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大國崛起1900->章節

第六十七節 講課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吳佩孚是什麼人物,後期崛起的北洋三大軍閥啊,論打仗還是最有能力的。

而且人品上也不錯,戰敗之後不出國,不進租界,民族意識很強,沒想到還是個秀才,以前楊潮倒是在哪裡讀過說吳佩孚被叫做吳秀才,本以為是只是外號,比喻他在軍中是個異類,可能讀過書,可沒想到當真有秀才功名啊。

難怪現在還是個無名小卒,但十餘年後就能夠叱吒風雲,說到底智力上比普通北洋軍兵將強一些。

王求這段時間感覺人生充滿了意義。

他本來就是一個十分熱誠的人,感情十分豐富激烈,大清國這些年的情況,如同一道巨大的陰影將他的心遮蔽著,讓他幾乎喘不過氣,康有為梁啟超維新變法的時候,他還不是秀才,還沒有資格加入他們,但是他對康梁二人的行為十分敬佩。

不能說他就是一個改革派,因為他對什麼派別根本不感興趣,他唯一的目的就是強國,或者說讓國家站到她本該所在的位置,而在王求心中,大清國就該是天朝,就該是世界一等一的強國,就該讓萬國來朝。

可是**戰爭、割地賠款、納土求和,這一次次恥辱,對他這種讀書人來說簡直是一種折磨,所以他願意變法,他渴望的變法不是求存,不是洋務派追求的保住中華名教,而是要揚威四海、制霸八方。

而這些天他之所以感到滿足,是因為他覺得他看到了希望,而且他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他自己參與其間。

“列為兄臺!”

王求坐在一張方桌邊,桌子四周已經坐了一圈人,還有站著的,總共三十多個人。

“楊大人曾說過,法日、法德,法一則強,法二則霸!如今我山東亦修鐵路、修港口,建兵工場、鋼鐵廠,此乃法日之殖產興業!日本國三十年則強,以吾觀之,我大清不需三十年,十年即可威加東方,二十年可楊威世界矣。”

王求繼續說道。

一圈人頻頻點頭。

“王兄所言頗為有理,但可嘆我大清國只有山東一地大辦洋務,其他各省並未效法。且不說西北各省,即便是那東南諸省,辦洋務亦頗為牽強。”

“沒錯,李兄說的對,東南諸省假借洋務,大借洋款。尤其是那盛宣懷尤為可恨,明明我東南三省能辦之事,強要假託美人之手。粵漢鐵路遷延至今,尚不得動工。”

“可嘆。想我山東,屈於德人淫威之下,事事掣肘。楊大人尚能力主國權,大修鐵路,且華資、華人、華技,皆不假託他人。此誠足顯江南諸公之辦洋務是假,斂私財是真。”

王求聽完冷哼一聲,江南的事情,他也是看不過眼,張之洞他不敢腹誹,但是其他人,他實在是看不上眼,以江南諸省財力,辦洋務三十餘年,竟國弱至此,實在讓他悲憤。

“假以三年之日,我山東兵工有成,屆時甲堅兵利,招十萬齊魯男兒,用兵北疆,定可一鼓而蕩盡俄夷腥臊之氣。”

王求悶哼一聲,想到東北依然被俄國霸佔,不由氣從中來。

“王兄,今日報上皆言,英日結盟,欲共圖俄國。今俄人似有退讓之嫌,我大清可否收復國土?”

一個書生問道。

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俄國人十幾萬大軍將東三省霸佔,北京條約簽訂之後,各國逼俄國人退兵,俄國人滿口保證不侵犯中國,不割讓土地,但是卻一直不行動。最不想看到俄國人霸佔東北的英國,立刻拉攏同樣受到俄國威脅的日本,一起針對俄國。

“哼!”

只有王求冷哼一聲。

“求人不如求己,驅虎吞狼,英國人和日本人趕走了俄國人,難道就會老實把遼東還給我大清。說到底還得我大清自己爭氣,自己丟失的國土,就得自己拿回來!”

王求倒不是真的對英國、日本有氣,而是對自己國人的不爭氣感到悲憤而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幾個秀才聽到王求這麼說,也不由得有些羞愧,他們覺得自己確實軟弱了,寄希望於他人,而不是想著自己爭氣。

“好了,今天讓你們來呢,是大人今天要講課。都好好聽著,楊大人的課,可不是輕易能聽到的。”

眾人當然知道這點,楊潮的見解往往獨闢蹊徑,縱橫幾百年,橫跨中西方,大量的例證論據,極其符合邏輯,佔的高度也讓他們佩服。他們早就把楊潮當做一個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的高人來對待了。

於是一個個隱隱也期待起來。

“今天講的是組織形式的三種基本結構。”

道臺衙門後衙大廳中,牆邊掛著一張大白紙,楊潮用毛筆在上面劃出了一些圖案。

“第一種線性結構!”

楊潮指著一幅圖說道,這幅圖是一座金字塔形結構,最頂端寫著君王,下面分別寫著首相、元帥,首相、元帥二人並列,兩人下面各自有官員和軍官,然後楊潮用兩條線連了下去。

“這就是線性結構。命令的傳達是從過往透過將軍、軍官然後一直到士兵,或者從首相官員一直到百姓。命令的傳遞始終是從上往下,沒有平行交叉,是最簡單最直接的一種組織形式。從國家的構成,到商鋪、洋行,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這些秀才沒有接觸過管理學,一時還看不明白,但是看到國王、首相等字眼,頓時就覺得這是一門大學問,怎麼看都是當官要學的東西,一個個極其認真的聽著,潘訓還默不作聲的拿筆記著。

“第二種結構,職能型結構。君王之下分為若干部門,比如我們的六部,洋人同樣如此,分為財政、外交、軍事等等部門。每一個負責人下,設有專門的職能部門向他負責,比如禮部尚書管轄的禮部中,又有侍郎、主事等人。”

“第三種結構,叫做矩陣型結構。既按照官職高低從上到下,還按照職能不同,縱橫交叉。”

第三種最為複雜,楊潮既劃出了一個從上到下的結構,從左到右也有一條命令鏈條。

“一個禮部侍郎,禮部尚書自然會管著他,但是吏部卻會決定他的升遷下放,戶部管他的俸祿發放,刑部還會監督他有沒有犯法,可以說他的上級領導禮部尚書管轄他,其他職能部門也能管著他。”(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吃蜜 [穿書]我家老公,撿來的!煉器祖師討厭女人萬古大帝萬古大帝主1900翻雲覆雨民國第一軍閥萬古天帝完美世界抗日之川軍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