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刺激1995->章節

第一五三章 建議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下午五點多正值京城下班高峰期,路況擁堵的厲害,劉運來花了一個多小時才趕到酒店,一進房門就急吼吼的問道:“杜總,通知是怎麼說的?”

杜秋頗為淡定,指著客廳餐桌上酒店服務員送過來的晚餐,招呼道:“先吃飯,吃完了再說。”

劉運來情緒高漲,既興奮又焦躁,把公文包和外套對沙發上一丟,在餐桌前坐下,連筷子都沒拿起來,就打聽道:“明天具體怎麼安排?”

“明天早上8點半,上邊會派人來酒店接我。”杜秋開了一下午的會,早就餓了,邊吃邊說道:“講座內容和網際網路有關,但不設主題,我有0分鐘的時間,可以講任何我想講的東西。”

“啊?沒主題?”

“我下午接到通知的時候,和你現在的反應差不多。”杜秋被他愕然的表情逗笑了,說道:“網際網路太寬泛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和各行各業的發展,就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但又無跡可尋,所以等會開電話會議的時候,你和楊帆要幫我理一個重點出來,我好圍繞這個重點講解。”

“我一直以為上邊會讓你去講網際網路在商業和經濟方面的應用,沒想到是讓你自由發揮,那確實需要有個重點。”劉運來沒心思吃飯,用手摸著下巴,想了片刻之後問道:“明天還有哪些人去講?”

“我跟辦公廳的李秘書打聽過了,明天一共四個人去講,除了我之外,還有中科院計算所的李教授、京城郵電學院的鄧教授以及新華社駐美資深記者魏志明。”

“魏志明?這人我認識,他專門報道科技新聞,上個月剛從美國調回來,現在在廣電部工作。”劉運來眼睛一亮,語氣頗為肯定的分析道:“中科院計算所和電子工業部關係密切,郵電學院是郵電部的直屬高校,再加上廣電部的魏志明,杜總,我覺得明天的講座,應該和三網融合有關!不如就從這方面入手。”

三網融合?

美國的《1996年電信法》還沒頒佈,除非上邊也有穿越黨,否則絕對不會想到在1995年的中國搞三網融合……

杜秋見劉運仿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佛諸葛亮看穿了司馬懿的計謀一樣篤定,饒有興趣的反問道:“你怎麼會想到三網融合?”

“其實你下午被電子工業部請去開會的時候,我就有這種預感了。”劉運來從沙發上拿起自己的公文包,從裡面掏出一本封面上印有內參字樣的刊物,說道:“10月份的時候,我根據杜總的一些言論以及前段時間在驍龍的所見所得,寫了一篇稿子,發到了內參上,上邊領導挺重視的,專門作了批示……吶,就是這篇。”

杜秋放下筷子,接過來一看,差點把嘴裡的米飯給噴出來了,因為那篇文章的標題非常具有主流媒體的時代特色,但不是1995年的特色,而是015年的特色——《頂層設計,彎道超車,三網融合,利國利民》。

我楞個去!

這些不是我在公司無聊時裝逼侃大山侃出來的概念麼?

杜秋拿起餐桌上的水杯,一連喝了兩口水才壓下心頭荒誕和詫異的感覺,說道:“劉哥,這些都是我瞎扯淡的東西,你居然寫成內參了?”

“我看你在驍龍做研發的時候,都是先上後下,設計好各種功能和模組,然後讓秦牧他們按部就班的實施,效率高,bug少,在很短時間內就趕上甚至超越了國外先進產品。”劉運來不覺得是瞎扯淡,正色說道:“你的這些做法,和國家制定各種政策有異曲同工之妙,我覺得很有參考價值,所以就寫了這篇文章,刊發之前我還專門發過電子郵件給你,你說沒問題。”

杜秋在矽谷確實收到過劉運來的電子郵件,但當時附件裡的文章不是這個標題,他看了個開頭之後發現是政論類的內容,和公司業務無關,就沒有繼續看下去了,直接給了個同意的回覆,沒想到弄出了這麼大的影響。

頂層設計和彎道超車這些概念,非常符合中國計劃經濟的傳統思維以及追趕西方發達國家的迫切願望,撩到了很多人的G點,因此這篇內參想不受重視都難,杜秋一目十行看完之後,發現後面還印著好幾位重量級領導的親筆批示,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只能感慨道:“劉哥,你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搞了個大新聞啊!”

“這篇文章其實應該屬於杜總,我只是代筆而已。”

“劉哥謙虛了,我那是瞎扯淡,說的亂七八糟,你寫的嚴謹通透,堪稱化腐朽為神奇,哪能一樣。”杜秋把刊物輕輕放在餐桌上,笑著說道:“我本來以為上邊讓我去做講座,是因為驍龍在美國融資成功的緣故,現在看來,其實是因為你這篇文章吧?”

劉運來平時喜怒不形於色,此時卻難掩得意之色,哈哈一笑,說道:“也許吧。”

杜秋無心從政,因此沒把穿越前流行的各種政治概念放在心上,重新拿起筷子繼續吃飯,說道:“三網融合雖然好,但涉及的利益集團太多,短時間內不可能實現,明天不能把這個當重點。”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那可不一定,上邊對這個很重視。”劉運來仍舊堅持自己的看法,放低聲音說道:“杜總,知道為什麼你剛一回國,電子工業部的胡部長就請你過去開會嗎?因為上邊為了推動三網融合,準備把郵電部和電子工業部合併了。”

“這兩個部門合併,和我有什麼關係?”

“兩大部門合併需要人大批准,下一屆人大會議要到1998年才開。”劉運來對國內體制非常瞭解,解釋道:“兩個部門合併了之後,只能留一個人當部長,現在郵電部強勢,電子工業部弱勢,如果胡部長不能在未來兩年有所作為,到時候肯定要退休讓賢,請你去開會,估計是想賭一把,看能不能用頂層設計的方式,搞出點彎道超車的政績。”

原來如此……

作為穿越黨,杜秋不僅知道郵電部和電子工業部會在1998年合併成立信息產業部,而且還知道郵電部的吳部長會擔任新部門的領導,他不打算摻合這種事,也不想被人當槍使,暗自警惕了一下之後,問道:“郵電部和電子工業部合併了之後,你覺得上邊會把廣電部也合併進去麼?”

劉運來為之一愣,然後立刻搖頭道:“廣電部屬於宣傳系統,郵電部和電子工業部屬於工業系統,不可能合併到一起。”

“三網融合既需要技術支持,又需要政治支援,技術好解決,政治難解決,廣電部在技術上很弱,但是在政治上很強,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肯定會反對三網融合,所以還是不要在這上面浪費時間了。”

這是事實……

三網融合指的是電話網、網際網路以及有線電視網相互融合,這三個網路都是透過光纖傳播的,如果能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不僅可以節約大量成本,還能提升整個社會的資訊傳播效率,美國《1996年電信法》頒佈之後,世界各國紛紛效仿,努力推進,中國起步並不慢,幾乎和美國同步,在1996年就論證和制定了相關的政策,但是因為廣電部門的阻擾和不配合,搞了0多年都沒能真正完成融合。

劉運來是記者出身,知道廣電部的做派,為之默然,拿起筷子隨便吃了幾口菜,然後問道:“杜總自己沒有想法嗎?”

“想法有啊,可惜太多了,千頭萬緒,反而不知道哪個好。”杜秋苦笑著嘆了口氣,舀了半碗菌菇湯,邊喝邊問道:“劉哥,你聽說過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嗎?”

“沒有,那是什麼?”

“去年春節前夕,上邊請了幾個科技界的專家搞座談會,其中北大副校長陳章良也參加了,但是只有5分鐘的發言時間。”杜秋伸出五根手指,說道:“在這5分鐘的時間裡,陳章良建議國家成立一個基金,用來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成長,鼓勵海外學者回國工作,加速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

“然後上邊聽取了他的建議,成立了你說的那個基金?”

“嗯。這個基金將來肯定會在科研、教育以及學術方面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杜秋看著劉運來,鄭重其事的說道:“劉哥,明天上邊給了我0分鐘的時間,是陳章良的4倍,我希望也能促成一個對中國科技發展有積極影響的政策。”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的創立,是改革開放之後國內科研體系最具影響的政策之一,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改變了90年代國內科研人才斷層,青黃不接的窘境,為十多年後高科技成果井噴奠定了基礎。

獲得這個基金贊助的學者簡稱傑青,含金量很高,和千人計劃以及長江學者並列,是學術界僅次於院士的存在,每一個都是國內某個學科的頂尖人才,而且年齡限制不超過45歲,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倍受重視,屬於各大高校爭相追逐的戰略級資源,杜秋穿越前的導師就是其中之一,被雲大當寶貝供著。

杜秋性格疏懶,權力欲不強,但是受外公的影響,一直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家國情懷,所以對明天的講座要求很高,希望能在不暴露底牌的前提下,儘量發揮穿越者先知先覺的優勢,促成一件利國利民的政策,讓中國未來少走彎路,發展的更快一點,更好一點。

劉運來同樣有很濃重的家國情懷,否則不會寫那篇內參,也不會提三網融合,因為三網融合和驍龍的業務毫無關系,但是如果真能推動領導層重視並執行下去,對國家有非常大的益處。

網際網路在商業、金融、科研、國防、教育等諸多重要領域都有非同一般的應用前景,能極大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兩個心比天高的傢伙湊在一塊,一時半會還真想不出從哪方面下手,才能在0分鐘之內推動或者影響某個重要政策的制定,直到吃完飯之後,和遠在雲城的楊帆開電話會議的時候,杜秋才從他那裡得到啟發,想到了一個滿意的點子。

楊帆是務實派,完全沒有家國情懷,只考慮自身利益,他從驍龍的角度出發,說道:“公司現在不缺錢,也不缺技術,欠缺的是人才和環境,人才方面,檔案、戶口、學籍之類的限制太多,非常麻煩;環境方面,雲城的基礎設施、政府效率、官員素質以及管理思路都和沿海城市相差太多……”

他抱怨了一通之後,提議道:“杜總,網際網路是全新的行業,發展速度非常快,國內體制僵化,很多政策和法規要麼早已落伍,要麼一片空白,導致地方政府瞻前顧後,縮手縮腳,嚴重制約了公司發展,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希望你明天建議上邊效仿改革開放初期的蛇口,在雲城設立一個網際網路高新技術產業試驗區。”

對啊!

所謂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幹,0分鐘的講座遠不足以說清楚網際網路的未來,何不搞個試驗區,以驍龍為試驗品,讓決策者們親眼目睹,親身體驗,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改變未來,豈不是更好?

民間傳說有個故事,說呂洞賓點石成金之後,問窮人要不要,窮人說不要金子,要他的手指。

設立實驗區的想法和窮人的要求類似,都是把一個機會變成了無數個機會,施展空間更大,利益更多,也更穩妥,而且正好契合了杜秋把家鄉建設成為中國矽谷的理想,他瞬間有了主意,對著電話說道:“楊帆,你的想法很好,我有了一個絕妙的點子,現在要去寫講座提綱,先掛了。”

“好的,祝杜總明天一切順利。”

等楊帆掛了電話之後,劉運來問道:“杜總,你的點子是?”

“智慧城市!”(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武俠之父崛起大清之最強紅警系統抗戰之小軍醫軍醫烽火小軍醫士兵突擊士兵突擊諸天萬界之我是幕後大佬超級製造系統魔法卷軸製造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