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刺激1995->章節

第一一三章 記者會上的雙簧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杜秋走進會議室,發現演算法研討會時拆開的會議桌已經重新拼接了起來,又寬又長的橫在屋子中間,兩側擺滿了高背椅,雖然只坐了20幾個人,卻有一種萬眾矚目,氣勢恢宏的感覺,讓他莫名想到了電影《大決戰》裡蔣介石開軍事動員會的場面。

詹妮弗拿著記事本和鉛筆,和貝雪一起坐在主席位後面的牆邊,看起來很低調,可惜身上的香奈兒裙和身邊的愛馬仕包太過惹眼,否則還真有點像速記員。

坐在主席位右手邊第一個位置上的楊帆見杜秋進來了,起身敲了敲桌子,說道:“杜總到了,為了節省時間,大家都坐好,準備開始吧。”

等所有人落座了之後,劉運來抬手指著一個中年記者,說道:“老馮,你先問吧。”

馮記者是劉運來以前新華社的同事,單位和身份都很重要,所以昨晚聚餐時杜秋答應讓其第一個提問,他也當仁不讓,立刻開啟了錄音筆,問道:“杜先生,驍龍為什麼會選擇以免費和開源的形式釋出產品?”

“我一向認為,知識是無價的,不分國籍、階級以及種族,是全世界所有人的財富,而不是個人或者小部分人賺錢的工具。”

杜秋把國內的、美國的以及東瀛的記者都集中在了會議室裡,和每一名記者的問答,其他人都可以聽到,所以他說話的語速很慢,說完之後還故意停頓了幾秒,給周元和小松愛子翻譯的時間。

這句話非常符合西方的政治正確價值觀,那些美國記者聽完翻譯之後紛紛露出了讚賞的表情,東瀛記者則毫無反應,不知道是不以為然還是不屑一顧,國內記者雖然不知道杜秋接下來會說什麼,但因為提前把問題都告訴了劉運來,知道他肯定不會拿這種假大空的宣傳語糊弄人,所以顯得很淡定。

“驍龍是一家商業公司,商業公司天生的職責就是賺錢,這兩種理念不是互相衝突嗎?”

“驍龍要賺錢,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杜秋看了一眼那幾個美國記者,然後說道:“關於知識和賺錢的問題,我想用兩個大家都熟知的偉大人物為例子,來具體說明,這兩個偉人,就是特蕾莎修女和毛澤東。”

“特蕾莎修女的事蹟,想必大家比我更清楚,所以就不具體舉例了,我想說的是,特蕾莎修女從1950年開始,以身體力行的方式,為印度的窮人、病人以及孤兒服務,當時印度平均壽命大約是38歲,現在則接近60歲。”

幾個西方記者聞言面有得色,《紐約時報》亞洲版的記者更是故意用看似輕微但所有人都聽得到的聲音說了句“她很偉大”。

“毛澤東的事蹟有很多,我這裡只提一個,那就是他建立的赤腳醫生制度,赤腳醫生是60年代中國創辦的一種醫療體系,在貧困和偏遠地區的農村普及衛生和病理知識,提供基礎醫療服務……”杜秋簡單介紹了一下赤腳醫生制度,然後總結道:“1950年的時候,中國人均壽命只有35歲,比印度低了3歲左右,而現在,中國人均壽命接近70歲,比印度高了10歲。”

這個臉打的有點快,那幾個美國記者面面相覷,有些難以接受,交頭接耳的議論了起來,國內記者則面有得色,很是自豪,詹妮弗在杜秋背後輕聲問貝雪道:“這種醫生制度,是真的嗎?”

“是真的。”

“各位,我舉這兩位偉人的例子,並不是要評價他們的對錯或者高低,而是想說明一個事實,那就是服務和知識的差異,服務可以提升一小部分群體的生活質量,而知識可以改善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人類的生活質量。”杜秋拍了一下手掌,打斷了幾個老外喋喋不休的議論,說道:“現在的網際網路,就像1950年的中國和印度,知識匱乏,缺醫少藥,驍龍以免費和開源的形式釋出產品,是想讓全世界所有人都可以安全、便捷、舒適的瀏覽網際網路,從而改善網路環境,提升使用質量,當所有人都滿足了基本需求之後,我們會為一些有更高需求的使用者提供定製服務,靠服務來賺錢。”

這時一名美國記者感覺自己找到了攻擊點,帶著明顯的優越感出言挑釁道:“特蕾莎修女是偉大的慈善家,她創辦的仁愛之家為窮人服務從不收費。”

“特蕾莎修女自己生病的時候,是留在仁愛之家接受免費治療,還是去頂級醫院接受特殊治療?”

那名記者張口結舌,為之語塞,因為1995年特蕾莎修女已經85歲了,風燭殘年,疾病纏身,接受治療的新聞很多,每一次都在歐美發達國家的著名醫院裡。

詹妮弗在後面輕輕咳嗽了兩聲,讓貝雪起身遞了一張紙條給杜秋,杜秋見上面寫著“別爭論”的英文提示,於是從善如流,不再理會那個老外,側身問道:“馮記者,我的回答還可以吧?”

他剛才的回答以及硬懟老外的表現,非常符合國內官方媒體的口味,馮記者笑著點頭道:“可以,很貼切,也很精彩。我的問題就這些,謝謝杜總。”

坐在杜秋左手邊的劉運來充當了主持人的角色,宣佈道:“接下來是楊總接受訪問的時間。少潔,你來提問吧。”

這次記者會可以說是個大雜燴,非常的奇葩,不僅記者來自三個不同的國家,使用三種不同的語言,連被採訪的物件都有兩個,一個是杜秋,另一個是楊帆,以接力的形式交錯接受採訪。

這麼做是杜秋故意安排的,一是向內部表態,強化楊帆大權在握的公司二把手地位,為下個月開始推行績效考核制度做準備,二是向外界表態,營造他和楊帆分工明確,合作無間的形象,以免再出現6月份自己去美國之後,陳大猷回來主持工作的時候,被人當作傀儡無視的悲劇。

這種安排本來很不合理,既低效又混亂,但劉運來最終同意了這個計劃,因為楊帆這樣含金量非常高的頂級人才,放棄了高薪和即將到手的美國國籍,從一線大城市的知名跨國集團跳槽到三線小城市成立不到半年的民營公司,就像皇室公主下嫁農村小夥一樣,充滿了爭議和噱頭,新聞價值絲毫不遜色杜秋,記者對他很有興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第一個向楊帆提問的也是關係戶,代表《科技日報》來的孫少潔,她直奔主題,問道:“楊先生,你為什麼會跳槽來驍龍?”

“我跳槽來驍龍的原因有三個,第一,我很看好網際網路的發展前景,第二,我很認可驍龍的研發實力,第三,杜總給了我無法拒絕的高薪。”

“可以具體說說嗎?”

“網際網路的發展前景以及驍龍的研發實力,大家可以從杜總的演講以及程式碼中體會到,我就不多贅述了。”楊帆緊扣陽光下的百萬富翁這個主題,自曝身價道:“杜總除了提供20萬人民幣的基礎年薪之外,還答應我工作滿兩年之後,可以拿到5萬股的股權激勵,另外還擁有以2美元一股的價格再購買10萬股的優先選擇權,以當時的估值計算,加起來大約價值31.5萬美元,所以我很難拒絕。”

20萬的年薪折算成月薪是1.67萬,在別的公司已經足夠震撼了,但驍龍高管月薪過萬的傳言早已深入人心,算不上什麼大新聞。

初創公司搞期權激勵在1995年之前國內還沒出現過,記者們對此沒有清晰的概念,只覺得招攬楊帆這樣的精英人才,給一些公司股票很正常,而且那31.5萬美元裡,他還要自掏腰包出20萬美元,不算離譜,因此聽完之後都沒什麼反應。

孫少潔是內鬼,比其他人更清楚這次記者會的主題,見狀加大火力,追問道:“當時驍龍估值多少?”

“我簽約的時候,驍龍估值3000萬美元左右,我簽約兩天之後,驍龍估值漲了10倍。”楊帆用深邃的目光環視全場,然後改用更加通俗的詞句說道:“所以我相信兩年之後,我和驍龍的工作合同到期時,拿到手的股票,價值會遠遠超過現在的315萬美元。”

才簽約兩天,股票就漲了10倍?!

只工作兩年,就能拿到至少價值315萬美元的股票?!

這下記者們終於反應過來了,被震撼的目瞪口呆,連那些美國記者也不例外,因為如此高的薪酬回報,放在矽谷也非常罕見,甚至詹妮弗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若有所思的看著杜秋的背影。

前兩名關係戶的提問,奠定了整場記者會的基調,接下來在劉運來的主持下,杜秋務虛,營造“知識英雄”形象,大談各種前沿技術以及知識改變命運的概念,楊帆務實,營造“陽光下的百萬富翁”形象,解釋驍龍的人才培養體系和股權激勵計劃,兩人配合默契,輪番上陣,不知不覺間就過去了一個小時,國內記者的提問時間結束,輪到外國記者上陣了。

美國記者被突然出現的詹妮弗帶偏了方向,放棄了挖掘杜秋往事的想法,把重點放在了驍龍當前的融資選擇以及未來是否上市等金融問題上了,而這兩點正是杜秋想讓他們問的,早就做足了準備,回答的很有技巧,模稜兩可,既沒有透露公司機密,又給出了充足的想象空間。

兩名《日經新聞》的東瀛記者一直按兵不動,直到最後時刻才問了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很尖銳,都和杜秋的“往事”有關。

“杜桑,你的計算機知識,是從哪裡獲取的?”

“杜桑,根據我國法律,你完全可以透過正常途徑拿到東瀛國籍,以合法的身份回中國探親並在東瀛創業,為什麼要冒著未知的風險,以違法的方式回中國發展?”

相關推薦:武俠之父崛起大清之最強紅警系統抗戰之小軍醫軍醫烽火小軍醫士兵突擊士兵突擊諸天萬界之我是幕後大佬超級製造系統魔法卷軸製造師