較多,遠遠比工資和稿費收入高的,則就比較在意股價的漲跌和原始股解禁日期了。

當然,林棋不反對解禁了就賣掉的股東,即使是他自己,雖然不會直接減持。但是,持有的股票,依然會拿著抵押品,從銀行借到貸款,即使以市值打五折作為抵押品,也是非常划算的。畢竟,只要到期償還本息,並不會影響林棋持有的股份數量。與此同時,利用質押的證券資產,籌集資金投資其他專案,本質上,也是加速了林棋的資金周轉效率。

以上市公司股票抵押來獲得貸款,在後來是上市公司的控股人很常見的融資手段之一。當然了,這種手段也有一定的風險,比如,股票價格大跌,跌破了質押的估值,若是不能追加抵押品,那麼,融資機構只能拋售質押品,導致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失去自己的股份。要是,拿公司股權融資獲得的錢投資新的專案再血本無歸,那就等於先後挨了兩個耳光。

所以,即使的擁有未來的大量科技、人文資訊的優勢,林棋也慎用金融工具,只將至當作合理利用的籌碼。在需要用錢投資重要專案時,才會質押融資,而不是為了盲動把股權質押,之後,去投資一些前景不明的專案。

後世很多資本巨頭,都由於過度濫用金融槓桿,而栽了跟頭,林棋是會引以為戒的。

本书作者其他书: 1895 軟體帝國 香港小亨 娛樂王座 香港大亨 龍翼蒼穹
相關推薦:轉世陰陽師星球大戰:白銀誓約八荒雷帝香港黑夜獻給臺北的情書重生香港食神調教壞公主調教劣質男妃絕對調教之軍門誘愛極品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