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從巨魔部落到精靈帝國->章節

第二百一十八章 聲波的應用開發與火山探索隊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巫醫們在很早之前,就已經發現可以透過控制聲波的振幅頻率,來為聲音賦予種種不同的功能屬性;

且與此同時,他們又借鑑魔獸類法術,擁有了透過符文術法來製造、接收不同頻段區間之聲波的能力。

在實際使用了一段時間後,他們又經過測算,按照振動頻率等標的,進一步的為各頻次聲波定義了準確的值,並搞清楚了各種數值之間的詳細關係。

自此,巫醫們才算真正開啟了研究端的大門,對聲波領域的理解與應用,漸漸抵達了一個與以往不可同日而語的階段。

但這期間所獲得的種種定理、公理,實在是有些過於晦澀,通常也只由巫醫、巫醫學徒們在進行學術研究時,才會有機會真正用到。

所以,為了能夠普及、為了方便更多的應用者能對相關概念,有一個大致的理解;

巫醫們又按照‘可識別範圍’,將其大致的、不那麼嚴謹的區分為了-10至+10共二十個頻段。

其中,巨魔們的自然聲線處於-3至+3頻段之間,且因該區間為絕大多數‘非聽力側’正常魔獸、動物的聽覺識別區域,因此被定義為‘正常波段’。

但普通巨魔的肉耳識別範圍,卻超出了自身聲線的上下極致,達到了-4至+4頻段區間。

也因此,處於正常範圍之外又巨魔聽覺之內的、‘-4’與‘+4’上下兩個波頻區間,被另行定義為了‘巨魔特種波段’,且分別都有著各自被應用的領域。

其中前者,通常會被應用於軍隊間,是進行十公里內‘短距離直接音訊傳訊’之時,旗官們用來傳達指揮官命令的主要手段。

而後者,則被使用於‘近距離直接音訊通訊’領域;

對於巨魔來說,‘+-4’波段尚還處於肉耳的識別極限範圍之內,但對於更多的生物而言,該區間卻是一種無聲的狀態;

利用這點差別,訊號發送者可以透過術法、或者圖騰進行升調、降調,發出原本他們並不能透過嗓子來獲得的+-4頻段音;

且在這一過程中,術法或圖騰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聲波的傳遞方向進行約束。

而同為巨魔的聲訊接受者,哪怕正處於非加持狀態,也可以透過自身的肉耳識別,來從該被術法扭曲的、一定區間範圍內的聲波中,直接聽取到有效資訊,且中間不需要進行轉譯。

由此,巨魔們實現了某種意義上的‘私密傳訊’。

這從感覺上,或許比較接近涅斯塔前世小說中,類似‘傳音入密’等手段;

且在此前對付地窟狼時,巫醫們就已經對這種手法進行了使用,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但由於+3以上的波段,會在空氣中急劇消散;

因此,哪怕收發雙方都有術法與圖騰的加持,該方案的實現都有著相當嚴格的距離限制。

且此兩者,因為其頻段都超出了巨魔的聲域上下限,所以在發出端也需要用到術法、或圖騰的輔助才能成型。

但在接收端,卻因為處在可被肉耳直接捕捉並識別的區域,所以通常不需要相應的術法、或圖騰加持,便可以達到傳遞訊息的目的。

而‘+-4’之外的非肉耳識別區域,則被定名為‘超·次生波’,同樣也有著各自被應用、或者著重開發的方向。

其中前者,由於擁有方向性好、介面波型轉換能力高、穿透能力強等特性,所以在動植物醫學研究、材料學探索等方面,都有著相對集中的應用。

此外,由於其攜帶能量高、穿透性強,因此在未來的開發方向上,漸漸有了偏向殺傷的趨勢。

這主要是因為,巫醫們已經觀測到了其對固液兩態物質時,所表現出的那種強穿透力,且當其攜帶之能量較大時,還可以使物質微粒作高頻振動,從而使區域溫度升高。

而如果繼續增加其強度,還可以使聲波在‘帶有級小氣泡的液體’間傳播時,導致氣泡收縮、膨脹以至於發生勐烈爆炸。

因為絕大多數生物體都由細胞構成,且細胞本身就屬於‘帶有級小氣泡之液體’的範疇;

因此,觀測到這種現象的巫醫們,就認為可以據此來開發出,使其擁有足夠殺傷力的‘超高頻聲波術法’,從而利用這一點進行攻擊。

不過,此項術法研究現在還處於試驗階段,由於‘發生端’的頻次限制,巫醫們暫時還做不到將之真正實現;

但在更為複雜的群體施法模式中,‘發生端’對‘+7以上波頻’的突破已經指日可待;

也許到那時,巫醫們便可以透過群體施法,來發出有足夠殺傷力的高頻超聲波。

而在‘聲訊應用端’,由於超聲波極易在大氣中出現衰減,所以除了先前所說過的、利用‘巨魔特種波段’的‘近距離直接音訊通訊’之外,它暫時就沒有更好的表現了。

而後者‘次聲波’,則與之剛好相反。

其聲波頻率低、波長長,繞射強、衰減小、傳播距離遠,因此在‘聲訊’領域有著更為廣闊的應用。

更具體的說,對次生波的應用通常見於,中距、中遠距、遠距、超遠距四個聲訊區間之內。

由於此四者所使用的都是‘-4’以下波頻,所以其收發之訊號已經不再支援,以‘可識別音訊’的形式被大腦所直接理解。

因此,若是還想利用其特性進行訊息傳遞,則無論發出端、還是接收端,都需要相應術法或圖騰的輔助,並透過對約定編碼的轉譯,來實現有效應用。

其中,‘中距離’特指‘10-100公里’區段內的聲訊傳遞,主要使用‘-5級次聲頻段’來實現。

巫醫們對聲波術法的應用,實際上還晚於擁有圖騰技術的時間,所以在術法化後很快就被進行了圖騰化;

而圖騰化的成功,則順利讓這種手段的應用者,從巫醫層面得以繼續向下延展,使之有了更廣泛的使用場景。

在早期,由於教育的不到位、且因為戰爭需求,因此該類別圖騰的使用者還被限定為巫醫學徒;

因為只有他們,才擁有著能夠在短時間內,將之應用方法掌握的能力。

但隨著教育的普及、隨著教育方法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普通巨魔也得以透過專業學習,陸續有了將之應用的能力。

而他們,就是現如今執政府與軍隊中,通訊員、通訊兵等技術性巨魔的主力。

這些技術型巨魔並非巫醫,也並非巫醫學徒;

對於他們來說,的確能在術法與圖騰的加持下,將波頻接受範圍繼續向下延展至極低的區域;

但在進行實際應用時,他們的訊號識別能力卻是被限制在了‘-5級次生波段’,即‘10-100公里中距離聲訊區間’之內。

因此,這也是軍隊與執政府的常規單兵通訊極限,若想要再向更遠處延伸聲訊有效傳遞距離,就必須使用接力的方式來進行。

至於更低的波段,由於訊號已經與自然背景產生了相對嚴重的混雜,其程度已經超出了普通巨魔的大腦即時識別範圍,所以也有著相對更高的應用限制存在。

其中,100公里至500公里這個區域、即定義中‘中遠距離聲訊區間’內的資訊傳遞,需要利用‘-6’頻段的次聲訊號來達成;

而這個區間內的訊號,就得由更多、經過更嚴格訓練的技術員,在一系列複雜演算手法之輔助下,才能夠從複雜的訊號背景中去篩選、解析出自身所需要的那部分資訊,並將之進一步轉譯為文字。

通常來說,只有進行過專門學習的巫醫學徒、以及部分業務能力極為出色的專業通訊兵,才能完全勝任這個工作;

而他們,理所當然的也成為了執政府通訊部、軍隊指揮總部的最中堅力量,承擔了相應的高級別資訊傳遞任務。

至於更向下的‘-7次聲波·遠距離’與‘-8至-10次聲波·超遠距離’領域,則已經並非‘普通腦’所能達到的程度,它們是分別屬於巫醫和進階巫醫才能‘利用’的特殊波段。

在這兩個波段範圍中,聲波的頻率已經降到了一個極低點,且其中混雜了極其複雜的自然背景音;

若沒有一個強大的大腦支援,現階段根本無法利用紙筆演算,來在這種種雜音中尋找、並解析出一個特定的訊號。

其中,絕大多數巫醫的大腦算力,被限制在了對‘千公裡內遠距離’範圍訊號的識別上;

這部分非進階巫醫們,雖然其肉耳識別範圍,還處於-4至+4這個正常區間之內;

但他們透過術法能力加持,可以在肉耳上限與下限之外,再行拓展出3個頻段等級,使他們的聲訊號接收區間達到-7至+7這個區間,且還有足夠的腦力來解析出其中自己所需要的那部分訊息。

如果按照黑森林的大小,來為他們的能力做一個估算的話.....那這些巫醫們,應當能夠從本部接收到來自黑河西岸三號分基地的次聲訊號。

至於現有的四位進階巫醫,在這方面卻又有所不同;

進階後,他們的肉耳聲波識別範圍,就已經分別在普通巨魔的上下限之外各自提升了1個自然級別,達到了-5至+5頻段區間內的聽覺識別能力。

如果再輔以術法加持,那就可以實現對現有之極限區間的全頻段識別,這麼說或許不太嚴謹....

實際上,巫醫們在對聲波頻段的上下限進行測算時,就是以涅斯塔等四位進階者在術法加持下的識別極限,來進行取值的。

而他們四位的聲訊號接受範圍,也因此在非進階巫醫們的基礎上,又不知跨越了多少距離.....

至少,黑森林東西間這漫長的跨度、以及北部群山那複雜的地勢,還都無法真正限制到他們利用超低頻次生波來接受訊號的能力;

現階段,也只是因為無法進行準確估算,才給了一個‘千公裡外超遠距離’這樣的模湖定義。

而這等等差距產生的原因,主要在於三個方面;

其一,是生物等級在肉身上表現出的差距;

涅斯塔等四位,本就承襲了巨魔族群靈敏異常的聽覺系統;

而在進階時,又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一次昇華,從而造就了他們與其餘巨魔之間的差異。

能聽取‘-8至-10次聲波段’、‘+8至+10超聲波段’,且在事後不會受到損傷,是這一階段的顯著特徵。

這一點,在那位精靈少女身上也得到了左證;

她此時的肉耳聲波頻段識別範圍,同樣也達到了進階巫醫們的水準、在-5至+5區間之內;

而在術法加持下,也已經能夠做到正常接收‘+-8’頻段,且沒有異樣感產生;

只有在將頻段升、降到‘+-8’之外時,她才感到了頭暈目眩等等的不良反應....

但是,這也只是因為她還處於成長期,沒有完全開發出自己的身體天賦而已,而按照這個趨勢成長下去,她遲早也會獲得相應的能力。

再看非進階巫醫們....

首先,他們在肉耳識別區間方面,沒有與普通巨魔產生實質性的差距;

其次,他們一旦強行進入‘+-7’之外的頻段時,身體就會出現明顯的不適,嚴重時還會短暫的失去聽覺。

由此可以判斷,他們身體中的相應結構,還沒有達到某個程度....此,即為‘生物等級的肉體差距’。

其二,是大腦算力等方面的差距;

同樣是‘-7次聲’區間,進階巫醫的識別解析速度遠快於普通巫醫;

同樣是‘-6次聲’區間,巫醫們的識別解析速度同樣也遠快於學徒;

這兩種對比,就已經將算力差距表現的相當明顯。

其三,知識儲備差距。

‘能聽到’不等於‘等識別’,精靈少女固然表現出了超強的訊號接受能力,但當訊號不是語言、而為編碼時,她卻沒有將之理解的能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普通巨魔與通訊兵,被圖騰分別賦予同樣頻段的聲訊接收能力時,沒有進行過系統學習的前者,自然沒有能力像後者那般從其中獲得資訊。

最後,還有一點值得專門強調.....

進階巫醫們雖可以憑藉‘超低頻次聲波’接收能力,聽取到千公裡之外的次聲訊號;

但這並不意味著,涅斯塔等四位就可以隔著整片黑森林,在東西最兩端進行有效聯絡。

實際上,他們並沒有獲得‘發出’該頻次次聲的能力,而此前進行嘗試時,所聽取到的也都只是‘自然背景音’而已。

之前一直在強調的‘能識別’,事實上所指的、是他們有對‘背景自然音’進行區分的能力。

也因此,尖牙巫醫、艾薩拉在先後前往西北群山時,才只能透過遠端佈設的永固式訊號中轉站,與本部進行時斷時續的通信聯絡,且收發過程還異常的複雜。

在現階段,巫醫們透過術法等手段,最高也只能生成‘-6級中低頻次聲波’、‘+6中高頻超聲波;

因此,他們所能夠達成的訊號傳遞能力,與執政府通訊部最高級別的通訊水平並沒有質的差距....

即便有,那也只體現在效率方面;

通訊部需要花費以燈時為單位的時間、需要十數個技術巨魔一齊賣力,才能演算出的一組資訊;

巫醫們或許只需要十數燈分,就能獲得其中具體內容。

而同樣的資訊,涅斯塔等四位或許只需要幾個燈分就能解析完畢。

所謂差距,其實也‘僅’此而已。

~~~~~

在上述次聲通訊技術的支撐下,執政府對外探索部·南北探索司,於近幾年陸續展開了分別向兩個方向的探索。

南端還算好,黑森林的南邊是一片廣袤的荒漠區,只要帶上充足的補給,探索部基本上就可以毫無顧忌的任意在那邊佈設訊號中繼站,從而與最前端的探索隊伍達成聯絡;

但北端的情況就有些複雜了.......

~~~~~

此時,已經有幾組偵查僱員抵達了火山群,正對其內部的生物進行著摸底排查。

比較可惜的是,涅斯塔、以及其它巫醫們,都沒有開發類似龍珠那種‘戰鬥力探測儀’的靈感,讓這場搜尋顯得有些低效。

探索隊成員們只能一個個守著火山口,幹等著其中生物偶爾冒頭,來靠肉眼對它們進行‘識別’。

“該死...這個傢伙到底是不是剛才那只?”

“好像是...好像不是...嘖嘖...我也分不出來,感覺它們長的都一模一樣啊....”

“這可怎麼辦...”

“不知道....但咱們要找的是它們的老大,應該可以根據體型來判斷吧?”

通訊順利的這邊,卻在探索端遇到了難題.....

火山中的生物,似乎並沒有長在巨魔們的面部識別能力範圍之內,它們那滿是熔岩的臉龐與身體,幾乎沒有任何顯著的差異。

而唯一可供參考的‘體型’因素,卻也只是根據地窟狼所進行的猜測而已,實際上並不一定嚴謹;

至少,艾薩拉等三位,現如今就要比普通巨魔們還要稍小了那麼一號....

雖說,進階巫醫們也還在長個子,其中進階最早的艾薩拉,這麼些年過去後、其身高也再次靠近了三米;

看上去要不了幾年,似乎就能再次齊平、甚至超過她巨魔形態的其它同胞。

但這至少也說明了,高等級生物、還真就不一定比它們的低等級同胞來的要高大....

此外,這一片火山群幾乎都是活火山,山口的濃煙環境影響了巨魔們的裸眼觀察能力。

於是,不知道是那個巨魔不耐煩了,率先閉上了眼睛、準備靠聽進行區分....

這一聽之下可不得了,還真給他尋到了些端倪.。

相關推薦:我可能是個大佬精靈之黑暗搜查官精靈之黑暗縫隙我不是大師[重生]風之仙旅老馬退休生活奇遇記我們的家族沒落了從黑紅女星到醫學神話重生後我被大貓吸禿了武道宗師:我的資質全靠功法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